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研究
1
作者 杨淋寒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 研究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PO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科尔沁右翼前旗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根治性结直肠癌切除术进行治疗。根据... 目的 研究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梗阻(PO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科尔沁右翼前旗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根治性结直肠癌切除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POI分为发生POI组(16例)和未发生POI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发生PO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POI组患者性别为男性、肿瘤部位为直肠、术前肠梗阻、肿瘤分期为Ⅲ~Ⅳ期和手术类型为开腹手术占比高于未发生POI组,手术时间长于未发生POI组(P<0.05);两组患者腹部手术史、术前贫血情况及肿瘤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肿瘤部位为直肠、术前肠梗阻、肿瘤分期为Ⅲ~Ⅳ期、手术类型为开腹手术及手术时间长是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发生PO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性别为男性、肿瘤部位为直肠、术前肠梗阻、肿瘤分期为Ⅲ~Ⅳ期、手术类型为开腹手术及手术时间长均是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发生PO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肠梗阻 独立危险因素 肿瘤分期
下载PDF
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与内容分析
2
作者 周健 陆静波 《循证护理》 2023年第11期1920-1927,共8页
目的:对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为我国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国际指南协作网、新西兰指南工作组等指南网站,检索促进术后恢复学会、美国结肠和直肠外... 目的:对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为我国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苏格兰院际指南网、国际指南协作网、新西兰指南工作组等指南网站,检索促进术后恢复学会、美国结肠和直肠外科医师学会、美国胃肠病学会等肠梗阻相关网站,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发布的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相关指南,检索时限为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临床指南与评价系统Ⅱ(AGREEⅡ)对指南进行评价,汇总分析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推荐内容。结果:共纳入相关指南5篇,纳入指南的总体质量评价为2篇A级、3篇B级。AGREEⅡ中6个领域平均标准化得分分别为范围和目的85.55%、参与人员67.78%、严谨性70.00%、清晰性86.67%、应用性53.33%、独立性78.33%。通过内容分析,最终出两大主题、29条推荐意见。结论:纳入的5篇指南总体质量一般,评价分析后得到的预防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部分推荐意见内容宽泛,需要不同程度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肠梗阻 临床实践指南 质量评价 内容分析 循证护理
下载PDF
浮针辅助治疗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钟春毅 赵欣欣 梁永全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9期99-101,共3页
目的:分析浮针辅助治疗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术后肠梗阻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浮针... 目的:分析浮针辅助治疗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术后肠梗阻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浮针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PCT、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浮针辅助治疗术后肠梗阻患者可提升治疗效果,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 术后肠梗阻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黄芪多糖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大鼠术后肠梗阻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浩伟 夏长军 +2 位作者 陈剑 吴峰 邢栋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5期915-918,923,共5页
目的 探究黄芪多糖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大鼠术后肠梗阻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36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每组各12只。其中模型组与黄芪... 目的 探究黄芪多糖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大鼠术后肠梗阻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36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每组各12只。其中模型组与黄芪多糖组,进行术后肠梗阻造模。造模成功后,黄芪多糖组进行黄芪多糖灌胃,400 mg/d,连续7 d。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灌胃。HE染色处理后,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并测定PI3K、Akt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ion of Akt, P-Akt)蛋白表达。结果 HE染色观察下,正常组小肠结构排列较为整齐,无明显的变化;模型组小肠结构破坏严重,且出现坏死及脱落,杯状细胞较少见;黄芪多糖组小肠结构破坏程度降低,坏死程度较轻,杯状细胞存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黄芪多糖组病理损伤、肉眼损伤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病理损伤、肉眼损伤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黄芪多糖组TNF-α、IL-10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TNF-α、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黄芪多糖组PI3K、Akt及P-Akt表达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PI3K、Akt及P-Akt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多糖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在术后肠梗阻大鼠中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够降低大鼠的炎症程度,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术后肠梗阻 氧化应激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延迟性术后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柴雅晖 张雅兰 +1 位作者 刘帆 宋爱琳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52-56,62,共6页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延迟性术后肠梗阻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2年9月-12月期间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就诊并行腹部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是否发生延迟性术后肠梗阻为结局,将患者...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延迟性术后肠梗阻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2年9月-12月期间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就诊并行腹部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是否发生延迟性术后肠梗阻为结局,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探讨延迟性术后肠梗阻的风险因素。结果 92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中有30例(32.61%)发生延迟性术后肠梗阻。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术中总入量、术后是否使用镇痛泵及术后第1天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球蛋白浓度与延迟性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使用镇痛泵(OR=18.676,P=0.025)是延迟性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使用镇痛泵是腹部手术后患者出现延迟性术后肠梗阻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性术后肠梗阻 围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建中汤对术后肠梗阻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马亦湘 王胜兰 +5 位作者 周春宇 杨成城 张栋 钱嘉惠 王馨悦 张少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624-1629,共6页
