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例人型支原体导致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例报告
1
作者 王芳 刘松华 +2 位作者 何平 郑海波 郭忠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1期54-56,共3页
人型支原体可定植于人体泌尿生殖系统,为机会性致病菌,其引起的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较为罕见。由于人型支原体缺乏细胞壁,革兰染色阴性,常规细菌培养易漏检,感染后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该文分析2例骨折术后人型支原体伤口感染患者的临... 人型支原体可定植于人体泌尿生殖系统,为机会性致病菌,其引起的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较为罕见。由于人型支原体缺乏细胞壁,革兰染色阴性,常规细菌培养易漏检,感染后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该文分析2例骨折术后人型支原体伤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检验确诊及微生物药敏结果,以提高临床医生与检验人员对生殖道以外部位人型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型支原体 手术部位感染 骨折术后
下载PDF
影像学脊柱脂肪指数对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王静杰 于超 +3 位作者 张贺庆 丁岩 魏晓东 王磊升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脊柱脂肪指数(SAI)对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DS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发生DSSI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3∶1比例抽取同期在该院行腰椎后路...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脊柱脂肪指数(SAI)对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DS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发生DSSI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3∶1比例抽取同期在该院行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无DSSI的9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腰椎中矢状位T2加权MRI图像上测量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和SAI值,观察两组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和SAI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平衡其他临床资料后,观察SAI与DSSI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皮下脂肪厚度和SA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糖尿病、ASA分级、术前类固醇、术前免疫抑制剂、非手术部位感染史、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I≥0.45、年龄≥75岁、ASA分级>2级、术后引流时间>3 d、手术节段>2节段是DSSI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SAI是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DSSI的风险因素,可用于术前手术患者的风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内固定 深部手术部位感染 脊柱脂肪指数 核磁共振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3
作者 孟葳 王楠 +4 位作者 徐建威 李伟 苏欣 单慧翠 董艳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652-655,共4页
探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指导手术部位感染防控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675例在我院接受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42例感染者和42... 探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情况,指导手术部位感染防控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675例在我院接受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42例感染者和42例未感染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BMI≥24(OR=3.745,95%CI:1.164~12.045)、手术时长>75百分位数(335 min,OR=4.588,95%CI:1.109~18.988)两个因素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达100%,对头孢类耐药率均在50.00%以下;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达托霉素敏感性达到100%;真菌对各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达到100%。BMI≥24、手术时长>75百分位数(335 min)等两个因素为OPD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据此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如发生感染,应根据病原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应用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胡登敏 胥润 +1 位作者 李建 艾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6-832,共7页
目的应用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绵阳市某医院进行胃肠道穿孔修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将患者分为SSI(+... 目的应用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绵阳市某医院进行胃肠道穿孔修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将患者分为SSI(+)组(n=41)和SSI(-)组(n=322)。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并发SSI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关决策树预测模型。结果363例胃肠道穿孔修补术患者术后发生SSI 41例,发病率为11.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清蛋白水平、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术前腹痛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较高(OR=2.059,95%CI:1.103~3.842)、清蛋白水平<35 g/L(OR=2.761,95%CI:1.312~5.811)、术前腹痛时间≥24 h(OR=3.589,95%CI:1.659~7.763)和手术时间≥2 h(OR=3.314,95%CI:1.477~7.435)是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并发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应用抗菌药物是其保护因素(OR=0.338,95%CI:0.166~0.690,P<0.05)。基于上述因素建立预测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并发SSI风险的决策树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11(95%CI:0.794~0.825)。结论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并发SSI的危险因素包括BMI较高、清蛋白水平<35 g/L、术前腹痛时间≥24 h和手术时间≥2 h,保护因素为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决策树模型对胃肠道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并发SSI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穿孔修补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决策树
下载PDF
