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多党合作话语体系 彰显政党制度本土特质
1
作者 王远启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30-33,共4页
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构建多党合作话语体系,应在彰显其本土特质上做出努力:一是挖掘传承性,向世人解释清楚多党合作制度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二是突出时代性,向世人展示多党合作制度... 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构建多党合作话语体系,应在彰显其本土特质上做出努力:一是挖掘传承性,向世人解释清楚多党合作制度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二是突出时代性,向世人展示多党合作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它与时代发展潮流相契合;三是注重创新性,向世人揭示多党合作制度不囿于陈规的制度创新力,它是一种新型政党制度;四是坚持开放性,向世人表明多党合作制度是一个开放、发展的制度体系,它善于在学习借鉴中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党合作 话语系统 政党制度 本土特质
下载PDF
左翼文学思潮的日本视野及其本土特质
2
作者 徐美燕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6-101,共6页
左翼文学思潮,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是在国际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推动下形成和发展的。国际无产阶级文学的滋生地与辐射重心是苏联,但由于大革命失败后中苏关系断绝,思想交流严重受阻,中国所形成的左翼文学... 左翼文学思潮,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是在国际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推动下形成和发展的。国际无产阶级文学的滋生地与辐射重心是苏联,但由于大革命失败后中苏关系断绝,思想交流严重受阻,中国所形成的左翼文学思潮主要来自日本的影响。剖析梳理中国左翼文学成长过程,在其输入日本异质文化的同时,也有不可忽视的自身生成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日本影响 本土特质
下载PDF
“理想类型”与本土特质——对社会治理的一种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79
3
作者 郑杭生 《社会学评论》 2014年第3期3-11,共9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治理的中国化创新探索,充分体现了治理的理想类型与改革的本土特质这两种视野的统一。较之于统治和管理,作为理想类型的治理更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更能发挥三大主体的各自优势、形成彼此的良性互动。中国社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治理的中国化创新探索,充分体现了治理的理想类型与改革的本土特质这两种视野的统一。较之于统治和管理,作为理想类型的治理更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更能发挥三大主体的各自优势、形成彼此的良性互动。中国社会治理的本土创新探索集中体现在社会治理方式的改进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四个治理"原则,正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社会治理具体制度的框架。中国的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贯穿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形成了与西方观点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理念与观点,走出了一条理想类型与本土特质恰切结合的改革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类型 本土特质 社会治理 “四个治理”
原文传递
日本浪漫主义对欧洲浪漫主义的摄取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艳华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8年第6期111-115,共5页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的英德两国,继而影响法国,席卷欧洲大陆,点燃了北欧、俄国、美国以及亚洲的星星浪漫之火。借助欧洲浪漫主义的火种,在大约一个世纪后日本浪漫主义悄然兴起。日本浪漫主义虽然未能像欧洲浪漫主义那样...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的英德两国,继而影响法国,席卷欧洲大陆,点燃了北欧、俄国、美国以及亚洲的星星浪漫之火。借助欧洲浪漫主义的火种,在大约一个世纪后日本浪漫主义悄然兴起。日本浪漫主义虽然未能像欧洲浪漫主义那样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但也在欧洲浪漫主义的催发下,荡起了一串涟漪。吉田精一曾说过"日本近代文学离开欧洲文学的影响是不能成立的。"[1]众所周知,当一个国家的文学接受外来影响的时候,不是被动的,而是有选择的。通过对代表作家的个案分析,可以进一步理清日本浪漫主义和欧洲浪漫主义的文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浪漫主义 欧洲浪漫主义 传承与摄取 文学关系 个案分析 本土特质 社会因素
下载PDF
作家复杂的文化心态和创作心态对新感觉派小说现代质的影响
5
作者 虞雪君 《中国外资》 2008年第8期233-233,共1页
