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元杂剧的本色派 被引量:3
1
作者 贾三强 《西部学刊》 2015年第12期22-27,共6页
从元杂剧创作实践中概括出其应分为本色与案头两大流派。根据艾布拉姆斯(M.H.Abrams)的文学分类法,本文认为本色派杂剧的核心特点属娱乐受众,以舞台演出效果为其主要创作追求;并从内容、戏剧情节、关目安排和语言特色诸方面做了分析、... 从元杂剧创作实践中概括出其应分为本色与案头两大流派。根据艾布拉姆斯(M.H.Abrams)的文学分类法,本文认为本色派杂剧的核心特点属娱乐受众,以舞台演出效果为其主要创作追求;并从内容、戏剧情节、关目安排和语言特色诸方面做了分析、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本色派 案头 内容 情节关目 语言
下载PDF
“唐宋派”当称为“本色派”考辨
2
作者 张慧琼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4-161,共8页
“唐宋派”是现行文学史标称的一个明代作家流派,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主要成员。此种观点自1947年被郭绍虞正式提出后,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对明清相关文献进行考证、辨析可以发现,明代文学史上确实存在一个以“王、唐、茅... “唐宋派”是现行文学史标称的一个明代作家流派,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主要成员。此种观点自1947年被郭绍虞正式提出后,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对明清相关文献进行考证、辨析可以发现,明代文学史上确实存在一个以“王、唐、茅、归”为核心成员的文学流派,然以“唐宋派”名之欠妥。原因有三:一是推崇唐宋文是明前中期一种普遍现象,“王、唐、茅、归”仅是其中持论者;二是“王、唐、茅、归”不仅推崇唐宋文,同时也推崇其他时代符合他们审美标准的散文;三是“王、唐、茅、归”推崇散文的标准不是以时代论,而是以是否符合他们所倡导的“本色论”而定。深入辨析考察“王、唐、茅、归”的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可知他们交往密切,同声应气反对“前七子”文学拟古主义,共倡“本色论”文艺观,故将他们称为“本色派”更符合文学史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争议 考辨 本色派
下载PDF
教师应做教学上的“本色派”
3
作者 朱宗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1年第3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教师 公开课 老师 学生 教学 不良倾向 心理 本色派 当地 张扬
下载PDF
元人杂剧的本色派和文采派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季思 《学术研究》 1964年第3期73-90,共18页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阶級形势、社会风尚的不同,文学上也必然反映出不同的风貌。特別是不同历史时期所流行的文学作品,如所謂唐詩、宋詞、元曲,它們先后之間虽有其承传关系。
关键词 关汉卿 杂剧 本色派 现实主义作家 王实甫 石君宝 作品 郑光祖 本色当行 郑廷玉
下载PDF
功底扎实的本色派——张涛的当代文学研究
5
作者 王学谦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4-36,共3页
张涛是我的学生。他是我们吉林大学的本科生,硕士是跟着靳丛林老师读的,博士是跟着我读的。他是东北人,家在辽宁抚顺,父母都是淳朴的工人,前些年张涛留校任教,就都迁到长春,与他住在一起,算是长春人了。想一想,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 张涛是我的学生。他是我们吉林大学的本科生,硕士是跟着靳丛林老师读的,博士是跟着我读的。他是东北人,家在辽宁抚顺,父母都是淳朴的工人,前些年张涛留校任教,就都迁到长春,与他住在一起,算是长春人了。想一想,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张涛已经从小青年变成了大青年,从学生变成了教师,变成了小有影响的80后学人,变成了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在微信上,最常看见的是他分享两种图片,一种是美食,各种菜肴,有相当一部分是他自己做的,他会做菜,手艺相当不错;另一种是他与宝贝女儿玩耍,最近,他总是领着女儿去学花样滑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微信 本色派 宝贝女儿 辽宁抚顺 花样滑冰 吉林大学 张涛
原文传递
简读“本色派”和“文采派”的修辞特色
6
作者 张德明 《语文月刊》 1996年第4期6-7,共2页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些文学流派在文艺修辞和语言风格上很有特色,可以说形成了一种流派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如在古典文学史上元杂剧的"本色派"和"文采派"就影响很大。前者曲辟多用藻丽典稚的文言,后...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些文学流派在文艺修辞和语言风格上很有特色,可以说形成了一种流派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如在古典文学史上元杂剧的"本色派"和"文采派"就影响很大。前者曲辟多用藻丽典稚的文言,后者曲辞多用朴实通俗的口语。陈望道用"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理论来解释古典文学中这两大修辞派别,即"清真派"和"华丽派"。一九六三年四月十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色派 修辞特色 消极修辞 风格 古典文学 积极修辞 陈望道 语言风格 代表作家 元杂剧
原文传递
元杂剧的“本色”风格与成因探析
7
作者 宋成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67-369,共3页
