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术后固定夹板对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朝兵 胡旭 +3 位作者 张万玲 张松林 夏道奎 吴真洁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8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术后固定夹板对后外侧开胸患者术后疼痛及防治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将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术后在切口敷料下沿胸管、脊柱之间的区域粘贴术后固定夹板以及双氯芬酸钠栓止痛。对照组术后单用... 目的观察术后固定夹板对后外侧开胸患者术后疼痛及防治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将4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术后在切口敷料下沿胸管、脊柱之间的区域粘贴术后固定夹板以及双氯芬酸钠栓止痛。对照组术后单用双氯芬酸钠栓止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VAS)、术后1~3个月内对疼痛的总体评价、咳嗽咳痰、并发症的发生、呼吸频率、止痛药的使用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4h、8h、24h、48h、72h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术后48h、1周双氯芬酸钠栓剂的使用次数方面,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使用次数比对照组少;实验组术后开始主动咳嗽时间和术后24h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两组的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而术后60d和90d实验组的疼痛发生率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胸部固定板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疼痛阈值,降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止痛剂的用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够减少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固定夹板 开胸 术后镇痛
下载PDF
米袋在颈椎骨折术后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方清秀 黄月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9期2379-2379,共1页
颈椎骨折术后病人常规使用颈托固定3个月,直到门诊复查证实颈椎已骨性愈合,得到医生同意后,方可去除颈托,但长期使用颈托,颈部易受压、夏天易出汗而致压疮发生等。为此,可在病人躺在床上后取出颈托,头颈部两侧用米袋固定,但起... 颈椎骨折术后病人常规使用颈托固定3个月,直到门诊复查证实颈椎已骨性愈合,得到医生同意后,方可去除颈托,但长期使用颈托,颈部易受压、夏天易出汗而致压疮发生等。为此,可在病人躺在床上后取出颈托,头颈部两侧用米袋固定,但起床后仍用颈托固定。现将米袋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 术后固定 颈托固定 应用 术后病人 骨性愈合 门诊复查 头颈部
下载PDF
便携式简易腋臭术后固定带对微创负压刮吸治疗腋臭术后伤口加压的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冬梅 邹奔 +4 位作者 梁艳艳 李红 易南 王鹏 朱雄翔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便携式简易腋臭术后固定带(简称腋臭带)在微创负压刮吸治疗腋臭术后伤口加压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局部胀麻醉下行微创负压刮吸治疗双侧腋臭手术80例患者,按照术后伤口包扎加压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观察便携式简易腋臭术后固定带(简称腋臭带)在微创负压刮吸治疗腋臭术后伤口加压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局部胀麻醉下行微创负压刮吸治疗双侧腋臭手术80例患者,按照术后伤口包扎加压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无菌纱布垫和自粘性绷带包扎加压固定伤口;观察组使用腋臭带和无菌纱布垫加压固定伤口,2组使用时间均是术后至伤口拆线,手术方法及换药频率均相同。根据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标尺评价,比较2组舒适度,患者术后换药的总费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分别为(4.74±1.57)、(3.24±1.27)分,术后换药总费用分别为(450±20.16)、(690±20.14)元,观察组舒适程度高于对照组,术后换药成本低于对照组(P<0.05)。参与使用腋臭带的10名医生认为该工具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有效均匀加压固定术后伤口。结论腋臭带用于微创负压刮吸治疗腋臭术后,不仅可有效加压固定伤口,提高患者舒适度,还可降低患者术后换药的总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微创 便携式简易腋臭术后固定 术后包扎
下载PDF
介绍1种手指和脚趾术后固定的方法
4
作者 包代琴 甘晓琴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6期470-470,共1页
手指、脚趾骨折是骨科手术的常见病,其骨折在临床上常使用石膏固定。但传统的石膏固定过于厚重,影响手部的灵活运动,且遇水易变软,失去固定的效果。我院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自制成指、趾固定托,并对术后使用自制固定托的患者1~5周进... 手指、脚趾骨折是骨科手术的常见病,其骨折在临床上常使用石膏固定。但传统的石膏固定过于厚重,影响手部的灵活运动,且遇水易变软,失去固定的效果。我院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自制成指、趾固定托,并对术后使用自制固定托的患者1~5周进行随访,固定效果、伤口愈合及功能良好。现将固定方法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术后固定 方法
