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制度的本土生成——以美国高等教育形成与演变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海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9-43,共5页
美国通过学习和借鉴英国中世纪大学,创立文理学院,形成自己的高校管理方式;学习法国面向社会的应用型高等专科学校办学经验,建立自己的服务型综合州立大学;学习德国将研究融入教学的理念,创立以研究为核心职能的研究型大学;创建独特的... 美国通过学习和借鉴英国中世纪大学,创立文理学院,形成自己的高校管理方式;学习法国面向社会的应用型高等专科学校办学经验,建立自己的服务型综合州立大学;学习德国将研究融入教学的理念,创立以研究为核心职能的研究型大学;创建独特的社区学院,将转学教育、升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补习补偿教育融为一体。研究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发现,高等教育制度是在学习别国经验基础上本土生成的。建立中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必须深刻了解中国的历史,用中国的话语解读中国的事情,立足中国的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而不是照搬其他任何现成的制度。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不是去剥夺某些人的利益,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来增加利益扩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美国 本土生成 制度
下载PDF
从本土生成到比较视野——中国政治学概念生产的策略转变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明强 《比较政治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56-83,232-233,共29页
中国政治学研究一直面临西方理论和中国经验之间的冲突,概念连接现实经验和理论体系,成为这一冲突的具体体现。西方学者按照普遍主义原则,通过概念移植或概念调适来解释中国政治问题。90年代起中国学者从特殊主义立场出发,强调中国政治... 中国政治学研究一直面临西方理论和中国经验之间的冲突,概念连接现实经验和理论体系,成为这一冲突的具体体现。西方学者按照普遍主义原则,通过概念移植或概念调适来解释中国政治问题。90年代起中国学者从特殊主义立场出发,强调中国政治学概念生产的本土化路径。在新时期论证中国政治体制比较优势的目标下,研究者开始超越本土化路径,纳入比较视野,意图将本土概念普遍化。本文总结近年来中国政治学概念生产的策略转变,将其概括为属性调整和统摄性概念转换两种类型。前者承认西方概念,以中国经验为基础,调整既有概念的内涵;后者以中国政治体制的比较优势为基础,构建新的政治学概念。本文认为,两种策略各具保守和激进特征。在构建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概念生产具有阶段性,属性调整是基础性步骤,在其基础之上进一步实现统摄性概念转换,最终目标是建构既立足中国本土同时又具有普遍性的概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学 概念生产 本土生成 比较视野
原文传递
基础教育变革中的文化坐标
3
作者 黄书光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8,共8页
作为后发性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它始终是在东西方文化撞击乃至多元世界教育潮流的冲击下向前迈进。如何在"古今汇合"和"中外融通"这一文化坐标上保持"文化位移"与"文化本... 作为后发性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它始终是在东西方文化撞击乃至多元世界教育潮流的冲击下向前迈进。如何在"古今汇合"和"中外融通"这一文化坐标上保持"文化位移"与"文化本根"之间必要的张力,无疑是教育改革家们应有的"文化自觉"。面对东西方乃至国别文化差异,无论20世纪20、30年代,还是80、90年代,乃至全球化多元文化愈益复杂交织的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家们都没有动摇其理性的文化坐标,立足本国的"融合中创造"、"本土化成长"、"实践中再生"俨然成为他们自觉的文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改革 文化坐标 文化位移 本土生成 价值整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