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性的共谋与冲突——社会性别视角下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本土化阐释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文灿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103,共4页
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是由男性主导,建立在两性共谋而不是性别对抗基础上的,把女性解放纳入到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运动。这一方面为女性借助于男性的启蒙和支持,进入社会公共空间、争取各种权益提供了正当性,从而推动了男女平等... 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是由男性主导,建立在两性共谋而不是性别对抗基础上的,把女性解放纳入到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运动。这一方面为女性借助于男性的启蒙和支持,进入社会公共空间、争取各种权益提供了正当性,从而推动了男女平等、女性独立等女性解放运动在中国的迅速推进。另一方面,男性正是借助于民族国家话语的优势,压制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女性追求性别平等权利的努力,从而形成了基于权力资源争权的两性冲突。这是有别于西方近代女权运动的女性解放运动实践,需要在中国情境中进行本土化的阐释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20世纪初 中国女性解放 共谋 冲突 本土阐释
下载PDF
沈从文本土文化阐释视域的人类学分析
2
作者 何小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9-21,105,共4页
沈从文上海创作时期,以湘西本土文化代言人的身份,针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虚伪、堕落和汉儒家理性文化的机械、板滞,对包括苗、瑶、土家、侗等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湘西文化的地方性知识系统进行深度描写,来展示湘西异样的生活世界,揭示湘西... 沈从文上海创作时期,以湘西本土文化代言人的身份,针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虚伪、堕落和汉儒家理性文化的机械、板滞,对包括苗、瑶、土家、侗等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湘西文化的地方性知识系统进行深度描写,来展示湘西异样的生活世界,揭示湘西文化的精神特质。这种对湘西文化的本土阐释,是把湘西文化作为都市文明的反观之镜,也是作为拯救现代都市文明诸多病态的良方,这是沈从文此期的文学题材选择与创作思想的人类学向度。面向边远之地,聆听异域之音,寻找文化他者,以此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思想资源,这是沈从文对中国文化转型时期所存在的中国文化复兴问题的积极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本土阐释 文化视城 人类学分析
下载PDF
老年人生命旺盛感理论基础与本土化阐释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淑娥 曹德品 +1 位作者 张仲 孙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16-2022,共7页
世界范围而言,人类已然进入了“银色浪潮”时代。中国作为“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国家,已成为老龄化人口绝对数最多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截止2020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1.9... 世界范围而言,人类已然进入了“银色浪潮”时代。中国作为“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国家,已成为老龄化人口绝对数最多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截止2020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13.5%,比2010年提高7.8%。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2]。可见,老龄化时代将作为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规律和理论话语体系的重要时空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旺盛感 本土阐释
下载PDF
共意性社会运动:概念、内涵及本土化阐释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小安 龚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0-165,共6页
共意性社会运动充当的角色不是制度的变革者和抗议者,而是政府职能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比较而言,"共识性社会运动"的译法较"共意性社会运动"更为恰当,因为"共识"既表达了价值认知的内涵,又彰显了其制度性... 共意性社会运动充当的角色不是制度的变革者和抗议者,而是政府职能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比较而言,"共识性社会运动"的译法较"共意性社会运动"更为恰当,因为"共识"既表达了价值认知的内涵,又彰显了其制度性支持的特征,而"共意"有可能是带有偏见、解构甚至对抗的体制外力量汇聚体。在中国语境下,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存在信任度差异,共意性社会运动中的核心指标如舆论共识度、媒体支持度和官方支持度均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景象。总之,对于共意性社会运动,只有结合特定语境,考察背景的差异性和概念的适应性,才能进一步规范研究,拓展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意性社会运动 共意动员 概念辨析 本土阐释
下载PDF
民族高校英语专业体裁教学理论的本土化阐释
5
作者 罗贤卿 《甘肃高师学报》 2013年第6期94-97,共4页
回顾国内外对体裁研究现状,分析了三大体裁理论流派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对体裁、体裁教学法理论进行本土化阐释有利于引起民族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界的关注和实践,以期更好地促进教学。
关键词 民族高校英语专业 体裁教学法理论 本土阐释
下载PDF
近世日本《论语》学述要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士杰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9年第3期14-19,共6页
近世日本,《论语》流布甚广,讲释风盛,研究水准超迈前代。综观代表性学术成果可知,其与中国传统经学的关联仍然紧密,但已显见独有特质。宋学愈益兴盛,以幕府官学林家朱子学占据主流。然而,民间学界颇有异声,多持批判观点,尤以伊藤仁斋... 近世日本,《论语》流布甚广,讲释风盛,研究水准超迈前代。综观代表性学术成果可知,其与中国传统经学的关联仍然紧密,但已显见独有特质。宋学愈益兴盛,以幕府官学林家朱子学占据主流。然而,民间学界颇有异声,多持批判观点,尤以伊藤仁斋所唱古义学、荻生徂徕所唱古文辞学为大宗,又有折中诸家兼采朱学、古学,并密切关注清考据学的治学方法及所得。朱学、古学中显见本土化阐释,也有日本“国学”学者以有意误读,批判孔学,皆是民族学术意识隆起的表征。以《论语》学为一孔道,既可见其在日本传播、接受、异变之际遇,也可见日本民族文化构建特质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论语》学 本土阐释 林家朱子学 古学 折中考据学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新旧德育观的博弈
7
作者 黄书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2-37,共6页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转型期,在这一转型期内,新旧德育观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死博弈。“中西汇合”理念下的本土化阐释与“中体西用”指导下的制度化建构,直接影响了西方近代德育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而现代意义...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转型期,在这一转型期内,新旧德育观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死博弈。“中西汇合”理念下的本土化阐释与“中体西用”指导下的制度化建构,直接影响了西方近代德育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德育正是在这种较量过程中得以生成与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本土阐释 制度化建构 德育革新 观念博弈
下载PDF
清初学者张中思想研究
8
作者 撒海涛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9,共8页
张中是早期汉文译著代表人物,苏非学理与本土阐释构成其学术思想的两个维度。张中对苏非的接受,体现在对波斯苏非典籍的引用,及诸如"大世界、小世界""知、见、证""中道""止一余光""两弓一... 张中是早期汉文译著代表人物,苏非学理与本土阐释构成其学术思想的两个维度。张中对苏非的接受,体现在对波斯苏非典籍的引用,及诸如"大世界、小世界""知、见、证""中道""止一余光""两弓一梢"等苏非理论的汉语重构。王岱舆、伍遵契、余浩洲、刘智、马注、舍蕴善等与张中的译介、论述有相合之处,尤其对刘智思想产生直接影响,可见在共同文化资源背景下江南回族学者的间影响与继承,而其中张中的开拓之功尤不可忽。张中亦着眼于本土文化资源,化用儒、释、道诸家话语对伊斯兰文化进行创造性阐释,诸多见解独辟蹊径,在中国伊斯兰思想史上独树一帜。本文依据历史文献,重估张中思想历史价值,以期深化对明清时期江南伊斯兰学术相关问题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译著 苏非主义 本土阐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