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症状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1
作者 高芹 凌泽权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应用Meta系统评价在常规西医治疗(抗感染、消肿、营养神经等)基础下加入中医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中西医结合对... 目的:应用Meta系统评价在常规西医治疗(抗感染、消肿、营养神经等)基础下加入中医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中西医结合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症状临床疗效的相关文献,研究方法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文献质量评估依照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7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治疗组的总体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RR=1.19,Z=5.22,P<0.0000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均低于对照组(SMD=-1.30,Z=14.29,P<0.00001;SMD=-1.71,Z=12.40,P<0.00001),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病疗效评分高于对照组(SMD=1.66,Z=15.74,P<0.0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术后残余症状,进一步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腰椎间盘突出 术后残余症状 META分析
下载PDF
腰痹康颗粒联合塞来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及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2
作者 牛永涛 樊新甫 +1 位作者 蒋伟 薛娣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腰痹康颗粒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以及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将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最终中药组35例、对照组34例完成随访。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 目的探讨腰痹康颗粒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以及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将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最终中药组35例、对照组34例完成随访。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腰痹康颗粒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血清细胞凋亡相关指标[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3)]水平,两组患者髓核(nucleus pulposus,NP)区、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区MRI T2值。结果与术后1 d比较,术后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比对照组降低或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与术后1周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比对照组降低或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与术后1 d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Bcl-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中药组血清Bc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Bax、CASP3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血清Bax、CAS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NP区、AF区MRI T2值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中药组患者NP区、AF区MRI T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痹康颗粒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血清Bcl-2水平,降低血清Bax、CASP3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痹康颗粒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术后 术后残余 腰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先明博 李晓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 目的分析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折椎体数量、有无腰背筋膜损伤、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以及手术时间、手术入路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等资料,并根据经皮椎体成形术后2个月是否有残余疼痛将其分为疼痛组与无疼痛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后2个月,64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14例(2188%)患者有残余疼痛,设为疼痛组,其余50例(7812%)患者无残余疼痛,设为无疼痛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疼痛组骨折椎体≥2个、有腰背筋膜损伤、骨水泥呈O型分布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无疼痛组(χ^(2)=7886、7230、6328,P=0005、0007、0012),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少于无疼痛组(t=701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椎体≥2个、有腰背筋膜损伤、骨水泥注入量少、骨水泥呈O型分布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为1080~160958、1008~104097、0025~0756、1089~135537,P=0043、0049、0023、0042)。结论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发生与骨折椎体数量、有无腰背筋膜损伤、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分布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 术后残余疼痛 骨水泥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葛根汤加减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残余腰背痛临床观察
4
作者 孔之寅 杜文喜 +1 位作者 陈浩男 涂展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汤加减方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残余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PKP术后残余腰背痛的OVCF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 [目的]观察葛根汤加减方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残余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PKP术后残余腰背痛的OVCF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及碳酸钙D3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葛根汤加减方,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术后1周、术后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73.33%,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术后2周,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同组前一时间点降低,且同一时间点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葛根汤加减方可以减轻OVCF患者PKP术后残余腰背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促进术后康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葛根汤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术后残余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浮针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研究
5
