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登革热输入引发本地传播风险评估与对策分析
1
作者 翟鸿瑞 周世健 +7 位作者 郑云龙 牟笛 刘小波 鲁亮 李建东 黄晓霞 陈秋兰 张彦平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65-172,共8页
目的综合分析国际和我国登革热目前流行形势,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登革热本地传播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方法对全球部分国家和地区及我国登革热疫情和病媒监测信息进行概括描述。采用风险矩阵法对我国不同省份登革热疫情输入... 目的综合分析国际和我国登革热目前流行形势,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登革热本地传播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方法对全球部分国家和地区及我国登革热疫情和病媒监测信息进行概括描述。采用风险矩阵法对我国不同省份登革热疫情输入引发本地传播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近年来全球登革热疫情呈现逐渐增加趋势,2023年登革热疫情全球报告患者数超过650万例。我国2015年至2023年报告登革热患者数呈逐渐增加趋势,每年5~10月为流行季节;云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疫情高发省份。目前我国内地面临的输入风险高于往年,输入引发本地传播高风险的省份为广东省、云南省。结论建议持续关注国际疫情形势,加强重点省份疫情防控,及时开展输入患者追踪管理,落实可持续蚊媒监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风险矩阵 风险评估 本地传播 输入病例
原文传递
北京市输入性伊蚊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田丽丽 马建新 +3 位作者 吴钶 王全意 贾蕾 陈丽娟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51-157,共7页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了近5年北京市输入性伊蚊传播疾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以评估伊蚊传播疾病本地化风险。近5年来,北京市共输入伊蚊传播疾病病例107例,其中,寨卡病毒病病例3例,黄热病例5例、基孔肯雅热病例2例、裂谷热病例1...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了近5年北京市输入性伊蚊传播疾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以评估伊蚊传播疾病本地化风险。近5年来,北京市共输入伊蚊传播疾病病例107例,其中,寨卡病毒病病例3例,黄热病例5例、基孔肯雅热病例2例、裂谷热病例1例、登革热病例96例。寨卡病例均来自委内瑞拉,3例尿液核酸检测阳性,2例唾液核酸检测阳性、1例血标本阳性。5例黄热病病例均来自安哥拉,1例肾衰无尿,其余4例尿液核酸均阳性;1例血液标本阳性(1/5)、2例唾液标本阳性(2/4)。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2017年来自孟加拉,另1例2019年来自缅甸,分别在入境检疫、入境后体检中发现。登革热病例96例,每月均有病例输入,夏秋季输入病例居多。北京市伊蚊传播疾病输入风险高且本地伊蚊构成比日益增加,存在本地续发感染风险,应加强检疫,提高接诊医生发现、报告意识和高危人群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监测 检测 本地传播 风险评估
下载PDF
2009年福建省甲型H1N1流感从输入到本地传播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欧剑鸣 詹美蓉 +8 位作者 洪荣涛 许龙善 严延生 郑奎城 沈晓娜 吴生根 陈武 蔡少健 章灿明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H1N1流感)在福建省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省卫生厅网站收集各地H1N1流感病例信息,用Excel建立个案信息库,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月23日至10月31日,全省共...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H1N1流感)在福建省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省卫生厅网站收集各地H1N1流感病例信息,用Excel建立个案信息库,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月23日至10月31日,全省共发现H1N1流感1 002例,其中2例重症,无死亡。8月底以后,我省不断出现本地感染的聚集性疫情,且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发现病例趋多。我省H1N1流感从输入到本地传播,历时3个月。[结论]福建省为防控H1N1流感所采取的措施效果明显,并无短时间内引起本地广泛传播,为技术储备、药物储备和疫苗生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输入性病例 本地传播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金华市埃博拉出血热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评估 被引量:5
4
作者 庞志峰 章光明 《预防医学》 2019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评估金华市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HF)输入和本地传播疫情的风险,为制定EHF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EHF疫情和病例资料、金华市出入境人员资料和EHF应对能力资料,组织金华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目的评估金华市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HF)输入和本地传播疫情的风险,为制定EHF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EHF疫情和病例资料、金华市出入境人员资料和EHF应对能力资料,组织金华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18位专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风险评估推荐标准,采用专家会商法对金华市EHF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进行定性评估,同时采用仓室模型对EHF疫情输入后造成本地传播的可能性进行定量评估。结果专家会商法评估结果显示,EHF输入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平均得分分别为1.7分和2.1分,为低风险;非洲人员往来比较多的金华市本级和义乌市发生EHF输入病例的风险高于其他县(市、区);本地传播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平均得分分别为1.9分和3.1分,为中等风险。仓室模型评估结果显示,EHF病例输入导致本地传播的风险与输入病例从发病到被判为留观病例的间隔时间有关,≤2 d本地传播风险很小,≥4 d则容易造成本地传播。结论金华市发生EHF输入的风险较低,输入病例导致本地传播的风险中等,但发生大规模传播的可能性较小,病例早期识别是控制本地传播风险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出血热 输入病例 本地传播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Response of tilt and strain meters in Hubei province to the 2011 Mw9. 0 Japan earthquake 被引量:1
