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输血量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小芳 张杰 王东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1期171-172,共2页
目的评价术中输血量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作为肾功能异常组,随机选取37例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它们的资料,对两组病例的术中输血量进... 目的评价术中输血量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作为肾功能异常组,随机选取37例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它们的资料,对两组病例的术中输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肾功能正常组的术中输血量平均值(866.48±710.82)mL,肾功能异常组的术中输血量平均值(1 990.71±1 925.26)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输血量<1500 mL肾功能异常的患者14/47例(29.8%),术中输血量>1 500 mL,肾功能异常的患者14/18例(77.8%),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中输血量可明显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输血量 心脏瓣膜置换 肾功能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肝癌根治术患者异体输血中的应用观察
2
作者 王素芳 牛亚楠 李艳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803-1804,1779,共3页
目的:观察肝癌根治术患者异体输血中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肝癌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琥珀酸亚铁),... 目的:观察肝癌根治术患者异体输血中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肝癌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琥珀酸亚铁),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术中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BC、Hct、HgB均明显上升,其中研究组上升程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血常规指标,降低肝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异体输血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肝癌根治 异体输血 术中输血量 血常规指标
下载PDF
失血与抗纤溶药在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欢 马晓冉 孙晓晨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4年第4期217-221,共5页
肝移植术中大量失血是困扰移植团队的难题之一,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准确评估患者术前状态,预测术中出血的风险,据此制定麻醉管理中的干预方案,是肝移植手术团队,尤其是麻醉医生的核心任务。抗纤溶治疗作为肝移植手术中减少术... 肝移植术中大量失血是困扰移植团队的难题之一,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准确评估患者术前状态,预测术中出血的风险,据此制定麻醉管理中的干预方案,是肝移植手术团队,尤其是麻醉医生的核心任务。抗纤溶治疗作为肝移植手术中减少术中失血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其中常用药物抑肽酶(AP)、6-氨基己酸(EACA)和氨甲环酸(TA)在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关于AP的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AP TA EACA 抗纤溶治疗 失血 新肝期 术中输血量 纤溶酶原激活物 成人心脏手 无肝期 持续输注 抑肽酶 应用进展
下载PDF
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刘超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3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该院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184例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于术后2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DVT诊断,根据术... 目的:分析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该院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184例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于术后2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DVT诊断,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DVT的影响因素。结果:184例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DVT 60例,发生率为32.61%(60/184);两组性别、疾病类型、手术类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既往骨折史、骨质疏松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年龄≥65岁、BMI≥24 kg/m2、手术时间≥1 h、术中出血量≥400 mL、术中输血量≥400 mL、全身麻醉、合并高脂血症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集束化干预占比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BMI≥24 kg/m2、手术时间≥1 h、术中出血量≥400 m L、术中输血量≥400 m L、全身麻醉、合并高脂血症均为影响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OR>1,P<0.05),集束化干预为影响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5岁、BMI≥24 kg/m2、手术时间≥1 h、术中出血量≥400 mL、术中输血量≥400 mL、全身麻醉、合并高脂血症均为影响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集束化干预为影响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髋膝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出血 术中输血量 全身麻醉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行心脏瓣膜手术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振强 赵扬 +3 位作者 张辉 杨海基 叶生爱 程亮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行心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8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行心脏瓣膜手术,手术切口长8~10cm,上端起自胸骨角向下至第3或第4肋间后,向右侧锯开胸骨至肋间隙...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行心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8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径路行心脏瓣膜手术,手术切口长8~10cm,上端起自胸骨角向下至第3或第4肋间后,向右侧锯开胸骨至肋间隙,使胸骨切口呈“”形。