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磷酸酶与前白蛋白比值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胜灯 牟志强 +2 位作者 陈忠垚 温剑 李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目的研究术前碱性磷酸酶(ALP)与前白蛋白(PA)比值(APR)对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及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8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HCC根治性切除术的21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X-... 目的研究术前碱性磷酸酶(ALP)与前白蛋白(PA)比值(APR)对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及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8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HCC根治性切除术的21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X-tile软件获取APR最佳截断点。采用χ^(2)检验分析术前AP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术后重症并发症的独立因素。通过ROC曲线判断APR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采用配对比较的方法。结果APR的最佳截断点为0.5,将患者分为低APR组111例,高APR组106例。与低APR组相比,高APR组患者中ALT>50 U/L、Alb<40 g/L、CNLCⅢ期、开腹手术途径、肝硬化、多个肿瘤、术后并发症及重症并发症的比例明显增高(P值均<0.05)。低APR组的1、3、5年总生存率为86.0%、74.9%、71.3%,高APR组的1、3、5年总生存率为79.2%、57.5%、47.0%,高APR组的总生存率低于低APR组(χ^(2)=9.825,P=0.002)。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AFP(HR=1.774,95%CI:1.107~2.843,P=0.017)、CNLC分期(HR=2.708,95%CI:1.514~4.844,P=0.001)、肿瘤大小(HR=1.696,95%CI:1.060~2.714,P=0.028)和APR(HR=2.022,95%CI:1.244~3.285,P=0.004)是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低APR组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2.3%、69.4%、61.3%,高APR组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6.2%、54.4%、44.2%,高APR组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APR低组(χ^(2)=5.769,P=0.016)。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CNLC分期(HR=2.509,95%CI:1.423~4.422,P=0.001)、肿瘤大小(HR=1.725,95%CI:1.119~2.660,P=0.014)和APR(HR=1.619,95%CI:1.037~2.527,P=0.034)是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3.090,95%CI:1.385~6.893,P=0.006)、开腹手术(OR=4.198,95%CI:1.779~9.907,P=0.001)、肝硬化(OR=2.376,95%CI:1.194~4.729,P=0.014)和APR(OR=2.151,95%CI:1.160~3.986,P=0.015)是HCC术后重症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PR、ALP和PA对患者术后重症并发症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5(95%CI:0.547~0.702)、0.613(95%CI:0.534~0.693)和0.554(95%CI:0.474~0.634)。结论APR可用于预测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及重症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碱性磷酸酶 蛋白 后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术前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对肝切除术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陈石 周元 马春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34-38,共5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行肝切除术术前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改善HCC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南通市肿瘤医院行肝切除术的132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术后...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行肝切除术术前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改善HCC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南通市肿瘤医院行肝切除术的132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术后完成2年随访,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68例)与预后良好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及AAPR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及AAPR水平对HCC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32例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在随访期间共出现预后不良68例,占51.52%,其中肿瘤复发51例,淋巴结转移9例,肝内转移4例,肺转移4例;预后良好患者64例,占48.48%;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前白蛋白、AAPR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APR预测HCC肝切除术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7、0.724、0.770,灵敏度分别为48.53%、57.35%、83.82%,特异度分别为92.19%、81.25%、65.62%,AAPR预测的AUC、灵敏度均高于白蛋白、碱性磷酸酶;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肿瘤直径≥5 cm、有微血管癌栓、术前AAPR<0.59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经多因素Logisi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有微血管癌栓、术前AAPR<0.59均是HCC肝切除术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2.344、2.477、2.743,均P<0.05)。结论 HCC肝切除术患者术前的AAPR水平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其对HCC肝切除术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肿瘤直径≥5 cm、有微血管癌栓、术前AAPR<0.59均是影响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相应的对症处理,以最大程度改善HCC患者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 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 临床预后
