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X线摄影在PICC置管术后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汤佳琼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7期780-780,共1页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PICC置管术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经引导针将标有刻度的硅胶导管插入¨并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但是在静脉置管操作及护理不当时,也容易引起导管异位及...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PICC置管术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经引导针将标有刻度的硅胶导管插入¨并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但是在静脉置管操作及护理不当时,也容易引起导管异位及送管困难等异常隋况。因此每例患者在置管术后都应进行X线检查,以帮助快速准确判断导管走形和导管位置、插入深度、有无异位、卷褶,帮助及时处理调整导管位置,提高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临床应用价值 术后检查 计算机X线摄影 中心静脉导管 外周静脉穿刺 导管位置 经外周静脉
下载PDF
高千伏CR摄影技术与常规CR摄影技术在PICC置管术后检查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汤佳琼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6期652-653,共2页
高千伏(kV)摄影技术主要是以高管电压(120kV以上)、低毫安秒(mAs)对人体组织进行的摄影。高千伏摄影胸片具有显影层次丰富和深度分辨力高的特点,对气管、支气管、纵隔和肺间质的显示良好,并且能够显示被肋骨、心影重叠的肺内较... 高千伏(kV)摄影技术主要是以高管电压(120kV以上)、低毫安秒(mAs)对人体组织进行的摄影。高千伏摄影胸片具有显影层次丰富和深度分辨力高的特点,对气管、支气管、纵隔和肺间质的显示良好,并且能够显示被肋骨、心影重叠的肺内较小病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HCC),因其操作简便,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千伏摄影胸片 摄影技 PICC置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术后检查 CR 人体组织 低毫安秒
下载PDF
床边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机在肺结节患者术后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3
作者 钱江烨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3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床边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机在肺结节患者术后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用床边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机对这些患者进行胸部摄... 目的:探讨床边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机在肺结节患者术后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用床边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机对这些患者进行胸部摄片,分析其术后X线胸片的异常表现。结果:在100例患者中,一次性摄片成功的患者有98例(占98.00%),有2例(占2.00%)患者由于摄片过程中移动导致图像质量未达到诊断要求,再次摆位曝光后摄片成功,无废片出现。采用床边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机对100例患者进行胸部摄片的结果显示,其中存在胸腔积液的患者有53例(占53.00%),其影像学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肋膈角变钝或消失;存在气胸的患者有18例(占18.00%),其影像学表现为肺部见无肺纹理区;存在皮下积气的患者有20例(占20.00%),存在肺门增大的患者有15例(占15.00%),存在肺部斑片影(可能为炎症病变)的患者有41例(占41.00%)。结论:床边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检查是一种简单快捷地了解肺结节患者术后肺部状态的检查手段,可为临床医生全面评估患者术后的病情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临床上可将其作为肺结节患者术后的必要检查项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边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机 肺结节 术后检查
下载PDF
脑术后CT检查环状强化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大有 肖家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43-145,共3页
报告22例脑术后CT检查出现环状强化的病例。其中术后反应性环状强化12例、肿瘤残灶5例、术区血肿吸收期3例和术后脑脓肿2例。从CT平扫的改变、增强环的形态与演变、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和延迟扫描的变化等方面提出鉴诊要点,以期确定病因,... 报告22例脑术后CT检查出现环状强化的病例。其中术后反应性环状强化12例、肿瘤残灶5例、术区血肿吸收期3例和术后脑脓肿2例。从CT平扫的改变、增强环的形态与演变、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和延迟扫描的变化等方面提出鉴诊要点,以期确定病因,避免不必要的剖颅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环状强化 术后检查
下载PDF
胆管结石术后常规胆道镜检查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张晓华 杨清水 +2 位作者 王穗 萧玉根 段晓帆 《广州医药》 2002年第4期20-21,共2页
目的 :探讨胆道结石术后常规胆道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7例胆管结石术后的病人常规行纤维胆道镜检查 ,其结果与胆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 12例术后造影检查无异常的病例中 ,发现小残石 3例 ,华支睾肝吸虫 1例 ,胆总... 目的 :探讨胆道结石术后常规胆道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7例胆管结石术后的病人常规行纤维胆道镜检查 ,其结果与胆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 12例术后造影检查无异常的病例中 ,发现小残石 3例 ,华支睾肝吸虫 1例 ,胆总管下端开口部炎性息肉 1例 ,胆总管下端开口部松弛并返流 2例。结论 :胆道镜检查能发现胆道造影检查不能发现的病变 ,应作为胆管结石术后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 治疗 胆道造影 纤维胆道镜 术后检查
下载PDF
