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4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机森林模型预测老年膀胱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及预警措施
1
作者 崔颖 王以旺 高雪 《西部医学》 2024年第6期861-865,870,共6页
目的探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老年膀胱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风险及预警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82例老年膀胱癌患者,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组(n=197)和内部验证组(n=85),统计两组下肢DVT发生率及一般临... 目的探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老年膀胱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风险及预警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82例老年膀胱癌患者,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组(n=197)和内部验证组(n=85),统计两组下肢DVT发生率及一般临床资料,训练组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构建下肢DVT风险预警模型,并行内外部验证。结果282例老年膀胱癌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15.10%(42/278)。训练组和内部验证组中,DVT阳性及阴性患者在年龄、BMI、麻醉时间、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术前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白蛋白(ALB)水平及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RAM)评分、术后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确认属性重要性评分前8变量纳入随机森林模型算法中建立下肢DVT风险预警模型,变量重要性评分依次为术前D-D、术前FIB、术前ALB、术前RAM评分、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后卧床时间、合并高脂血症,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效能为0.933,经外部验证显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结论随机森林模型对老年膀胱癌患者术后下肢DVT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综合考虑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后卧床时间、合并高脂血症及术前D-D、FIB、ALB与RAM评分等因素有利于预防下肢DVT发生,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随机森林模型 下肢静脉血栓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分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白蛋白
下载PDF
围术期综合分级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何萍 李萍 徐小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研究围术期综合分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定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研究地点为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研究对象为院内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100例。分组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得试... 研究围术期综合分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定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研究地点为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研究对象为院内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100例。分组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得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围术期护理方案不同(试验组:综合分级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术后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院时FACT-G评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分级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群体中的应用具有多项优势,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风险显著下降,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综合分级护理 常规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 下肢静脉血栓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骨科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增高的血流变化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方敏 高兴莲 +3 位作者 王曾妍 柯稳 肖潇 梁元元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增高的血流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手术室护理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151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下肢血流改变特征,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手...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增高的血流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手术室护理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151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下肢血流改变特征,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患者手术结束24 h内采血行D-二聚体凝血功能检测。结果D-二聚体检测结果显示,DVT高风险患者70例(46.36%),低风险81例(53.64%)。手术结束后DVT高风险患者下肢平均血流速度、血管内径显著低于或小于低风险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120 min、凝血酶原时间(PT)>13.1 s、术中发生低体温和术中失血量>100 mL是骨科患者术中DVT风险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中DVT发生风险较高,存在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手术室护理人员需针对性地开展手术效率管理、术中低体温监测和预防、维持术中血容量稳定,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术中DV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 下肢静脉血栓 血流动力学 低体温 中失血量 风险管理 室护理
下载PDF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
作者 王丽萍 戴星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14期2694-2697,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风险和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87例纳入研究。将其中发生下肢DVT的19例患者纳入下肢DVT...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风险和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87例纳入研究。将其中发生下肢DVT的19例患者纳入下肢DVT组,未发生DVT的16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年龄等相关指标,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各危险因素单独预测和联合预测下肢DVT的临床价值。结果下肢DVT组患者的年龄大于对照组[(62.90±7.22)岁vs.(56.14±6.89)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于对照组[(26.43±2.05)kg/m^(2)vs.(25.07±1.76)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下肢DVT组中存在术前合并症的患者占比较高(52.63%vs.26.19%),术中麻醉采用全身麻醉占比较高(68.42%vs.42.26%),手术时间[(115.60±21.49)min vs.(98.04±17.76)min]和术后卧床时间[(6.05±1.78)d vs.(5.26±1.30)d]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799,95%CI:1.213~2.667,P=0.004)、术前合并症(OR=3.504,95%CI:1.310~9.374,P=0.013)、全麻(OR=2.545,95%CI:2.112~3.065,P<0.001)及术后卧床时间(OR=3.494,95%CI:1.918~6.365,P<0.001)均与DVT发生显著相关。ROC分析显示,年龄、术前合并症、麻醉方式及术后卧床时间预测术后下肢DVT的AUC分别为0.733、0.632、0.631、0.639,以上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793(P<0.05)。结论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存在下肢DVT的发生风险,为10.16%左右。年龄较大、术前合并症、麻醉方式及术后活动限制是影响DVT发生的主要因素。临床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下肢DVT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切除 下肢静脉血栓 发生风险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患者血栓风险评估对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观察
5
作者 李作芬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7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患者应用血栓风险评估对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新泰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的9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患者应用血栓风险评估对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于新泰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的9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血栓风险评估指引下的护理。比较2组DVT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T、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术患者应用血栓风险评估可降低DVT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全切 血栓风险评估 下肢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血栓风险评估表结合集束化护理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6
