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孝琴 骆志显 +3 位作者 郭文君 周晓军 夏能志 洪伟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MC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术并实现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4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CE将患者分为MCE...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MC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术并实现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4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CE将患者分为MCE组(n=89)和非MCE组(n=31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00例行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中,男277例,女123例,年龄(68.09±12.17)岁。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组的舒张压高于非M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E组的ASPECT评分低于非MCE组,更可能位于前循环位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舒张压(OR=1.022,95%CI=1.005~1.039,P=0.010)、术前ASPECT评分(OR=0.742,95%CI=0.655~0.840,P<0.001)、NIHSS评分(OR=1.043,95%CI=1.004~1.083,P=0.031)以及前循环血栓(OR=8.942,95%CI=2.595~30.816,P=0.001)是术后M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低ASPECT评分、高NIHSS评分以及前循环血栓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术后舒张压升高会增加术后发生MCE风险。术后血压管理尤其是降低舒张压可能减少患者术后发生MC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机械取栓 恶性水肿 血压 舒张压
下载PDF
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许海娜 梁慧 +4 位作者 王振平 冯志慧 赵应满 钟健 秦鑫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磁共振(HR-MRI)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应用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AIS患者,均予以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后90 d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其纳入预后良好组...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磁共振(HR-MRI)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应用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AIS患者,均予以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后90 d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将其纳入预后良好组(66例,mRS评分≤2分)与预后不良组(26例,m RS评分>2分)。所有患者于入院1周内行MagnetomTrio型3.0T HR-MRI检查,对比管腔狭窄率、最狭窄处管腔面积、斑块负荷、T_(2)加权成像(T_(2)WI)信号强度指数、T_(1)WI信号强度指数及斑块强化率参数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0THR-MRI参数对AIS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I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梗死灶直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74,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最狭窄处管腔面积低于预后良好组,T_(2)WI信号强度指数、T_(1)WI信号强度指数及斑块强化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8、4.443、4.413、3.89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_(2)WI信号强度指数、T_(1)WI信号强度指数、最狭窄处管腔面积及斑块强化率预测AI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43、0.739、0.706和0.7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灶直径>3.0 cm、T_(1)WI信号强度指数、T_(2)WI信号强度指数、最狭窄处管腔面积及斑块强化率是影响AI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89、257.151、105.073、4.091、1.121,P<0.05)。结论:3.0THRMRI在AIS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效能,能通过观察T_(2)WI信号强度指数、T_(1)WI信号强度指数、最狭窄处管腔面积、斑块强化率等参数变化,为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指导,且上述参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往往代表患者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HR-MRI)成像技 急性缺血性(AIS)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定位二维码技术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流程管理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珠凤 李白玉 +3 位作者 李柯叶 黄少玲 费科锋 张蕾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5期5-8,12,共5页
目的基于定位二维码技术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流程管理模式,并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总用时及各时间节点用时、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同时比较模式应用前后急诊科护士护理记录书写... 目的基于定位二维码技术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流程管理模式,并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总用时及各时间节点用时、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同时比较模式应用前后急诊科护士护理记录书写用时、书写错误及缺陷等。结果基于定位二维码技术构建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流程能有效缩短DNT(P<0.001),模式应用后护理记录书写时间明显缩短(P<0.001),书写质量提高。结论通过定位二维码技术可实现流程数据精确抓取,在生成流程时间轴的同时可生成相应护理记录,为卒中流程质量改进提供了数据支持,对高级卒中中心的建立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静脉溶栓 时间节点管理 定位二维码 DNT 质量与信息化
下载PDF
血清Hepc-25、SMAD3、IRAK4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脑出血转化中的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
4
作者 张磊 王宜兵 +3 位作者 常成 陈建军 李雪萌 宋国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548-1551,155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调素25(Hepc-25)、SMAD3、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脑出血转化(HT)中的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血管介入术治疗的AIS患者95例,根据术后1周是否发生HT对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铁调素25(Hepc-25)、SMAD3、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脑出血转化(HT)中的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血管介入术治疗的AIS患者95例,根据术后1周是否发生HT对患者进行分组,发生HT的患者20例为观察组,未发生HT的患者7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epc-25、SMAD3、IRAK4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血管介入术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Hepc-25、SMAD3、IRAK4水平与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D-二聚体(D-D)、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Hepc-25、SMAD3、IRAK4对AIS患者血管介入术后HT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Hepc-25、SMAD3、IRAK4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入院时NIHSS评分及D-D水平升高,且心房颤动患者比例较高(均P<0.05)。