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下后路内固定治疗症状型游离齿突 被引量:4
1
作者 陶晓晖 田伟 +2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张贵林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5期387-391,共5页
背景:上颈椎解剖变异较大且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毗邻,对症状型游离齿突患者的手术治疗提出了挑战,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各有局限。目的:评估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下行后路螺钉固定治疗症状型游离齿突患者的准确性和临床效果。方法:34... 背景:上颈椎解剖变异较大且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毗邻,对症状型游离齿突患者的手术治疗提出了挑战,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各有局限。目的:评估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下行后路螺钉固定治疗症状型游离齿突患者的准确性和临床效果。方法:34例症状型游离齿突患者均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下行后路内固定手术,采用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术21例,寰枢椎多轴螺钉固定术12例,另1例患者左侧为多轴螺钉固定右侧为经关节螺钉固定。颈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神经功能评价采用JOA评分,患者满意度采用Odom评分。将螺钉位置分为3级:Ⅰ级为理想置钉,螺钉完全位于骨皮质内;Ⅱ级为可接受置钉,螺钉穿出周围骨皮质但穿出部分小于螺钉直径的1/2;Ⅲ级为不可接受置钉,明显侵犯横突孔或是椎管。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65个月,平均25.7个月。34例患者共置入经关节螺钉43枚,多轴螺钉50枚。其中3枚多轴螺钉和4枚经关节螺钉轻度穿破单侧横突孔,但术中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表现。患者的术前JOA评分为5~14分,平均8.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17分,平均12.4分,改善率为47.1%。术前VAS为3~7分,平均4.1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随访的0~4分,平均0.7分,改善率为83.7%。末次随访的Odom评分:优为47%,良为38%,可为12%,差为3%。所有病例均获得复位和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失效的并发症。结论:对于症状型游离齿突患者,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下后路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安全、准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即时三维导航 寰枢关节 游离齿突 内固定
下载PDF
Foley导尿管术中即时扩张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邵哲人 程健 陶志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00年第4期256-257,共2页
关键词 FOLEY导尿管 术中即时扩张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术中即时牵引与后路钉-棒系统枕颈固定治疗颅底凹陷症12例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于晓波 张可帅 刘冰楠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6期100-100,共1页
目的探讨术中即时牵引与后路钉-棒系统枕颈固定治疗颅底凹陷症12例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本实验选取了12例在2006年8月份到2011年11月份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颅底凹陷症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后将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神经功能恢... 目的探讨术中即时牵引与后路钉-棒系统枕颈固定治疗颅底凹陷症12例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本实验选取了12例在2006年8月份到2011年11月份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颅底凹陷症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后将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98.9±36.4)min,出血量为(365.7±59.1)mL。2例患者病情无改善,其中1例病情恶化,其他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率为83.33%。结论应用术中即时牵引与后路钉-棒系统枕颈固定方法来治疗颅底凹陷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好,即简便又安全,建议在颅底凹陷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即时牵引 后路钉-棒系统枕颈固定 颅底凹陷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术中应用即时血流测定方法评估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质量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东 李辉 +2 位作者 左琳 王振东 薛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2期3854-3857,共4页
目的探讨即时血流测定方法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5年1月—2019年8月诊断为冠心病并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病人235例,术中使用即时血流测定方法测量桥血管流量,... 目的探讨即时血流测定方法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5年1月—2019年8月诊断为冠心病并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病人235例,术中使用即时血流测定方法测量桥血管流量,其中桥血管流量<15 mL/min、搏动指数>5的桥血管共64支,均对桥血管进行矫形处理,并再次使用即时血流测定方法测量桥血管流量,收集矫形前和矫形后的桥血管流量数据、搏动指数数据,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所有进行桥血管矫形的病人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指标包含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大小、心脏指数指标以及术后桥血管通畅率,对随访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形前后桥血管流量和搏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大小、心脏指数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大小、心脏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即时桥血管流量测定是一种科学、客观评估冠状动脉桥血管流量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近远期桥血管闭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超声波时差法流量测定技 桥血管闭塞 术中即时桥血管流量测定
