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向华 喻荣彬 +1 位作者 袁栎 张怀平 《基础医学教育》 2020年第11期849-851,共3页
医学教育长学制是国际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从事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创新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南京医科大学从培养体系的目标、方案、模式、课程设计及教学改革等方面,... 医学教育长学制是国际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从事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创新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南京医科大学从培养体系的目标、方案、模式、课程设计及教学改革等方面,探索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体系的构建,并对该培养体系进行初步思考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 本硕一体化 人才培养体系
下载PDF
智能化测绘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王守刚 张莹 +1 位作者 韩福顺 陈国良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176,共5页
智能化测绘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承担着对接国家战略需要、加速学科转型升级、培养行业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面对当前测绘类人才培养内容重复、周期较长的问题,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为例,从构建一体... 智能化测绘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承担着对接国家战略需要、加速学科转型升级、培养行业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面对当前测绘类人才培养内容重复、周期较长的问题,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为例,从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一体化的培养机制、一体化的实践创新平台和一体化的学生支持体系4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公益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智能化测绘拔尖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测绘 测绘工程 本硕一体化 人才培养 模式探索
下载PDF
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被引量:26
3
作者 靳诺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4-13,共10页
在新的历史方位,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既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又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与新时代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 在新的历史方位,全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既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又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与新时代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全面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应从全局、战略的高度深化认识,在贯通式选拔、全学科培养、理论与实践研修上全面发力,深化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原文传递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实践进路
4
作者 刘勇 宁宇涵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4-28,共5页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的重要基石... 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的重要基石。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为此,需要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培养方案、健全选拔机制、整合优质资源、夯实平台基础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构建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提供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本硕一体化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探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黄广友 陈顺琼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9年第12期64-68,共5页
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不仅是新时代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探索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依据马... 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不仅是新时代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探索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点,整体规划本硕博课程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一体化培养体制机制。在实践中,应注重把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与阶段性培养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使一体化培养体系真正发挥贯通性、系统性和递进性的优势,培养和造就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本硕一体化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分析——以劳动经济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巍 邓永辉 《高教学刊》 2019年第6期9-11,共3页
哈尔滨商业大学劳动经济学专业实施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其运行中面临着相关问题,即本科生的志愿参与度不够高;社会实践调研程度不够深;学术交流次数不够多;本科生的激励方式不够丰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哈尔滨商业大学劳动经济学专业实施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其运行中面临着相关问题,即本科生的志愿参与度不够高;社会实践调研程度不够深;学术交流次数不够多;本科生的激励方式不够丰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制度保障"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稳定;以"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扩展"产学研用"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 科教融合
下载PDF
中药学“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成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8-700,共3页
根据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分离,学生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浪费在考硕、考博上,人才培养纵向层次递进不系统深入、横向交叉前沿不融通活跃,提出并践行了中药学"本硕博&qu... 根据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分离,学生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浪费在考硕、考博上,人才培养纵向层次递进不系统深入、横向交叉前沿不融通活跃,提出并践行了中药学"本硕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体系、条件和机制。培养理念是"医药结合、系统中药,实践创新,明理致用",培养模式是"一中心三层次七阶段"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培养体系体现"厚基础、精专业、高素养",依托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双一流"学科的条件,开展了生源选拔与淘汰分流制、名师执教与全程导师制、纵向层次阶段递进制、横向交叉前沿融通制、游学访学论道结合制、本硕博学分累积转换制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本硕一体化 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方涛 程云蕾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3-35,共3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能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增强高质量、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专业人才供给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当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存...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能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增强高质量、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专业人才供给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当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需要从优化存量、提高增量,保持人才引育流量的可持续性;完善人才选育选拔机制,凝结人才招引选培的共识标准;树立系统观念,增强联通协同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效度;坚持“专业匹配、人岗相适”的主要就业导向四条基本路径着力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本硕 一体化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宋洋 刘丝嘉 +1 位作者 何静仪 庄亚函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
建立健全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是创新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路径。现有研究表明,系统分析论能够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提供一个具有适切性的分析视角。本文以社科大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建设实践为例,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 建立健全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是创新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路径。现有研究表明,系统分析论能够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提供一个具有适切性的分析视角。本文以社科大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建设实践为例,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和评价反馈四个环节,探究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一体化 人才培养 培养机制 高等教育
下载PDF
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探赜
10
作者 吴彤 丁奕元 《品位·经典》 2024年第1期126-129,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效空前,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必须要进行本硕博一体化建设,这是遵循本硕博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推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效空前,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必须要进行本硕博一体化建设,这是遵循本硕博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但当前本硕博一体化建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衔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此,要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树立一体化的理念,健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培训机制、衔接机制、整合机制,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统筹、分段实施、系统衔接、循序渐进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体系,为构建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机制和有效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教学体系 本硕一体化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本硕博一体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11
作者 解超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2年第2期12-16,共5页