假体隆乳术后检查随访参考标准 被引量:2
6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1-325,共5页
隆乳术的目标是使患者获得美观、持久、安全的手术效果,而术后的长期追踪随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便于整形外科医生系统规范地对患者进行随访,我们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本标准供临床医生参考。
关键词 追踪随访 术后检查 隆乳 标准 假体 效果 外科医生 文献资料
原文传递
螺旋CT图像重组技术在人工牙种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林尔坚 杨旭峰 +2 位作者 严超贵 李子平 陈松龄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2-573,共2页
人工种植牙耐用坚固,比起其他形式的假牙有着更多优点,被越来越多患者所接受。以往牙种植术前的设计和术后检查主要以颌骨全景片和牙根片、咬合片、颌骨正侧位片等X线片为根据。随着影像技术和牙种植科学的发展,常规X线检查提供的影像... 人工种植牙耐用坚固,比起其他形式的假牙有着更多优点,被越来越多患者所接受。以往牙种植术前的设计和术后检查主要以颌骨全景片和牙根片、咬合片、颌骨正侧位片等X线片为根据。随着影像技术和牙种植科学的发展,常规X线检查提供的影像资料显得越来越局限,全面准确了解颌骨种牙区的综合情况是临床医生追求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牙种植 螺旋CT图像 重组技 颌骨全景片 应用 常规X线检查 人工种植牙 术后检查
下载PDF
经口-鼻内窥镜引导下腺样体刮除术及手术指征探讨
8
作者 刘洪英 魏丽萍 +2 位作者 张春丽 许朝霞 蔡晓岚 《中国厂矿医学》 2003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对腺样体刮除术的手术指征和手术径路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主诉以睡眠不安、打鼾、憋气、张口呼吸、鼻塞、经常性咽痛、多涕、反复听力下降为主;根据手术径路的不同分为传统组(15例)和经口-鼻内窥镜... 目的:对腺样体刮除术的手术指征和手术径路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主诉以睡眠不安、打鼾、憋气、张口呼吸、鼻塞、经常性咽痛、多涕、反复听力下降为主;根据手术径路的不同分为传统组(15例)和经口-鼻内窥镜组(34例)。结果:术后13d,患者睡眠呼吸恢复正常,2~6周后听力较术前提高10~30dB,术后3个月纤维鼻咽镜检查:经口-鼻内窥镜组无腺样体残留。结论:纤维鼻咽镜检查及头颅侧位摄片有助于手术适应证的确定,经口-鼻内窥镜引导下腺样体刮除术具有直视下操作,视野清晰、开阔,切除彻底,可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鼻内窥镜引导 腺样体刮除 指征 径路 术后检查 腺样体肥大
下载PDF
术中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34例体会
9
作者 李祺熠 《柳州医学》 2006年第3期140-141,共2页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院从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应用日产Olympus-P20纤维胆道镜行术中术后检查取石34例,体会如下。
关键词 纤维胆道镜 术后应用 肝胆系统疾病 微创技 术后检查 可替代
下载PDF
老年人术中发生大面积脑梗死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龚涛 聂戎剑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761-761,共1页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老年人 转移性右下腹痛 持续硬膜外麻醉 急性阑尾炎 右下腹麦氏点 窦性心律 安静状态 术后检查
下载PDF
颅内手术后CT的复查与随访(附100例分析)
11
作者 李少卿 张雪林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0年第6期12-14,共3页
CT问世以后,对颅脑病伤的诊治,起了划时代作用。术前应用,能帮助确定诊断,设计治疗;术后检查,可了解手术完成情况,有无并发症和术后反应;从而对疾病的恢复,进一步处理以及一些生理病理的研究提供客观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结合临床进行... CT问世以后,对颅脑病伤的诊治,起了划时代作用。术前应用,能帮助确定诊断,设计治疗;术后检查,可了解手术完成情况,有无并发症和术后反应;从而对疾病的恢复,进一步处理以及一些生理病理的研究提供客观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 CT 术后检查
下载PDF
先天性Brown综合征的手术结果
12
作者 Grf M. Kloss S. +1 位作者 Kaufmann H. 王静波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6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综合征 先天性 结果 治疗 异常头位 术后检查 方法 后徙 上斜肌 患者
下载PDF
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骨折金属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6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骨折金属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5例行骨折金属固定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相同扫描设备先行常规CT扫描,再行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种CT扫描模式金属固定物伪影最大长度平...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在骨折金属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5例行骨折金属固定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相同扫描设备先行常规CT扫描,再行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种CT扫描模式金属固定物伪影最大长度平均值及图像质量。结果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18%,显著高于常规CT扫描的5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骨折、四肢骨折、手足骨折、骨盆骨折及其他位置患者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后金属固定物伪影最大长度平均值分别为(21.03±5.27)、(29.68±3.57)、(20.36±4.25)、(6.02±1.58)、(7.36±4.21)mm,均显著短于常规CT扫描的(52.65±6.34)、(71.02±6.37)、(64.23±5.23)、(14.23±3.25)、(20.35±3.5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可有效去除骨折金属固定物伪影,图像质量较为理想,细节显影清晰,可为骨折金属固定术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单能谱成像技 骨折 金属固定 术后检查 伪影
下载PDF
超声检查在脑瘤术后的应用
14
作者 刘宗惠 康桂泉 +5 位作者 李士月 张颐 田增民 雷波 黄小琴 滑丽丽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24-225,共2页
