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术前LCR及PNI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1
作者 田园 汪贯龙 +3 位作者 李瑞 徐凯 李红霞 何磊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35-141,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数与C反应蛋白比值(lymphocytes to C-reactive protein ratio,LCR)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作用,并分析影响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一...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绝对数与C反应蛋白比值(lymphocytes to C-reactive protein ratio,LCR)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作用,并分析影响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一种能够识别术后感染性并发症风险的新模型并对其效能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3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X-tile软件确定LCR及PNI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然后通过训练组数据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最后评价该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术前LCR及PNI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48和45.65,结合两者构建LCR-PNI评分(0、1、2分),评分越高术后出现感染性并发症的概率越大(P<0.05)。基于列线图的预测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为0.840和0.814,校准曲线一致性较好;决策分析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净获益水平。结论术前LCR-PNI评分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开发的列线图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个体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细胞绝对数与C反应蛋白比值 预后营养指数 列线图 术后感染性并发症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9
2
作者 官艳 何林钰 罗茵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行肝切除术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人59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可能影响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行肝切除术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人59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可能影响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建立列线图可视化预测模型,采用C-index值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6.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手术距离急性胆管炎控制时间间隔、胆肠吻合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术前饮食控制、术前肠道准备、术中管理)是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因子;基于上述5个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训练集C-index为0.825(95%CI 0.321~1.329),Hosmer-Lemeshow偏差度检测χ^(2)=8.773(P>0.05);验证集的C-index值为0.813(95%CI 0.284~1.342),Hosmer-Lemeshow偏差度检测χ^(2)=8.931(P>0.05)。结论 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风险;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后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效果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肝切除 术后感染性并发症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预测: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Nomogram模型开发与验证
3
作者 丁关棣 黄云 +1 位作者 曹震 刘刚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4月行胃癌根治术的600例胃癌患者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将600名患者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针对训练集行LASSO回归...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4月行胃癌根治术的600例胃癌患者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将600名患者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针对训练集行LASSO回归筛选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Nomogram模型并利用内部验证集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效果。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R软件(版本4.2.2)以及MSTATA软件进行。结果60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中,109例发生了术后感染,总感染发生例数为132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2.0%。训练集与内部验证集患者的年龄、NRS评分、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分期除外(P=0.18)。LASSO回归筛选出7个回归系数非零的潜在预测因子:年龄、冠心病、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式、T分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7个因素,最终得出年龄>60岁、患有冠心病、术前较低的前白蛋白、手术时间>180min、术式选择为近端胃或全胃切除术是胃癌根治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最终基于以上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训练集及内部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3、0.736,校准曲线及DCA提示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实用性,并建立了基于在线网络的交互式动态Nomogram应用程序。结论本研究构建了简单且实用的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预测工具,可以量化术后感染的个体风险,从而促进早期的预防和治疗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根治 术后感染性并发症 危险因素 NOMOGRAM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组合优化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胃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诊断性研究
4
作者 田园 林志浩 +3 位作者 李瑞 汪贯龙 李红霞 何磊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3-1003,共11页
目的探讨组合优化后的机器学习算法在预测胃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风险模型中的应用及与其他算法的准确性比较,寻找胃癌术后感染早期诊断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20例胃癌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组合优化后的机器学习算法在预测胃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风险模型中的应用及与其他算法的准确性比较,寻找胃癌术后感染早期诊断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2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利用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单因素分析确定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利用训练集构建6种常规的机器学习模型:linear regression、random forest、支持向量机、梯度反向传播、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GBM)、XGBoost和一种组合优化的适度贪心XGBoost(modified greedy algorithm-XGBoost,MGA-XGBoost)模型。利用验证集通过准确率、精确率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等评价指标对七种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术后感染性并发症与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手术切除范围、联合切除、分期、术前白蛋白、围手术期输血、术前预后营养指数、淋巴细胞绝对数与C-反应蛋白比值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相关(P<0.05)。在7个机器学习模型中,MGA-XGBoost模型表现最好,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936、准确率为0.889、召回率为0.6、F1分数为0.682、精确率为0.79。模型内部结构中影响占比最高的是糖尿病。结论本研究表明纳入综合性炎症指标的MGA-XGBoost模型可用于预测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机器学习 MGA-XGBoost 术后感染性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替代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对术后炎症反应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达坚 陈小伍 +6 位作者 伍锦浩 剧永乐 封静 陆光生 欧阳满照 任宝军 李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121-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替代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对术后炎症反应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需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前肠道准备按传统方法(即术前口服肠道抗菌药);观察组...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替代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对术后炎症反应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需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前肠道准备按传统方法(即术前口服肠道抗菌药);观察组于术前5 d起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金双歧片)2.0 g,3次/d,替代术前肠道抗菌药的使用,术后24 h起口服金双歧片2.0 g,3次/d,至术后第7天。于入院时、术后第7天收集两组新鲜大便以及空腹外周静脉血,比较两组肠道菌群比例、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替代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不仅能有效地纠正肠道菌群失调,还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炎症反应,减少患者术后部分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道微生态制剂 术后感染性并发症
下载PDF
降钙素原和Th1/Th2比值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坚炯 马利安 李根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673-2677,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辅助性T细胞(Th)Th1/Th2比值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95例结直肠癌术后合并感染性并发症患者为感染组,95例术后未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结直肠癌患...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辅助性T细胞(Th)Th1/Th2比值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95例结直肠癌术后合并感染性并发症患者为感染组,95例术后未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结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3 d、7 d晨起空腹外周血,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验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含量及Th1/Th2比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BC、PCT和Th1/Th2比值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3 d、7 d,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外周血Th2细胞含量、WBC计数均高于对照组,Th1/Th2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显示,术后3 d、7 d,PCT、Th1/Th2比值诊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AUC均>0.80。PCT联合Th1/Th2比值诊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指标单独诊断相近。结论 PCT和Th1/Th2比值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快速、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Th1/Th2比值 结直肠癌 术后感染性并发症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前应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相关性的Meta分析
7
作者 王梦頔 徐岩岩 +2 位作者 郑婷 何安琪 刘刚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19年第3期238-245,共8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术前应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检索建库至2017年9月发表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术前应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检索建库至2017年9月发表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关于UC患者术前应用IFX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关系的相关文章.由2位研究者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项回顾性对照研究,共计20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应用IFX与术前未应用IFX的UC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OR=1.23,95%CI(0.68~2.20),P=0.49]、手术切口感染[OR=0.74,95%CI(0.25~2.16),P=0.58]、腹盆腔感染[OR=1.32,95%CI(0.93~1.87),P=0.12]以及其他感染性并发症[OR=1.05,95%CI(0.21~5.25),P=0.95]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UC患者术前应用IFX不增加手术切口感染、腹盆腔感染及其他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较为安全,但仍需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溃疡结肠炎 术后感染性并发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患者术前应用英夫利昔与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燕 于晓峰 邹健 《华西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炎症性肠病患者术前应用英夫利昔(IFX)是否提高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1990年1月-2013年4月,搜集研... 目的系统评价炎症性肠病患者术前应用英夫利昔(IFX)是否提高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1990年1月-2013年4月,搜集研究炎症性肠病患者术前应用IFX是否提高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的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结果应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IFX组和对照组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9,95%CI(0.47,2.07),P=0.97],克罗恩病患者中IFX组和对照组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2,95%CI(0.87,1.98),P=0.19]。结论有限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应用IFX并不增加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昔 炎症肠病 术后感染性并发症 META分析 观察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