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根的创造性”与“意义的复合性”--从中西方创新差异看当代中国艺术评判基本标准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悦笛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3,共5页
来自西方的当代艺术是以不断否定前行者的创新模式来加以推进的,而中国主流艺术仍主张在传承中加以继承发展,这恰是中西之别,也有古今之异。当代中国艺术的评判标准,第一是要有创造性,也就是自本土生根;第二是要呈现出复合性的意义。由... 来自西方的当代艺术是以不断否定前行者的创新模式来加以推进的,而中国主流艺术仍主张在传承中加以继承发展,这恰是中西之别,也有古今之异。当代中国艺术的评判标准,第一是要有创造性,也就是自本土生根;第二是要呈现出复合性的意义。由此,所谓"本根的创造性"(creativity rooted in tradition)和"意义的复合性"(composite meanings)便成为了衡量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两个标准。这个标准的获得得到了美国美学家阿瑟·丹托的启迪,但是丹托的艺术定义对于中国仍是一种"理论霸权",他认定如果在东方与西方艺术之间的任何差异都不能成为艺术本质的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时代,当代的中国艺术在确立本土与全球的双重价值的时候,必须应对的来自西方艺术的理论与践行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艺术 传承体系 创新 本根的创造性 意义的复合性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艺术:建构“新的中国性”——从“去中国性”到“再中国性”之后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悦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42,共10页
当代中国艺术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间的发展趋势,可以用从"去中国性"到"再中国性"来加以概括。这是由于,在当代欧美艺术的牵引之下,当代中国艺术曾经逐步丧失了自身的语境,而今又在一种自我意识的引导之下,逐渐回... 当代中国艺术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间的发展趋势,可以用从"去中国性"到"再中国性"来加以概括。这是由于,在当代欧美艺术的牵引之下,当代中国艺术曾经逐步丧失了自身的语境,而今又在一种自我意识的引导之下,逐渐回到自身的语境当中。有趣的是,这种"再中国性"或"再语境化"居然是在"全球化"的时代当中展开的。当代中国艺术在越来越与全球艺术同步发展的同时,愈加感受到了"中国性"建构的本土价值,成为真正的"中国艺术",成为了当下展开的中国艺术的某种基本诉求。无论如何,当代中国艺术的最真实的目标,都是要指向一种对"新的中国性"的新构。这种"新构"并不仅仅是有赖于艺术创作自身的,还需要艺术理论和批评的鼎力相助,由此才能在国际上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艺术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流派 艺术风格 新的中国性 去中国性 再中国性 市场意识形态 本根的创造性 意义的复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