下载PDF
术前碱性磷酸酶与前白蛋白比值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总体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梁伟康 莫秋燕 +11 位作者 周先果 龚文锋 黄琼广 林秋伶 刘颖春 邱模勤 梁秀妹 陈佩琴 周运香 韦雪艳 隆美英 余红平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37-642,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碱性磷酸酶和前白蛋白比值(alkaline phosphatase to prealbumin ratio,APR)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切除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西医科... 目的探讨术前碱性磷酸酶和前白蛋白比值(alkaline phosphatase to prealbumin ratio,APR)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切除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42例接受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PR的cut‐off值,并根据cut‐off值将患者分为高APR组(APR≥cutoff值)和低APR组(APR<cut‐off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APR组的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时间依赖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CC患者肝切除术后OS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ROC曲线可知APR预测HCC患者术后5年预后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56,APR的cut‐off值为0.38 U/mg。低APR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3%、75.5%和69.5%,高APR组分别为76.5%、54.5%和4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APR是影响HCC患者肝切除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46,95%CI:1.323~2.047,P<0.001)。结论术前高APR是HC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作为HCC患者肝切除术后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 术前碱性磷酸酶和前白蛋白比值 总生存期
下载PDF
碱性磷酸酶和血清铁蛋白对术前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4
作者 徐文婕 冯杰 +1 位作者 王山 高艳红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0期1627-1631,共5页
目的 探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和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对肾透明细胞癌与肾良性病变的早期鉴别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手术治疗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 目的 探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和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对肾透明细胞癌与肾良性病变的早期鉴别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手术治疗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224例、肾良性病变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基本信息,病理报告及血清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析显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性别、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和SF水平显著高于肾良性病变组(P<0.05);按肾透明细胞癌WHO/ISUP核分级分成4组,SF随着分级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按照免疫组化指标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Ki67)阳性百分比分为两组,其中ki67≥20%组的ALP、SF明显高于ki67<20%组(P<0.05)。结论 ALP和SF对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肾良性病变 碱性磷酸酶 血清铁蛋白
下载PDF
术前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作为食管癌患者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周熙朗 费素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202例,同时期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食管良性疾病患者215例...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202例,同时期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食管良性疾病患者215例和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体检者214名,比较三组患者的AAPR、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pre-albumin ratio,FP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的水平,利用ROC曲线评价AAPR、FPR、NLR、CEA、CA19-9对食管癌患者的诊断及良恶性患者的鉴别诊断;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危险因素。通过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AAPR、FPR、NLR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组患者术前AAPR显著低于食管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P<0.001),FPR、NLR、CEA、CA19-9均显著高于食管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P<0.001);FPR、NLR、CEA、CA19-9在食管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APR在这两组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显示,随着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加深、肿瘤直径增加、临床分期增加,食管癌患者的AAPR的中位数显著降低,FPR的中位数显著升高,而与肿瘤部位无相关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APR对食管癌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其他指标。Logistic回归显示,AAPR、NLR、CEA均与食管癌和食管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显著相关。在食管癌与食管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上,AAPR与其他指标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其中AAPR、FPR、NLR、CEA、CA19-9联合,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有最大的诊断效能(AUC=0.830,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71.4%)。结论AAPR可能是诊断食管癌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其与FPR、NLR、CEA、CA19-9联合可显著提高食管癌和食管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 纤维蛋白原与蛋白比值 中性粒血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诊断