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23例,二尖瓣置换术10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9例同期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46例经胸骨上段小切口顺利完成手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和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患者因胸骨上段小切口显露不满意,分别将原胸骨切口向下延长一个肋间后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纵隔、心包引流量为90~420ml(260±110ml),术中输血量为400~800ml(560.6±120.0ml)。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有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和美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 经胸骨上段小切口 径路 三尖瓣DeVega成形 主动脉瓣置换 双瓣膜置换 二尖瓣置换 二尖瓣成形 疾病患者 胸骨切口 心瓣膜手 术中输血量 临床经验 体外循环 切口 死亡 安全可靠 胸骨角 肋间隙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行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4期173-175,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开展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的88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中患...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开展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的88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中患者接受常规模式的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干预,分析不同护理方式下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术中输液量两组患者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要高(P <0.05)。结论临床上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案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增进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针对性 室护理 术中输血量 时间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子宫下段排式缝合在剖宫产中的应用
7
作者 易娜 李英 钟华兰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6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子宫下段排式缝合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治疗的5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8)与观察组(n=28),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剖宫产术...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子宫下段排式缝合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治疗的5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8)与观察组(n=28),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剖宫产术中止血操作,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子宫下段排式缝合技术,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3 h、术后24 h出血量以及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子宫收缩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子宫下段排式缝合技术,可减少手术出血量与术中输血量,缩短产妇术后恢复时间,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子宫下段排式缝合 出血 术中输血量 指标 并发症发生情况
下载PDF
功能性胸廓成形术治疗肺癌术后脓胸17例临床分析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海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8期31-32,共2页
目的探究功能性胸廓成形术对肺癌术后脓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7例肺癌术后脓胸患者,均采取过保守治疗且治疗无效。为所有患者采取功能性胸廓成形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记录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 目的探究功能性胸廓成形术对肺癌术后脓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7例肺癌术后脓胸患者,均采取过保守治疗且治疗无效。为所有患者采取功能性胸廓成形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记录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1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输血量达到(541.66±30.53)mL,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2/17),经过对症治疗后并发症均得到缓解。结论功能性胸廓成形术对肺癌术后脓胸有治疗效果,临床可在患者保守治疗失败无效后为其采取这种术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胸廓成形 肺癌 脓胸 治疗效果 并发症 术中输血量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Rh(D)阴性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德芳 杨润冰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1期183-185,共3页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Rh(D)阴性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该院行剖宫产术的60例Rh(D)阴性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Rh(D)阴性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该院行剖宫产术的60例Rh(D)阴性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术中输血量、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可减少Rh(D)阴性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的术中输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Rh(D)阴性凶险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 术中输血量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阻断与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肝癌
10
