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手术中关于运动传导束的术中神经电生理学监测 被引量:2
1
作者 蔡思逸 李书纲 邱贵兴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2年第2期173-178,共6页
20世纪70年代,Nash和Engler先后报道将体感诱发诱发电位监测(SEPs)应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随着SEPs在脊柱手术中的广泛开展,脊柱手术的安全性大幅提高^[1-2]。然而,不到10年,单一SEPs监护的问题很快暴露,Lesser和Ginsburg分... 20世纪70年代,Nash和Engler先后报道将体感诱发诱发电位监测(SEPs)应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随着SEPs在脊柱手术中的广泛开展,脊柱手术的安全性大幅提高^[1-2]。然而,不到10年,单一SEPs监护的问题很快暴露,Lesser和Ginsburg分别报道了一例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矫形 生理学监测 神经 传导束 诱发监测 运动 Lesser
下载PDF
术中神经电生理学监测
2
作者 宋新光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22-227,238,共7页
关键词 监测 神经生理学 刺激 火棉胶 皮下针
下载PDF
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文浩 叶敏 +2 位作者 张文波 梁明礼 范伟雄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定手术方案,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判断减压。观察手术效果并追踪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前建模图像发现40例存在微血管压迫,1例未见微血管压迫。未见微血管压迫的1例经术中证实为岩静脉压迫,1例小脑前下动脉经术中证实为小脑上动脉,其余责任血管判定均与术中所见一致。术前建模图像的责任血管判定正确39例,正确率为95%。4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均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100%。术后住院期间1例发生面瘫,1例发生听力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联合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直观了解责任血管及周围重要结构解剖情况,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可避免术中减压过度或不充分的情况,两项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多模态影像融合 神经生理监测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学监测在脑桥小脑角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虎年 刘南平 +3 位作者 乔慧 刘淑玲 周立明 孙海峰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CPA占位病人,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监测三叉、面、迷走、副神经的神经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术...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CPA占位病人,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监测三叉、面、迷走、副神经的神经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术后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60例术中行颅神经的神经电图监测的患者中,56例患者达到了面神经解剖学保留(93%),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I-Ⅱ级者31例,Ⅲ-Ⅳ级者10例,V-Ⅵ级者8例;肿瘤全切51例,次全切7例,大部切除者2例。60例患者术中均行健侧BAEP监测,结果以I—V、Ⅲ-V峰间潜伏期(IPL)变化最大。结论:颅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学监测对CPA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解剖学及术后功能保留有重要参考价值,BAEP监测可及时反映术中脑干功能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小脑角(CPA) 肿瘤 神经生理学 监测 神经 脑干听觉诱发位(BAEP)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
5
作者 刘艳 张彩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比较两组的患肢肢体运动功能、步频、步速及周围神经电生理学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步频、步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胫神经与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传导速度(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改善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促进步态恢复,也能调节周围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刺激 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 脑卒 偏瘫 周围神经生理学
下载PDF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治宇 于朝春 《安徽医学》 2024年第5期654-658,共5页
脊髓拴系综合征(TCS)是一种由于脊髓受到异常牵拉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症候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TCS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于识别术中拴系部位附近的神经功能组织,并提供术中指导。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 脊髓拴系综合征(TCS)是一种由于脊髓受到异常牵拉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症候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TCS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于识别术中拴系部位附近的神经功能组织,并提供术中指导。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球海绵体反射4个模态作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主要方式,可以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复杂拴系手术的风险,还能减少或避免甚至预防神经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 神经生理监测 多模态神经监测
下载PDF
脊柱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实践指南
7
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神经电生理学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 胡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8-1008,共11页
脊柱外科手术伴随着神经损伤的风险[1~5]。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神经诱发电位、肌电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实时检测神经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神经损伤... 脊柱外科手术伴随着神经损伤的风险[1~5]。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神经诱发电位、肌电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实时检测神经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神经损伤,提示术者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防止不可逆神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监测 脊柱外科 临床实践指南 神经损害 神经损伤 神经生理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保护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黄书岚 范明波 +2 位作者 王俊文 马杰 李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7期394-396,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角(CPA)区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35例CPA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均行神经电生理学监测。结果 35例患者...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角(CPA)区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35例CPA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均行神经电生理学监测。结果 3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3例。33例(94%)患者达到面神经解剖学保留。术后随访4月至4年,平均2.5年;按House-Brackmann分级评价面神经功能Ⅰ~Ⅱ级者26例,Ⅲ~Ⅳ级者6例,Ⅴ~Ⅵ级者3例。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学监测对CPA区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的解剖学及功能保留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桥小脑角 术中神经电生理学监测 神经