作者 孙荣 管清艳 +3 位作者 杨文婷 杨静 刘妍妍 曾丹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9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风险评估表结合集束化护理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儿,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血栓风险评估表结合集... 目的探讨血栓风险评估表结合集束化护理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儿,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血栓风险评估表结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下肢血流速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腘窝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病房管理及病情观察与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风险评估表结合集束化护理能改善骨科手术患儿术后下肢血流动力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风险评估表 集束化护理 骨科手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7
作者 孙艳春 李艳茹 盛艳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49-0152,共4页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集束化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集束化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费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用于脑出血手术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脑出血手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发生 影响
下载PDF
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莎莎 许彬 +1 位作者 颜伟 陈锦园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DVT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5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25例)和非DVT组(70...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DVT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5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25例)和非DVT组(7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术前及术中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DVT风险评估模型。结果DVT组与非DVT组在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心脏病史、脑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70岁、有吸烟史、有高血压史、有心脏病史、脑出血量≥30 mL、手术时间≥3 h是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回归系数构建了DVT风险评估模型,模型的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85.7%,准确度为86.3%,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0.901~0.975)。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种适用于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DVT发生的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临床DVT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出血 下肢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模型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证型分布及风险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婧冰 赖雅薇 +2 位作者 梁菲梅 李道成 周英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3期194-198,F0003,共6页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中医证型分布及风险预测。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2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血栓组(40例...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中医证型分布及风险预测。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2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血栓组(40例)和非血栓组(239例),分析两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DVT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的发生率为14.34%,血栓组气滞血瘀证占比最大(40.0%)。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既往无手术史、术后3 d D-二聚体(DD)水平是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三指标联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6(95%CI:0.697~0.855),经Hosmer-Lemeshow检验该模型准确性良好。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以气滞血瘀证最为常见,高龄、既往无手术史、术后3 d DD高水平是该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三指标联合有较好的预测效率。临床应重视术后及时检测相关指标,以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妇科恶性肿瘤 中医证型 风险预测
下载PDF
骨科术中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0
作者 吕梦爽 郑喜灿 +3 位作者 谢素丽 孙志艳 瞿靖芮 刘瑞婷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11-1718,共8页
目的:构建骨科术中病人深静脉血栓(DVT)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月—2022年4月符合标准的272例行骨科手术的病人作为建模组,... 目的:构建骨科术中病人深静脉血栓(DVT)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月—2022年4月符合标准的272例行骨科手术的病人作为建模组,将2022年5月—12月符合标准的151例行骨科手术的病人作为外部验证组。对病人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指标、手术室指标进行调查,分析骨科术中病人DVT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结果:423例病人中97例发生DVT,DVT发生率为2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BMI)、D-二聚体、手术时长、术中是否输血、术中出血量和是否使用骨水泥是骨科术中病人DVT发生的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1.643,P=0.897。模型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50,最佳临界值为0.079,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86%;外部验证组AUC为0.837,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28时,对应的灵敏度为72%,特异度为82%,诊断值为0.165。结论:年龄、体质指数、D-二聚体、手术时长、术中是否输血、术中出血量和是否使用骨水泥对骨科病人DVT发生情况具有影响,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模型可较好地预测骨科术中病人DV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静脉血栓(DVT)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护理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24小时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
11
作者 杜润森 董瑞涛 +3 位作者 姜霞 张磊 李中信 赵增仁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066-1072,共7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的2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4 h内是否发生下肢DVT将其分为DVT组(n...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的2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4 h内是否发生下肢DVT将其分为DVT组(n=70)和非DVT组(n=155),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VT组患者年龄≥60岁、新辅助化疗、便血、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输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aprini评分均高于非DVT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于非DV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便血、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输血均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危险因素作为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的预测因子,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0%、63.2%,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结论年龄≥60岁、便血、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输血均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Nomogram模型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DVT的防治提供重要策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下肢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模型