元人杂剧中,本色派的作品具有朴素自然、本色泼辣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以下四方面因素:元杂剧是以满足平民的需要而进行创作和演出的,具有极强的平民性;当时文人的社会地位低下,他们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使其作品有着浓厚的民间... 元人杂剧中,本色派的作品具有朴素自然、本色泼辣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以下四方面因素:元杂剧是以满足平民的需要而进行创作和演出的,具有极强的平民性;当时文人的社会地位低下,他们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使其作品有着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表现下层人民深重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的题材内容,决定了作品具有"本色"的风格;"燕赵悲歌慷慨"的文艺传统对元初杂剧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风格 本色派 通俗性 平民性 地域影响
下载PDF
消费语境下的“本色表演”——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女星的文学包装
8
作者 许航 《文学与文化》 2013年第1期116-123,共8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工业正处在一个经历初期发展后的繁荣阶段,"明星"成为"一种广泛流行、初具规模的社会现象和工业制度"。这一时期的报刊上刊发了大量的电影女星的散文、诗作和随笔,有的女星甚至撰写剧本、小说...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工业正处在一个经历初期发展后的繁荣阶段,"明星"成为"一种广泛流行、初具规模的社会现象和工业制度"。这一时期的报刊上刊发了大量的电影女星的散文、诗作和随笔,有的女星甚至撰写剧本、小说,以"作家明星"的美誉而闻名。本文侧重将这一现象放在当时的城市消费语境之下进行考察。一方面,围绕电影女星的公共话语呈现出一种对女星的正面评价,在这种价值建构中起了很大作用的流行报刊,为女明星提供了银幕外一种重要的表演场所;另一方面,在当时被创作者、评论者、演员和观众认可的"本色派表演"准则下,女明星的文学写作成为体现她们"本色"的一种工具,对早期电影工业的明星类型化起到一定作用。因此,这股电影女明星文学创作热潮是电影宣传话语对女明星进行的一种"文学包装"或"文化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女星 消费语境 本色派表演” 文学包装
下载PDF
论元杂剧的案头派
9
作者 贾三强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1-38,共8页
对元杂剧流派中的案头派做了理论上的定位,并对其内容和艺术风格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一流派的作品由于作者重视抒情和语言华美,相对轻视情节性因素,因此从整体上看不太适合舞台演出,而更宜于文人案头阅读。
关键词 元杂剧 案头 本色派 抒情浓郁 语言华美
下载PDF
“本色”论三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惠民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83-92,共10页
一、作为宋词艺术风格的“本色”论自苏轼的词在宋代词坛上别树一帜之后,“本色”论开始热闹地进入文学批评的领域。最有影响的是陈师道对苏词的评论:“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李清照也谓东坡等的词,“皆句读不葺... 一、作为宋词艺术风格的“本色”论自苏轼的词在宋代词坛上别树一帜之后,“本色”论开始热闹地进入文学批评的领域。最有影响的是陈师道对苏词的评论:“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李清照也谓东坡等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这两段话,大家都很熟悉。研究者也大致据此认为“本色”论为文体风格的问题,而苏词的要非本色,就因其乃“诗之新体”,不合音律。刘永济先生的观点可代表这一派意见,他肯定了陈后山批评苏词的“要非本色”,并为之说明理由:“按词以婉约为正宗,其理由实因婉约派词家如美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词 本色派 婉约 宋代词 陈师道 词家 美成 王骥德 东坡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汤显祖与本色说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祥麟 《天津师大学报》 1986年第1期77-79,共3页
在中国古代戏曲史研究中,如何评价明代万历曲坛上出现的那场有名的汤(显祖)沈(璟)两派之争,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长期以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虽持有不同的观点,有所争论,但多数论者在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即往往将汤沈二家分别冠以“文采派... 在中国古代戏曲史研究中,如何评价明代万历曲坛上出现的那场有名的汤(显祖)沈(璟)两派之争,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长期以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虽持有不同的观点,有所争论,但多数论者在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即往往将汤沈二家分别冠以“文采派”和“本色派”的头衔,这似乎已成为定论。而笔者认为,把汤显祖泛泛地同“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中国古代戏曲 本色派 真色 戏曲语言 杜丽娘 戏曲创作 现实主义 牡丹亭 典型意义
下载PDF
“本色”与“文采”——《窦娥冤》与《长亭送别》语言比较赏析
12
作者 徐华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本色派 朴实 《窦娥冤》 元杂剧 关汉卿 人物 通俗 文采 《长亭送别》 生动
