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青岛本土文艺价值实现路径
1
作者 郭芳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4,共4页
文艺具有审美、道德教化、经济等多种价值功能,文艺价值的实现与时代政治、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传播手段等密切相关。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文艺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也更为复杂。在传播方式、受众群体、文化认同、价值导向、审美趣味... 文艺具有审美、道德教化、经济等多种价值功能,文艺价值的实现与时代政治、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传播手段等密切相关。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文艺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也更为复杂。在传播方式、受众群体、文化认同、价值导向、审美趣味等出现新趋向的背景下,青岛本土文学艺术应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致力于提供青岛特色文化公共服务内容和产品,创作具有艺术性和以本土文化为流行元素的文艺作品,细分文艺受众,注重文艺的消费需求,顺应电子媒介时代的传播方式,从而实现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价值 本土文艺 文化多元化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上海电影对本土文艺的跨界融合研究
2
作者 马腾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中国电影初创期的显著特征就是与本土文艺的跨界融合,尤以20世纪20年代“默片”时期的上海电影为代表。电影对文明戏的承袭、借鉴与技术改良实现了“影戏”的基础过渡;电影对通俗文学的同构、重构与边界破除为电影民族化发展提供了养料... 中国电影初创期的显著特征就是与本土文艺的跨界融合,尤以20世纪20年代“默片”时期的上海电影为代表。电影对文明戏的承袭、借鉴与技术改良实现了“影戏”的基础过渡;电影对通俗文学的同构、重构与边界破除为电影民族化发展提供了养料;电影之于美术的编码、译码与价值释码为新时期影像美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分析该时期上海电影对本土文艺的跨界融合样态,梳理本土文艺反哺电影创作及赋能产业发展的路径,探讨跨界的底层逻辑、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年代 上海电影 本土文艺 跨界融合
下载PDF
“大众化”与中国现代文艺(1927—1976)论纲
3
作者 李徽昭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95-203,共9页
在中国现代文艺大众化脉络上,1927年大革命使文艺发展由五四"启蒙"转向革命动员,左翼作家与美术家的一系列活动为延安文艺政策出台奠定了思想与文化基础。1942年,毛泽东延安文艺政策随着各种文艺规约行动一同走向前台,其基础... 在中国现代文艺大众化脉络上,1927年大革命使文艺发展由五四"启蒙"转向革命动员,左翼作家与美术家的一系列活动为延安文艺政策出台奠定了思想与文化基础。1942年,毛泽东延安文艺政策随着各种文艺规约行动一同走向前台,其基础与方向即是大众化,力求文艺走近大众,大众从文艺中汲取政治能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文学与美术的大众化开始进入国家实践层面,并以文化"革命"的名义抵达大众化的高潮。以文学、美术为核心的文艺大众化消弭了知识精英性,却集聚了强大的政治能量,进而成为社会政治规约的内在基础。1927至1976年大众化的有关倡导、讨论、规范、演变、发展等,构成了一条中国文艺本土化发展的大致脉络,民间传统文艺形式得到倡扬,民族主体意识有所增强,但也因精英文化的矮化伤害了文学与美术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政治化 工具化 中国文艺本土
下载PDF
中国电影的独立美学品格研究
4
作者 葛黎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4-16,共3页
在中国电影人的百年努力中,中国电影不断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乘风破浪,迅速发展。近年来,走出国门后的中国电影凭借独立的美学品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影坛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本文将立足... 在中国电影人的百年努力中,中国电影不断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乘风破浪,迅速发展。近年来,走出国门后的中国电影凭借独立的美学品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影坛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本文将立足于对中国电影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的了解分析,就中国电影对社会生活的言说、对民族精神的诠释及对本土文艺的借鉴三个方面,对中国电影的独立美学品格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美学品格 社会生活 民族精神 本土文艺
下载PDF
对新加坡华文文学历史轨迹的思考 被引量:5
5
作者 胡凌芝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82-88,共7页
新加坡华文文学经历了复杂多变的过程,在彷徨以至迷惘中,作了种种探索与抉择。它是一个不断强化本土意识,弱化中国意识,从依附到独立,由“中国文学的分支”脱胎为新加坡国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演化过程。南洋文艺──马来亚文艺... 新加坡华文文学经历了复杂多变的过程,在彷徨以至迷惘中,作了种种探索与抉择。它是一个不断强化本土意识,弱化中国意识,从依附到独立,由“中国文学的分支”脱胎为新加坡国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演化过程。南洋文艺──马来亚文艺──马华文艺独特性,标志着新华文学历史进程中自主、独立、创新意识的不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文学 历史轨迹 本土文艺
下载PDF
在中西对话中构建当代中国文论——读《中学西话: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
6
作者 易秀娟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1年第1期67-72,共6页
近几年,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按下了“快进键”。这一方面是因为环境倒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论霸权式冲击,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并没有带来对当下本土文艺实践的有效阐释,而是造成所谓文化批评的失语失范;另一方面还因为责任使... 近几年,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按下了“快进键”。这一方面是因为环境倒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论霸权式冲击,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并没有带来对当下本土文艺实践的有效阐释,而是造成所谓文化批评的失语失范;另一方面还因为责任使然,此事体大,属文之大者,“我思故我在”,没有“思”,“我”焉何在?焉能与西方或他者对话?学术议程的“快进”蕴含着学界深沉的使命情怀和清醒的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论 我思故我在 中西对话 责任担当 话语体系建设 本土文艺