二维成象的脑超声检查用作脑瘤术后随诊,国外报告很少,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87年1月,应用超声对30例脑瘤进行术后检查,发现对脑瘤术后复发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检查方法:超声检查采用Disonacs ... 二维成象的脑超声检查用作脑瘤术后随诊,国外报告很少,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87年1月,应用超声对30例脑瘤进行术后检查,发现对脑瘤术后复发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检查方法:超声检查采用Disonacs CV 3400扇形扫描机、用2.25MHz频率探头在颅骨缺损区进行探测。枕肌下颅骨缺损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脑肿瘤 术后检查
原文传递
人工流产致输卵管套叠1例报告
15
作者 李成桂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43-743,共1页
关键词 人工流产 输卵管套叠 术后检查 宫内妊娠 子宫收缩 胚胎组织 子宫穿孔 术后
下载PDF
不明显的结肠癌
16
作者 薛惠文 章静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8-498,共1页
关键词 结肠癌 结肠直肠癌 结肠镜检查 恶性肿瘤 术后检查 息肉
下载PDF
子宫纵隔畸形人流致空刮漏刮1例
17
作者 赵丰萍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1病例资料 患者,女,26岁。以不规则阴道出血20天就诊,B超提示:(1)圆型环。(2)子宫增大孕40天。要求在我院行人流术。术前内诊检查,子宫前位,宫体增大如鸭蛋大小,质软,活动好,按常规消毒后,深入宫腔9cm,宫内感有金属环... 1病例资料 患者,女,26岁。以不规则阴道出血20天就诊,B超提示:(1)圆型环。(2)子宫增大孕40天。要求在我院行人流术。术前内诊检查,子宫前位,宫体增大如鸭蛋大小,质软,活动好,按常规消毒后,深入宫腔9cm,宫内感有金属环.取环后用6号吸宫器吸刮宫腔,负压400mmHg.术后检查只见子宫内膜组织,吸出物未见绒毛组织。重复刮宫负压增大为450mmHg,吸出物仍未见绒毛组织,以为是子宫内出血误诊怀孕,嘱其有特殊情况随时复查。由于刮宫后患者出血已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纵隔畸形 人流 不规则阴道出血 子宫内膜组织 术后检查 绒毛组织 子宫内出血 病例资料
下载PDF
ERCP wire systems: 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被引量:2
18
作者 Shilpa Chandrupatla Reddy Peter V Draganov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5-60,共6页
Guidewires are routinely used at the time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to gain and maintain access to the desired duct and aid in the advancement of various devices. Limitations of the trad... Guidewires are routinely used at the time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to gain and maintain access to the desired duct and aid in the advancement of various devices.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long-wire systems have l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ree proprietary short-wire systems. These systems differ in many respects but share two main principles: They lock a shorter wire in position to allow advancement or removal of various devices without displacement of the wire and they all allow for physician control of the wire. In this comprehensive review, we describe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three currently available short-wire systems: RX, Fusion and V systems. We also focus on the potential benef its and drawbacks that accompany the short-wire concept as a whole and each specif ic system in particular. Although the available data are limited, it appears that the use of the short-wire systems lead to reduced procedure, fluoroscopy and device exchange times, decreased sedation requirements, improved wire stability and increased endoscopist control of the wire. Furthermore, the physician-controlled wire-guided cannul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decrease ampullary trauma and the rate of post-ERCP pancreatitis. The short guidewire systems appear to be an improvement over the traditional long-wire systems but further studies directly comparing the two approaches are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Guidewires V-SYSTEM RX system Fusion system
下载PDF
