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理与转换:本土学术资源与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德胜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4期88-90,共3页
自 2 0世纪初开始 ,中国美学在百年学术发展中 ,经历了自身艰辛曲折的现代建构历程。从向西方学习 ,到全面接受马克思主义 ,一直到努力于有中国特色美学理论和研究体系的创建 ,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既有着自己的辉煌 ,同时也存在着困惑和... 自 2 0世纪初开始 ,中国美学在百年学术发展中 ,经历了自身艰辛曲折的现代建构历程。从向西方学习 ,到全面接受马克思主义 ,一直到努力于有中国特色美学理论和研究体系的创建 ,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既有着自己的辉煌 ,同时也存在着困惑和不足。今天 ,面临世纪之交 ,中国美学究竟应该如何继续深化自己的理论建设 ,才能在 2 1世纪得到新的、更大的发展 ,这是摆在每一个中国美学研究者面前的问题。而能不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课题 ,能不能在这些课题研究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建构 ,则是中国美学在新世纪里获得新的理论突破与发展的首要问题。为了推动这一方面的探讨 ,我们特地约请五位学者就此发表他们的看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现代学科建构 学术思想 现代价值转换 本土学术资源
下载PDF
海外留学能否促进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科研产出的中介效应与本土学术网络的遮掩效应
2
作者 刘琳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3,共9页
基于3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的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和路径分析方法,探究海外留学对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海外留学并未显著促进大学教师职业发展。虽然海外留学促进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直接效应显著,但海外留... 基于3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的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和路径分析方法,探究海外留学对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海外留学并未显著促进大学教师职业发展。虽然海外留学促进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直接效应显著,但海外留学并未通过提升大学教师的科研产出促进职业发展,反而因削弱了大学教师的本土学术网络抑制了职业发展。本土学术网络既在海外留学与大学教师职业发展之间发挥独立遮掩效应,也可通过影响科研产出在二者之间发挥链式遮掩效应,且独立遮掩效应大于链式遮掩效应。为促进海归博士职业发展,高校应推动海归博士融入本土学术圈;扭转量化导向的学术评价制度;规避人情因素对学术评价的不当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留学 大学教师 职业发展 科研产出 本土学术网络
下载PDF
“学术本土化”问题的再考量
3
作者 何中华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21-28,共8页
“学术本土化”口号的提出亦既有年,现在所面临的一个大的拐点,就是如何过渡到这个问题讨论的“升级版”,使之得以不断地深化和拓展,以实现其可持续性。对我国学术事业的发展来说,这必将会大有裨益,因而是我们所期待的。在我看来,这个... “学术本土化”口号的提出亦既有年,现在所面临的一个大的拐点,就是如何过渡到这个问题讨论的“升级版”,使之得以不断地深化和拓展,以实现其可持续性。对我国学术事业的发展来说,这必将会大有裨益,因而是我们所期待的。在我看来,这个方面值得讨论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三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事业 升级版 可持续性 学术本土化
下载PDF
海外汉学与本土学术自信 被引量:3
4
作者 栾梅健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共7页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必须坚决反对崇洋媚外,坚持本土学术自信。以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韩南等为代表的"海外汉学",对于拓展人们的学术视野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同时,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偏重社会学研究...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必须坚决反对崇洋媚外,坚持本土学术自信。以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韩南等为代表的"海外汉学",对于拓展人们的学术视野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同时,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偏重社会学研究的学术方法,也限制了他们对于中国文学的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认真学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破除迷信,增强文化自信,便成了当下一项重要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汉学 意识形态 社会学 本土学术 文化自信
原文传递
欧化至本土化:清末民国时期学术独立观念的萌发与深化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来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0-127,共8页
清末民国时期,诸多学人迫于西学疾进、中学渐退的现实处境,继续秉持传统士大夫的天下使命观与忧患意识,开始表达一种保持民族特性、重塑学术自尊的文化自觉,继而逐渐明晰地提出学术独立的吁求,并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详细阐释了学术独立的... 清末民国时期,诸多学人迫于西学疾进、中学渐退的现实处境,继续秉持传统士大夫的天下使命观与忧患意识,开始表达一种保持民族特性、重塑学术自尊的文化自觉,继而逐渐明晰地提出学术独立的吁求,并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详细阐释了学术独立的实际涵义,列举出谋求高等教育主导权、调整留学政策、国化教科书、学术研究本土化等多种途径。同时,在民族主义情绪的激荡下,学术独立观念还与民主建国、文化复兴的时代话语紧密结合,获得了学人们的一致认同与广泛关注。这既是中国系统引入西学、重建本国学术过程中的自然产物,又是现代中国学术转型、高等教育发展乃至新知识分子群体兴起的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独立 文化自觉 教育自主 学术本土化