下载PDF
术中体温保护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12
作者 卞冰洁 盖莹莹 +2 位作者 万德余 邓汝淇 张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体温保护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术中体温保护将患者分为保护组和对照组,各46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术中体温保护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术中体温保护将患者分为保护组和对照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复查结果及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保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期间,共10例(10.9%)患者发生下肢DVT,其中,保护组下肢DVT的发生率为4.3%(2/4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4%(8/46)(P﹤0.05)。术后次日复查结果显示,保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保护措施可以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术后D-二聚体水平以及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体温保护 下肢骨折 静脉血栓
下载PDF
术中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13
作者 沈松菊 彭丽侠 曹志国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752-756,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3年5月于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过程中是否实施了预防DVT的干预措施将患者分为术中... 目的探讨术中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3年5月于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过程中是否实施了预防DVT的干预措施将患者分为术中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38)。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信息、术后治疗情况、术后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率以及出院前复查的D-二聚体结果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明显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术中出血量、术后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干预组患者使用全身麻醉的比例、术中低体温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下肢DVT,但术中干预组患者出院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比例、平均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本组术前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干预措施能够降低骨科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 中干预 下肢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预防
下载PDF
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研究
14
作者 匡晓丽 华锦嫦 黄健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24例股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提取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D-二聚体、血小板、纤维蛋白原...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24例股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提取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D-二聚体、血小板、纤维蛋白原、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Caprini评分、ADL评分、BMI指数以及是否使用抗凝药物等指标。随机将70%的研究对象分配到模型组,30%分配到验证组,模型组和验证组分别用来构建和验证预测模型。通过单因素x2检验,筛选出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用方程公式预测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对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分别进行检验,统计分析采用SPSS和R软件进行。结果:模型组与验证组LEDVT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筛查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Caprini评分、ADL评分、未使用抗凝药物与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属于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LEDV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LEDVT风险预测模型绘制的ROC曲线AUC为0.812,对应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4.17%、94.95%;拟合优度检验发现,模型组检验值P=0.535,验证组P=0.302;DCA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在0~0.96的阈概率范围内均比极端曲线的净获益更高,临床效应与应用价值较好。结论:基于股骨骨折患者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构建的LEDVT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可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LEDVT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参考,帮助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围手 下肢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乐英 许钦玲 +2 位作者 彭银英 阳静 黎慕佳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04-912,共9页
目的 探究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构建此类患者DVT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31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DVT... 目的 探究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构建此类患者DVT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31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DVT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用列线图展示,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使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431例患者中,有36例发生DVT,发生率为8.35%,建模组301例患者有26例发生DVT,发生率为8.64%,验证组130例患者有10例发生DVT,发生率为7.6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BI积分、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总分、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肌酐(Cr)、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是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978、1.186、0.662、0.979、1.043、1.766,均P<0.1)。以该6个因素为自变量构建列线图,建模组AUC为0.842,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25,诊断值为0.115,敏感度为0.833,特异度为0.69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7.458,P=0.589。验证组AUC为0.720,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25,诊断值为0.072,敏感度为0.675,特异度为0.70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11.414,P=0.248。结论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DVT发生率较高,MBI积分、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总分、MPV、Cr、TT、D-Dimer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个性化预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DVT发生风险,有助于医护人员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诱导因素的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构建及分析
16
作者 何金徽 熊晨 李文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2期13-18,共6页