Hepc-25、SMAD3、IRAK4、入院时NIHSS评分、心房颤动、D-D是AIS患者血管介入术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Hepc-25、SMAD3、IRAK4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D-D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Hepc-25、IRAK4水平与心房颤动[左心房内径(LAD)]无相关性(均P>0.05)。血清SMAD3水平与LAD呈正相关(P<0.05)。血清Hepc-25、SMAD3、IRAK4联合预测AIS患者血管介入术后HT发生风险的AUC高于三者单独预测的AUC(均P<0.05)。结论:血管介入术后发生HT的AIS患者血清Hepc-25、SMAD3、IRAK4水平升高,三者是发生HT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对AIS患者血管介入术后HT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血管介入 出血转化 铁调素25 SMAD3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黄颖 卞心怡 +3 位作者 高鹏 胡梦萱 苏骏宏 陈和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观察脑机接口控制脚踏训练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住院治疗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 目的观察脑机接口控制脚踏训练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住院治疗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卒中对照组和卒中实验组。同时招募20例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相关足底压力数据。卒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包括上下肢主被动运动训练系统在内的常规康复训练,卒中实验组将卒中对照组中的上下肢主被动运动训练系统替换为脑机接口控制脚踏训练系统进行康复治疗,其他不变。治疗4周前后使用足底压力评估系统分别采集两组卒中患者睁闭眼状态下的双侧足底压力对称指数(SI)及身体压力中心(COP)摆动面积;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卒中患者进行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①两组卒中患者治疗后睁闭眼状态下的SI值及COP摆动面积均较入院前改善,且卒中实验组结果优于卒中对照组(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仍存在差距(P<0.05)。②两组卒中患者治疗后BBS、FMA-L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卒中实验组分数大于卒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两组卒中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前下降,卒中实验组血清IL-6、TNF-α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卒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结论脑机接口控制脚踏训练系统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机接口技 平衡功能 炎症因子 足底压力分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
6
作者 李佩佩 刘佳 +2 位作者 郜峦 吴元洁 胡建鹏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通过TCMSP、ETCM、化学专业数据库及文献筛选脑络欣通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OMIM、DisGeNET、Ge...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通过TCMSP、ETCM、化学专业数据库及文献筛选脑络欣通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OMIM、DisGeNET、GeneCards以及Drugbank数据库挖掘IS相关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和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PPI网络并通过拓扑分析获得核心靶点,同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图;运用R软件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借助Auto Dock Tools软件以及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结果脑络欣通的潜在活性成分78个,治疗IS的潜在作用靶点200个,核心靶点包括STAT3、JUN、MAPK1、TP53等;作用较突出的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木犀草素等。进一步的生物功能分析获得150条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关键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存在分子结合位点,并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自噬等生理病理环节,从而发挥治疗I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欣通 缺血性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老年开颅肿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同时并发缺血性卒中及脑出血报道
7
作者 赵岩 姚婧鑫 彭宇明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7-802,共6页
目的观察老年开颅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合并缺血性卒中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老年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年龄65岁以上,择期进行了开颅... 目的观察老年开颅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合并缺血性卒中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老年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年龄65岁以上,择期进行了开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对围手术期同时并发缺血性卒中及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结果研究期间共6例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同时合并缺血性卒中及脑出血,年龄65~72岁,男性、女性各3例(50%)。其中5例(83%)患者为恶性肿瘤,4例(67%)为胶质母细胞瘤;5例(83%)患者肿瘤最大径≥40 mm;5例(83%)患者合并高血压,其中2例(33%)既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2例(33%)合并糖尿病。术中有2例(33%)患者发生低血压。6例(100%)患者术后首次发现的缺血性卒中为隐匿性卒中,2例(33%)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于脑出血前,3例(50%)患者脑出血发生在术后48 h内,1例(17%)患者在血肿清除术后再次发生缺血性卒中,且为大面积脑梗死。1例(17%)患者自动出院,NIHSS评分为25分,深昏迷状态;其他患者出院时有2例(33%)NIHSS评分为1分,其余3例(50%)NIHSS评分为0分。结论老年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合并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预后欠佳,多合并高血压病史。本研究中发现的缺血性卒中多为隐匿性,提示对老年患者需注意围手术期卒中轻微或可疑症状的观察,及时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肿瘤 围手 缺血性 出血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术后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姜大鹏 陆新宇 +1 位作者 余海洋 杨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9期56-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术后住院期间的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1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静脉溶...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术后住院期间的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1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17例和非死亡组17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静脉溶栓治疗术后死亡17例(8.67%),其中颅内出血4例,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疝形成6例,重症肺炎6例,心肌梗死伴下肢动脉栓塞1例。死亡组与非死亡组患者年龄、心房颤动史比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24 h后NIHSS评分、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2.426、6.179、4.791、8.801、2.8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24 h后NIHSS评分、尿素氮是静脉溶栓治疗后死亡的影响因素[OR(95%CI)=1.201(1.103~1.308)、1.505(1.075~2.108),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术后住院期间死亡原因包括颅内出血、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疝形成及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溶栓24 h后NIHSS评分、尿素氮是静脉溶栓治疗后死亡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静脉溶栓 死亡