下载PDF
腹带在术后固定引流袋中的巧用
5
作者 宫云珍 姜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14年第14期7-7,共1页
手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常常需要留置各种引流管、引流袋,影响患者辅助检查、康复锻炼、下床活动,并且引流袋处置不当容易牵拉导管引起疼痛或导致导管滑脱。2013年以来,我科应用腹带固定各种引流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引流袋 术后固定 腹带 辅助检查 康复锻炼 下床活动 处置不当 引流管
下载PDF
介绍一种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固定法
6
作者 王夫平 李根民 《实用骨科杂志》 1996年第3期192-192,共1页
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其术后头部矫正位置的固定是术后处理的关键,接受该手术的大多数患儿其年龄在1~6岁,术后常因为患儿不愿承受石膏固定的卡、压或不能忍受长时间胶布对皮肤的刺激,而导致术后矫正位置困难,影响手术疗效,我们自行... 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其术后头部矫正位置的固定是术后处理的关键,接受该手术的大多数患儿其年龄在1~6岁,术后常因为患儿不愿承受石膏固定的卡、压或不能忍受长时间胶布对皮肤的刺激,而导致术后矫正位置困难,影响手术疗效,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一种头圈联裤固定法,应用临床,治疗11月~6岁儿童7例,具有使用灵活、方便、易接受,无并发症等特点,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制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术后固定 正位置 石膏固定 治疗 制作方法 疗效 术后处理 头部 应用临床
下载PDF
自制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用于大张自体皮移植术后固定44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曹胜军 王凌峰 巴特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6-377,共2页
1临床资料 2010年2月-2014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44例需移植大张自体皮修复的患者,其中男34例,女10例;年龄23—62岁,平均38岁。深度烧伤早期切痂或剥痂创面24例,深度烧伤和其他外伤后期的肉芽创面11例,功能部位瘢痕增生9例,创面... 1临床资料 2010年2月-2014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44例需移植大张自体皮修复的患者,其中男34例,女10例;年龄23—62岁,平均38岁。深度烧伤早期切痂或剥痂创面24例,深度烧伤和其他外伤后期的肉芽创面11例,功能部位瘢痕增生9例,创面分布情况:2例位于颈部,14例位于手背部,3例位了腋窝,1例位于会阴部,9例位于膝关节,15例位于足部,面积均小于10%TB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皮移植 术后固定 引流装置 负压封闭 大张 自制 深度烧伤 肉芽创面
原文传递
保留脾下极大部脾切除及脾腹膜后固定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学汇 赵廷林 +4 位作者 王春汉 崔艺 刘利东 左富义 朱传训 《医学新知》 CAS 2003年第2期71-72,共2页
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保留脾脏的术式。方法 创用保留脾下极脾大部切除 ,脾去被膜化残脾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结果 临床应用 2 5例 ,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呕血、便血发生 ,腹水消退 ,肝功能显改善 ,经B型超声、CT、免... 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保留脾脏的术式。方法 创用保留脾下极脾大部切除 ,脾去被膜化残脾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结果 临床应用 2 5例 ,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呕血、便血发生 ,腹水消退 ,肝功能显改善 ,经B型超声、CT、免疫功能等监测 ,证实保留脾脏吞噬功能良好 ,无脾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肝硬化 脾大部切除 脾去被膜化 脾大网膜腹膜后固定 门脉高压
下载PDF
正畸片断弓技术用于再植牙固定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姜程成 林学斌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1919-1920,共2页
关键词 正畸片断弓技 再植牙固定 临床研究 2009年 口腔临床 术后固定 临床疗效 恒前牙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结合双面胃后固定术的应用分析
10
作者 李四桥 买二辉 +1 位作者 常清潭 郑幼伟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结合双面胃后固定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行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结合双面胃后固定术的49例.在Nissen胃底折叠术完成后,将折叠部的最上部的前壁、后壁固定在弓状韧带上....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结合双面胃后固定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行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结合双面胃后固定术的49例.在Nissen胃底折叠术完成后,将折叠部的最上部的前壁、后壁固定在弓状韧带上.记录该组患者的术前资料、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早期以及1年随访时并发症、早期复发率等.结果 无转变成开放手术,患者无院内死亡,随访中无食管周围疝形成.47例患者症状均已改善,1例患者复发而行再次手术,早期复发率2.1%.患者满意度为(92.6±9.2)%.结论 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结合双面胃后固定术能有效地预防食管周围疝形成,并将成为外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行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 胃底折叠 双面胃后固定 胃食管返流病