作者 王淑江 叶豪 +1 位作者 秦黎勇 龙胜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0期2811-2816,共6页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8月—2023年6月在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肾虚血瘀型OVCF椎体成行术后残余疼痛患者分...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8月—2023年6月在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肾虚血瘀型OVCF椎体成行术后残余疼痛患者分为浮针联合补肾活血汤组、普通刺法联合补肾活血汤组和对症止痛组,每组20例。3组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6个月,浮针联合补肾活血汤组予浮针治疗2周和口服补肾活血汤6个月,普通刺法联合补肾活血汤组予普通针刺2周和口服补肾活血汤6个月,对症止痛组予对症止痛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1 d及治疗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压痛点数目,治疗前1 d及治疗1周、2周后的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治疗前1 d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骨密度,统计3组治疗6个月后的总体疗效。结果与治疗前1 d比较,3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评分、压痛点数目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3组治疗6个月后的骨密度度均明显提高(P均<0.05);与普通刺法联合补肾活血汤组及对症止痛组比较,浮针联合补肾活血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ODI评分、压痛点数目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更低(P均<0.05),治疗6个月后的骨密度更高(P均<0.05)。浮针联合补肾活血汤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9/20),高于普通刺法联合补肾活血汤组的85%(17/20)及对症止痛组的65%(1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浮针联合补肾活血汤口服能够有效减轻肾虚血瘀型OVCF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骨密度,改善腰椎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术后残余疼痛 浮针 补肾活血汤
下载PDF
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内窥镜手术后残余腰痛的临床诺模图
6
作者 周金龙 陈昌胜 +4 位作者 赵俊 罗选祥 阙云端 王东明 崔荣飞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61-667,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手术(PELD)术后残留腰痛(PRLBP)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PRLBP的诺模图。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接受PELD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6:4比例随机分为训练...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手术(PELD)术后残留腰痛(PRLBP)的风险因素并构建预测PRLBP的诺模图。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接受PELD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6:4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训练队列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确定独立预后因素并绘制诺模图,验证队列用于验证诺模图的性能,诺模图的辨别能力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进行评估,校准曲线评估实际结果和预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DCA)用于计算预测模型的净获益。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PELD术后患者113例,其中28例术后4周时VAS评分≥4分,PRLBP发生率为24.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odic改变、椎旁肌浸润指数、腰背筋膜水肿与PRLBP存在相关性(P<0.05)。内外标曲线显示,PRLBP预测诺模图具有良好的一致性,DCA曲线显示诺模图显示出良好的净收益和临床有效性,ROC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队列AUC为0.902(95%CI:0.851~0.953),验证队列的AUC为0.897(95%CI:0.846~0.948)。结论年龄、Modic改变、腰背筋膜水肿、椎旁肌脂肪浸润指数是PELD手术患者PRLBP的独立风险因素,构建的诺模图可有效预测PRLBP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 术后残余腰痛 诺模图
下载PDF
益气通络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余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研究
7
作者 仇振茂 吴楚光 +2 位作者 黄海滨 肖宇明 莫利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28-0131,共4页
分析益气通络汤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机体残余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筛选我院80例的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余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具体时间段在2020年7月-2023年6月之间,分组方式是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其中对照组是常规治疗,研究... 分析益气通络汤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机体残余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筛选我院80例的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余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具体时间段在2020年7月-2023年6月之间,分组方式是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其中对照组是常规治疗,研究组选择益气通络汤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VAS评分和NDI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的脊髓功能和ADL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更好(P<0.05)。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残余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施以益气通络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最大程度改善机体的颈椎与骨髓功能,并有效缓解整体的疼痛感,从而恢复对应的血管内皮功能,最终提高机体日常生活的整体能力,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通络汤 脊髓型颈椎病 术后残余脊髓神经功能障碍 改善效果 安全性 疼痛程度
下载PDF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术后残余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杰 《大医生》 2024年第19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术后残余痛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残余痛分为未发生...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术后残余痛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残余痛分为未发生组(66例)和发生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发生术后残余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生组患者术后血肿、致压物大、原间隙椎间盘再次突出、脊椎稳定性受影响、椎间高度降低、2型糖尿病、术前合并症和术后瘢痕组织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肿、致压物大、发生原间隙椎间盘再次突出、脊椎稳定性受影响、椎间高度降低、2型糖尿病、术前合并症和术后瘢痕组织均是影响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发生术后残余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后血肿、致压物大、原间隙椎间盘再次突出、脊椎稳定性受影响、椎间高度降低、2型糖尿病、术前合并症和术后瘢痕组织均是影响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发生术后残余痛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术前评估,减少患者术后残余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 术后残余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伞中伞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残余漏一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阳 徐仲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36-237,共2页