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孙华东 陈昌平 +1 位作者 任骥 张恒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三六三医院行微血管减压术的252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部位是否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30)和非感染组(n=222)... 目的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三六三医院行微血管减压术的252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部位是否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30)和非感染组(n=222)。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前血清蛋白水平、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分析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糖尿病、术前血清蛋白水平均是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80 min、切口长度≥8 cm、术前血清蛋白﹤30 g/L均是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80 min、切口长度≥8 cm、术前血清蛋白﹤30 g/L均是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 手术部位感染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冯蕊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40-0143,共4页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行胃肠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观...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行胃肠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创伤口面积、压疮愈合评分、不同时间点的菌落数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的总感染率、术前5min,术中25min、手术结束后在手术区域及邻近区域的菌落数量、伤口面积及压疮愈合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胃肠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干预 胃肠手术 术后 伤口感染
下载PDF
如何预防骨外科急诊手术伤口感染
7
作者 蔡树坡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8期198-199,共2页
骨外科急诊手术伤口感染是一个临床复杂问题,其预防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诱发感染10因素1.切口感染:手术过程中,局部皮肤和组织的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细菌残留在切口处,这些细菌在术后可能引发红肿、疼痛等症状。2.患者抵抗力差:手术... 骨外科急诊手术伤口感染是一个临床复杂问题,其预防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诱发感染10因素1.切口感染:手术过程中,局部皮肤和组织的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细菌残留在切口处,这些细菌在术后可能引发红肿、疼痛等症状。2.患者抵抗力差:手术会对患者机体的防御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果患者本身的抵抗力较弱,就容易导致术后感染。3.抗感染疗效不理想:手术过程中可能导致细菌污染,术后抗生素治疗如果不能彻底消除这些细菌,就可能导致感染反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抵抗力 抗生素治疗 术后感染 伤口感染 切口感染 外科急诊手术 细菌污染 防御功能
下载PDF
实验室指标在脊柱后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与排异反应性渗出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8
作者 李春玲 沙辉 +5 位作者 李乔 杨植树 田刚 董玉 严宇 牛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8期961-964,共4页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约占全部医院获得性感染的20%,可导致外科手术患者死亡风险上升2~11倍[1],也是导致患者治疗费用增加、住院日延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外科手术患者 死亡风险 实验室指标 费用增加 排异反应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肾切除术后并发手术部位白色念珠菌脓肿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孙显武 王敏 +2 位作者 龙寿义 梁国标 陈书练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后并发手术部位白色念珠菌脓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重度积水无功能肾患者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后并发手术部位白色念珠菌脓肿的诊治过程,并...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后并发手术部位白色念珠菌脓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重度积水无功能肾患者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后并发手术部位白色念珠菌脓肿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行尿液和引流液培养、影像学检查确诊,经保守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尝试通过窦道放置引流管,引流效果欠佳,后在CT引导下进行脓肿穿刺引流,但未能完全消除脓肿。最后行脓肿清除、异物取出及窦道切除术治疗后,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对于有高危侵袭性真菌感染需行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术前尿液培养真菌阳性,应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术中减少尿液外溢,彻底冲洗,充分引流,避免生物合成材料等异物的使用。若术后并发手术部位脓肿,穿刺液或脓液培养真菌阳性时可诊断侵袭性真菌病,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时,早期行脓肿及异物清除手术可能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脓肿 手术部位感染 肾切除
下载PDF
腹膜透析导管拔除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伤口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会娟 齐心 +3 位作者 何睿 关辉 曲贞 董捷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8期19-20,共2页
总结8例腹膜透析导管拔除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包括:拔管后早期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情况,明确手术部位感染后尽早清创,减少组织破坏和细菌负荷,根据拔管后透析方式选择伤口处理方案,积极进行伤口床准备,同时重视患者... 总结8例腹膜透析导管拔除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包括:拔管后早期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情况,明确手术部位感染后尽早清创,减少组织破坏和细菌负荷,根据拔管后透析方式选择伤口处理方案,积极进行伤口床准备,同时重视患者心理护理。8例患者伤口均愈合,愈合时间22~84(46.0±22.2)d,伤口处理期间无其他不良情况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拔管 手术部位感染 伤口护理
下载PDF
骨科关节镜手术手术部位感染聚集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剑税 闵琦芬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对骨科关节镜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聚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级医院骨科2020年9—10月关节镜术后3例SSI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循证后干预,并对防控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骨科病区短期出现3例关节镜术后... 目的对骨科关节镜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聚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级医院骨科2020年9—10月关节镜术后3例SSI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循证后干预,并对防控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骨科病区短期出现3例关节镜术后SSI病例,切口分泌物培养均为铜绿假单胞菌,且药敏谱表型一致。暂停关节镜手术,分别对相关医务人员卫生手、病房环境、手术器械等进行多批次采样,最后模拟手术操作的方式在关节镜鞘卡管腔冲洗液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且与患者切口分泌物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一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干预,将鞘卡低温等离子灭菌改成高温高压灭菌,再次模拟手术操作的方式采集管腔冲洗液标本培养,未再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恢复手术后1个月,未再发现SSI病例,证实防控措施有效。结论关节镜鞘卡管腔内可能形成生物膜,清洗时难以去除。