下载PDF
Anderson法联合后固定缝线术治疗先天性冲动性眼球震颤
11
作者 曹际新 朱风云 杨敬昌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冲动性眼球 Anderson法 后固定缝线
下载PDF
脾大部切除脾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12
作者 徐学汇 赵廷林 +4 位作者 王春汉 崔艺 刘利东 左富义 朱传训 《青岛医药卫生》 2002年第1期14-15,共2页
自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保脾手术。方法 采用脾大部切除脾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呕血、便血发生,腹水消退,肝功能明显改善,保留脾脏功能良好。结论 脾大部切除脾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是治疗肝硬... 自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保脾手术。方法 采用脾大部切除脾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呕血、便血发生,腹水消退,肝功能明显改善,保留脾脏功能良好。结论 脾大部切除脾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大部切除 脾大网膜腹膜后固定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下载PDF
兔眼外肌悬吊后徙术与后固定缝线术实验研究
13
作者 乔俊丽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1X期827-828,共2页
目的:比较兔眼外肌悬吊后徙术与巩膜固定缝线术术后眼肌与巩膜粘连的程度及范围。方法:实验白兔,一眼采用眼外肌悬吊后徙术,另一眼采用巩膜固定缝线术,观察术后愈合情况。结果:眼外肌悬吊后徙术眼相比与巩膜固定缝线术眼,术后24h肌肉可... 目的:比较兔眼外肌悬吊后徙术与巩膜固定缝线术术后眼肌与巩膜粘连的程度及范围。方法:实验白兔,一眼采用眼外肌悬吊后徙术,另一眼采用巩膜固定缝线术,观察术后愈合情况。结果:眼外肌悬吊后徙术眼相比与巩膜固定缝线术眼,术后24h肌肉可附着于巩膜上,局部炎症反应轻、与周围组织粘连少;巩膜固定缝线术眼炎症反应重,缝线处结膜、眼肌和巩膜粘连程度大。结论:眼外肌悬吊后徙术相比于巩膜固定缝线术,手术操作简单,粘连程度轻,游离肌端能较好的附着于巩膜上,没有发生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固定缝线 眼外肌 粘连程度 斜视手 止端 局部炎症反应 斜视矫正 实验动物 常规缝 上直肌
下载PDF
齿状突磨除联合钛板枕骨-颈椎后固定术在Chiari畸形Ⅰ型患者颅脊角改善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旭辉 吕中强 王强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6期117-119,170,共4页
目的:分析齿状突磨除联合钛板枕骨-颈椎后固定术在Chiari畸形Ⅰ型患者颅脊角改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994年9月~2004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Chiari畸形Ⅰ型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试验组(1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颅脊角测量... 目的:分析齿状突磨除联合钛板枕骨-颈椎后固定术在Chiari畸形Ⅰ型患者颅脊角改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994年9月~2004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Chiari畸形Ⅰ型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试验组(1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颅脊角测量后,对对照组患者行枕下后颅窝减压术联合硬脑膜扩大修补术,对试验组患者行齿状突磨除联合钛板枕骨-颈椎后固定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颅脊角更小,枕骨大孔径、斜坡的长度和Twings线长度更长,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随访的远期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齿状突磨除联合钛板枕骨-颈椎后固定术对Chiari畸形Ⅰ型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磨除 钛板枕骨-颈椎后固定 Chiari畸形Ⅰ型 颅脊角
下载PDF
上直肌后徙加后固定术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兵 罗英 郭月英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5-475,共1页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偏斜 DVD 眼肌 上直肌后徒 后固定
下载PDF
后固定缝线术矫正集合过强型内斜视(摘要)
16
作者 李莉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552-552,共1页
