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直线结构的三原子分子振动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奎孚 闵顺耕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18,44,共6页
给出了直线结构的三原子分子振动的一个模型,该模型通过角簧实现弯曲振动模式.建立了该模型的振动微分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得到了3个本征振动频率和对应的振动模式.就二氧化碳、羰基硫和氰化氢3个三原子分子,使用文献数据验证了所给出的模... 给出了直线结构的三原子分子振动的一个模型,该模型通过角簧实现弯曲振动模式.建立了该模型的振动微分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得到了3个本征振动频率和对应的振动模式.就二氧化碳、羰基硫和氰化氢3个三原子分子,使用文献数据验证了所给出的模型.结果表明按该模型的3个振动频率与文献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振动 本征振动模式 弹簧振子 化学键 二氧化碳 羰基硫 氰化氢
下载PDF
对称型三原子分子振动的弹簧质量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奎孚 刘霞 《物理与工程》 2018年第5期50-54,共5页
给出了对称型三原子分子振动的一个模型。以键角变化和两个键长变化为广义坐标建立了微幅振动微分方程,得到了该模型的3个本征振动频率和对应的振动模式。利用文献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分子振动频率与实验数据... 给出了对称型三原子分子振动的一个模型。以键角变化和两个键长变化为广义坐标建立了微幅振动微分方程,得到了该模型的3个本征振动频率和对应的振动模式。利用文献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分子振动频率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振动 本征振动模式 经典力学 弹簧振子 化学键
下载PDF
本期内容简介
3
《自然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谚语讲“上帝眼中,万物皆流”,其本质讲明了固体材料并不完美,其中存在的缺陷主导了固体材料的长时间尺度流变行为。本期第一篇特约专稿展示了经典本征振动模式中的几何结构,是如何影响非晶材料塑性行为的。DNA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 谚语讲“上帝眼中,万物皆流”,其本质讲明了固体材料并不完美,其中存在的缺陷主导了固体材料的长时间尺度流变行为。本期第一篇特约专稿展示了经典本征振动模式中的几何结构,是如何影响非晶材料塑性行为的。DNA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基因组学研究迈进“端粒到端粒(T2T)时代”。本刊特约康禹研究员讲述了人类基因组T2T拼接的实现对精准医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学 人类基因组 非晶材料 本征振动 特约专稿 DNA测序技术 端粒 固体材料
下载PDF
基于齿轮振动和非线性接触的动态响应理论建模 被引量:2
4
作者 付饶 李静宇 熊奉奎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1年第3期1-10,共10页
针对常见的齿轮传动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分析模型往往忽略了单齿本征振动及齿间非线性接触的问题,文中建立了一个充分考虑单齿本征振动及齿间非线性接触的简化动态响应分析模型。建模过程中,首先基于接触特性、接触位置、惯性特性、啮合刚... 针对常见的齿轮传动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分析模型往往忽略了单齿本征振动及齿间非线性接触的问题,文中建立了一个充分考虑单齿本征振动及齿间非线性接触的简化动态响应分析模型。建模过程中,首先基于接触特性、接触位置、惯性特性、啮合刚度和阻尼的理论计算分析,分别建立了全要素计算模型a和简化计算模型b;然后创新性的分别针对多齿传动系统A与少齿传动系统B,运用基于理论计算二次开发的Matlab和Simulink代码,并根据a和b分别进行了线性和非线性分析;最后得到6种典型的动态响应类型及其振动特性的示意图,并进行分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齿数、中低转速或高负载时,齿的本征振动对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影响不可忽略。齿的本征振动引起了非线性接触损耗和混沌运动,对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建模尤为重要。通过对a和b的响应分布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间接证明了b的正确性,同时在计算中证明b在保证分析精度的基础上,使分析效率提高了6.8%,即计算成本下降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传动 动态响应 齿面接触分析 本征振动 混沌运动