5
作者 Sun Lingli Li Ming Wei Guichun Luo Junqiu Zhang Weihua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1年第4期46-52,共7页
Tih and strain meters of the deformation-observation network in Hubei Province all responded to the Mw9.0 Japan earthquake on March 11,2011. By analyzing the co-seismic responses,we found that firstly there was essent... Tih and strain meters of the deformation-observation network in Hubei Province all responded to the Mw9.0 Japan earthquake on March 11,2011. By analyzing the co-seismic responses,we found that firstly there was essentially a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response time and epicentral distance. Secondly, there was some correlation between maximum response amplitude and earthquake magnitude as well as between the duration and earthquake magnitude. Thirdly, the response amplitudes and decay rates wer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types of instruments. Due to less data-sampling frequency, the deformation instruments, could not display the first motion of P and S waves, but responded mainly to far-field surface waves.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NS earthtide component recorded by the cave stainmeter at Yichang was distorted for nearly eight hours. While digital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did not show complet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arthquake source, it still reflected some key features of seismic-wave propa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9.0 Japan earthquake co-seismic effect crustal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at fixed sites
下载PDF
2016年我国内地寨卡病毒的输入和传播风险评估 被引量:26
6
作者 涂文校 马涛 +5 位作者 李昱 刘起勇 殷文武 洪志恒 李群 倪大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44-1353,共10页
寨卡病毒病在全球多地流行,可致小头畸形、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2016年1~2月我国内地发现输入性病例10例,未发生本地传播.为明确2016年3~12月该病输入我国内地和传播的风险,根据我国内地登革热输入和传播规律、人员... 寨卡病毒病在全球多地流行,可致小头畸形、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2016年1~2月我国内地发现输入性病例10例,未发生本地传播.为明确2016年3~12月该病输入我国内地和传播的风险,根据我国内地登革热输入和传播规律、人员往来、伊蚊活动、人群密度等资料,通过定性和定量的风险评估,本文认为,我国内地将会继续发现输入性病例,如果2016年东南亚不流行,则预测2016年3~12A我国内地可能发现输入病例为8~68例;如果东南亚也出现类似往年登革热一样的流行规模,则预测2016年3~12月我国内地可能发现输入性病例为106~876例.6~10月是发生本地传播最有可能的时间;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广西和浙江等省区是最可能发生本地传播的地区,其余有白纹伊蚊的省市可能出现本地传播,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和辽宁、陕西、甘肃、西藏无伊蚊分布地区,全年均不会发生本地传播.建议各地继续做好输入性病例的监测,有本地传播风险的地区需加强蚊媒监测和控制,做好我国内地赴疫区旅行人员的健康提示,并根据国际疫情和研究进展动态开展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病 风险评估 蚊媒传染病 输入病例 本地传播
原文传递
SoLoMo视域下中国国际电视台的传播策略创新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奥 邓年生 《国际传播》 2017年第5期70-76,共7页
在移动互联领域,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重构与受众互动关系、开展本地化传播、完善移动输出方面有显著创新。本文旨在以SoLoMo模式为理论基础,探讨CGTN如何创新外宣方式。CGTN的传播策略创新既是新闻媒体不断加深与互联网融合的结果,... 在移动互联领域,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重构与受众互动关系、开展本地化传播、完善移动输出方面有显著创新。本文旨在以SoLoMo模式为理论基础,探讨CGTN如何创新外宣方式。CGTN的传播策略创新既是新闻媒体不断加深与互联网融合的结果,更是新闻媒体主动适应多样化传播环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OMO 社交互动 本地传播 移动输出
原文传递