下载PDF
术中即时超量扩张技术在内镜辅助隆乳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育哲 谢祥 +2 位作者 曲琦 许雅娟 李东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2年第6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索在内镜辅助剥离下隆乳术中先置入扩张器进行即时超量注水扩张,完成后再置换假体的隆乳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术前设计,腋下入路在内镜辅助下完成双平面剥离后,置入乳房假体前预先置入组织扩张器,注入生理盐水至术前预... 目的探索在内镜辅助剥离下隆乳术中先置入扩张器进行即时超量注水扩张,完成后再置换假体的隆乳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术前设计,腋下入路在内镜辅助下完成双平面剥离后,置入乳房假体前预先置入组织扩张器,注入生理盐水至术前预定假体的容量,观察注水后扩张器大小和位置并调整至合适程度.调整后注水量作为选择假体体积的参考。在此基础上继续即时超最汴水至2倍体积.保持扩张30~60min后,取出扩张器,置入乳房假体,完成手术。结果120例,术后除3例早期出现血清且叶,后自然吸收,2例位置不佳进行Ⅱ期调整,1例出现包膜挛缩经修复后好转外,其余通过半年至2年随访,均表现为手感、动感自然,外形和谐对称.满意率达95%。结论隆乳于术中预先置入扩张器以便进行位置调整,可以避免置入假体后再做调整对假体有损伤,可以通过增减注水量使两侧乳房大小对称。预估最后采用假体的体积,尤适用于两侧乳房不对称患者。有减轻隆乳患者术后乳房胀痛、改善乳房外形和手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扩张器 术中即时超量扩张 内镜 隆乳
原文传递
术中即时血流测定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顾畅 张杨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95-398,共4页
术中即时血流测定(transit time flow measurement,TTFM)是一种不受血管尺寸和形状限制的、便捷的、可重复性好的、非侵入性的血流评估方法。TTFM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对评估移植血管功能及其... 术中即时血流测定(transit time flow measurement,TTFM)是一种不受血管尺寸和形状限制的、便捷的、可重复性好的、非侵入性的血流评估方法。TTFM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对评估移植血管功能及其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研究证实平均流量(mean graft flow,MGF)>15 ml/min、舒张期血供比例(diastolic flow,DF)>50%及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3或5是移植血管功能良好的指标。本文就TTFM在CABG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即时血流测定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移植血管
原文传递
脊柱侧弯矫正术中三维导航椎弓根钉置入的意义
7
作者 周纪平 申霞 +5 位作者 刘彬 吴瑞 李佳佳 杨永军 丛波 刘永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682-1687,共6页
[目的]探究术中导航系统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置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手术治疗的脊柱侧弯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1例采用术中三维即时导航系统辅助置钉(导航组),19例采用传... [目的]探究术中导航系统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置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手术治疗的脊柱侧弯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1例采用术中三维即时导航系统辅助置钉(导航组),19例采用传统徒手方法置钉(徒手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导航组置钉准确度[A/B/C/D/E,(221/8/5/0/0) vs (174/19/12/7/0), P<0.001]、手术时间[(43.7±12.2) min vs (65.4±19.7) min, P<0.001]、术中出血量[(623.2±40.5) ml vs (1 024.3±38.3) ml, P<0.001]、单钉置入时间[(2.2±1.3) min vs (5.1±2.4) min, P<0.001]均显著优于徒手组,但两组间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4.6)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均显著下降(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及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后期畸形加重,均无翻修手术等并发症。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两组的主弯Cobb角、后凸Cobb角、C7PL-CSVL及SVA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测量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中即时三维导航系统的应用使脊柱侧弯矫正手术置钉更加准确、快速,降低了手术风险,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椎弓根螺钉 术中即时三维导航系统 置钉准确性
原文传递