下载PDF
术前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对食管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范秀青 金晶 谭正良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7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术前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prealbumin ratio,FPR)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72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食管... 目的术前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prealbumin ratio,FPR)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72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在术前14 d对患者外周血白蛋白、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对其工作特征进行曲线分析(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FPR最佳临界值。根据FPR的高低,将患者分为FPR高值组42例和FPR低值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病例特征,并对其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手术方式、肿瘤部位、肿瘤N分期、肿瘤T分期、分化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均得到3年随访,FPR低值组3年期总体生存率为56.67%(17/30),FPR高值组3年期总体生存率为73.81%(31/42),两组3年期总体生存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ESCC术后患者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方式、肿瘤N分期、肿瘤T分期、术前FPR是影响ESCC术后患者3年期总体生存率的相关因素(P<0.05);对ESCC术后患者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方式、肿瘤N分期、肿瘤T分期、术前FPR是影响ESCC术后患者3年期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术前FPR对ESCC术后患者预后起到较好的预测作用,术前FPR低值是影响ESCC术后患者3年期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与蛋白比值 食管鳞癌 根治性手 预后
下载PDF
术前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白蛋白比值与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磊 王黎昭 +3 位作者 时飞宇 刘改霞 胡晨浩 佘军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5-762,共8页
目的探究术前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明确凝血功能及营养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探究术前纤维蛋白原与血浆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明确凝血功能及营养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7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647例直肠癌患者按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的术前FAR水平的最佳截点值分为高水平FAR组与低水平FAR组。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前FAR不同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并使用C指数及校准图评价列线图预测效能。结果术前FAR水平对直肠癌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最佳截点值为0.092,约登指数为0.446。术前不同水平FAR直肠癌患者年龄、T分期、N分期、TNM分期、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CA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同FAR水平的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术前FAR水平(≥0.092,HR=3.298,95%CI:2.365~4.600,P<0.001)、年龄(≥60岁,HR=2.110,95%CI:1.479~3.012,P<0.001)、TNM期(Ⅲ期,HR=6.743,95%CI:2.771~16.771,P<0.001)、分化程度(低分化,HR=1.639,95%CI:1.104~2.432,P=0.014)、术前CA19-9水平(≥37,HR=2.205,95%CI:1.529~3.180,P<0.001)以及术后未行辅助放化疗(HR=1.792,95%CI:1.294~2.480,P<0.001)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多因素结果纳入R语言构建直肠癌患者OS、DFS列线图,C指数分别为0.781,95%CI:0.749~0.815;0.754,95%CI:0.693~0.760,列线图1、3、5年OS、DFS校准图均展现了较好的拟合度。结论术前高水平FAR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与TNM分期等病理因素相互补充作为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为患者术后长期管理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预后 纤维蛋白原与血浆蛋白比值 列线图
下载PDF