下载PDF
乙炔分子的振动模型
5
作者 武琦 陈奎孚 《物理与工程》 2018年第3期75-79,83,共6页
乙炔分子振动不仅有经典力学的教学意义,对其分子振动信息的检测和分析还可直接应用于乙炔的浓度检测、光谱分析等。本文通过引入直线型三原子分子振动模型中的角簧概念,并在该三原子分子振动模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延伸,建立了乙炔分子... 乙炔分子振动不仅有经典力学的教学意义,对其分子振动信息的检测和分析还可直接应用于乙炔的浓度检测、光谱分析等。本文通过引入直线型三原子分子振动模型中的角簧概念,并在该三原子分子振动模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延伸,建立了乙炔分子振动的一个模型。并讨论了乙炔分子伸缩和弯曲两种振动模式,由此计算出乙炔分子在伸缩以及弯曲振动模式下分别对应的本征振动频率,并采用多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模型预测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振动模型 弹簧振子 化学键 乙炔检测 经典力学
下载PDF
晶化温度对纳米镍锌铁氧体吸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志军 王俊策 +2 位作者 翁兴媛 关智浩 赵海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6-240,共5页
本文通过水热法制备纳米Ni0.6Zn0.4Fe_2O_4,研究了晶化温度对样品纯度、粒度、形貌及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晶化温度为160℃时,粒子形貌不规则,并未完全形成Ni0.6Zn0.4Fe_2O_4;纯相Ni0.6Zn0.4Fe_2O_4的形成温度为180℃,粒... 本文通过水热法制备纳米Ni0.6Zn0.4Fe_2O_4,研究了晶化温度对样品纯度、粒度、形貌及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晶化温度为160℃时,粒子形貌不规则,并未完全形成Ni0.6Zn0.4Fe_2O_4;纯相Ni0.6Zn0.4Fe_2O_4的形成温度为180℃,粒子呈类球形结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0~25nm;但温度高于180℃时,尖晶石结构不稳定性增加,有杂相α-Fe2O3生成,粒子明显增大,团聚严重。晶化温度180℃,晶化时间8h制得的纯相纳米Ni0.6Zn0.4Fe_2O_4吸波性能最好,损耗因子在3.5GHz处达到最大值为1.08。利用共振损耗理论对纳米镍锌铁氧体的吸波机理进行分析,通过Helmholtz方程推导出纳米镍锌铁氧体本征振动频率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化温度 纳米镍锌铁氧体 吸波性能 本征振动频率
下载PDF
利用Mathematica软件研究声波在介质传播中量的变化
7
作者 张宇 马卓凡 +1 位作者 庞芳 李星逸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655-658,共4页
利用Mathematica软件展现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频率与波矢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征振动各量之间的关系。将声波在不同介质传播中的变化以二维图像、三维图像的方式展现出来。模拟计算结果显示:相同波矢下,同种物质随温度升高频率变大;相同... 利用Mathematica软件展现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频率与波矢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征振动各量之间的关系。将声波在不同介质传播中的变化以二维图像、三维图像的方式展现出来。模拟计算结果显示:相同波矢下,同种物质随温度升高频率变大;相同波矢下,温度相同时,蒸馏水的声波频率比空气的声波频率大;在平面驻声波中,压强的波腹是速度的波节,压强的波节则是速度的波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HEMATICA软件 声波 介质 本征振动
下载PDF
LLR法检测月球自由天平动的原理
8
作者 李金岭 聂昭明 金文敬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1989年第4期1-6,共6页
本文在视月球自由天平动为受迫天平动的附加运动之物理思想前提下,借助于雅可比行列式变换的数学手段,具体推导了激光测月理论时延τ。对月球自由天平动参数的偏导数,从而给出LLR法检测月球自由天平动的原理。
关键词 天平动 LLR 激光测月 雅可比行列式 月面坐标 数学手段 物理思想 历元 本征振动 误差方程
下载PDF
谈弦上驻波演示实验
9
作者 徐荣历 《工科物理》 1998年第4期3-4,共2页
笔者认为,现行讲义上弦上驻波演示图示不确切.本文对该实验作了一定的讨论.