下载PDF
磁共振3D-ASL灌注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筛查价值
9
作者 邢威 贺俊景 +3 位作者 孙杰梅 周丽格 张刚 牛慧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本研究联合应用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探讨3D-ASL灌注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筛查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由卒中通道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行头颅磁共振检查的55例单侧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评... 目的本研究联合应用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探讨3D-ASL灌注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筛查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由卒中通道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行头颅磁共振检查的55例单侧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估、测量DSC-PWI及3D-ASL两种成像方法,比较两者筛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致性;比较3D-ASL脑血流值(CBF)的组间差异;计数血管高信号(FVH征)与动脉穿行伪影(ATA征)出现情况,总结两征象出现的规律。结果以DSC-PWI作为金标准,3D-ASL在评估AIS患者核心梗死区、血流灌注情况及缺血半暗带方面呈现出相当的诊断效能;3D-ASL测得的梗死核心区、IP区、健侧镜像区的CBF值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患侧IP区脑组织FVH、ATA征象的出现呈较高一致性(=10.154,P>0.05)。结论3D-ASL技术可以对AIS患者进行精准的定性、定量影像评估,具有多重优势及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灌注 缺血半暗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胆夏通络方联合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10
作者 赵士军 刘世雄 +1 位作者 司国春 董庆普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79-1183,共5页
目的 探讨胆夏通络方联合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早期介入治疗的8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剩41例(共脱落3例)患者介入术后口服氯吡格雷片和阿托伐他汀... 目的 探讨胆夏通络方联合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早期介入治疗的8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剩41例(共脱落3例)患者介入术后口服氯吡格雷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剩41例(共脱落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胆夏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运用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对比两组的风痰瘀阻证的中医症候积分。使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使用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测定患者脑中部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 Vm)、外周血管阻力(PeSVR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 SVR)、最小血流量(minimum blood flow, Qmin)的水平。检测两组血清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 NSE)、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4周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比治疗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主症、次症、中医症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MoCA、FMA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oCA、FM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m、Qmin比治疗前大(P<0.05),SVR比治疗前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m、Qmin比对照组高(P<0.05),SVR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NSE、HCY、MBP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NGF水平比治疗前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SE、HCY、MBP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NGF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胆夏通络方联合针刺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介入术后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脑部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神经损伤,促进神经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夏通络方 针刺 急性缺血性 介入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血流动力学 神经损伤 神经生长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结直肠癌手术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研究
11
作者 谢淑华 曹家翔 +2 位作者 杨涛 庞申月 耿立成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时,艾司氯胺酮对于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选择140例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并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时,艾司氯胺酮对于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选择140例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并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70),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n=70),在常规麻醉基础上加用艾司氯胺酮。记录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IH)发生率、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诱导后15 min(T3)、诱导后20 min(T4)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诱导后插管前(T1)和插管后(T2、T3、T4),观察组PIH均低于对照组(χ^(2)=4.766,3.897,3.962,4.743,均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PIH的发生率最高,诱导后20 min(T4)发生率最低,而对照组气管插管后PIH发生率较气管插管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基线水平相比,两组患者的MAP和HR在T1、T2、T3、T4各时间点均降低(均P<0.05),且在T1、T2、T3、T4各时间点,观察组的MAP[(84.1±12.0)mm Hg,(84.8±11.2)mm Hg,(85.0±11.8)mm Hg,(87.8±11.9)mm Hg]均高于对照组[(78.4±13.1)mm Hg,(80.8±12.8)mm Hg,(81.8±13.3)mm Hg,(83.0±14.5)mm Hg](均P<0.05)。观察组HR在T1低于对照组[(64.8±10.6)次·min^(-1),(65.6±12.6)次·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0、T2、T3、T4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为[4.3%(3/70)]低于对照组[14.3%(1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60,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全麻诱导中使用艾司氯胺酮有助于降低诱导后低血压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诱导后低血压 缺血性 结直肠癌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对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杜鑫 裴帅 +2 位作者 张翼 杨旭 贾晓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对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考治疗...