低温等离子灭菌无法穿透生物膜,导致关节镜手术SSI聚集事件,而热力学灭菌方式可高效灭活生物膜内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骨科关节镜 聚集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炎症应激指标、IGF-1、AOPP水平及宫颈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常利 谢瑞瑞 徐永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5期1621-1625,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炎症应激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及宫颈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空军第986医院收治的219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炎症应激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及宫颈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空军第986医院收治的219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113)和对照组(n=106)。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24 h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和宫颈微循环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3.45±12.68)min、(205.54±39.78)mL,均低于对照组[(93.82±15.03)min和(307.51±55.3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0.88%(1/113),低于对照组[6.6%(6/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CT、CRP、IL-6、IL-8、TNF-α、P物质、皮质醇、NE、多巴胺、AOPP水平分别为(1.59±0.22)μg/L、(8.27±2.03)mg/L、(9.12±1.76)pg/mL、(12.15±1.39)pg/mL、(3.69±0.35)ng/mL、(5.48±0.81)μg/mL、(156.72±38.45)ng/mL、(336.58±25.10)ng/L、(549.68±20.89)mmol/24 h、(33.47±5.86)μmol/L,均低于对照组[(2.57±0.26)μg/L、(13.68±2.43)mg/L、(14.48±2.21)pg/mL、(17.46±1.50)pg/mL、(7.34±0.59)ng/mL、(8.19±1.45)μg/mL、(198.36±48.69)ng/mL、(396.75±28.59)ng/L、(667.87±25.32a)mmol/24 h、(56.44±7.72)μmol/L],IGF-1为(108.86±12.49)ng/mL,高于对照组[(81.19±10.3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宫颈毛细血管管径、血流灌注、微血管管径分别为(5.68±0.65)μm、(1.02±0.18)V、(59.39±5.18)μm,均高于对照组[(3.51±0.49)μm、(0.36±0.09)V、(42.55±4.76)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创伤和氧化应激程度,降低手术对宫颈微循环指标及相关调节因子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 手术部位感染 炎症应激 宫颈微循环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梅雅婷 周燕 +1 位作者 赵建飞 戴毅敏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月18日至2021年4月18日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555例孕妇的年龄、孕周、孕前BMI、试管婴儿、双胎、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血压、血糖、白色念珠菌感染情况、B族链球菌...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月18日至2021年4月18日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555例孕妇的年龄、孕周、孕前BMI、试管婴儿、双胎、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血压、血糖、白色念珠菌感染情况、B族链球菌感染情况、手术类型、术后出血、产前及产程中发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抗生素使用情况和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电话随访所有患者至少至产后42 d,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相应延长随访时间至感染痊愈切口完全愈合,根据切口感染情况将产妇分为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组和对照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发生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在纳入的555例孕产妇中,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551例,4例失访,随诊率为99.3%,44例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8.0%。(1)孕妇妊娠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剖宫产次数≥3次、手术类型、抗生素的使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因素分析后,妊娠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OR=11.13,95%CI为1.72~72.15,P=0.001;剖宫产次数≥3次OR=6.10,95%CI为1.94~19.15,P=0.002;胎膜早破OR=2.35,95%CI为1.01~5.52,P=0.049;抗生素的使用OR=3.74,95%CI为1.46~9.44,P=0.005。结论:尽早识别影响因素,将这些独立的影响因素应纳入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监测中,对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围手术期免疫变化与腰椎减压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博 郭建刚 +2 位作者 刘继权 田永福 高旭旺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减压术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淋巴细胞(lymphocyte,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 目的探讨腰椎减压术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淋巴细胞(lymphocyte,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腰椎减压手术的573例患者,观察术后30 d内SSI发生率,分析CRP、N、L、NLR水平用于预测SSI的临床价值。结果术后30 d内有31例患者发生SSI,发生率为5.41%。SSI组术后7 d时WBC显著高于非SSI组(P<0.05)。术后1 d时,SSI组患者CRP显著高于非SSI组(P<0.05);术后3 d和术后7 d时,SSI组N、NLR、CRP水平显著高于非SSI组,L水平显著低于非SSI组(P<0.05)。术后1 d时,CRP预测SSI的AUC为0.763;术后3 d时,NLR、L、N、CRP预测SSI的AUC分别为0.770、0.742、0.732和0.842;术后7 d时,NLR、L、N、CRP预测SSI的AUC分别为0.870、0.828、0.846和0.883。结论SSI与淋巴细胞、NLR等免疫功能指标密切相关,这些标志物是预测腰椎减压术后SSI的有用指标,有助于确定预测SSI风险较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减压 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某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并发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婷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9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并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手术患者SSI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 目的:分析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并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手术患者SSI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SS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手术部位分泌物行微生物检查和药敏试验,分析手术患者并发SSI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93例并发SSI患者手术部位分泌物中共检出病原菌10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52.34%,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6株(占42.0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为主)与真菌5株(占4.76%);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均>5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均>50.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00%。