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麻唤醒和术中电刺激在脑功能区病灶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姚一 张小斌 +7 位作者 谭启富 方赟 王逢鹏 江建东 黄德志 刘小伟 沈七襄 高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46-1249,1254,共5页
目的 探讨全麻唤醒和术中电刺激在脑功能区病灶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对11例涉及脑功能区病灶性癫痫患者术前行MRI和头皮视频脑电图检查,其中6例行fMRI检查.全麻下手术,其中7例行食道咽腔导管插管全麻唤醒.术中皮层脑电图定位... 目的 探讨全麻唤醒和术中电刺激在脑功能区病灶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对11例涉及脑功能区病灶性癫痫患者术前行MRI和头皮视频脑电图检查,其中6例行fMRI检查.全麻下手术,其中7例行食道咽腔导管插管全麻唤醒.术中皮层脑电图定位痫样放电皮层,皮层电刺激定位皮质功能区,根据病灶、致痫皮层和皮层功能区关系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在切除病灶时作皮层电刺激以保护皮质下功能传导束.结果 10例病灶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2例暂时性偏瘫.随访6~24月,患者无神经功能障碍,Kamofsky评分平均100分,使用1种抗癫痫药物,癫痫控制满意.结论 食道咽腔导管插管全麻唤醒屉一种安全、简便的麻醉唤醒方法;术中电刺激监测能够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妥善处理致痫皮层,有效保护脑功能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唤醒 术中电刺激 脑功能区 继发性癫痫
原文传递
术中电刺激在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春林 郭红霞 +7 位作者 刘萍 黄劲松 陆琳 郭玉 刘文 漆松涛 潘速跃 侯光男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06-910,共5页
目的评估在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SNSRH)中应用术中电刺激(IES)技术识别并确认副交感神经通路成功保留的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住院的18例宫颈癌及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SNSR... 目的评估在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SNSRH)中应用术中电刺激(IES)技术识别并确认副交感神经通路成功保留的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住院的18例宫颈癌及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SNSRH手术,子宫切除后使用cadwell cascade神经监护仪电刺激盆腔内脏神经(PSN)主干根部并同时记录膀胱逼尿肌肌电(EMG)活动,观察患者术后第8天的残余尿量、残余尿量≤50mL的保留尿管时间、排气及排便时间。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在子宫切除后电刺激PSN主干根部成功诱发膀胱逼尿肌产生EMG活动,定义为电刺激阳性,该组患者术后第8天残余尿量平均为(148.83±141.81)mL,残余尿量≤50mL时保留尿管时间为(9.89±2.70)d,排气时间为(60.29±22.73)h,排便时间为(104.29±37.60)h。另2例电刺激PSN主干根部无法诱发膀胱逼尿肌产生EMG活动,定义为电刺激阴性,这2例患者第8天残余尿量分别为580mL和210mL,保留尿管时间分别为19d和25d。结论在SNSRH术中,IES能够确定副交感神经通路是否成功保留,并可以预测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子宫切除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 术中电刺激 副交感神经
原文传递
术中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郑刚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5期20-22,共3页
对于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来说,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术中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技术可以在术中准确定位脑功能区及皮层下纤维束并提供实时反馈,为达到手术效果提供保障。本文就这一技术的具体实施... 对于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来说,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术中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技术可以在术中准确定位脑功能区及皮层下纤维束并提供实时反馈,为达到手术效果提供保障。本文就这一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应用现状、安全性、可能引发的并发症、麻醉相关问题及局限等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区 术中电刺激 胶质瘤
下载PDF
术中低高频交替电刺激对肘管综合征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宁宁 吴学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23-2526,共4页
目的观察术中低高频交替电刺激对肘管综合征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68例(181侧)肘管综合征保守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A~D 4组,每组42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低频(3 Hz)电刺激组,C组为高频(15 Hz)电刺激组,D组为低高频交替... 目的观察术中低高频交替电刺激对肘管综合征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68例(181侧)肘管综合征保守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A~D 4组,每组42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低频(3 Hz)电刺激组,C组为高频(15 Hz)电刺激组,D组为低高频交替(3 Hz/15 Hz)电刺激组。术后1 d、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Lovett肌力分级、顾玉东肘管综合征的功能评分、肘段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等指标,并与术前比较。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0,P>0.05);术后1 d各组分并指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2,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低高频交替电刺激组优于其他3组(t=7.200,P<0.05)。在术后1 d时顾玉东肘管综合征的功能评分4组的优良率(23.81%、28.57%、26.19%、2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6,P>0.05);在术后3个月时,低高频交替电刺激组的优良率(73.81%)显著高于低频电刺激组(61.90%)及高频电刺激组(50.00%),3组均高于对照组(42.86%)(t=7.285,P<0.05);低高频交替电刺激组患者MCV(62.88±11.87)均明显优于其他3组(48.57±9.39、53.68±9.69、51.20±1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4、7.200、6.350,P<0.05),且在术后3个月就已经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改变较前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0,P>0.05)。结论术中低高频交替电刺激较单一低频或高频电刺激具有一定优势,可有效改善肘管综合征患者手术松解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电刺激 肘管综合征 低高频交替电刺激 后疗效
原文传递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监测在全身麻醉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吴倩倩 陈思 +7 位作者 徐淑军 李卫国 马翔宇 徐硕 杨宁 郭兴 张超 李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3-729,共7页
目的探讨术中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在全身麻醉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的可行性,以及其在电极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全身麻醉下双侧丘脑底核(STN)DBS的30例帕金森病患者... 目的探讨术中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在全身麻醉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的可行性,以及其在电极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全身麻醉下双侧丘脑底核(STN)DBS的30例帕金森病患者(简称全麻组),以及同期接受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相联合的双侧STN-DBS的30例帕金森病患者(简称局麻+全麻组)的临床资料。全麻组患者术中选择双侧口轮匝肌、大小鱼际肌和踇短屈肌,记录CMAP的引出情况。局麻+全麻组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给予术中电刺激,并记录出现锥体束反应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刺激电压阈值、术后CT与术前MRI影像融合结果显示的电极位置,以及与术前(药物关期)相比,两组术后开机3个月(药物关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的改善率。结果全麻组与局麻+全麻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术前药物关期UPDRS-Ⅲ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性别比例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全麻组患者给予术中电刺激时均记录到典型的CMAP。(2)全麻组3组肌肉CMAP引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轮匝肌最高(60/60),其次是大小鱼际肌(35/60),踇短屈肌未记录到CMAP。(3)全麻组中3例患者、局麻+全麻组中4例患者进行了电极位置的调整;两组中未做电极位置调整的患者相比较,电压阈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CT与术前MRI的融合结果显示电极位置良好,全麻组双侧副反应触点外缘距内囊内缘的距离与局麻+全麻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UPDRS-Ⅲ评分改善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DBS中电刺激时记录CMAP是一项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技术;其中面部及上肢的CMAP更容易被记录到;电压阈值的大小能够为电极与内囊相对距离的判断及术中电极位置的调整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全麻下电极植入的精准度,避免锥体束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刺激 帕金森病 麻醉 全身 术中电刺激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电极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