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联合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詹浩东 王荣 李剑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联合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2016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病人63例。术前检测并计算FPR比值,记录mGPS。采用受试... 目的分析改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联合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2016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病人63例。术前检测并计算FPR比值,记录mGP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FPR最佳截断值,χ^(2)检验分析mGPS、FPR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肺癌病人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将mGPS 0分纳入正常组(38例),1~2分纳入异常组(25例)。ROC曲线得出FPR最佳截断值为0.096,将病人分为高FPR组(FPR>0.096,19例)和低FPR组(FPR≤0.096,44例)。mGPS异常、高FPR病人TNM分期Ⅲ期比例更高(P<0.05)。mGPS正常组、低FPR组3年无病生存率高于mGPS异常组和高FPR组(78.95%vs 48.00%,75.00%vs 47.37%)(P<0.05)。18例mGPS联合FPR均异常(mGPS异常且高FPR)病人3年无病生存率(38.89%)低于二者非均异常肺癌病人(77.78%,P<0.05)。TNMⅢ期、mGPS异常、高FPR、mGPS联合FPR均异常均为肺癌病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mGPS异常、高FPR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癌病人生存率显著降低,二者均异常者生存率更低,mGPS联合FPR有望作为评估肺癌病人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纤维蛋白原与蛋白比值 肺切除 肺癌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术前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范金斌 李军 朱丹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928-93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术前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手术的NSCLC患者269例GC例。根据AGR将患者分为低AGR组和高AGR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术前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手术的NSCLC患者269例GC例。根据AGR将患者分为低AGR组和高AGR组,分析了临床特征与术前AGR和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性,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术前AGR预测NSCLC患者术后预后的价值。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期和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高龄、肿瘤较大和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较低被发现是术前AGR较低的独立风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显示低AGR组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13月;95%置信区间(CI),10.9~15.1)高AGR组(17月;95%CI,13.8~20.2;P=0.014)。对所有变量的单变量分析表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术前AGR以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总生存率相关(P<0.05)。多变量分析的结果显示,术前AGR低(<1.36)是NSCLC患者总体生存率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1.5;95%CI,1.0~2.1;P=0.041)。结论术前AGR与NSCL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术前AGR是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简单但有效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蛋白/球蛋白比值 预后 生存率
下载PDF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与前白蛋白之比对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彭梓钰 王开元 +2 位作者 黄薇如 朱少亮 彭宁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249-253,共5页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与血清前白蛋白之比(PTPR)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1月至2018年7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287例H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与血清前白蛋白之比(PTPR)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1月至2018年7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接受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287例H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因素。通过ROC曲线比较各因素对于结局事件的预测效能。应用Kaplan-Meier分析计算累积复发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累积复发率的差异。利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PTPR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PTPR(P0.045)、肿瘤大小(P0.001)、肿瘤包膜完整程度(P0.041)、肿瘤病理分级(P0.043)是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以上独立危险因素组成的模型的AUC最大,为0.692(95%CI:0.629-0.755;P<0.001)。PTPR低值组的2年累积复发率为31.9%,高值组为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前高PTPR与女性(P<0.001)、肿瘤>5cm(P<0.001)、2年内复发(P0.005)、HBsAg(+)(P0.003)、AFP>20ng/mL(P0.020)有关。结论 PTPR是HCC患者术后出现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由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组成的预测模型对于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蛋白 肝癌切除 早期复发
下载PDF
术前碱性磷酸酶-前白蛋白比值对肝细胞癌切除术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铭秀 徐锋 +3 位作者 谢铠岭 郭亚明 卢潼辉 戴朝六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3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碱性磷酸酶-前白蛋白比值(APR)对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以指导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84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用U检验... 