1986年来笔者应用内直肌后徙加后固定缝线矫正集合过强型内斜视8例,效果均较满意,8例术前均用三棱镜检查看近及看远的斜度,测定AC//A比值,了解屈光状态,排除屈光性调节因素,将看近】看远斜度在10°、AC/A比值4.5以上者为手术对象。... 1986年来笔者应用内直肌后徙加后固定缝线矫正集合过强型内斜视8例,效果均较满意,8例术前均用三棱镜检查看近及看远的斜度,测定AC//A比值,了解屈光状态,排除屈光性调节因素,将看近】看远斜度在10°、AC/A比值4.5以上者为手术对象。手术要点为暴露内直肌后,在内直肌止点后1mm处做2个套环缝线后断腱,用眼睑钩将结膜瓣同断离内直肌向鼻侧深部推压,充分暴露后部巩膜。在内直肌止点后10~15mm处做2针,与内直肌上下缘平行的后固定预置线,按预定手术量后徙内直肌,分别将两根后固定预置线穿过肌肉两侧约4/5,结扎固定于巩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固定缝线 内直肌 强型 套环缝线 结扎固定 结膜瓣 断离 屈光状态 要点
下载PDF
垂直肌完全移位术联合内直肌后部固定缝线术治疗内收功能不足 被引量:3
17
作者 Snir M. Friling R. +1 位作者 Kalish-Stiebel H. 王永强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后固定缝线 双上 肌麻痹 直肌 移位 眼位偏斜 视功能 眼球转动 眼外肌 干预性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高压行脾大部切除残脾腹膜后固定术的疗效
18
作者 徐学汇 刘利东 +2 位作者 崔艺 左富义 王国栋 《实用医药杂志》 2007年第7期794-795,共2页
目的进一步完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保留脾脏的术式。方法对3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采用保留脾脏下极的脾大部切除,残脾去浆膜与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呕血、便血发生,腹水消退,肝功明显改善,经B型超声、CT、免... 目的进一步完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保留脾脏的术式。方法对3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采用保留脾脏下极的脾大部切除,残脾去浆膜与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呕血、便血发生,腹水消退,肝功明显改善,经B型超声、CT、免疫功能监测等证实保留脾脏吞噬功能良好,无脾亢复发。结论保留脾下极脾大部切除残脾与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是一种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保留脾脏功能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大部切除 残脾去被膜化 脾大网膜腹膜后固定 肝硬化 门脉高压
下载PDF
拇外翻术后应用超趾石膏托与前足减压鞋维持矫形效果的对比 被引量:3
19
作者 耿翔 黄加张 +4 位作者 马昕 王旭 张超 陈立 王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4234-4239,共6页
背景:拇外翻矫形是足踝外科最常见的手术操作之一,但术后传统的石膏托固定常常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苦。前足减压鞋理论上可以帮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并且能避免行走时前足的受力,但其与传统石膏托固定相比的优劣仍不得而知。目的:对... 背景:拇外翻矫形是足踝外科最常见的手术操作之一,但术后传统的石膏托固定常常给患者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苦。前足减压鞋理论上可以帮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并且能避免行走时前足的受力,但其与传统石膏托固定相比的优劣仍不得而知。目的:对比拇外翻矫形术后应用超趾石膏托与前足减压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远端Chevron截骨或Scarf截骨拇外翻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短腿超趾石膏托固定,试验组穿着前足减压鞋。术后6周行影像学评估,证实骨性愈合后解除固定;末次随访时进行临床评分及主观满意度调查,并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共125例患者(157足)完成随访,对照组83例(95足),试验组42例(62足),2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参数、术前术后影像学评估及临床评分、骨愈合时间、总体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但试验组患者出现跖趾关节或趾间关节僵硬、踝关节活动受限、手术侧踝关节以上疼痛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若重新选择,试验组患者更愿意再接受相同治疗(P<0.05);(3)结果表明,与传统石膏托固定相比,前足减压鞋不但能维持矫形效果,还可减少关节僵硬、受限或肢体疼痛等并发症,更容易被患者主观上接受和认可,在拇外翻术后康复过程中应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组织构建 拇外翻 前足减压鞋 石膏托 术后固定 康复
下载PDF
30例骨折采用骨外固定的护理
20
作者 董永华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5期101-101,共1页
骨外固定支架具有术后固定角度的可调性,从而可以调节术后残骨外固定的一项治疗技术。是利用生物力学原理达到骨折端复位与固定,促进骨愈合和功能恢复纠正残余轴线偏差,实现了早期的牢固稳定与后期的弹性固定,术后一般不需其他外固... 骨外固定支架具有术后固定角度的可调性,从而可以调节术后残骨外固定的一项治疗技术。是利用生物力学原理达到骨折端复位与固定,促进骨愈合和功能恢复纠正残余轴线偏差,实现了早期的牢固稳定与后期的弹性固定,术后一般不需其他外固定保护。术后早期待疼痛减轻即可进行伤肢的功能锻炼,使骨折端不断获得间断性生理应力作用,促进局部血循环,激发骨折端新生骨细胞生长促进骨的愈合。可根据不同骨折类型的治疗目的实施不同的力学作用方式。固定的范围灵活,既可进行骨折局部固定,又能进行长跨度的固定或多部位的联合固定,以及跨关节的固定。有利于开放性或感染性伤口的处理,方便软组织的治疗肢体后方架空,便于护理。骨干部和近关节端的固定基本不影响关节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固定支架 骨折端 护理 生物力学原理 关节活动 局部血循环 感染性伤口 术后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