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理解“以事观之”——答王西平同志
1
作者 杨国荣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06-211,F0002,共7页
本文着重对有关“事”的哲学意义的不同看法作出若干回应。“事”的考察首先涉及事与人的关系,作为人之所“作”,“事”并非凝固不变、仅仅以某种现成的形式存在。与人自身的存在会经过一个从早年到晚年的过程一致,人所作之事也存在相... 本文着重对有关“事”的哲学意义的不同看法作出若干回应。“事”的考察首先涉及事与人的关系,作为人之所“作”,“事”并非凝固不变、仅仅以某种现成的形式存在。与人自身的存在会经过一个从早年到晚年的过程一致,人所作之事也存在相应变化。同时,尽管事在因人而作这一意义上不同于本然之物,但二者并非毫无关联。事非凭空而起,而是以物为对象;物则通过人之所作而进入事,由此扬弃其本然形态。作为“物”与“人”关系的一个方面,“日光、空气”等自然对象与人的互动,也应作具体分析。在人的存在过程中,空气、阳光等自然对象之满足人的需要不仅涉及新陈代谢意义上的自然之维,而且也与人的多样活动相关。就本然世界、实在世界、现实世界的分梳而言,所谓本然世界,主要指尚未进入人的知行之域,没有在观念和实践的层面为人所作用的存在;所谓实在世界,在宽泛意义上指不依赖人的存在;所谓现实世界,则是进入人的知行之域,为人所作用,并对人呈现多重意义的存在。进一步看,需要区分形而上层面的逻辑论述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假说,哲学应以科学为根据,但不宜还原为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事观之 人的存在 现实世界 本体论 本然世界 实在世界
下载PDF
存在之通:庄子“道通为一”的哲学阐明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丽端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3期115-121,共7页
通,作为贯穿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以"道通为一"为其深沉内涵,在存在的图景上展示了庄子对统一的存在形态的关注。由此,揭示出庄子之通所具有的含义之一:存在之通,它蕴含着两重内容:一为本然世界中的浑而未分之通,... 通,作为贯穿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以"道通为一"为其深沉内涵,在存在的图景上展示了庄子对统一的存在形态的关注。由此,揭示出庄子之通所具有的含义之一:存在之通,它蕴含着两重内容:一为本然世界中的浑而未分之通,一为现实世界中的分而齐之之通。就世界之在而言,庄子把它划分为未始有物的本然世界与分化的现实世界,并以浑而未分的本然世界为理想的形态。与之相应,庄子区分了社会领域的不同存在形态:至德之世、动乱之世,并赋予前者以理想的性质,旨在突出人之在应与万物通而为一,这既在价值观上体现了人之在应当以通为其品格,又以形而上领域未始有封的本然之在为其根据。同时,存在的秩序之维从有序性、条理性彰显出存在之通,并展示着其与存在的统一之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道通为一 存在之通 本然世界 现实世界 存在之序
下载PDF
基于“事”的世界 被引量:36
3
作者 杨国荣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6-84,129,共9页
作为扬弃了本然形态的存在,现实世界形成于"事"。"事"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从抽象的形上视域看,与"事"无涉的"物"似乎具有本体论的优先性,然而,以现实世界为指向,则"事&q... 作为扬弃了本然形态的存在,现实世界形成于"事"。"事"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从抽象的形上视域看,与"事"无涉的"物"似乎具有本体论的优先性,然而,以现实世界为指向,则"事"呈现更本源的意义。人通过"事"而与"物"打交道,在此意义上,人与"物"的关系,乃是以人与"事"的关系为中介。"物"唯有融入于"事",才呈现其多样的意义。通过人的活动("事")而形成的现实世界既表现为事实界,也呈现为价值界,而"事"则从本源上为事实界和价值界的统一提供了根据。在理解现实世界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避免化"事"为"心",而且应避免以"事"为"言";肯定现实世界基于"事",则既蕴含着扬弃存在的本然性,也意味着承诺其实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世界 本然世界 “事” “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