目的探讨术前碱性磷酸酶-前白蛋白比值(APR)对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以指导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84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用U检验比较分析连续变量,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分析分类变量;限制性立方样条检验APR与预后结局是否线性相关,用X-tile软件获取APR最佳cut-off值;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对数秩检验比较,并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APR与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总生存时间(OS)两个预后结局均为线性相关,以APR最佳cut-off值分为APR≤628.38组131例,APR>628.38组5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以及术中输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位RFS分别为43个月和22个月、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和4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显示,APR>628.38和肿瘤大小>5 cm是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APR>628.38和甲胎蛋白>400μg/L是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简化评分结果显示,APR≤628.38的患者中74.05%为RFS低风险,77.10%为OS低风险;APR>628.38的患者均为RFS、OS高风险。结论APR对患者整体预后的影响较大,术前APR>628.38是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R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HCC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蛋白 肝细胞癌 根治性手 预后
原文传递
术前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比值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评分对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12
作者 李静 刘继斌 +4 位作者 江晓晖 崔小鹏 张晨程 张思铭 吴俊 《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67-476,共10页
[目的]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比值指数(fibrinogen-prealbumin ratio index,FPRI)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评分对根治性切除术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对249例手术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FPRI... [目的]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比值指数(fibrinogen-prealbumin ratio index,FPRI)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评分对根治性切除术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对249例手术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FPRI、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指数(fibrinogen-albumin ratio index,FAR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PLR进行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确定各指标的最佳截断值,并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模型评估它们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vival,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预后价值。[结果]ROC曲线结果显示,FPRI、FARI、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8%、8.2%、3.26和158.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PRI、FARI、NLR和PLR均是CR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P均<0.05)。FPRI对OS和DFS的预测价值优于FARI、NLR和PLR (OS:AUC_(FPRI)=0.658,AUC_(FARI)=0.581,AUC_(NLR)=0.536,AUC_(PLR)=0.588;DFS:AUC_(FPRI)=0.618,AUC_(FARI)=0.545,AUC_(NLR)=0.511,AUC_(PLR)=0.54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FPRI、高PLR和FPRI联合PLR评分高是患者OS和DFS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P均<0.001)。[结论]FPRI和PLR均可预测根治性切除术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且两者联合比单独FPRI和PLR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患者 NLR 根治性切除 PLR 淋巴细胞比值 蛋白 预后评估 纤维蛋白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与血清前白蛋白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沈云松 牛华 唐芸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6期381-38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含量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组的差别,比较血清前白蛋白与其肝脏酶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50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及90例未感染者(乙型肝炎标志物5项全阴)进行 PA测定,...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含量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组的差别,比较血清前白蛋白与其肝脏酶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50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及90例未感染者(乙型肝炎标志物5项全阴)进行 PA测定,同时记录其常规肝功能检测结果,比较不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及其PA与肝脏酶的差异.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4种模式组与未感染组比较,PA均有明显下降(P<0.01),下降率31.6%~46.5%,血清白蛋白(ALB)、白/球蛋白比值(A/G)以及4项肝脏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碱性磷酸酶(ALP)、L-γ-谷氨酰基移换酶(γ-GG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4种感染模式组中,只有恢复期模式组与其他模式组有差别(P<0.05).结论血清PA是肝细胞早期受损的敏感指标之一,与ALT等其他常规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感染者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蛋白含量 乙型肝炎标志物 乙肝病毒感染者 谷氨酰基移换酶 血清蛋白 生化分析仪上 免疫比浊法 常规肝功能 标志物模式 血清蛋白 氨基转换酶 碱性磷酸酶 显著性差异 肝功能指标
下载PDF
前白蛋白在肝脏疾病及骨骼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季柏林 周虹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1-441,445,共2页