下载PDF
显隐之间——从《谈看书》系列看张爱玲后期写作
7
作者 钟希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81,共11页
本文对张爱玲写作于1970年代的长篇散文《谈看书》及《谈看书后记》进行文本细读,试图论证在这两篇通常被认为是冗长繁复,几近"枯笔"之作中,其实蕴含着统一而坚定的本土文艺美学观念;《谈看书》及后记可视为这种统摄了张爱玲... 本文对张爱玲写作于1970年代的长篇散文《谈看书》及《谈看书后记》进行文本细读,试图论证在这两篇通常被认为是冗长繁复,几近"枯笔"之作中,其实蕴含着统一而坚定的本土文艺美学观念;《谈看书》及后记可视为这种统摄了张爱玲整个后半生——流散书写时期的、可冠名为"张看"的创作观,在文本一显一隐两个层面具体而微道成肉身式的表演和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张看 流散书写 本土文艺美学 殖民主义
下载PDF
Popular Literary Tradition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Early Chinese Films
8
作者 CHEN Meng-xio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6年第1期72-76,共5页
As a new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film has gone throug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 years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underclass, popular literary tradition, which highlights appreciation habit... As a new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film has gone throug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 years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underclass, popular literary tradition, which highlights appreciation habits of the citizen stratum, is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reaking through the mode of Western films, the early Chinese film, referring to artistic elements in story-telling script, fiction, and drama in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has created new film genres of "unofficial historical film" and martial-art film which are positive results of the localization of early Chinese films. Though the unofficial historical film failed in adapting the theme of popular literature, its groundbreaking significance is still worth appro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ar literary tradition Chinese film LOCALIZATION
下载PDF
Reconstruction of Images-- Realistic Oil Paintings
9
作者 Hongwu Gao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第7期16-17,共2页
Realistic oil painting and abstract oil painting is easel plastic arts. And it is realism of style and presentation. The current Chinese realistic oil painting is the product of local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 Realistic oil painting and abstract oil painting is easel plastic arts. And it is realism of style and presentation. The current Chinese realistic oil painting is the product of local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oil paintings doesn't follow modem art, and it has its own soil and space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t becomes the mainstream in the art pattern. In practical construction, it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technical level develops towards simplification and reinforcement, the function of lyric ideogram of paintings and graphic description becomes weak, the real transform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pace is transferred to reconstruction of two degree and a half space and the pursuit for language form constitution relation of paintings. And it presents strong symbolization fe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istic oil paintings two degree and a half space symbolization.
下载PDF
世纪之交的太息——评厄德里克《无名驹神迹》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煜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2年第10期192-193,共2页
美国印第安裔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小无马地奇事的最后报告》中通过讲述女扮男装的故事,巧妙勾勒出白人文明与印第安土著文化、信仰融合的潜文本,实现了传奇性的故事与主流与边缘文化融合、男女性别悖论消解的有机结合,由此将这... 美国印第安裔作家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小说《小无马地奇事的最后报告》中通过讲述女扮男装的故事,巧妙勾勒出白人文明与印第安土著文化、信仰融合的潜文本,实现了传奇性的故事与主流与边缘文化融合、男女性别悖论消解的有机结合,由此将这一新的文化生存模式展现在读者面前,为美国文艺复兴提供有益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厄德里克 悖论融合 美国本土文艺复兴 小无马地奇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