杭州市2020-2022年入境人员检疫管理措施对登革热疫情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王哲 黄仁杰 +4 位作者 朱雷 金彬彬 韦凌娅 孙昼 孔庆鑫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 了解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入境人员的检疫管理措施对登革热疫情的影响。方法 收集杭州市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登革热病例信息,2017-2022年蚊媒监测数据和杭州市入境人数,使用Excel 2019软件汇总数据,使用... 目的 了解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入境人员的检疫管理措施对登革热疫情的影响。方法 收集杭州市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登革热病例信息,2017-2022年蚊媒监测数据和杭州市入境人数,使用Excel 2019软件汇总数据,使用R 4.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疫管理措施实施前后流行特征比较采用χ^(2)检验,蚊媒密度监测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入境人数与登革热病例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 2020年3月26日-2022年12月31日入境人员检疫管理措施实施后,杭州市累计报告登革热输入病例5例,输入传播风险强度为0,明显低于实施前(250例,4.82);检疫管理措施实施后,登革热输入病例的人群特点、输入季节和输入地区分布特征与实施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检疫管理措施实施后,输入病例中分别有4和1例在隔离点和口岸发现,实施前则以医院发现为主(246/250,98.40%);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显著短于实施前(t=2.053,P=0.041)。2017-2019年伊蚊幼蚊布雷图指数月平均值和成蚊帐诱指数月平均值与2020-2022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7-2022年入境人数与登革热输入病例年报告数存在正相关(r=1.000,P=0.003)。结论 杭州市在实施入境人员检疫管理措施后,登革热输入病例显著减少,但在解除入境人员管理后,仍存在登革热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输入病例 检疫管理措施 媒介密度 本地传播风险
原文传递
青岛地区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晓娜 孙昕 +4 位作者 贾盛佼 于婷 于新娟 董全江 王莉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586-590,共5页
目的分析青岛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纳入青岛市自2020年1月21日至3月3日所有COVID-19确诊病例(n=60),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易感人群、传播模式、基本繁殖数、疫情进展及其与防控措施的相... 目的分析青岛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纳入青岛市自2020年1月21日至3月3日所有COVID-19确诊病例(n=60),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易感人群、传播模式、基本繁殖数、疫情进展及其与防控措施的相关性。结果60例确诊患者包括27例输入性病例和33例本地感染病例。本地感染者以女性为主,占69.7%,显著高于输入性病例(37.0%)(χ^2=6.400,P=0.011)。本地共发生三代传播,发病例数逐代减少。青岛地区总病例R0值为1.49。本地一代、二代和三代的R0值分别为1.38、1.53、1.56。传播模式由家庭聚集性向密切接触转换。结论青岛地区本地传播病例女性易感,日新增病例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目前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应进一步做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加强对外来人员的隔离观察,防止出现疫情反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本地传播病例 输入性病例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2011—2020年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海 蔡明伟 +7 位作者 杨丽莉 王敏 许少君 李紫珊 毕文溢 景钦隆 李美霞 王大虎 《医学动物防制》 2021年第9期894-897,共4页
目的了解2011—2020年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20年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 目的了解2011—2020年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20年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广州市荔湾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6 063例,其中本地病例6 021例、输入病例4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6.62/10万。最早报告的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病例,报告高峰为6—8月,占40.48%(17/42);本地病例报告高峰为9—10月,占85.20%(5 130/6 021)。男女病例比为1∶1.07;年龄分布以20~岁组为主,共4 213例,占69.49%;职业分布为家务及待业1 275例(占21.03%)、商业服务1 189例(占19.61%)、离退人员891例(占14.70%)、其他2 708例(占44.66%)。42例输入病例中来源于东南亚国家34例,其他地区国家8例。输入病例中均检出4个型别的登革病毒,本地病例中检出3个型别的登革病毒,未检出Ⅳ型。结论 2011—2020年广州市荔湾区登革热仍属于输入疫情引发本地传播的流行模式。输入病例早期及时发现、核酸排查、隔离治疗,为减少登革热本地病例发生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流行病学特征 输入病例 东南亚 发病率 发热 病原监测 本地传播
原文传递
“中国疟疾终结者”——疟疾在中国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媛媛 侯星朵 +1 位作者 江宛谕 余灿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9-790,共2页
又一种传染病在中国被消灭了,这次是疟疾(malaria)。疟疾曾每年致3000万中国人发病、30万人死亡。2021年6月30日8时,WHO总干事谭德塞正式宣布,中国已经消除了疟疾。这个“消除”代表的含义是一个国家内所有人类疟疾寄生虫的本地传播至... 又一种传染病在中国被消灭了,这次是疟疾(malaria)。疟疾曾每年致3000万中国人发病、30万人死亡。2021年6月30日8时,WHO总干事谭德塞正式宣布,中国已经消除了疟疾。这个“消除”代表的含义是一个国家内所有人类疟疾寄生虫的本地传播至少中断连续3年,且该国已经建立起一个能够防止本地传播再次发生的全面运行的监测和应对系统。从3000万到连续3年,中国的“疟疾终结者们”到底做了什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系统 疟疾 本地传播 终结者 全面运行 传染病 WHO总干事
原文传递
Elastic wave propagation and localization in band gap materials:a review 被引量:5
