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的抽象本质与具体本质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彦文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7,共2页
教育本质问题是需深入探讨的问题。方法论问题是寻求教育本质的重要前提,它决定着教育本质认识的科学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方法论对于探讨教育本质有深刻启示:教育应该有其抽象本质和具体本质。深入认识教育的抽象本质和具体本质,... 教育本质问题是需深入探讨的问题。方法论问题是寻求教育本质的重要前提,它决定着教育本质认识的科学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方法论对于探讨教育本质有深刻启示:教育应该有其抽象本质和具体本质。深入认识教育的抽象本质和具体本质,可以进一步明确教育与其他诸多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和各类型、各层次教育间的根本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本质 抽象本质 具体本质
下载PDF
从抽象到本质直观——论胡塞尔对传统抽象论的批判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雷德鹏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6-30,共5页
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从现象学的立场对传统的抽象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地建构起了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
关键词 胡塞尔 抽象i本质直观 现象学
下载PDF
马克思“现实的人”概念的本质规定和历史嬗变——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共产党宣言》 被引量:1
3
作者 莫小丽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3,共9页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思想的前提。与其他思想相区别,马克思思想中的现实的人是一种处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而形成的结构性存在的人。从思想史发展来看,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的人”只是一种“理论...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思想的前提。与其他思想相区别,马克思思想中的现实的人是一种处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而形成的结构性存在的人。从思想史发展来看,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的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和“思维抽象”,是哲学的宏观表达;那么《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分别从“经济-人”、“阶级-人”的“思维具体”层次进行的论证是中观论证;《资本论》语境中对现实的“资本关系”与“生产力”的动态发展和静态结构进行了微观透视,尤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人予以阐释和说明。因此,现实的人是处于运动过程、多重对象性关系形塑的结构中的人,这一内涵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结构性存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本质抽象
下载PDF
马克思审视人的本质的双重维度探析
4
作者 王昌英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7,共4页
一直以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抽象本质的观点被认为是马克思早期作品中不成熟的观点而遭到否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现实本质的观点则被认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抽象本质和现实本质是人的本... 一直以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抽象本质的观点被认为是马克思早期作品中不成熟的观点而遭到否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现实本质的观点则被认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抽象本质和现实本质是人的本质的两个方面,只看到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形而上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现实本质 抽象本质 劳动
下载PDF
马克思审视人的本质的双重维度探析
5
作者 王昌英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7-71,共5页
一直以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抽象本质的观点被认为是马克思早期作品中不成熟的观点而遭到否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现实本质的观点则被认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抽象本质和现实本质是人的本... 一直以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抽象本质的观点被认为是马克思早期作品中不成熟的观点而遭到否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现实本质的观点则被认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抽象本质和现实本质是人的本质的两个方面,只看到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形而上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 现实本质 抽象本质 劳动
下载PDF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抽象”及其三种形式
6
作者 赖慧婷 元晋秋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1年第2期135-143,共9页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表现出一种关于抽象的方法论上的自觉,而且开始在三种形式上运用抽象。形式之一是作为分析工具的抽象,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在讨论“生产一般”这个“抽象”时所肯定的内容,即以...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表现出一种关于抽象的方法论上的自觉,而且开始在三种形式上运用抽象。形式之一是作为分析工具的抽象,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在讨论“生产一般”这个“抽象”时所肯定的内容,即以抽取事物的共性为内容的“共性抽象”;二是马克思在这里所提示补充的内容,即以抽取事物的特殊性为内容的“本质抽象”;三是从“共性抽象”到“本质抽象”的过程。形式之二是同具体相对应的抽象,它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性质或本质规定,表现为客观事物在思维进程中从“表象中的具体”到完整地再现的中间环节。形式之三是直接描述现实的抽象即“现实抽象”,它是对具有抽象性特征的现实的直接反映或描述。准确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及其范畴,有必要鉴别这三种形式的抽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共性抽象 本质抽象 现实抽象
下载PDF
论斯密的二重方法及其历史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廖乐焕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08年第3期62-65,共4页
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不是任意的,而是由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决定的。研究者持什么样的价值立场,就会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研究方法。亚当·斯密在考察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时,其研究方法体现出明显的二重性:一是本... 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不是任意的,而是由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决定的。研究者持什么样的价值立场,就会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研究方法。亚当·斯密在考察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时,其研究方法体现出明显的二重性:一是本质抽象法,二是现象描述法。这是他所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利益与意识的反映。斯密的二重性的研究方法对后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演化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不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可以从斯密那里找到方法论上的依据与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 本质抽象 现象描述法 历史影响
下载PDF
论斯密的二重方法及其历史影响
8
作者 廖乐焕 邓显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4-87,共4页