作者 张明仪 刘爱祥 金昌男 《四川肿瘤防治》 2005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不阻断入肝血流肝切术手术的安全性及技巧,以及对残肝功能的影响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阻断与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肝癌,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输血量等指标。结果甲组(阻断入肝血流)n=59,乙组(不... 目的探讨不阻断入肝血流肝切术手术的安全性及技巧,以及对残肝功能的影响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阻断与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肝癌,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输血量等指标。结果甲组(阻断入肝血流)n=59,乙组(不阻断入肝血流)n=42。甲组和乙组术中估计失血量分别为892ml±843ml、914ml±894ml。甲组和乙组术后ALT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7±6天,12±4天,P<0.05。甲组和乙组术后Tbil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8±7天,13±5天,P<0.05。甲组和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3%与12.5%,P<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应用不阻断入肝血流切肝可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肝血流 不阻断 肝癌 切除 并发症发生率 病例对照研究 0.05 后并发症 术中输血量 观察 TBIL 安全性 肝功能 失血 ALT 时间 恢复
下载PDF
自制开放式引流管在肝切除术的应用
11
作者 丁义涛 刘仁庆 +2 位作者 吴亚夫 李坡 金遵禹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1991年第7期47-47,共1页
1985年以来,作者于肝脏切除术中,采用自制开放式双套管引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男性76例,女性20例。年龄21~64岁。其中肝良、恶性肿瘤77例,肝胆管结石15例,肝脓肿4例。手术切除范围,左外叶切除24例。
关键词 肝切除 肝胆管结石 流管 切除范围 肝脏切除 左外叶 左叶 肝脓肿 双套管 术中输血量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配合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林林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317-318,共2页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因能明显减少术中输血量,降低患者术后左室功能不全、房颤及脑卒中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手术成功率等,因而已得到业内学者的关注[1]。近年来,我院对有临床指征的187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因能明显减少术中输血量,降低患者术后左室功能不全、房颤及脑卒中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手术成功率等,因而已得到业内学者的关注[1]。近年来,我院对有临床指征的187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实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本文将手术配合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187例,男102例、女85例,年龄45-80岁、平均62.5岁,体重50-90kg,其中心功能Ⅱ级68例、Ⅲ~Ⅳ级119例,冠状动脉病变2支50例、3支以上病变6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 左室功能不全 脑卒发生率 心功能 术中输血量 业内学者 临床资料 普理灵缝线 临床指征
原文传递
专业组与非专业组胰十二指肠切除之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戴存才 苗毅 +5 位作者 刘训良 徐泽宽 钱祝银 蒋奎荣 吴峻立 奚春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65-667,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专业组与非专业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有无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6年成立胰腺专业组以来至2003年27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资料,其中专业组行PD197例,非专业组行PD79例。结果专业组与非专业组手术切除率、切缘阳性率... 目的探讨胰腺专业组与非专业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有无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6年成立胰腺专业组以来至2003年27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资料,其中专业组行PD197例,非专业组行PD79例。结果专业组与非专业组手术切除率、切缘阳性率、胰瘘发生率、平均切除肿瘤大小、平均清除淋巴结数、平均术中输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生存期、手术死亡率分别为42.7%、8.63%、2.54%、3.11 cm、9.019、80 ml、6.4 h、17.1 d、25.7个月、1.52%和28.4%、20.25%、10.12%、2.77 cm、5.451、340 ml、5.46 h、23.6 d、17.8个月、8.86%,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在胆瘘、出血、胃潴留、感染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宜成立胰腺诊治中心或专业组,集中收治胰腺病人,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规范性。主张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壶腹周围癌 专业组 胰十二指肠切除 平均手时间 显著性差异 扩大根治 回顾性分析 切除率 术中输血量
原文传递
475例壶腹周围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家峰 李昂 +3 位作者 刘强 周继盛 孙家邦 李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年代壶腹周围癌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 95 8年至2 0 0 3年外科治疗的壶腹周围癌患者4 75例。结果 1 95 8年至1 976年的1 2 8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癌的手术切除率... 目的 比较不同年代壶腹周围癌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 95 8年至2 0 0 3年外科治疗的壶腹周围癌患者4 75例。结果 1 95 8年至1 976年的1 2 8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癌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 6 .6 %(2 1 / 79)、86 .2 %(2 5 / 2 9)、38.5 %(5 / 1 3)和5 7.1 %(4/ 7) ;1 977年至1 987年的70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 6 .7%(1 6 / 6 0 )、6 6 .7%(4/ 6 )、1 0 0 %(1 / 1 )和6 6 .7%(2 / 3) ;1 988年至1 998年的1 4 7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 0 .2 %(2 2 / 1 0 9)、75 .0 %(1 2 / 1 6 )、5 0 .0 %(2 / 4 )和6 6 .7%(1 2 / 1 8) ;1 999年至2 0 0 3年的1 30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 0 .4 %(2 0 / 98)、1 0 0 (4/ 4 )、75 .0 %(1 2 / 1 6 )和83.3%(1 0 /1 2 )。1 95 8年至2 0 0 3年期间,胆管下端癌的发生率在壶腹周围癌中显著增高,术前总胆红素平均值呈下降趋势,术中输血量较前明显减少;手术切除的肿瘤直径平均值较前缩小。1 999年至2 0 0 3年间所有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前均未行减黄处理,并发症仍然显著降低。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癌 外科治疗 胆管下端癌 2003年 十二指肠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 切除率 1999年 围手期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 回顾性分析 胰头癌 1987年 1998年 1988年 术中输血量 死亡率 壶腹癌 不同年代 下降趋势 总胆红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