12
作者 LI FengMing WANG YiZe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1734-1746,共13页
Band gap materials(i.e.phononic crystals) are the artificially periodic structures,which have the stop band characteristic for elastic waves.The elastic waves will be localized in phononic crystals with defects,which ... Band gap materials(i.e.phononic crystals) are the artificially periodic structures,which have the stop band characteristic for elastic waves.The elastic waves will be localized in phononic crystals with defects,which results in the energy being accumulated around the defects.As a result,it is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wave propagation and localization in band gap materials,especially for the structures consisting of smart materials.For example,with the mechanical-electro and mechanical-electro-magneto coupling,the phononic crystal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and magnetoelectroelastic materials can be applied widely.This set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band gap materials with multi fields coupling.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elastic wave propagation and localization in both ordered and disordered band gap materials.The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stop band and loc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lastic waves.Analytical methods and important results are also presented.Finally,some problems for further studies are discussed.This work aims to present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wave band gaps in phononic crystals and wave localization in disordered periodic structures(e.g.phononic crystals with definite and random defects and phononic quasicrys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nd gap materials stop band characteristics DEFECT LOCALIZATION
原文传递
A Mathematical Model with Delays for Schistosomiasis Japonicum Transmission 被引量:1
13
作者 Yu YANG Dongmei XIAO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Series B》 SCIE CSCD 2010年第4期433-446,共14页
A dynamic model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transmission is presented that incorporates effects of the prepatent periods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schistosoma into Baxbour's model. The model consists of four delay diff... A dynamic model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transmission is presented that incorporates effects of the prepatent periods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schistosoma into Baxbour's model. The model consists of four dela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Stability of the disease free equilibrium and the existence of an endemic equilibrium for this model are stated in terms of a key threshold parameter. The study of dynamics for the model shows that the endemic equilibrium is globally stable in an open region if it exists and there is no delays, and for some nonzero delays the endemic equilibrium undergoes Hopf bifurcation and a periodic orbit emerges. Some numerical results are provided to support the theoretic results in this pap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repatent periods in infection affect the prevalence of schistosomiasis, and it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on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to lengthen in prepatent period on infected definitive hosts by drug treatment (or lengthen in prepatent period on infected intermediate snails by lower water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mathematical model Schistosoma japonicum transmission Dynamics Globally stable Periodic orbi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