下载PDF
超声多普勒系统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血压控制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丹 李俊青 +2 位作者 王彦 彭红兵 武清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91-798,共8页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系统(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TCD)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EP)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患者术中个体化血压管理、心肌耗氧及术后认知功能...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系统(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TCD)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EP)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患者术中个体化血压管理、心肌耗氧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择期行CEA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通过血管活性药物升高血压,研究组术中根据TCD和SEP联合监测结果指导血压调节工作。收集2组麻醉前(T00),麻醉后10 min(T0)、颈动脉阻断前5 min(T1)、颈动脉阻断前后即刻(T2)、解除颈动脉阻断即刻(T3)及解除颈动脉阻断后1 h(T4)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值和外周动脉收缩压,比较2组术中一般情况(心肌耗氧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发生率和半年后超声复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麻黄碱用量、尼卡地平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心肌耗氧量及术中发生心动过缓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侧Vm与外周动脉收缩压呈波动趋势,研究组Vm与外周动脉收缩压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OCD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C反应蛋白、丙二醛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研究组C反应蛋白、丙二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0例患者中有25例术中阻断颈动脉后,TCD监测提示达到流转标准,其中7例患者同时达SEP波幅下降流转标准,给予转流术操作。TCD监测阳性率高于SEP监测(P<0.05),两种手段共同监测达到转流标准的比例一致性一般(Kappa=0.243,P<0.05)。研究组术后半年发生术后再狭窄和形成继发血栓的患者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偏少(P<0.05)。结论 TCD联合SEP对CEA患者术中个体化血压管理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可显著减少术中心肌耗氧量,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其中TCD对CEA术中脑血流高灌注现象监测效果较好,而SEP对术中转流的实施指导意义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 超声检查 神经生理监测
下载PDF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员阳 齐华光 +2 位作者 张信 闫博 闫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6期2756-2760,共5页
目的研究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技术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提升脊柱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红会医院和西安大兴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00例拟行脊柱手术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以电脑... 目的研究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技术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提升脊柱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红会医院和西安大兴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00例拟行脊柱手术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以电脑编号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术中监测组及参考组各100例。术中监测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32~74(58.92±10.35)岁;体重指数(BMI)为18~30(23.15±2.09)kg/m^(2)。参考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33~73(59.14±10.62)岁;BMI为18~30(23.27±2.15)kg/m^(2)。两组均开展常规脊柱手术,术中监测组术中应用IONM技术,而参考组术中不应用IONM技术。对比两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脊髓神经功能(评估时机为术前1 d及术后7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评估时机为术前1 d及术后1 d)、术后并发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术中监测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考组[(10.84±1.56)h比(15.20±2.30)h、(3.84±0.69)d比(5.71±0.83)d、(9.47±1.66)d比(12.84±2.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9、17.33、11.88,均P<0.05)。两组术后7 d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均较术前1 d高(均P<0.05),且术中监测组高于参考组[(25.94±2.30)分比(21.50±2.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7,P<0.05)。术中监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6.00%(6/100)比20.00%(2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虽均较术前1 d高,但术中监测组均较参考组低(均P<0.05)。结论在脊柱手术中应用IONM技术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 神经生理监测 脊髓损伤 脊髓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1