目的探究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诱导因素,构建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并予以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骨科收治的102例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LEDVT诊断... 目的探究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诱导因素,构建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并予以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骨科收治的102例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LEDVT诊断标准及术前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11例、未发生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社会学资料及血清学指标,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发生LEDVT的影响因素,构建术前LEDVT发生的回归方程,对模型总体、模型拟合优度进行验证。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吸烟史、饮酒史、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高血压、糖尿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术前D-二聚体水平、术前白蛋白(ALB)水平、术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血管及神经损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2.063(95%CI:1.402,3.035)]、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O^R=1.964(95%CI:1.296,2.976)]、术前D-二聚体≥0.3 mg/L[O^R=2.147(95%CI:1.352,3.409)]、术前ALB<35 g/L[O^R=2.184(95%CI:1.320,3.614)]、术前FIB≥6.0 g/L[O^R=2.230(95%CI:1.205,4.127)]、术前PLR≥300×10^(9)/L[O^R=2.214(95%CI:1.277,3.841)]、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O^R=2.517(95%CI:1.073,5.904)]均是术前LEDV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回归方程为Logit(P)=2.125+0.724×年龄≥65岁+0.675×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0.764×术前D-二聚体≥0.3 mg/L+0.781×术前ALB水平<35 g/L+0.802×术前FIB水平≥6.0 g/L+0.795×术前PLR水平≥300×109/L+0.923×合并血管及神经损伤,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敏感性为90.9%(95%CI:0.587,0.998),特异性为92.3%(95%CI:0.848,0.969),曲线下面积为0.955(95%CI:0.899,1.000)。结论存在上述诱导因素的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发生LEDVT的风险性较大,骨科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可针对以上诱导因素于患者术前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患者LEDV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踝关节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诱导因素 Logistic回归方程
下载PDF
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
17
作者 周乐昕 马雯雯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于该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14例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并根据...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于该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14例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下肢DVT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结果:114例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 28例,发生率为24.56%(28/114);两组体质量指数、户籍所在地、职业类型、饮酒史、吸烟史、合并高血压情况、肌瘤类型、肌瘤数量、肌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年龄≥35岁、合并糖尿病、术后卧床时间≥6 h、凝血酶原时间(PT)<13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3 s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术后抗凝治疗或穿戴弹力袜占比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合并糖尿病、术后卧床时间≥6 h、PT<13 s、APTT<23 s均为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OR>1,P<0.05),术后抗凝治疗或穿戴弹力袜为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35岁、合并糖尿病、术后卧床时间≥6 h、PT<13 s、APTT<23 s均为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术后抗凝治疗或穿戴弹力袜为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术后 下肢 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18
作者 高林林 王慧君 张曼丽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L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84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单中心前瞻性研究。将84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均分...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L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84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单中心前瞻性研究。将84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干预组和试验干预组,每组42例。常规干预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干预组在常规干预组的基础上予以基于LLDVT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在干预后,比较常规干预组和试验干预组患者LLDVT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试验干预组患者LLDVT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χ^(2)=12.924,P=0.012)。试验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χ^(2)=8.230,P=0.004)。与干预前比较,试验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患者的D-二聚体(t=18.031,P<0.001;t=10.873,P<0.001)、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t=5.815,P<0.001;t=2.473,P=0.013)、凝血酶原时间(t=2.459,P<0.001;t=1.274,P<0.001)及纤维蛋白原水平(t=12.265,P<0.001;t=9.328,P<0.001)均明显改善,且试验干预组患者的改善程度较常规干预组患者更明显(t=6.307,P<0.001;t=4.365,P<0.001;t=4.825,P<0.001;t=4.807,P<0.001)。结论基于LLDVT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可以显著减少肺癌根治术后患者LLDVT发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预测模型 肺癌 肺癌根治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风险评估策略下分层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董晴晴 曹梦露 冯莹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8期174-178,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分层护理干预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对其术后疼痛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1月徐州市中医院诊治的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分层护理干预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对其术后疼痛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1月徐州市中医院诊治的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3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分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评分、疼痛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术后3 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7 d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等级构成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3.57±4.46)分和生活质量评分(89.79±4.8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6.64±4.59)分、(82.45±4.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62、6.766,P均<0.05)。结论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分层护理干预可减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痛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且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分层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 生活自理能力 并发症
下载PDF
风险预警护理预防创伤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研究
20
作者 赵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81-0084,共4页
分析风险预警护理对创伤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7月时间范围内我院94例采用手术方案施治的创伤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分两组处理,参照组、验证组分别采用... 分析风险预警护理对创伤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7月时间范围内我院94例采用手术方案施治的创伤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分两组处理,参照组、验证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风险预警护理方法实施护理,观察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生活质量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验证组包括D-D、APTT、PT、Fbg在内的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相较,干预后验证组患者包括SF、PF、BP在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验证组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比例为2.13%(1/47),较参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4.89%(7/47)明显更低(P<0.05)。结论 创伤骨折患者经由手术治疗后的凝血功能、生活质量水平可经在实施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后得到明显改善,该护理手段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十分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预警护理 创伤骨折 术后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