下载PDF
学术本土化和学术自由:西南联大的现代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阎凤桥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0-34,共5页
西南联大为现代高等教育留下宝贵的思想遗产。本文尝试从制度和组织层面汲取西南联大的经验,挖掘其理论价值,为此,分别从学术本土化、学术自由、大学之间的合作三个方面对西南联大的经验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旨在反映大学组织的历史... 西南联大为现代高等教育留下宝贵的思想遗产。本文尝试从制度和组织层面汲取西南联大的经验,挖掘其理论价值,为此,分别从学术本土化、学术自由、大学之间的合作三个方面对西南联大的经验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旨在反映大学组织的历史和社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学术本土化 学术自由 大学之间的合作
下载PDF
致力中国本土规划研究推进优秀传统继承创新
7
作者 李小龙 崔凯 +2 位作者 高元 王凯 严少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7-321,共5页
传承弘扬中国优秀规划传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是文化复兴时代迫切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回顾总结团队对本土城市规划理论的长期探索与实践历程,围绕传承中国本土规划学术体系、构建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 传承弘扬中国优秀规划传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是文化复兴时代迫切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回顾总结团队对本土城市规划理论的长期探索与实践历程,围绕传承中国本土规划学术体系、构建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搭建新时代城市文化空间体系、加强现代规划设计中的本土规划传承等方面,探讨新时代中国规划传统继承弘扬和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路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规划传统 人文规划 文地系统规划 本土规划学术体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外来术语的引进与学术本土化——以soft power的汉语翻译之争为例
8
作者 古俊伟 《太原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64-68,共5页
外来术语的引进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翻译问题。soft power这一术语进入中国之后被翻译为"软实力"、"软权力"和"软力量",甚至引起了学者间的持久争论。从术语学的角度看,对soft power的翻译违反了术语的单... 外来术语的引进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翻译问题。soft power这一术语进入中国之后被翻译为"软实力"、"软权力"和"软力量",甚至引起了学者间的持久争论。从术语学的角度看,对soft power的翻译违反了术语的单义性和单名性原则,没有充分考虑来源语中该术语的概念体系和目标语中该术语的概念体系,以及这两个概念体系之间的对应。从翻译学的角度看,解构主义给翻译的异化原则提供了理论支持,使译者对来源语术语的忠诚度减弱,自我创作成分增加。从意识形态的视角看,学术本土化为通过术语翻译的方式进行所谓的创新提供了道义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翻译 概念体系 学术本土化
下载PDF
中国管理学发展中的“学术民族主义”与“本土化霸权”
9
作者 吕力 《管理观察》 2010年第11期10-11,共2页
学术本土化是在“中心——边缘”这样的国际学术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的学者所发起的,可是极端的本土化竭尽全力将纷繁复杂的本土状况建构成与西方对立的一种文化类型,凸显其差异性,正强化了“中心——边缘”这样二元对立的格局,因此... 学术本土化是在“中心——边缘”这样的国际学术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的学者所发起的,可是极端的本土化竭尽全力将纷繁复杂的本土状况建构成与西方对立的一种文化类型,凸显其差异性,正强化了“中心——边缘”这样二元对立的格局,因此有可能导致狭隘的学术民族主义。极端的本土化在解除了西方文化“霸权”的同时,可能会形成新的“本土化霸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管理学 学术本土化 学术全球化 学术民族主义 本土化霸权
下载PDF
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对黄光国、罗家德的访谈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光国 罗家德 吕力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36-1444,共9页
本土学术应立足于东西文明的结合。用西方的分析性思维方式去解读中国文化传统会在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产生涵盖文化的理论,它不仅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对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也是一种挑战。就本土社会研究而言,西方最优秀的学者建构的社... 本土学术应立足于东西文明的结合。用西方的分析性思维方式去解读中国文化传统会在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产生涵盖文化的理论,它不仅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对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也是一种挑战。就本土社会研究而言,西方最优秀的学者建构的社会网络的、结构性的、关系主义的思维方式,给予中国本土研究非常有价值的启发。中国本身的崛起与西方理论的发展,会使得我们今天称之为本土管理的研究,明天成为世界的管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土心理学 中国本土社会学 中国本土管理学 本土学术
下载PDF
学术本土化结硕果 宣传百色的好作品——《族群岛:浪平高山汉探秘》评介
11
作者 黄雄鹰 《百色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高山汉 学术本土化 族群岛 少数民族聚居区 人类学本土化 浪平乡 百色地区 田野考察 比较方法 徐杰舜
下载PDF
“学术规范化”语境下法学研究范式的反思
12
作者 张富利 魏钊攀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7-24,共8页