在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方式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本硕博一体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方式,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客观... 在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方式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本硕博一体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方式,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快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完善、相关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式的实现提供了各种现实条件。在贯彻和践行本硕博一体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教育方法等方面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一体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研究
12
作者 柳晓宇 《新丝路(中旬)》 2022年第6期0081-0083,共3页
与本硕博连读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是培养高素质马克思主义者的关键顶层设计。通过优秀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打造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文章从解... 与本硕博连读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是培养高素质马克思主义者的关键顶层设计。通过优秀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打造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文章从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加快生源吸收;完善人才选拔机制,提高生源质量;优化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系统培养等措施,满足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人才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本硕一体化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基于“3+1+1+X”弹性培养模式下的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究——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满根 牟洪善 +2 位作者 宁漾 胡宝群 曾金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2-96,共5页
在课程思政新时代教育理念背景下,针对当前本硕博贯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尊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才个性化成长规律及基础性、连贯性和层次性的课程一体化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建立“3+1+1+X”本硕博贯通的动态分流弹性培养... 在课程思政新时代教育理念背景下,针对当前本硕博贯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尊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才个性化成长规律及基础性、连贯性和层次性的课程一体化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建立“3+1+1+X”本硕博贯通的动态分流弹性培养模式。基于此模式,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建立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课程体系。这种弹性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对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一体化 弹性培养 课程体系 “3+1+1+X”
下载PDF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的课程设置分析——以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钟世云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96,共7页
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要求和课程设置,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实际上都是相同的,专业方向的基础课也是本科生与研究生互认的。该学科选修课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基础材料科学(关于材料行为与特征、研究方法和基础与... 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要求和课程设置,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实际上都是相同的,专业方向的基础课也是本科生与研究生互认的。该学科选修课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基础材料科学(关于材料行为与特征、研究方法和基础与计算材料学的课程)、生物材料、电子材料以及能源环境材料课程的增加和工程类硕士生课程的减少。这种调整也许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有关,是对制造产业转移的一种回应。课程设置中,应关注学生在同样的学科和专业基础上开展不同方向甚至交叉学科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 课程体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 麻省理工学院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南宁师大通信工程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韦耿 徐艳华 +2 位作者 裴氏莺 曾倩 邓雪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24期57-57,59,共2页
本文以南宁师范大学通信工程为例,对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培养、境内外合作办学等五个方面开展研究,以提高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成材率,实... 本文以南宁师范大学通信工程为例,对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培养、境内外合作办学等五个方面开展研究,以提高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成材率,实现贯通式本硕一体化人次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工程 本硕一体化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亚泽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8-69,共2页
统筹推进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学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增强思政课的有效性,有必要坚持系统思维,形成整体规划、分段实施、有效衔接、循序渐进的一体化教学体系。面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 统筹推进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学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增强思政课的有效性,有必要坚持系统思维,形成整体规划、分段实施、有效衔接、循序渐进的一体化教学体系。面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树立一体化建设新理念,将相关要求融入具体教学过程中。同时,需要在师资队伍结构优化、集体备课工作机制、夯实科研基础等方面着力,为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和有效的组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教学体系 本硕一体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目标与机制研究
17
作者 王致远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2年第2期26-30,共5页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是对它的全新解答方式。在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三全育人的背景下,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是对它的全新解答方式。在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三全育人的背景下,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跟不上时代需求的问题。传统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进行创新。全面构建一体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全面创新。本硕博一体化日渐成为我国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宝贵模式,可以最大化地提升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而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出一支理论实践兼备、人才数量充足的后备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本硕衔接 一体化人才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下载PDF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硕博人才培养科学化的几点思考
18
作者 张彤彤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18-121,共4页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德才兼备、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教育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七个二级学科之一,是唯一拥有本硕博一体化专业设置的应用性学...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德才兼备、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教育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七个二级学科之一,是唯一拥有本硕博一体化专业设置的应用性学科,为党政群团、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机构等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需要正确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认真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科学化的几个前提关系,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科学路径,实现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本硕人才培养 科学化 一体化
下载PDF
本-硕-博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探索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清华 彭宇 +1 位作者 彭喜元 王翥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9年第1期27-30,127,共5页
本文介绍我校开展的本-硕-博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学科特点,以仪器测控类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为载体,开展本-硕-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和探索,完成基于一体化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和考核... 本文介绍我校开展的本-硕-博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学科特点,以仪器测控类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为载体,开展本-硕-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和探索,完成基于一体化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和考核体系的构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一体化 教学体系 研究探索
下载PDF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鑫超 韩冰 郝建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4期165-166,共2页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分为三类:本硕连读培养、硕博连读培养和本硕博连读培养。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课程一体化建设应遵循连贯性、基础性和层次性的原则。文章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例,从学分...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分为三类:本硕连读培养、硕博连读培养和本硕博连读培养。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课程一体化建设应遵循连贯性、基础性和层次性的原则。文章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例,从学分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环节衔接四方面,探讨一体化课程建设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一体化培养 一体化课程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