关键词 蛋白 碱性磷酸酶 肝脏疾病
下载PDF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及前白蛋白对胆囊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荣发 王美玉 +1 位作者 刘林娜 杨训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335-133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前白蛋白(PA)在评估胆囊炎患者严重程度中的预测价值,为患者尽早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胆囊炎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前白蛋白(PA)在评估胆囊炎患者严重程度中的预测价值,为患者尽早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胆囊炎患者248例,检测患者PCT、CRP、ALP、GGT、PA水平。将患者分为重度感染组84例、中度感染组82例、轻度感染组82例,比较不同组别PCT、CRP、ALP、GGT和PA水平,并运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胆囊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与轻度和中度感染组比较,重度组PCT、CRP、ALP、GGT水平均升高(P<0.05);而重度和中度感染组PA水平相对于轻度感染组降低(P<0.05);轻度感染组和中度感染组除PA和GGT水平有差异,其他指标无差异。PCT、CRP、ALP、PA、GGT以患者年龄和性别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PCT、CRP、GGT是反映重度感染性胆囊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CT、CRP、ALP、PA、GGT对重度感染性胆囊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668、0.721、0.628和0.716;敏感度分别为0.798、0.667、0.845、0.768和0.631;特异度分别为0.896、0.616、0.457、0.476和0.774(P<0.05)。PCT联合ALP、GGT指标对重度感染性胆囊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06,敏感度为0.857,特异度为0.671。结论联合检测PCT、CRP、GGT、ALP、PA对评估胆囊炎患者的严重程度有较高临床价值;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PCT水平也随之升高,血清PCT也可作为胆囊炎严重程度评估的有效实验室项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谷氨酰转肽酶 碱性磷酸酶 蛋白 胆囊炎
原文传递
术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总体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明 刘大千 +4 位作者 滕雪 钟修龙 王永华 牛海涛 王新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总体生存期(O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8例,女18例。年龄(65.1±9.4)岁。伴高...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总体生存期(O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8例,女18例。年龄(65.1±9.4)岁。伴高血压病31例、糖尿病14例。体质指数(BMI)(24.00±3.32)kg/m^2。肿瘤单发92例,多发74例。肿瘤直径<3 cm者43例,≥3 cm者123例。合并肾积水33例,无肾积水133例。术前AAPR(0.62±0.23)。根据AAPR的三分位点将患者分为低AAPR组55例,AAPR(0.42±0.09);中AAPR组55例,AAPR(0.58±0.05);高AAPR组56例,AAPR(0.86±0.2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级4例,2级65例,3级86例,4级11例。根治术前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均为膀胱癌,高级别144例,低级别22例。166例均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其中腹腔镜手术140例,开放手术26例。术中行输尿管皮肤造口55例,回肠代膀胱96例,回肠原位新膀胱15例。将AAPR连续性变量和AAPR分组作为原始模型,调整年龄、肿瘤大小、pT分期、pN分期、肾积水、ASA分级、辅助化疗的数据作为校准模型1,在校准模型1基础上增加BMI、肿瘤数目、病理等级的数据作为校准模型2。采用趋势性检验检测不同AAPR组间危险比(HR)变化趋势。分析不同因素分层的AAPR与OS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曲线拟合表示AAPR与OS的关系。结果本组166例中位随访63个月,生存95例,死亡71例。3年生存率为61%,5年生存率为50%。术后病理分期:T1期27例,T2期82例,T3期48例,T4期9例;N0期145例,N1期14例,N2期6例,N3期1例。术后52例行辅助化疗。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APR(HR=0.09,95%CI 0.022~0.391,P=0.001)、高AAPR组(HR=0.40,95%CI 0.216~0.742,P=0.003)、年龄(HR=2.42,95%CI 1.294~4.531,P=0.006)、肿瘤大小(HR=2.11,95%CI 1.112~4.014,P=0.023)、肿瘤数目(HR=0.62,95%CI 0.378~1.022,P=0.061)、pT3期(HR=8.93,95%CI 3.173~25.114,P<0.001)、pT4期(HR=10.39,95%CI 3.110~34.707,P<0.001)、N1期(HR=2.80,95%CI 1.422~5.531,P=0.003)、N3期(HR=17.06,95%CI 2.192~132.863,P=0.007)、病理分级(HR=0.30,95%CI 0.113~0.817,P=0.019)、肾积水(HR=2.36,95%CI 1.406~3.939,P=0.001)、术后辅助化疗(HR=2.66,95%CI 1.674~4.247,P<0.001)均与术后OS相关。调整年龄、肿瘤大小、pT分期、pN分期、肾积水、ASA分级、辅助化疗、BMI、肿瘤数目、病理分级后,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低AAPR组相比,高AAPR组的死亡风险降低约59%(HR=0.406,95%CI 0.200~0.822,P=0.012),AAPR每升高1个单位,死亡风险下降约80%(HR=0.199,95%CI 0.051~0.779,P=0.020)。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原始模型和校准模型中,AAPR不同分组间OS的HR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提示两者呈线性关系。调整年龄、肿瘤大小、pT分期、pN分期、肾积水、ASA分级、辅助化疗、BMI、肿瘤数目、病理分级后,曲线拟合图显示,AAPR与OS呈线性相关,随AAPR升高,术后死亡风险下降,OS延长。结论AAPR与膀胱肿瘤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OS成线性相关,随AAPR升高,患者术后死亡风险下降,OS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癌 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 根治性膀胱切除 预后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顾静 陈祖涛 +1 位作者 孙蔚 甘建和 《肝脏》 2019年第11期1234-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住院的92例HBV-ACLF患者,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34名健康对照者,比较3组人群...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住院的92例HBV-ACLF患者,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34名健康对照者,比较3组人群的外周血ALP水平差异。