中国的知识生产正由粗放的量的增长向着重于自主创新的质的提升转变。然而,大规模"知识生产"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知识检验与鉴别成为具有高难度的挑战性工作,伪劣知识泛滥于市场,增量强势的情况不断,凡此种种,亟需进行"学... 中国的知识生产正由粗放的量的增长向着重于自主创新的质的提升转变。然而,大规模"知识生产"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知识检验与鉴别成为具有高难度的挑战性工作,伪劣知识泛滥于市场,增量强势的情况不断,凡此种种,亟需进行"学术规范化"的再讨论。当下人文社科的学术研究实质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知识规划体制安排,法学学科也出现了愈发强调"知识生产"的趋向。在学术研究空前繁荣的同时,应对既有的"集体性"知识生产体制作批判性反思,重新思索学术本土化的契合路径。就法学研究而言,更应强调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交融的研究方法,坚持"法之理在法外"的开阔视野,对现有的方法论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规范化 知识生产 学术本土化 法学方法论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美学研究二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德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5-18,共4页
从健全现代美学建构的整体要求出发 ,2 1世纪中国美学研究必须看到社会现代性追求在美学目标体系上的局限性 ,避免在对“社会本体”的确认中淹没“个人本体”的存在意义 ;应充分肯定审美现代性问题的理论重要性 ,重新认识超越一般社会... 从健全现代美学建构的整体要求出发 ,2 1世纪中国美学研究必须看到社会现代性追求在美学目标体系上的局限性 ,避免在对“社会本体”的确认中淹没“个人本体”的存在意义 ;应充分肯定审美现代性问题的理论重要性 ,重新认识超越一般社会规定性和集体意志之上的个体存在价值。而探讨并实现传统思想体系与中国美学现代学科建构之间的有效对接 ,通过开发、利用和转换本土学术资源 ,使中国美学真正找到对外进行平等有效的学术沟通的“对话性”根据 ,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资源向成果的形态转换 ,进而形成真正“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 ,则是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学研究 审美现代性 20世纪 本土学术资源 开发利用 学术发展
下载PDF
中国引介西方政治思想的误区——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丛日云教授访谈
14
作者 丛日云 王志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159,共4页
留学精英对中国现代政治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在引进西方思想的过程中又存在着误读,这种误读是不可避免的,主要由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双重的差距造成的。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主要在套用西方的范式、理论、概念和方法,用来理解和解释中国... 留学精英对中国现代政治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在引进西方思想的过程中又存在着误读,这种误读是不可避免的,主要由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双重的差距造成的。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主要在套用西方的范式、理论、概念和方法,用来理解和解释中国的传统和现实。但这种移植套用在双重意义上是错误的。首先,它在知识论上是一种"语境误置":将西方的特殊理论错误地上升为普遍有效的理论,再应用于中国特殊的语境与条件之中。这不仅无法对中国经验提供有效的解释,反而削足适履地遮蔽与扭曲了我们独特的经验。其次,它在伦理意义上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西方政治思想 学术本土化
下载PDF
追求更具解释力的乡村社会史学——李金铮教授访谈录
15
作者 李卫民 《晋阳学刊》 CSSCI 2010年第2期3-11,共9页
近代中国社会史的研究,在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之后,正在进入一个酝酿更大突破的时期。现在,无论是拓宽研究范围,还是改进研究方法,无论是进一步学习借鉴西方学者的成果,还是加强对本土学术资源的开发和梳理,都显得极为迫切,也都是难度较... 近代中国社会史的研究,在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之后,正在进入一个酝酿更大突破的时期。现在,无论是拓宽研究范围,还是改进研究方法,无论是进一步学习借鉴西方学者的成果,还是加强对本土学术资源的开发和梳理,都显得极为迫切,也都是难度较大的工作。南开大学李金铮教授是著名近代社会经济史专家,她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逾20年。在总结既往经验的基础上,目前,她的努力方向已经从单一的复原历史转变为复原历史与解释历史相结合,并力争在历史的解释上取得突破。以下,就是她对于深化近代社会史研究的一家之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访谈录 解释力 教授 史学 本土学术资源 中国社会史 西方学者
下载PDF
民国前期中国学术本土化的开启——以图书馆学、社会学与民族学为重点
16
作者 于作敏 俞祖华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8-66,191,共10页
清末民初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呈现为国际化(或称"世界化")与本土化(或称"中国化")双向展开的过程:西方现代学术与中国古典学术是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建立赖以支撑的两大知识系统;中西融合、中西会通是中国现代学... 清末民初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呈现为国际化(或称"世界化")与本土化(或称"中国化")双向展开的过程:西方现代学术与中国古典学术是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建立赖以支撑的两大知识系统;中西融合、中西会通是中国现代学术建立的基本途径;从"输入外国学说"到学术本土化开启,是清末民初现代学术转型中值得重视的发展趋势。在引入西学分科体系建立起图书馆学、社会学、民族学等"专门之学"后,各分立学科即开启了学术本土化的探索,"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建设一种中国化的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化、"使中国的教育中国化"等议题纷纷提出。学人们主张全面借鉴中国古典学术中的义理、考据、辞章三个层面的本土资源,推进学术理论、学术方法与学术话语的本土化建设:注重古典学术文本学理内涵之诠释与本土问题之调研,使本土资源、本土经验成为构建各人文社会学科学术理论的重要源头;将考据学等传统学术方法与现代科学方法融会贯通,确立中国现代人文学术研究中以实证性研究为代表的学术研究范式;以原处于从属地位的民间口语(白话文)改造国语之"辞章",构建中国本土化的现代性学术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前期 学术转型 学术本土化 中国图书馆学