关键词 驻波 本征振动 频率 高校 物理教学 演示实验 课堂教学
下载PDF
教材内容更新的又一途径——从改写《固体物理学》得到的启示
10
作者 陈金富 《中国大学教学》 1990年第5期14-14,共1页
教材内容的更新是教材建设中的普遍问题。本文以韩汝琦改写黄昆的《固体物理学》为例,谈谈教材更新的又一途径。根据对国外教材的分析和我国教改的经验。
关键词 黄昆 非晶态半导体 本征振动 格波 非晶态固体 超导物理 量子化 晶体结构 本门 金属电子论
下载PDF
CO分子在Rh低指数面及(331)台阶面上的吸附
11
作者 王泽新 庞雪辉 王锐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4-431,共8页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及推广的LEPS势对CO-Rh低指数表面体系及(331)台阶面体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特性。提出了分子吸附态振动指纹的概念,理论计算及振动指纹分析表明,在R... 应用原子和表面簇合物相互作用的5参数Morse势方法(简称5-MP)及推广的LEPS势对CO-Rh低指数表面体系及(331)台阶面体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并获得了全部临界点特性。提出了分子吸附态振动指纹的概念,理论计算及振动指纹分析表明,在Rh低指数面及(331)台阶面上的吸附存在共性:随着覆盖度的增加,CO分子先后垂直吸附于顶位、桥位,且顶位为稳定吸附位,桥位次之,在(100)面上、CO分子在顶位、桥位分别获得了2009,1946 cm^(-1)的本征振动,二者之间的结合能之差为0.09 eV;(110)面上,CO分子则分别获得2019,196l cm^(-1)的本征振动:(111)面上,CO分子分别在顶位、桥位、洞位产生了2000,1912,1894 cm^(-1)的振动频率,三者的结合能依次下降,顶位、桥位之间的结合能差为0.03ev;(331)面上,CO分子及附于(110)台面及(111)台阶面上的顶位以及两等价顶位间的桥位,分别获得2018,1987 cm^(-1);1969,1927 cm^(-1)的本征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h体系 5-MP势 LEPS势 表面吸附 (331)台阶面 台面 本征振动频率 振动指纹 单晶过渡金属
原文传递
Adsorption of CO molecules on Rh low index and (331)stepped surfaces
12
作者 WANG Zexin PANG Xuehui WANG Rui Chemistry Department,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Wang Zex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10期1012-1019,共8页
The 5-parameter Morse potential (for short5-MP)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 O atom and Rh surfaceand the extended LEPS potential have been constructed, andthe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of CO molecules on Rh low in-de... The 5-parameter Morse potential (for short5-MP)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 O atom and Rh surfaceand the extended LEPS potential have been constructed, andthe adsorption and diffusion of CO molecules on Rh low in-dex surfaces and open rough Rh(331) stepped surface areinvestigated. This work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vibra-tion dactylogram property for molecular adsorption states.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nd the analysis of vibration dactylo-gram show that there exists the commonness in the adsorp-tion on Rh low index surfaces and Rh(331) stepped surface: with the increasing coverage, the top, bridge sites are ad-sorbed in perpendicularly in sequence, and the top sites arethe steady adsorption sites and the bridge sites are the next.On (100) surface, CO molecules obtain the eigenvibration of2009, 1946 cm^-1 on the top and bridge sites respectively and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inding energy of above two sitesis 0.09 eV; on (110) surface, CO molecules obtain the eigen-vibration of 2019, 1961 cm^-1 respectively; on (111) surface,CO molecules on the top. bridge and hollow sites produce theeigenvibration of 2000, 1912, 1894 cm^-1 respectively, thebinding energies of the three sites decrease in turn and the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op and bridge sites is 0.03 eV; on (331) surface, top and bridge sites between two equivalenttop sites are adsorbed in, and then obtain the eigenvibrationof 2018, 1987 cm^-1; 1969, 1927 cm^-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5-MP 扩展LEPS电势 表面吸附 陆地 指纹 本征振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