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原发性肝癌术前破裂因素的探讨及防护 被引量:1
1
作者 沈彩霞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66-368,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术前破裂 预防
下载PDF
儿童术前破裂肾母细胞瘤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杨洋 张英 +2 位作者 张潍平 宋宏程 孙宁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27-731,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术前破裂肾母细胞瘤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肾母细胞瘤4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7例;左侧20例,右侧2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2.4个月,范围为5个月至7岁9... 目的总结儿童术前破裂肾母细胞瘤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肾母细胞瘤4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7例;左侧20例,右侧2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2.4个月,范围为5个月至7岁9个月。肿瘤最大径的平均值为14.0 cm,范围为4.7~25.0 cm,肿瘤体积平均值为533.6 cm^(3),范围为29.5~2056.6 cm^(3)。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13例未经术前化疗直接手术(先手术组),28例给予术前化疗后延迟手术(先化疗组),与41例同时期非破裂Ⅲ期肾母细胞瘤患儿比较生存情况。结果41例术前破裂患儿中复发或远处转移10例,此10例经后续治疗死亡7例。其中先手术组复发或远处转移2例,死亡1例。先化疗组复发或远处转移8例,死亡6例。41例非破裂Ⅲ期患儿中复发或转移3例,死亡4例。破裂组平均生存期(96.1±9.5)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75.1%。非破裂组平均生存期(122.3±6.8)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89.6%。两组之间的总体生存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56)。术前破裂组复发率24.4%(10/41)高于非破裂组7.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先手术切除破裂肿瘤再行放化疗或者术前化疗再行手术应根据患儿一般情况、肿瘤破裂的程度、肿瘤大小、位置以及术者团队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术前破裂的肾母细胞瘤术后复发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治疗 预后 术前破裂
原文传递
61例术前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治疗体会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延平 曲良锁 +3 位作者 路威 吴铁军 杨高忠 祝广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4-544,共1页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及介入治疗61例术前破裂动脉瘤,男41例,女20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3.5岁。术前Hunt—Hess分级,Ⅱ-Ⅲ级52例,Ⅳ-Ⅴ级9例。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9例,一侧瞳孔散大...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及介入治疗61例术前破裂动脉瘤,男41例,女20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3.5岁。术前Hunt—Hess分级,Ⅱ-Ⅲ级52例,Ⅳ-Ⅴ级9例。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9例,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减弱32例,双侧瞳孔正常大小20例。DSA检查时间:6h以内18例,7~36h 35例,8例未来得及行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破裂 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双侧瞳孔散大 DSA检查 一侧瞳孔散大 平均年龄 破裂动脉瘤
原文传递
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破裂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高起 张青青 +2 位作者 张婉婉 李天晓 顾建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7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术前再次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873例中,术前动脉瘤再次破...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7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术前再次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873例中,术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72例(8.25%),术前未破裂出血801例(91.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到入院时间>6 h(OR=7.338;95%CI 4.356~13.320;P<0.001)、动脉瘤最大径>10 mm(OR=2.476;95%CI 1.211~5.060;P=0.013)、入院收缩压≥160 mmHg(OR=3.058;95%CI 1.781~5.249;P<0.001)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次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如果发病至入院时间长、动脉瘤较大、术前血压控制不理想,应尽早治疗动脉瘤,可减少再破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破裂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在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探讨
5
作者 孟伟 《系统医学》 2019年第21期97-99,共3页
目的予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夹闭术中眶上外侧入路,探究临床影响。方法研究时限为2015年1月—2019年1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该院收治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研究组(34例),手术入路分别为翼点入路、眶上外侧入路,... 目的予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夹闭术中眶上外侧入路,探究临床影响。方法研究时限为2015年1月—2019年1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该院收治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研究组(34例),手术入路分别为翼点入路、眶上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窗范围、骨质缺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6.177、24.518、2.222、25.527、29.988,P=0.000、0.000、0.030、0.000、0.000<0.05);GO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3,P=0.033<0.05);并发症发生率为0.0%,与对照组8.8%相近(χ^2=3.138,P=0.076>0.05)。结论在对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行夹闭术治疗时,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可降低对患者创伤水平,有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破裂动脉瘤夹闭 眶上外侧入路 创伤水平
下载PDF
升主动脉假腔直径是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破裂的危险因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良 王德 +4 位作者 丘俊涛 杨秀滨 于存涛 常谦 舒畅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19-225,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发生后升主动脉直径及假腔直径变化等特征,确定夹层术前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急性A型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患者主动脉增强CT影像资料,包括患者窦部...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发生后升主动脉直径及假腔直径变化等特征,确定夹层术前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急性A型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患者主动脉增强CT影像资料,包括患者窦部、升主动脉及弓近端总直径及假腔直径,运用竞争风险分析方法确立夹层破裂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根据排除标准,共794例患者纳入研究,以夹层破裂与否将患者分为术前破裂组[90例(11.3%)]及手术组[704例(88.7%)].破裂组平均年龄高于手术组(55.4岁比49.1岁,P<0.001).破裂组从发病至夹层破裂平均时间为90.9 h.破裂组与手术组术前休克状态占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7/90)比2.7%(19/704),P=0.021].全组升主动脉平均直径48.6 mm,破裂组与手术组升主动脉直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98±0.08)mm比(47.27±7.84)mm,P=0.003).全组升主动脉假腔平均直径28.0 mm,破裂组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30±11.11)mm比(22.4±1.10)mm,P<0.001)];当假腔直径≥31 mm,破裂率为20%(64/320),当假腔直径<31 mm时,破裂率为6.82%(32/474).升主动脉平均假腔/真腔比值为2.9,破裂组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比2.5,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升主动脉直径<45 mm时,假腔直径(OR=1.04;95%CI 1~1.10;P=0.041)和假腔/真腔比值>4:1(OR=1.24;95%CI 1.06~5.28;P=0.029)与术前破例密切相关.结论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的破裂与升主动脉假腔直径、升主动脉假腔/真腔比值密切相关.在升主动脉总直径<45 mm时,夹层破裂风险与假腔直径及假腔/真腔比值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术前破裂 直径 升主动脉假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