原文传递
中国的人文学与跨文化对话
17
作者 杨华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7年第2期46-52,共7页
网络化、全球化给人文研究和人文教育带来的影响,正面和负面俱存,但不可阻挡,我们应当拥抱而不是排拒这个新时代。近年来,中国人文学术呈现出"本土化"趋势,这对于丰富世界学术的话语体系和解释框架,对于揭示和解释人类文明的... 网络化、全球化给人文研究和人文教育带来的影响,正面和负面俱存,但不可阻挡,我们应当拥抱而不是排拒这个新时代。近年来,中国人文学术呈现出"本土化"趋势,这对于丰富世界学术的话语体系和解释框架,对于揭示和解释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人文学术研究有义务促进文明之间的对话。跨文化对话除了在东方与西方之间、科技与人文之间展开之外,还应当在人文学科内部各学科之间展开。以书院为载体的中国传统人文教育模式,对于补救当今高校分科教育的弊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研究 人文教育 跨文化 学术本土化 书院
下载PDF
学术本土化研究热潮及其争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震旦 《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1期17-19,共3页
按照台湾地区政治学学者朱云汉的判断,在过去300年间,只有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崛起等四个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可与中国崛起相比拟。在一些学者看来,如同它在政治、经济、军事... 按照台湾地区政治学学者朱云汉的判断,在过去300年间,只有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崛起等四个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可与中国崛起相比拟。在一些学者看来,如同它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所产生的影响一样,中国崛起也将推动中国学术发生历史性转折。近年来日渐高涨的学术本土化口号,就是学术界对中国崛起有意识的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理论 普遍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 学术本土化
原文传递
“收回文化租界”的尝试——抗战时期“部定大学用书”的中国历史教材
19
作者 苏晓涵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3年第1期144-161,共18页
“部定大学用书”的中国历史教材的采编、审查,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整顿高等教育,尤其是历史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中既有大学编辑用书委员会、史地教育委员会等政府机构间的合作;又吸纳学界不同流派著名学人参与,由朱希祖、钱穆、缪... “部定大学用书”的中国历史教材的采编、审查,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整顿高等教育,尤其是历史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中既有大学编辑用书委员会、史地教育委员会等政府机构间的合作;又吸纳学界不同流派著名学人参与,由朱希祖、钱穆、缪凤林、萧公权等负责书目规划和教材审查。教育部本意借此促进人文社科学术“本土化”及高等教育“标准化”。该套教材却因牵涉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文化等诸多重要议题,引发学术争论,加之印刷、经费等限制,最终未能达到“收回文化租界”的目标。从中不仅可以看出民国大学历史教育发展的复杂曲折,更揭示了中国在逐渐融入近代世界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于学术制度和知识观念等方面呈现的大量矛盾、断裂和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本土化 大学课程标准化 大学用书采编 著作审查意见
下载PDF
Popular Literary Tradition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Early Chinese Films
20
作者 CHEN Meng-xio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6年第1期72-76,共5页
As a new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film has gone throug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 years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underclass, popular literary tradition, which highlights appreciation habit... As a new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film has gone throug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 years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underclass, popular literary tradition, which highlights appreciation habits of the citizen stratum, is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reaking through the mode of Western films, the early Chinese film, referring to artistic elements in story-telling script, fiction, and drama in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has created new film genres of "unofficial historical film" and martial-art film which are positive results of the localization of early Chinese films. Though the unofficial historical film failed in adapting the theme of popular literature, its groundbreaking significance is still worth appro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ar literary tradition Chinese film LOCAL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