下载PDF
简论沈汤之争中王骥德的本色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岑玲 《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年第1期13-16,共4页
明朝万历年间,剧坛上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开展了一场激烈的学术论争,几乎所有的剧作家、评论家都卷入其中或受到它的影响。王骥德和两派剧作家都有过学术上的长期切磋和往返辩难,他的本色论正是在这场学术论... 明朝万历年间,剧坛上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开展了一场激烈的学术论争,几乎所有的剧作家、评论家都卷入其中或受到它的影响。王骥德和两派剧作家都有过学术上的长期切磋和往返辩难,他的本色论正是在这场学术论争中逐步形成的。 临川派和吴江派,是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各不相同的两个戏曲流派。两派论争的焦点是戏曲创作中文辞与格律的关系问题。沈璟主张“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骥德 沈汤之争 沈璟 本色派 戏曲创作 创作主张 艺术风格 戏曲流 戏曲理论 曲词
下载PDF
明代“越中派”曲论初探
14
作者 徐宏图 《文化艺术研究》 2002年第3期8-11,共4页
关键词 曲论初探 戏曲创作 《南词叙录》 戏曲理论 曲品 远山堂剧品 吕天成 祁彪佳 传奇品 本色派
下载PDF
本色杂谈
15
作者 张守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16-21,11,共7页
明代的曲论家在评述戏曲语言的时候,常用“本色”一词;但对其含义的理解,却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同一位曲论家在使用时,前后所指也不完全相同。本文拟就“本色”一词的含义,作一点溯源辨流的探索。
关键词 本色派 戏曲语言 曲论 戏曲创作 何良俊 曲律 拜月 妙悟 沈德符 郑德辉
下载PDF
浅谈“本色”
16
作者 李远芳 《惠州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元杂剧 戏剧语言 关汉卿杂剧 《窦娥冤》 王骥德 “这一个” 《曲律》 《沧浪诗话》 文艺审美观 本色派
下载PDF
谈谈《长亭送别》的写景艺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淑美 《语文教学之友》 2007年第9期32-32,共1页
元杂剧大概可以分为两派,一是本色派,要求语言体现生活的本来面貌,关汉卿是本色派的代表;一是文采派,主张词藻富丽,王实甫便是文采派的代表。明初著名戏曲家朱权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王实甫... 元杂剧大概可以分为两派,一是本色派,要求语言体现生活的本来面貌,关汉卿是本色派的代表;一是文采派,主张词藻富丽,王实甫便是文采派的代表。明初著名戏曲家朱权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王实甫的语言是很有特色、极具功力的,这在《长亭送别》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长亭送别》写的是张生在老夫人的压力下,不得不离开崔莺莺而上京赴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亭送别》 写景艺术 语言体现 王实甫 本色派 文采 元杂剧 关汉卿
下载PDF
从《桃花人面》看晚明的才子佳人戏曲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勇刚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30-32,共3页
从《桃花人面》看晚明的才子佳人戏曲刘勇刚一明代杂剧(又称南杂剧)从整体上看呈衰颓趋势,不复有北曲的刚健之风。明代传奇戏则处于鼎盛,主要以南曲歌唱,颇多柔靡之音。元代杂剧发展初期即有本色派与文采派之分。“大抵曲词素朴多... 从《桃花人面》看晚明的才子佳人戏曲刘勇刚一明代杂剧(又称南杂剧)从整体上看呈衰颓趋势,不复有北曲的刚健之风。明代传奇戏则处于鼎盛,主要以南曲歌唱,颇多柔靡之音。元代杂剧发展初期即有本色派与文采派之分。“大抵曲词素朴多用口语者为本色派,曲词藻丽比较的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戏曲 本色派 汤显祖 孟称舜 八股文 牡丹亭 恋爱心理 《西厢记》 浪漫主义色彩 崔护
下载PDF
日本动物题材电影的银幕风格及审美需求
19
作者 乔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79-81,共3页
日本电影在制作过程中始终具有制作精良,画风质朴的传统,在淡然的表层背后是慢慢的静谧之感,在电影之中展现出了大量的日本民族文化中特有的忧郁和忧伤之情。在电影制作过程中融入的东方文化所特有的细腻之情使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电影... 日本电影在制作过程中始终具有制作精良,画风质朴的传统,在淡然的表层背后是慢慢的静谧之感,在电影之中展现出了大量的日本民族文化中特有的忧郁和忧伤之情。在电影制作过程中融入的东方文化所特有的细腻之情使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电影表达方式,其在当前的世界动物主题电影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 美国影片 南极物语 秋田犬 狗狗心事 本色派 审美风格 拍摄过程 日本文化 金枪
下载PDF
桂文亚儿童散文艺术探微
20
作者 王泉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2年第4期52-54,共3页
桂文亚作为台湾著名的儿童散文作家 ,确定了明确的读者意识和文体意识。其作品中充满了活泼天真的情趣和高雅幽默的理趣 ,成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界“本色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关键词 桂文亚 儿童散文 本色派 诗意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