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分析性文类”与“本土文类”——基于蒲溪羌族口头民俗的田野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范雯
《民间文化论坛》
2017年第2期21-32,共12页
民俗学的分析性文类概念已经被研究者广泛接受,而在实际的民俗生活中,民众有关于其口头民俗的本土文类概念。文章讨论蒲溪羌族口头民俗文类。首先,民众的文类意识并不一定建立在形式性标准上,而更多是建立在该文类被使用的典型场景上。...
民俗学的分析性文类概念已经被研究者广泛接受,而在实际的民俗生活中,民众有关于其口头民俗的本土文类概念。文章讨论蒲溪羌族口头民俗文类。首先,民众的文类意识并不一定建立在形式性标准上,而更多是建立在该文类被使用的典型场景上。第二,本土文类的辨识标准往往是主位的,例如蒲溪人根据一则叙事的亲历感,来区分ta?pi和lumet?i两个文类。第三,文类是具有权威等级的,只有特定身份的人群才能使用相应权威等级的文类,并且不同权威等级的文类在交流系统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第四,文类具有互文关系,这种互文关系影响了文类的最终实现形式。总而言之,文类并不是一个被给定的模板,它只是一个潜在的认知和表意的框架,必须在现实的交流行为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文类
羌族
口头民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思口头传统研究中的本土文类——以哈尼族“哈巴”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多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113,共8页
哈尼族口头传统中的"哈巴"是一个总括性的本土文类概念,学者们也常用神话、史诗等学术文类概念对其进行描述。在哈尼族语言实践中,"哈巴"的口头表演有其自身的话语分类逻辑,并形成了一套本土的文类概念体系。但是,...
哈尼族口头传统中的"哈巴"是一个总括性的本土文类概念,学者们也常用神话、史诗等学术文类概念对其进行描述。在哈尼族语言实践中,"哈巴"的口头表演有其自身的话语分类逻辑,并形成了一套本土的文类概念体系。但是,通过对"哈巴"的文本型态、实践形式进行深描,就能看到其中许多基本的、核心的语言运用法则与学术文类的基本分类法则是相通的。比如创世内容的"哈巴"和"神话"之间,就有内在的分类原则关联。因此,民间文学本土文类研究不能止步于内部描述,而应该开展本土文类与学术文类之间的对话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哈尼哈巴
本土文类
神话
口头传统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戏剧”:术语释名与概念生成
被引量:
3
3
作者
冯王玺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6,共9页
“少数民族戏剧”这一术语在被提出之时,便暗含了概念上的争议与应用上的混淆。对少数民族戏剧释名的过程,也是梳理其发生与发展的学术史进程。少数民族戏剧在戏剧与戏曲的概念论争中得以定名;在题材、剧种等不同分类方式中,得以全面建...
“少数民族戏剧”这一术语在被提出之时,便暗含了概念上的争议与应用上的混淆。对少数民族戏剧释名的过程,也是梳理其发生与发展的学术史进程。少数民族戏剧在戏剧与戏曲的概念论争中得以定名;在题材、剧种等不同分类方式中,得以全面建构概念,凸显时代认知理念;在地方戏与民间小戏抑或以地方知识命名的本土文类中,得以呈现跨学科背后的多维视野与研究站位。从定名到释名,从概念分类到多学科观照,从学理性到实用性,对少数民族戏剧的术语阐释有助于勾勒更加完整与立体的学科概念,从而推进学科专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戏曲
少数民族
剧种
本土文类
原文传递
题名
“分析性文类”与“本土文类”——基于蒲溪羌族口头民俗的田野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范雯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7年第2期21-32,共12页
基金
北京大学才斋奖学金项目
文摘
民俗学的分析性文类概念已经被研究者广泛接受,而在实际的民俗生活中,民众有关于其口头民俗的本土文类概念。文章讨论蒲溪羌族口头民俗文类。首先,民众的文类意识并不一定建立在形式性标准上,而更多是建立在该文类被使用的典型场景上。第二,本土文类的辨识标准往往是主位的,例如蒲溪人根据一则叙事的亲历感,来区分ta?pi和lumet?i两个文类。第三,文类是具有权威等级的,只有特定身份的人群才能使用相应权威等级的文类,并且不同权威等级的文类在交流系统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第四,文类具有互文关系,这种互文关系影响了文类的最终实现形式。总而言之,文类并不是一个被给定的模板,它只是一个潜在的认知和表意的框架,必须在现实的交流行为中实现。
关键词
本土文类
羌族
口头民俗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思口头传统研究中的本土文类——以哈尼族“哈巴”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多
机构
云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113,共8页
文摘
哈尼族口头传统中的"哈巴"是一个总括性的本土文类概念,学者们也常用神话、史诗等学术文类概念对其进行描述。在哈尼族语言实践中,"哈巴"的口头表演有其自身的话语分类逻辑,并形成了一套本土的文类概念体系。但是,通过对"哈巴"的文本型态、实践形式进行深描,就能看到其中许多基本的、核心的语言运用法则与学术文类的基本分类法则是相通的。比如创世内容的"哈巴"和"神话"之间,就有内在的分类原则关联。因此,民间文学本土文类研究不能止步于内部描述,而应该开展本土文类与学术文类之间的对话研究。
关键词
哈尼族
哈尼哈巴
本土文类
神话
口头传统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少数民族戏剧”:术语释名与概念生成
被引量:
3
3
作者
冯王玺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6,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专题数据库建设: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16ZDA160)阶段性成果。
文摘
“少数民族戏剧”这一术语在被提出之时,便暗含了概念上的争议与应用上的混淆。对少数民族戏剧释名的过程,也是梳理其发生与发展的学术史进程。少数民族戏剧在戏剧与戏曲的概念论争中得以定名;在题材、剧种等不同分类方式中,得以全面建构概念,凸显时代认知理念;在地方戏与民间小戏抑或以地方知识命名的本土文类中,得以呈现跨学科背后的多维视野与研究站位。从定名到释名,从概念分类到多学科观照,从学理性到实用性,对少数民族戏剧的术语阐释有助于勾勒更加完整与立体的学科概念,从而推进学科专项研究。
关键词
戏剧
戏曲
少数民族
剧种
本土文类
分类号
J802.1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分析性文类”与“本土文类”——基于蒲溪羌族口头民俗的田野研究
范雯
《民间文化论坛》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反思口头传统研究中的本土文类——以哈尼族“哈巴”为例
张多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原文传递
3
“少数民族戏剧”:术语释名与概念生成
冯王玺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