导航系统对伴骨质疏松的椎体轴性旋转脊柱疾病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冯硕 田伟 +2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张贵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导航系统对伴骨质疏松的椎体轴性旋转脊柱疾病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效果的影响。方法椎体轴性旋转脊柱疾病患者130例,其中伴发骨质疏松69例、非骨质疏松61例;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或X线透视(非... 目的观察导航系统对伴骨质疏松的椎体轴性旋转脊柱疾病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效果的影响。方法椎体轴性旋转脊柱疾病患者130例,其中伴发骨质疏松69例、非骨质疏松61例;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或X线透视(非导航)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结果共置入1 091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其中导航辅助下置钉701枚,非导航辅助下置钉390枚。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导航下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满意度高于非导航(P<0.05);非导航下骨质疏松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满意度低于非骨质疏松患者(P<0.05)。椎体旋转0、Ⅱ度的骨质疏松患者导航下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满意度均高于非导航(P均<0.05)。结论术中即时三维导航系统可提高伴骨质疏松的椎体轴性旋转脊柱疾病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满意率,此作用在椎体旋转Ⅱ度患者中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骨质疏松 术中即时三维导航系统 轴性旋转 椎弓根 螺钉
下载PDF
Iso-C臂三维导航系统指导下的脊柱侧弯椎弓根钉内固定:问题与优势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强 张怡元 +1 位作者 林妙阔 冯尔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6385-6389,共5页
背景:由于脊柱侧弯患者脊柱解剖结构的变异、椎体旋转、椎体缺如、椎管变形等异常情况,椎弓根螺钉一旦置入发生偏差,即可导致灾难性结果。近年来随着椎弓根螺钉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导航的不断发展,使脊柱侧弯修复手术更加精确、安全。目... 背景:由于脊柱侧弯患者脊柱解剖结构的变异、椎体旋转、椎体缺如、椎管变形等异常情况,椎弓根螺钉一旦置入发生偏差,即可导致灾难性结果。近年来随着椎弓根螺钉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导航的不断发展,使脊柱侧弯修复手术更加精确、安全。目的:综述Iso-C臂三维导航系统指导脊柱侧弯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存在的问题及优势。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至2012年12月为止Pub Med数据(http://www.ncbi.nlm.nih.gov/Pub Med)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cnki.net/),以"计算机导航,脊柱侧弯,椎弓根钉"为检索词,检索摘要内同时包含上述检索词的文献。共检索到50多篇相关文献,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应用Iso-C臂三维导航系统进行脊柱侧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具有显著优势。它充分结合了CT三维导航和术中透视导航的优点,可快速、准确的采集术中影像数据,通过影像实时显示,从而确保修复手术的安全。Iso-C臂三维导航其自动注册的功能无疑提高了修复效率和精确性,帮助术者以更加精确、安全的方式进行各种复杂的脊柱侧弯修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骨钉 外科手 计算机辅助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计算机导航 术中即时 脊柱侧弯 椎弓根钉
下载PDF
导航辅助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田伟 韩骁 +5 位作者 何达 刘波 李勤 李志宇 刘亚军 李楠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1-1066,共6页
目的比较术中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外科手术(CAMISS)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包括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所有接受胸腰段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病例,采用... 目的比较术中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外科手术(CAMISS)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包括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所有接受胸腰段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配,随机进行CAMISS治疗或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通过比较CAMISS与传统开放手术的各种参数,包括手术时间,估计失血量,术前、术后72h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置钉准确性,后凸畸形程度、矫正及保持情况等,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结果接受CAMISS治疗的患者47例(CAMISS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随访3~50个月,平均12个月。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特点、受伤机制、骨折分型、术前手术节段Cobb角、术前骨折椎自身Cobb角、术前腰背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MISS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置钉准确性较高、出血量减少、下床活动时间较早、术后发热程度较低、术后72h腰背痛VAS评分得到更好的恢复(t=2.162~8.736,P〈0.05)。CAMISS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手术节段Cobb角改善程度(10.9°±5.5°比13.8°±6.8°)及术后骨折椎自身Cobb角改善程度(7.7°±4.8°比11.0°±6.0°)均较低(t=2.108和2.610,P〈0.05),但两组患者于术后、随访时的手术节段Cobb角及骨折椎自身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MISS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置钉准确性高的特点,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外科手 微创性 小切口脊柱外科技 导航辅助微创脊柱外科手 术中即时三维导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