结论: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并发SSI的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其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尽量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以保障患者的用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 手术部位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下载PDF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联合全程护理对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冬梅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2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联合全程护理对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9月在滨州市滨城区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9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联合全程护理对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9月在滨州市滨城区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9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联合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以及相邻近的器官和组织间隙之间感染的发生情况、护理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以及相邻近的器官和组织间隙的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联合全程护理对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作用不大,但可提高护理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全程护理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 手术部位感染
下载PDF
壮医水蛭疗法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手术部位深部感染患者1例及文献复习
17
作者 朱永娟 黄永 +4 位作者 李月间 许潇杰 黄丽娟 陈莹 揭洁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730-734,共5页
目的总结壮医水蛭疗法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采用壮医水蛭疗法治疗的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以反... 目的总结壮医水蛭疗法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采用壮医水蛭疗法治疗的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以反复腰痛伴双下肢乏力及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手术部位深部感染,采用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序贯治疗后腰痛仍反复发作,考虑患者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为定植感染,给予两个疗程壮医水蛭疗法治疗后,患者腰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腰椎MRI提示感染病灶较前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规范抗菌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的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采用壮医水蛭疗法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内固定术后 迟发性手术部位深部感染 壮医水蛭疗法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克罗恩病术后患者手术部位伤口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分析
18
作者 曾珮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6期54-55,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克罗恩病术后患者手术部位伤口感染采用预防护理措施的效果,为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克罗恩病术后手术部位伤口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湘雅二医院收治的69例因克罗恩病并发症行肠道切除术的患者为... 目的分析比较克罗恩病术后患者手术部位伤口感染采用预防护理措施的效果,为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克罗恩病术后手术部位伤口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湘雅二医院收治的69例因克罗恩病并发症行肠道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伤口感染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感染发生率。结果 69例手术治疗患者中,18例发生术后手术部位伤口感染,其中10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予以伤口换药、清创后愈合;4例发生腹腔脓肿,予以抗感染、充分引流后好转;4例发生吻合口瘘,2例经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及手术后好转,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采取伤口感染预防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14.7%)低于对照组(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术后伤口的一般护理、预防感染,对可能发生感染的伤口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保证引流管通畅、维持充足营养,能够有效降低克罗恩病患者术后手术部位伤口感染风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术后手术部位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预防护理
下载PDF
骨科创伤后伤口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季节趋势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胡庆翔 戚文潇 +1 位作者 汤瑾 何耀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究骨科创伤后伤口感染(post-traumatic wound infection,PWI)和手术部位感染(surgery site infection,SSI)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各自的微生物分布情况。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2013—2015年的2 177例四... 目的·探究骨科创伤后伤口感染(post-traumatic wound infection,PWI)和手术部位感染(surgery site infection,SSI)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各自的微生物分布情况。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2013—2015年的2 177例四肢开放性创伤患者及11 809例择期手术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季节中PWI和SSI的发生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WI发生率和气象学参数的相关性,统计并分析PWI和SSI的微生物季节性分布。结果·2013—2015年上述患者PWI发生率为2.20%,且具有季节差异性,夏、秋季高,冬、春季低(P=0.004);SSI发生率为0.21%,未发现季节差异性(P=0.80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气温与PWI发生率相关(P=0.002,β=0.016)。在微生物季节性分布的研究中,SSI夏秋季以革兰阴性菌为主(P=0.021),PWI中分离培养的微生物无季节性分布差异(P=0.694)。结论·PWI存在季节性差异,夏、秋季发生率高,与气温具有相关性;SSI发生率未发现季节性差异,但SSI在微生物季节分布中存在差异,夏秋季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伤口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季节 气温 革兰阴性菌
下载PDF
外科手术部位伤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曲直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年第3期90-92,共3页
现代外科手术是指通过合理使用现代手术设备和手术仪器,在外科医生的操作下,在洁净程度达到无菌的手术环境中,将破坏性手术设备介入人体或部分其它生物组织,以外部人工介入的方法将病灶排除,或改变组织结构的处理过程。外科手术对... 现代外科手术是指通过合理使用现代手术设备和手术仪器,在外科医生的操作下,在洁净程度达到无菌的手术环境中,将破坏性手术设备介入人体或部分其它生物组织,以外部人工介入的方法将病灶排除,或改变组织结构的处理过程。外科手术对表皮的损伤会造成微生物感染的风险[1]。而手术部位感染则是由于手术部位伤口暴露在有致病微生物的环境中而导致的二次感染。手术患者往往失血较多,或重要脏器被切除等,身体免疫力较为低下,因此如果病原微生物此时趁虚而入,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二次感染[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部位 伤口暴露 感染危险因素 预防护理 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设备 手术环境 二次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