患者,女,23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2004年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并行PDA封堵术,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水平残余分流。术后1年,患者开始出现活动后气短,休息后缓解,患者未予重... 患者,女,23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2004年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并行PDA封堵术,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水平残余分流。术后1年,患者开始出现活动后气短,休息后缓解,患者未予重视,未治疗。2011年于我院就诊,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残余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术后残余 封堵 治疗 经胸超声心动图 术后残余分流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杂音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并发机械性溶血一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琦 徐健 +5 位作者 何浩 苏浩 黄向阳 袁奇 杨冬妹 李卫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年第5期294-296,共3页
患者,女性,3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32年,胸闷气喘心悸1月余"入院。患者出生时即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24年前(1988年)首次行VSD修补术,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UCG)发现残余分流。2000... 患者,女性,3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32年,胸闷气喘心悸1月余"入院。患者出生时即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24年前(1988年)首次行VSD修补术,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UCG)发现残余分流。2000年行VSD残余分流修补术,术后复查UCG仍有残余分流。复查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交界性逸搏心律、频发室早二联律。2012年1月初患者出现活动后胸闷气喘心悸,遂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30/72mmHg,嘴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残余分流 室间隔缺损 机械性溶血 经导管封堵 缺损修补 交界性逸搏心律 并发 术后复查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17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肖亿 潘光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43-2044,共2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急慢性胆囊炎等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发展。手术器械的进步。操作经验的不断总结,已成为胆囊疾病的金手术,有诸多肝胆、微创外科医师尝试通过LC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急慢性胆囊炎等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发展。手术器械的进步。操作经验的不断总结,已成为胆囊疾病的金手术,有诸多肝胆、微创外科医师尝试通过LC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本文就Lc术后残余小胆囊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后残余 小胆囊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急慢性胆囊炎 器械 胆囊结石 胆囊息肉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两种补片修补的术后残余漏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胜军 马增山 +3 位作者 董铭锋 刘桂清 柴守栋 郭英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 :比较室间隔缺损两种补片方法的残余漏状况。方法 :113例室间隔修补采用自体心包片修补 ,另 80例室间隔采用涤纶布补片修补。结果 :残余漏发生率 :涤纶组 6 % (5 / 18) ,自体心包片组 3.5 %。结论 :室间隔修补材料以自体心包片为佳。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修补 术后残余 涤纶布 自体心包片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瓦氏窦瘤破裂修补术后残余漏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新伟 王志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2期958-959,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15岁,因“室间隔缺损(VSD)、瓦氏窦瘤修补术后3个月,伴胸闷、发热2个月”于2008年4月30日收入院。患儿3个月前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室间隔缺损,瓦氏窦瘤破裂”,遂在当地医院行“VSD... 1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15岁,因“室间隔缺损(VSD)、瓦氏窦瘤修补术后3个月,伴胸闷、发热2个月”于2008年4月30日收入院。患儿3个月前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室间隔缺损,瓦氏窦瘤破裂”,遂在当地医院行“VSD+瓦氏窦瘤修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窦瘤破裂 室间隔缺损 修补术后 感染性心内膜炎 术后残余 并发 心脏彩超检查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中药熏蒸治疗侧隐窝狭窄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伟 刘子恺 +5 位作者 鹿洪辉 王建军 孙东凯 周博文 赵青 何宇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熏蒸方法治疗侧隐窝狭窄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单节段侧隐窝狭窄症并经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中医辨证为风寒痹阻型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熏蒸方法治疗侧隐窝狭窄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单节段侧隐窝狭窄症并经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中医辨证为风寒痹阻型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佩戴腰围下地,并于术后第3天开始腰背肌锻炼,1个月后恢复轻体力劳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腰骶部中药熏蒸,完善术后McGill评分、10 g尼龙绳丝实验评分、ODI评分及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评分,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后无1例出现手术切口感染;2组患者术后14天、1个月、6个月时McGill评分、ODI评分情况均明显低于术后第1天(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14天、1个月及6个月时10 g尼龙绳丝实验评分均高于术后第1天(P<0.05),且在术后14天和1个月时,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第6个月时,2组患者10 g尼龙绳丝实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改良MaNab评分:优75.00%(30例),良20.00%(8例),可5.00%(2例),总优良率95.00%;对照组改良MaNab评分:优50.00%(20例),良40.00%(16例),可10.00%(4例),总优良率为90.00%。2组患者总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中疗效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侧隐窝狭窄内镜术后的风寒痹阻型患者,通过运用中药熏蒸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术后疼痛、下肢疼痛等残余症状,并且可以加速下肢皮肤感觉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侧隐窝狭窄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术后残余症状 中药熏蒸
下载PDF
放散式冲击波治疗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骶部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馨心 毛晓艳 +2 位作者 赵烨 刘杰 李倩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3期427-428,共2页