作者 冯燕玲 贾莉子 李媛媛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1期131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下行椎间盘切除术)与对照组(手术治疗期间不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比较两组手术...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下行椎间盘切除术)与对照组(手术治疗期间不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机体疼痛程度,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监测 神经根型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术中唤醒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切除功能区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万琪盼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唤醒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切除功能区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功能区脑胶质瘤切除患者22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适应症,术中在唤醒麻醉下展开... 目的探讨术中唤醒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切除功能区脑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功能区脑胶质瘤切除患者22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适应症,术中在唤醒麻醉下展开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随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14例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对照组),115例接受术中唤醒(研究组),比较两组肿瘤完全切除率、手术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1例患者发现直接皮质下电刺激阳性,及时停止切除。1例患者术中配合欠佳,出现电生理波幅下降,及时停止切除。其余患者术中未见异常。对照组2例患者电生理波幅下降,及时停止切除,其余患者术中未见异常。研究组肿瘤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3%比90.4%,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研究组,手术期间出血量高于研究组(P<0.001);术前两组患者卡氏生存质量(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KPS评分低于研究组(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944,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5.912,P<0.05)。结论在切除功能区脑胶质瘤患者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进行术中唤醒,并结合护理配合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促进术后机体康复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功能区 皮层刺激 生理学 护理 唤醒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原发性面肌痉挛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楚德国 王晶晶 +1 位作者 王欣 李元元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1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原发性面肌痉挛(HFS)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HF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MVD手术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原发性面肌痉挛(HFS)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原发性HF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MVD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VD术后神经电生理监测治疗原发性HFS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 神经生理监测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刘明辉 杨新超 +2 位作者 路小奇 田海港 郭效东 《临床研究》 2024年第9期62-65,共4页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2018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2例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2018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62例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仅接受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与实验组(31例,接受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基础上给予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手术后1周,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实验组治疗有效率(100.00%)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3.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愈率(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听力下降率(3.23%)、面瘫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9.35%,1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采用联合技术后显示,责任血管与患者术中所见血管完全一致;微血管减压术中侧方扩散反应(LSR)波形均消失,均能够监测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波,且经颅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acial-MEP)监测下均无报警。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促进治愈率提升,并发症降低,故可在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监测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MVD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婧 宋启民 +1 位作者 程彦昊 车峰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9-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MVD治疗的80例HFS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异常肌电反应(AMR)、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MEP)及自由肌电图(EMG)监测指导... 目的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MVD治疗的80例HFS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异常肌电反应(AMR)、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MEP)及自由肌电图(EMG)监测指导手术。结果术后1周治愈55例,明显缓解15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3例;术后半年治愈57例,明显缓解10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4例。术后1周治疗有效率为96.3%,术后半年治疗有效率为95.0%。术中AMR消失70例,存在10例;术中AMR消失病人术后1周(74.3%)、术后半年(78.6%)治愈率明显高于术中AMR存在的病人(分别为30.0%、20.0%;P<0.05)。80例术中均稳定引出FMEP,其中72例FMEP无变化;6例出现一过性波幅降低和(或)潜伏期延长,暂停手术操作后恢复;2例出现波幅降低且暂停手术操作无改善,术后出现面瘫。80例在分离和探查面神经REZ时均出现EMG不同程度的反应,其中一过性反应71例;持续出现的面神经爆发肌电图反应9例,暂停手术操作后缓解。结论术中AMR+FMEP+EMG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MVD判断责任血管、提高治愈率、保护面神经功能及避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 神经生理监测 疗效
下载PDF
华山医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实践规范介绍 被引量:25
16
作者 吴劲松 许耿 +3 位作者 毛颖 梁伟民 潘力 周良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60-668,共9页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是术中脑功能区定位技术的金标准。综合唤醒手术、术中感觉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术中皮质电刺激与皮质下电刺激等电生理学技术,可实现术中脑功能区皮质及皮质下功能通路的精确定位和实时保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根...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是术中脑功能区定位技术的金标准。综合唤醒手术、术中感觉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术中皮质电刺激与皮质下电刺激等电生理学技术,可实现术中脑功能区皮质及皮质下功能通路的精确定位和实时保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根据既往多年临床实践,制定了适用于本单位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临床实践规范》,其内容涵盖各类常见神经外科疾病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已经在本院临床应用,切实提高了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监测 脑疾病 神经外科手 参考标准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椎管内病变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7