Surgical management of gastric stump cancer:a report of 37 cases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力 田华 +4 位作者 陈健 何志刚 陶思丰 LOKESH Gurung 彭淑牖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astric stump cancer(GSC)and evaluate the benefitsof radical surgery of GSC.Methods: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stoperative survival ti...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astric stump cancer(GSC)and evaluate the benefitsof radical surgery of GSC.Methods: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stoperative survival time of 37 GSC patientswho underwent surgery were investigated retrospectively.The survival time was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surgicaloperation(radical resection vs palliative operation).Twenty-one cases that received radical resectio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pTMN stage.Survival curves were traced by using Kaplan-Meier methods.Results:Most GSC(32/37)was detected in patientswho had received Billroth Ⅱ reconstruction after partial gastrectomy for benign gastric disease.The lesser curvature side and thesuture line of anastomosis were the most frequent sites where GSC occurred(27/37).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was thedominant histopathological type(24/37).The postoperativ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early stage GSC patients(n=9)was significantlyhigher than advanced stage GSC(n=12)(55.6% vs 16.5%,x_L^2=11.48,P<0.01).Five-year survival rate of 21 GSC patients withradical resection were 75%(3/4)for stage Ⅰ,60%(3/5)for stage Ⅱ,14.2%(1/7)for stage Ⅲ,and 0%(0/5)for stage Ⅳ respectively.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21 GSC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adical resection was longer than those undergoing palliative op-eration(43.0 m vs 13.0 m,X_L^2=36.31,P<0.01),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stage Ⅳ patients with radical resection was 23.8months.Conclusions:Without remote metastasis,radical resection for GSC is possible,an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prognosis of GSC.Even in stage Ⅳ GSC,radical resection can still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It is necessary for the patients withbenign gastric diseases who received partial gastrectomy to carry out the endoscopy follow-up,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BillrothⅡ reconstruction procedure at 15-20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stump cancer SURGERY Partial gastrectomy ENDOSCOPY PROGNOSIS
下载PDF
Prognosis of gestational choriocarcinoma diagnosed incidentally during laparoscopy for a presumed cornual pregnancy:a report of five cases 被引量:1
20
作者 Shiping Liu Chenchen Fan +3 位作者 Fengzhi Feng Yang Xiang Xirun Wan Tong Ren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91-193,共3页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s of gestational choriocarcinoma vary markedly, and a misdiagnosis could be made in atypical patients if simply relying on clinical features.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uterine mass lesion is r...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s of gestational choriocarcinoma vary markedly, and a misdiagnosis could be made in atypical patients if simply relying on clinical features.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uterine mass lesion is rarely used in gestational choriocarcinoma diagnosis because of the fear of heavy blood loss and distant metastasis. Five patients who were preoperatively diagnosed as having cornual pregnancy underwent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mass lesion and then proved to have gestational choriocarcinoma based o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Chemotherapy was started within two days after surgery, and the rate of complete remission was 100%. 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29.8±19.1 months, and no patient showed signs of relapse.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uterine mass followed by timely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may be an effective and safe way to obtain pathologic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gestational chorio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stational choriocarcinoma cornual pregnancy LAPAROSCOP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