目的探讨放散式冲击波治疗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骶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68例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骶部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放散式... 目的探讨放散式冲击波治疗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骶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68例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骶部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放散式冲击波治疗。比较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VA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疼痛介质水平以及疼痛阈值。结果治疗后,两组ODI指数、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前列腺素E;(prostaglandin E_(2),PGE2)、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疼痛阈值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疼痛介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散式冲击波辅助治疗椎间孔镜术后残余腰骶部疼痛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可能与降低局部无菌性炎症、降低疼痛介质水平、提升疼痛阈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散式冲击波 椎间孔镜手 术后残余腰骶部疼痛 炎性因子 疼痛介质水 疼痛阈值
下载PDF
大剂量恩再适治疗腰椎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唐勇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年第9期59-60,共2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恩再适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仍残留有神经症状,痛觉VAS评分在4分以上的患者共58例,其中33例给予恩再适18U+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连续7天;其余25例患者给予恩再适7.2U+0... 目的观察大剂量恩再适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仍残留有神经症状,痛觉VAS评分在4分以上的患者共58例,其中33例给予恩再适18U+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连续7天;其余25例患者给予恩再适7.2U+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连续7天。观察患者用药后疼痛和麻木感改变情况。结果术后2天、3天、7天大剂量组患者的疼痛VAS均值分别为3.1、2.5、0.8,常规剂量组分别为4.9、4.3、3.1,说明大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术后2天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天、7天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7天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治疗麻木的显效率为68.3%、40.2%(P<0.01),总有效率为84.6%、50.6%(P<0.01)。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患者,给予大于常规剂量的恩再适可以取得更满意的镇痛和治疗麻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残余神经症状 恩再适
下载PDF
沿病变腰椎神经支配区域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克波 熊淋宵 +1 位作者 陈文学 吴夏勃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观察沿病变腰椎神经支配区域实施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术后且出现残余症状的病例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目的观察沿病变腰椎神经支配区域实施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术后且出现残余症状的病例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理疗和普通体针治疗,治疗组除常规综合理疗外,还安排了电针方法治疗,分别对两组别病患按照治疗前、术后当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8周、术后12周采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VAS、ODI评分系统进行量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别病患治疗后,术后残余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但治疗组残余症状缓解明显快于对照组,病患所需承受的病痛时长明显缩短。结论沿病变腰椎神经支配区域实施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治疗,且可重复性强,易于掌握并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腰椎神经支配区域 电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孔镜 术后残余症状
下载PDF
经皮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残余漏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燕 杨曙光 +2 位作者 苏玉文 张红梅 张增红 《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第11期972-972,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PDA) 动脉导管结扎 术后残余 封堵治疗 经皮 超声心动图 心脏杂音 入院查体 ST-T改变 检查诊断
下载PDF
80例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患者的放疗效果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莹莹 王宗站 周宓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22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患者进行放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80例甲状腺癌术后确诊为残余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被选取患者均使用X线或者辅助电子线放射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甲状腺癌术后残... 目的:探讨分析对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患者进行放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80例甲状腺癌术后确诊为残余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被选取患者均使用X线或者辅助电子线放射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患者经治疗后,未分化癌、低分化癌、高分化癌3年及5年生存率逐渐升高(P<0.05),照射剂量在70 Gy以上的患者3年及5年生存率高于其他照射剂量患者(P<0.05),统计学差异明显;1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镜下残余患者1(100.00%)、3(100.00%)、5(80.00%)年生存率均高于肉眼残余患者(86.67%、70.00%、50.00%),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采用放疗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限,放疗效果与病理分型、残余量及放疗照射剂量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术后残余 放疗
下载PDF
心理干预在抗青光眼术后残余青光眼二次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雪晖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残余青光眼患者行第二次手术时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4例抗青光眼术后残余青光眼患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心理干预组34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心理...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残余青光眼患者行第二次手术时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4例抗青光眼术后残余青光眼患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心理干预组34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心理干预组除常规的护理外,还给予心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控制程度、对护理的满意度、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等。结果心理干预组有17.65%的患者视力得到提高(对照组,10.0%,P<0.05),94.12%的患者眼压控制在12~16 mm Hg(对照组,85.0%,P<0.05),97.05%的患者对护理服务基本满意(对照组,75.0%,P<0.05),97.05%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比较清楚(对照组,70.0%,P<0.05)。结论对抗青光眼术后残余青光眼患者在第2次手术前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解除患者的消极心理,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青光眼术后残余青光眼 二次手 围手 心理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