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对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参考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5),研究组联用阿司匹林、西洛他唑辅助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对照组单用氯吡格雷辅助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治疗后总有效率、出血率和再闭塞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FM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FMA评分分别为(26.73±5.22)、(62.38±14.4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41±4.67)、(50.96±14.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SHPx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血清GSHPx水平为(50.58±6.28)U/L,明显高于对照组[(47.14±6.13)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出血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再闭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氯吡格雷辅助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相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辅助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进一步促进患者认知、运动功能快速恢复,还可有效改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降低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急性缺血性 支架成形介入治疗 西洛他唑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分析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睡眠质量及预后改善的作用
13
作者 陈苗 陈陪能 +3 位作者 张艺羡 甘艺红 黄雪娟 张秀霞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74-377,共4页
目的:分析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睡眠质量及预后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2... 目的:分析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睡眠质量及预后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2)和对照组(n=9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评估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采用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的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制护理干预 急性缺血性 并发症 睡眠质量 神经功能 生命质量 日常能力
下载PDF
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行经胸封堵术后疗效分析
14
作者 罗丽华 王豪 +1 位作者 陶绪长 刘海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3640-364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封堵术在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CS)合并卵圆孔未闭(PFO)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8月我院收治的CS合并PFO患者9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抗凝药物干预(非手术治疗),研究组联合经胸封堵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胸封堵术在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CS)合并卵圆孔未闭(PFO)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8月我院收治的CS合并PFO患者9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抗凝药物干预(非手术治疗),研究组联合经胸封堵术治疗,比较两组PFO孔径、右向左分流(RLS)分级、头痛影响测试问卷-6(HIT-6)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PFO孔径及RLS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HIT-6、VAS、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均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胸封堵术用于CS合并PFO患者中,可缩小PFO孔径,改善RLS分级,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头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封堵 隐源性缺血性 卵圆孔未闭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杨光启 周禹琴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5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进行比较,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干预,... 目的探讨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进行比较,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需求层次理论护理模式干预。所有患者均于住院期间干预,干预2周后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SS-QOL)评分、生活能力(BI指数)评分以及康复依从性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SS-QOL评分、BI指数评分、康复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术后康复过程中,运用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更加积极地应对康复过程中的种种挑战。该护理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护理服务,通过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促进其身心康复,进而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此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要层次理论 缺血性 术后康复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血府逐瘀汤“异病同治”治疗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匡慧芳 李静 +3 位作者 郭志华 刘祎 王明韵 张秋雁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85-594,共10页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血府逐瘀汤“异病同治”治疗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检索并结合文献筛选血府逐瘀汤11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匹配靶点官方名称。从OMIM...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血府逐瘀汤“异病同治”治疗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检索并结合文献筛选血府逐瘀汤11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匹配靶点官方名称。从OMIM、DrugBank、DisGNET、TTD、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构建“单味药—共有靶点—疾病”网络。建立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entiscape插件筛选关键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Tools-1.5.6进行分子对接预测。结果 筛选后得到血府逐瘀汤活性成分192个,作用靶点394个;与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且排序靠前的通路有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缺氧诱导因子-1、松弛素、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主要与脂质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相关。本方中主要活性成分木犀草素、山柰酚、柚皮素与靶点蛋白蛋白激酶1、白蛋白、胰岛素结合较好。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发现血府逐瘀汤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治疗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且多个成分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可能通过抗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凋亡、调节激素水平、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发挥“异病同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冠心病 缺血性 异病同治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素洁 吴寿岭 +3 位作者 李金锋 朱辰蕊 王艳丽 季春鹏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4,共7页