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所运用的方法不是任意的,而是由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决定的。研究者持什么样的价值立场,就会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研究方法。亚当.斯密在考察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时,其研究方法体现出明显的二重性:一是本质抽象法,... 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所运用的方法不是任意的,而是由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决定的。研究者持什么样的价值立场,就会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研究方法。亚当.斯密在考察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时,其研究方法体现出明显的二重性:一是本质抽象法,二是现象描述法。这是他所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利益与意识的反映。斯密二重性的研究方法对后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演化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不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可以从斯密那里找到方法论上的依据与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 本质抽象 现象描述法 历史影响
下载PDF
马克思探讨“以人为本”的方法与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贺祥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2,共5页
长期以来,我国就人的问题的理论探讨,包括近年来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探讨,一旦有人运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总是受阻甚至遭禁。马克思基于实践的辩证的思维方法中,研究得最深入、运用得最熟练的莫过于由抽象到具体的方... 长期以来,我国就人的问题的理论探讨,包括近年来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探讨,一旦有人运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总是受阻甚至遭禁。马克思基于实践的辩证的思维方法中,研究得最深入、运用得最熟练的莫过于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直接而明确地运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探讨了"以人为本"的问题,分别提出了"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研究一般本性或抽象的人,依据青年马克思的论述就是指人是基于实践的自然存在物与社会存在物的统一,人具有二重抽象本质。研究特殊本性以至个别本性或具体的人,依据中年马克思的有关思路,针对人的具体生命及其本质的具体培育、具体生成、具体展开与具体实现,可作五层具体规定:生命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根本性规定,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准备性规定,就业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生存性规定,能力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关键性规定,权益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始终性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以人为本” 抽象的人 二重抽象本质 具体的 五层具体规定
下载PDF
人性的历史主义形式——肖恩·塞耶斯对马克思人性观的解读
10
作者 金艳芬 张士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36,共3页
肖恩·塞耶斯对马克思的人性论进行了历史主义的解读。在他看来,马克思的理论是人性的历史主义形式。这种历史主义形式的人性论既包括普遍的人性,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自然性,又包括人的社会性。这一理解对马克思的人性论存在一定... 肖恩·塞耶斯对马克思的人性论进行了历史主义的解读。在他看来,马克思的理论是人性的历史主义形式。这种历史主义形式的人性论既包括普遍的人性,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自然性,又包括人的社会性。这一理解对马克思的人性论存在一定的误解,即没有把人性的历史主义形式看做是对"自然性"和"抽象类本质"的双重扬弃,因此是经验主义态度而非反思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历史主义 自然性 抽象本质 社会性
下载PDF
一道二次函数中考试题的探究过程
11
作者 黄世民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22年第11期50-53,共4页
数学解题往往要经历多次尝试,需要深度的思考与探究.文章对一道二次函数中考试题进行试题解读与解题分析,从中揭示数学本质,提炼函数图象类问题的解题策略与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能力,对数学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解题分析 抽象本质 解题策略 试题导向 素养立意
下载PDF
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三个根本转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光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117-122,共6页
古典经济学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通过对古典经济学的全面批判,马克思把剩余价值的研究从社会的自然形式转向社会的历史形式、从具体经验层面转向抽象本质层面、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基于这三个根本转向,马克思科学... 古典经济学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通过对古典经济学的全面批判,马克思把剩余价值的研究从社会的自然形式转向社会的历史形式、从具体经验层面转向抽象本质层面、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基于这三个根本转向,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并最终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 历史形式 生产过程 抽象本质
下载PDF
“劳动”理论中的抽象语言批判
13
作者 孙杨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3期152-152,共1页
作为人的类特性的“劳动”概念是从存在论的意义上强调人类本然与应然的生存方式。究其实质,实为一种删减掉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物质生产实践内容的抽象的形式化语言规定。语言的最显著特征在于形式化,这源于语言的抽象本质,但是抽象之... 作为人的类特性的“劳动”概念是从存在论的意义上强调人类本然与应然的生存方式。究其实质,实为一种删减掉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物质生产实践内容的抽象的形式化语言规定。语言的最显著特征在于形式化,这源于语言的抽象本质,但是抽象之为抽象,就决定了语言的形式化必然是在对言语和实践的择取与舍弃中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化语言 物质生产实践 抽象本质 抽象语言 社会历史条件 存在论 语言的形式 生存方式
原文传递
马尔库塞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探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雄 刘倩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16,共9页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存在着一个被忽略的问题:马尔库塞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探析。虽然关于他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一对资本与精神对立的人类境遇的主题追问这个轴心原则来看,我们的...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存在着一个被忽略的问题:马尔库塞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探析。虽然关于他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一对资本与精神对立的人类境遇的主题追问这个轴心原则来看,我们的研究是不够的。实际上,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其精神实质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延续,即在晚期资本主义时代人类社会如何追求经济基础之上政治的新形式和哲学的最高境界的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他为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杰出理论家。此问题的提出,既有助于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视域的创新与理论价值的再挖掘,又能使我们从中找到中国现代性发育、发展值得借鉴与思考的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经济的本质抽象 政治新形式 物质丰裕与精神匮乏
原文传递
建筑形式问题辩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炘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9-873,共5页
本文通过对建筑形式的多方面表现及其复杂性的考察,对建筑形式与空间、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地分析,揭示出建筑形式相对的独立性;并将建筑形式问题置于艺术与批评理论的框架中加以研究,对现代建筑的先锋性进行重新诠释.
关键词 建筑形式 本质抽象 叠加 先锋的形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