观察HBV-ACLF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时和入院后1周ALP水平的动态变化;比较HBV-ACLF患者ALP上升组和ALP下降组存活率的差异;分析HBV-ACLF患者入院后1周ALP的上升值与前白蛋白(PAB)和终末期肝病评分(model for end stage liver disease,MELD)的相关性。结果HBV-ACLF组、CHB组、健康对照组ALP水平分别为(421.37±136.35)、(116.14±38.62)和(104.23±35.19)U/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193,P<0.05),HBV-ACLF组ALP水平较CHB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q值分别为3.704、4.548,均P<0.05)。HBV-ACLF患者存活组ALP(86.17±19.36)U/L明显高于死亡组(29.46±8.2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P<0.05)。HBV-ACLF患者ALP上升组存活率73.08%(38/52)高于ALP下降组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8,P<0.05)。HBV-ACLF患者入院后1周MELD评分为(35.63±5.81)分,PAB水平为(73.57±32.69)g/L,入院后1周ALP上升值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与PAB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5、0.763,均P<0.05)。结论HBV-ACLF患者外周血ALP持续升高是患者预后良好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碱性磷酸酶 蛋白 终末期肝病评分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对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议鹏 来比江·吾斯曼 +3 位作者 宋二处 王林 安外尔·阿皮孜 张文斌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283-1289,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对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402例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对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402例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前FAR的最佳截断值,并分为高FAR组和低FAR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不同FA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确定不同FAR水平患者的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资料,预后危险因素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755,最佳截断值为0.091,约登指数为0.403。术前不同FAR水平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肿瘤位置、肿瘤长径、神经和(或)脉管侵犯、T分期、N分期、TNM分期、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及术前糖类抗原(CA19-9)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不同FAR水平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年龄≥60岁(HR=1.797,95%CI:1.167~2.768,P=0.008)、TNM分期为Ⅲ期(HR=2.837,95%CI:1.539~5.229,P=0.001)、CEA≥5 ng/mL(HR=1.690,95%CI:1.140~2.505,P=0.009)及术前FAR≥0.091(HR=4.228,95%CI:2.488~7.186,P<0.001)是结直肠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FAR对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高FAR提示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纤维蛋白原与蛋白比值 预后
下载PDF
利用血液蛋白质(酶)分析狼山鸡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博 陈国宏 +1 位作者 张学余 谢芳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7-19,共3页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狼山鸡的6个血液蛋白质(酶)座位。结果表明:运铁蛋白(Tf)、碱性磷酸酶(Akp-1)、前白蛋白(Pa)、淀粉酶(Amy-1)、后白蛋白(Po)和酯酶(Es-1)6个蛋白座位表现多态性,其平均杂合度为0.2949。分析表明,...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狼山鸡的6个血液蛋白质(酶)座位。结果表明:运铁蛋白(Tf)、碱性磷酸酶(Akp-1)、前白蛋白(Pa)、淀粉酶(Amy-1)、后白蛋白(Po)和酯酶(Es-1)6个蛋白座位表现多态性,其平均杂合度为0.2949。分析表明,狼山鸡遗传多样性程度相对较高,遗传选择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山鸡 基因频率 平均杂合度 血液蛋白 碱性磷酸酶 遗传多态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遗传多样性 运铁蛋白 蛋白
下载PDF
结合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构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
20
作者 张莹 马群伟 +3 位作者 阚李梅 孙莉 周晓燕 应长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87-2190,共4页
目的分析术前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FPR)和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APR)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400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存在颈部淋巴... 目的分析术前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FPR)和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APR)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400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及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PTC 400例,其中206例(51.5%)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比值比(OR)=0.374,P<0.05],被膜侵犯(OR=2.939,P<0.05),肿瘤直径≥1 cm(OR=2.931,P<0.05),中性粒细胞(OR=1.629,P<0.05),FPR(OR=1.578,P<0.05),AAPR(OR=0.001,P<0.05)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出列线图模型。FPR、AAPR及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3.1%、76.8%、87.9%。结论结合FPR、AAPR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纤维蛋白原/蛋白 蛋白/碱性磷酸酶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