目的 探讨基线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参加健康体检、既往无脑卒中病史、资料完整的97680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队列,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 目的 探讨基线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参加健康体检、既往无脑卒中病史、资料完整的97680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队列,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以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终点事件。根据基线AIP三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T_(1)组32574名(AIP<-0.18)、T_(2)组33033名(-0.18≤AIP<0.06)和T_(3)组32073名(AIP≥0.06)。根据寿命表法计算各组缺血性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AIP对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结果 在平均随访(13.7±1.7)年后,共有5822例研究对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随基线AIP三分位数分组递增,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呈递增趋势,T_(1)、T_(2)和T_(3)组分别为4.8%、5.8%和7.2%(^(χ2)=143.97,P<0.001)。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AIP每增加一个标准差(0.29),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36%(HR=1.36,95%CI:1.23~1.50,P<0.001);与T_(1)组比较,T_(2)和T_(3)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分别增加12%(HR=1.12,95%CI:1.04~1.20,P<0.001)和26%(HR=1.26,95%CI:1.18~1.36,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随访至第2年时,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不同基线AIP三分位数分组之间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随访至第4年时,T_(3)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显著高于T_(1)组(HR=1.24,95%CI:1.06~1.46,P=0.009)。结论 AIP增加是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此种致病效应可能在早期(2~4年)即开始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合并脑卒中病史高龄患者术中收缩压降低与术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18
作者 肖玮 冯帅 +4 位作者 杨舒怡 王淳秀 黄昊 王朝东 王天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探究合并脑卒中病史的高龄(≥75岁)患者术中SBP降低与术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麻醉下行非心脏手术且合并陈旧性脑卒中病史的高龄患者。病例组为手术后至出院前出现... 目的探究合并脑卒中病史的高龄(≥75岁)患者术中SBP降低与术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麻醉下行非心脏手术且合并陈旧性脑卒中病史的高龄患者。病例组为手术后至出院前出现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没有出现新发的缺血性脑卒中。按1∶4的匹配比例将病例组(24例)和对照组(96例)按照年龄和术式进行匹配。从病历记录系统和麻醉信息系统中分别采集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数据。计算术中SBP的最大降低幅度和最低值。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与可能的混杂因素。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SBP降低与术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人口统计学参数和可能的混杂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中SBP最大降低幅度<10%基线值、在10%~20%基线值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SBP最大降低幅度>20%基线值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院内病死率及住院花费高于对照组(P<0.05)。与SBP最大降低幅度<10%基线值比较,最大降低幅度>20%基线值可增加术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比值比(odd ratio,OR)11.909,95%CI 1.992~71.212,P=0.007]。与术中最低SBP>120 mmHg(1 mmHg=0.133 kPa)比较,术中最低SBP为100~120 mmHg可增加术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OR 3.769,95%CI 1.186~11.975,P=0.025)。结论术后出现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增加合并陈旧性脑卒中病史的高龄患者院内病死率和住院花费。SBP最大降低幅度>20%基线值和最低SBP为100~120 mmHg均可显著增加术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高龄老人 陈旧性 麻醉 收缩压 术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基于“火生土,土伏火”的扶阳学术思想探讨破格救心汤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添力 孙永章 +2 位作者 刘立安 丁炜 李海霞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2期241-243,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由于发病较急、病情进展迅速,多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后遗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1]。目前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以...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由于发病较急、病情进展迅速,多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肢体运动障碍后遗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1]。目前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以药物治疗和血管介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扶阳学派 破格救心汤 缺血性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早期CT平扫脑实质高密度影鉴别诊断
20
作者 马圆 李沛城 +3 位作者 李青松 史慧娟 刘一之 陈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早期(24 h内)CT平扫所示脑实质高密度影(PTIH)为脑实质出血或对比剂外溢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急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后早期CT平扫显示脑实质内高密度影患者临...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早期(24 h内)CT平扫所示脑实质高密度影(PTIH)为脑实质出血或对比剂外溢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急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后早期CT平扫显示脑实质内高密度影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4~48 h复查CT平扫结果分为脑实质出血组(n=38,43处)和单纯对比剂渗出组(n=39,47处)。观察早期CT平扫图像上机械取栓术后PTIH直接征象(位置分布、最大CT值、体积、密度混杂征)和间接征象(局部占位效应、脑室内高密度、蛛网膜下腔高密度)。采用t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表现特征差异。结果脑实质出血组患者比对比剂渗出组患者更容易出现占位效应(28/38比9/39,P=0.003)及脑室内高密度(5/38比0/39,P=0.025)。新发PTIH灶90处中43处脑实质出血,47处对比剂渗出。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实质出血组、对比剂渗出组间PTIH体积、密度混杂征判断实质脑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R值分别为2.93、9.24。PTIH体积诊断脑实质出血的最佳界值为9.3 cm^(3)。结论占位效应和脑室内高密度可作为判断新发PTIH为脑实质出血的间接征象。PTIH体积≥9.3 cm3和密度混杂征可作为诊断新发PTIH为脑实质出血的直接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机械取栓 CT平扫 出血 对比剂渗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