作者 林国中 王振宇 刘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脊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脊髓手术患者,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腹侧肿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在脊髓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脊髓手术患者,根据监测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腹侧肿瘤)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及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监测;B组(髓内肿瘤)行SEP+MEP监测;C组(髓外硬膜下肿瘤)行SEP+EMG监测;D组(马尾神经病变)行EMG监测,分析术中监测情况与术后神经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3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B组6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5例恢复,1例未恢复者术后神经功能恶化。C组9例,其中7例术中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D组6例,术中均有监测报警,手术结束前均恢复,但有1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结论:IONM可及时提醒术者患者的神经系统可能存在功能损伤,从而采取补救措施,有助于减少术后神经功能恶化,但部分患者采取措施后监测虽恢复,仍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恶化,IONM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脊髓 监测 神经
下载PDF
3.0T术中磁共振实时影像功能导航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庄冬晓 吴劲松 +7 位作者 姚成军 路俊锋 朱凤平 邱天明 许耿 毛颖 黄峰平 周良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7-211,共5页
目的评价3.0 T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锥体束示踪导航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monitoring,IONM)技术在各种... 目的评价3.0 T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锥体束示踪导航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monitoring,IONM)技术在各种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以3.0 T iMRI数字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中心为平台,在iMRI功能导航结合IONM下对18例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实施切除手术。其中对10例主侧半球肿瘤采用唤醒麻醉下术中直接皮质电刺激进行语言区定位。对所有18例岛叶胶质瘤,术中均采用DTI导航结合术中连续经皮质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皮质下电刺激进行锥体束定位。结果通过iMRI实时扫描,18例患者中有13例发现肿瘤残留,其中6例在iMRI实时影像导航下获得了进一步切除,使肿瘤的影像学全切除率从5/18提高至9/18。经Fisher检验,iMRI前、后的肿瘤切除率(包括全切除及次全切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9例因DTI导航或IONM提示切缘临近功能皮质或深部锥体束,而未强求全切除。10例主侧半球肿瘤患者中,术后近期(1周内)出现一过性语言功能障碍5例,随访至术后1个月,语言功能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或以上;18例患者中3例术后近期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随访至术后1个月,其中2例完全恢复。总体术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障碍仅1例。无iMRI及IONM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3.0 T iMRI术中实时影像导航联合DTI锥体束示踪成像技术及IONM技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岛叶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岛叶 神经导航 磁共振成像 刺激
下载PDF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旸 徐海涛 +3 位作者 许媛 陆小明 刘宁 鲁艾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术中影响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判断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61例听神经瘤手术病例,依据术中电生理监测结果与术后面神经恢复是否一致分为一致组(n=101)和不一致组(n=60),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术中行电生理监测判断面神经保留...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术中影响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判断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61例听神经瘤手术病例,依据术中电生理监测结果与术后面神经恢复是否一致分为一致组(n=101)和不一致组(n=60),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术中行电生理监测判断面神经保留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性别、术中血压、是否有其他慢性病史、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肿瘤切除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Logistic分析结果,术中血压情况和术中PETCO2情况是术中电生理监测保护面神经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术中血压和PETCO2情况影响术中电生理监测对保护面神经结果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监测 监测 生理学 神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和微血管多普勒联合监测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梁日生 魏永 +5 位作者 杨卫忠 房新蓉 石松生 张国良 倪天瑞 陈建屏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和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联合监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共45个动脉瘤,在术中常规行头皮脑电图(EEG)、体感诱发电位(SSEP)、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和夹闭动脉瘤前后行MDU以...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和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联合监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共45个动脉瘤,在术中常规行头皮脑电图(EEG)、体感诱发电位(SSEP)、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和夹闭动脉瘤前后行MDU以监测载瘤动脉和邻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将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术中监测的变化作前瞻性研究。结果术后恢复良好35例,暂时性偏瘫3例,永久性偏瘫2例。术中SSEP变化4例,MEP变化7例,EEG变化2例,MDU发现血流异常9例,其中MDU与诱发电位(EP)均出现变化6例,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未发现明显变化而MDU发现血流异常3例,另2例MDU正常而MEP出现变化。术中联合监测无变化或虽有变化但干预后恢复者术后神经功能良好。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术中神经电生理和MDU联合监测的变化与神经功能状况具有良好的关联性。神经电生理在监测皮质、皮质下缺血和脑功能损害方面优于MDU,MDU在检测血管血流动力学方面优于神经电生理。神经电生理和MDU能相互弥补不足,二者联合监测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动脉瘤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监测 颅内动脉瘤 血流速度 生理学 神经生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