中国新感觉派尽管作为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仍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新感觉派作家作为该流派创作的主体,一方面在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作为痛苦艰难的抉择,另一方面受30年代特定时代语境和政治环境影响,在注重艺术探索... 中国新感觉派尽管作为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仍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新感觉派作家作为该流派创作的主体,一方面在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作为痛苦艰难的抉择,另一方面受30年代特定时代语境和政治环境影响,在注重艺术探索的同时又关注着社会现实,这种文化心态和创作心态的复杂性使其在进行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时,必然有意元意地渗透进本土文化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文化心态 创作心态 本土特质
下载PDF
2012“中国油画艺术展”归国展举办
6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21期6-6,共1页
2012年10月26日至11月6日,由北京国子监油画艺术馆主办的伦敦奥运会“北京文化周”展示项目——2012“中国油画艺术展”归国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汇聚了靳尚谊、詹建俊、钟涵、全山石、张祖英、闰振铎、许江、杨飞云、马路等60多... 2012年10月26日至11月6日,由北京国子监油画艺术馆主办的伦敦奥运会“北京文化周”展示项目——2012“中国油画艺术展”归国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汇聚了靳尚谊、詹建俊、钟涵、全山石、张祖英、闰振铎、许江、杨飞云、马路等60多位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百余幅作品,展示了油画这门外来艺术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和几代中国油画家的探索之下,如何历经百年,并具有鲜明的中国本土特质和民族风貌。靳尚谊表示:“与当代国际艺术发展横向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画 艺术展 归国 北京文化 中国美术馆 中西文化 外来艺术 本土特质
下载PDF
国产家庭伦理电影的市场探析
7
作者 阎瑾 《中国电影市场》 2023年第1期24-30,共7页
自1923年的《孤儿救祖记》以来,家庭伦理电影这一类型便从题材与叙事上展现出本土化的市场优势,然而随着电视业的蓬勃发展、电影票价的日益飙升,家庭伦理电影在市场上逐渐被边缘化。对此,摄制者与发行方可以优化市场策略,将受众的娱乐... 自1923年的《孤儿救祖记》以来,家庭伦理电影这一类型便从题材与叙事上展现出本土化的市场优势,然而随着电视业的蓬勃发展、电影票价的日益飙升,家庭伦理电影在市场上逐渐被边缘化。对此,摄制者与发行方可以优化市场策略,将受众的娱乐需求与宣泄需求纳入创作考量之中,挖掘营销卖点,走出受控于院线排片的困境,寻找更适合的平台和官方力量的支持,从而扭转家庭伦理电影的市场颓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电影 本土特质 市场价值 电影宣发
原文传递
中国油画写意性演绎——后抽象时期的绘画语言走向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曙光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4-125,共2页
中国油画在百余年发展中,经历了从模仿、借鉴到重构、创新的发展历程。油画这一外来画种,在中国的发展注定要经历无数艰辛坎坷.几代油嘲家努力探索,目的是使油画能植根于民族的土壤,生长出有本土特质的油画之树并能结出有中国味道... 中国油画在百余年发展中,经历了从模仿、借鉴到重构、创新的发展历程。油画这一外来画种,在中国的发展注定要经历无数艰辛坎坷.几代油嘲家努力探索,目的是使油画能植根于民族的土壤,生长出有本土特质的油画之树并能结出有中国味道的油厕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画 绘画语言 写意性 抽象 演绎 本土特质 经历 画种
原文传递
中国高校女性学制度化模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珺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7-62,共6页
在中国女性学与高等教育体制接轨的过程中,目前有五种制度化形式已初显端倪,评价它们的优劣现在或许还为时过早。但可以预测的是:中国女性学的建制将来也绝不会按照同一种模式进行,多种建制形式并存的态势可能是中国女性学长期的现实。
关键词 中国女性学 制度化 本土特质
原文传递
Part 3 比较研究
10
作者 孙欣 关雪菁 +2 位作者 何伊凡 王勇 施星辉 《中国企业家》 2010年第11期181-182,共2页
对中外相同行业、相近起点、相近声望的创业企业比较研究显示。
关键词 本土特质 成长上限 推力 世界级企业 创业企业 明星企业 相近
原文传递
中国语境下经济分析法学适用品质的合理性疏释
11
作者 张尧 《边缘法学论坛》 2016年第2期33-37,共5页
经济分析法学从进入我国法学研究领域以来,一直以剖解难题、为规范法学'排忧'的面貌出现,甚至在立法领域对完善和设计法律制度的影响益趋明显。但反观经济分析法学的内部实质与法学研究核心依旧存在'隔阂'乃至排斥,在... 经济分析法学从进入我国法学研究领域以来,一直以剖解难题、为规范法学'排忧'的面貌出现,甚至在立法领域对完善和设计法律制度的影响益趋明显。但反观经济分析法学的内部实质与法学研究核心依旧存在'隔阂'乃至排斥,在中国法学土壤上生存所应具备的'本土化品质'应是此处法学研究的关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分析法学 中国语境 本土特质
原文传递
“我城”——香港文学在地书写六座标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益怀 《粤海风》 2017年第1期70-80,共11页
文学是有根的植物,古今中外,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产生于生活的土壤,无论是远古的《诗经》,还是当代千姿百态的佳作,我们都能够体味到泥土的芬芳,生活的气息。香港文学也不例外,凡是产生于香港的文化土壤... 文学是有根的植物,古今中外,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产生于生活的土壤,无论是远古的《诗经》,还是当代千姿百态的佳作,我们都能够体味到泥土的芬芳,生活的气息。香港文学也不例外,凡是产生于香港的文化土壤,别具本土特质的文学花果,也一样具备地道的“港味”。正是这种特性,让香港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版图上,散发出独特的芳香,成为一朵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文学 书写 文化土壤 文学作品 《诗经》 本土特质 中国文学 泥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