目的观察大建中汤对术后肠梗阻大鼠胃肠功能及血清血管活性肽(VIP)、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大建中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术后肠梗阻组、大建中汤组,每... 目的观察大建中汤对术后肠梗阻大鼠胃肠功能及血清血管活性肽(VIP)、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大建中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术后肠梗阻组、大建中汤组,每组10只。术后肠梗阻组和大建中汤组大鼠通过Klaff小肠干扰术建立术后肠梗阻模型。造模成功后,大建中汤组分别在术后6 h、12 h、24 h灌胃0.486 g/mL大建中汤溶液,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术后肠梗阻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在处死前60 min,各组均灌胃2%蓝色葡聚糖2000,30 min后取小肠,肉眼观察肠道形态,测定小肠推进率,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表现,ELISA法测定血清中VIP、sIgA、IL-1β水平。结果术后肠梗阻组大鼠肠管表面有少量渗血点,肠壁水肿,肠腔内有气液聚积,肠蠕动稍差,部分大鼠肠管明显粘连、扩张;小肠推进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均<0.05);HE染色显示肠黏膜损害明显,黏膜下充血水肿,绒毛萎缩变短、部分水肿变宽,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血清VIP、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均<0.05),血清sIg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均<0.05)。大建中汤组大鼠肠管充血水肿情况较术后肠梗阻组明显改善,无明显出血、溃疡,肠蠕动尚可;小肠推进率明显高于术后肠梗阻组(P<0.05);HE染色显示肠黏膜上皮排列较整齐,绒毛长短稍显不齐,间质轻度充血水肿,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VIP、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肠梗阻组(P均<0.05),血清sIgA水平明显高于术后肠梗阻组(P<0.05)。结论大建中汤能够有效改善术后肠梗阻大鼠的胃肠功能,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VIP水平促进胃肠运动,升高sIgA水平和下调IL-1β水平从而调控肠道炎症反应,保护肠黏膜屏障,维持肠道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建中汤 术后肠梗阻 胃肠功能 血管活性肽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大黄素对术后肠梗阻大鼠胃肠动力、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伟宁 姚锐 王文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究大黄素(Emo)对术后肠梗阻(POI)大鼠胃肠动力、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灸治疗组、Emo治疗组和通路干预组,每组6只。通过腹部手术在大鼠中诱导POI模型。... 目的:探究大黄素(Emo)对术后肠梗阻(POI)大鼠胃肠动力、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灸治疗组、Emo治疗组和通路干预组,每组6只。通过腹部手术在大鼠中诱导POI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针灸治疗组给予针刺相应腧穴。Emo治疗组给予Emo 80 mg/kg灌胃。通路干预组给予Emo 80 mg/kg灌胃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激活剂Prepro VIP 5 nmol/kg尾静脉注射。通过胃排空(GE)和胃肠道转运(GIT)实验来确认胃肠道运动。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来确认炎症反应。通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来证实氧化应激反应。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IP/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组织结构受损明显,GE、GIT、SOD、GSH-Px水平降低,TNF-α、IL-1β、MDA、VIP、cAMP、水通道蛋白3(AQP3)、磷酸化PKA(p-PKA)水平和MPO活性升高(均P<0.05)。经针灸和Emo治疗后,组织结构损伤得到明显改善,GE、GIT、SOD、GSH-Px水平增加,TNF-α、IL-1β、MDA、VIP、cAMP、AQP3、p-PKA水平和MPO活性降低(均P<0.05)。此外,使用VIP激动剂可明显逆转Emo治疗对POI大鼠的影响。结论:Emo可能通过抑制VIP/cAMP/PKA信号通路防止POI大鼠胃肠动力下降,并降低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肠梗阻 大黄素 胃肠动力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血管活性肠肽/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承气汤治疗术后肠梗阻作用机制
8
作者 戚运 陈苏宁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687-692,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小承气汤治疗术后肠梗阻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筛选出小承气汤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从GeneCards、DisGeNET、TTD和OMIM数据库中检索与术后肠梗阻相关的靶点;通过映射药物和...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小承气汤治疗术后肠梗阻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筛选出小承气汤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从GeneCards、DisGeNET、TTD和OMIM数据库中检索与术后肠梗阻相关的靶点;通过映射药物和疾病靶点,得到预测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预测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DAVID 6.8数据库,对预测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运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结果预测结果显示,共为小承气汤鉴定了31种活性成分和36个相应的靶点。GO注释分析揭示了282个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对药物的反应、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向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正向调节、趋化因子生物合成过程的正向调节等;28个细胞组分,主要涉及细胞外空间、细胞外区域、质膜外侧;34个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因子活性、酶结合、生长因子活性、蛋白质同二聚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有75条通路与术后肠梗阻相关,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小承气汤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生理应激、细胞凋亡等机制,发挥治疗术后肠梗阻的作用。本研究为小承气汤的进一步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承气汤 术后肠梗阻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大承气汤联合隔药灸治疗结肠癌术后肠梗阻临床观察
9
作者 盖雨虹 高菲 周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3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加味联合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对结肠癌术后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结肠癌术后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生长抑素及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加味联合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对结肠癌术后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结肠癌术后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生长抑素及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加味联合隔药灸神阙八阵穴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指标及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胃动素(MT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4.87%(37/39)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进食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较短,血清DAO、TNF-α、IL-8含量较低,MTL含量较高(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味联合隔药灸神阙八阵穴治疗结肠癌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隔药灸 神阙八阵穴 结肠癌 术后肠梗阻 腹胀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选穴规律探讨
10
作者 冯阳 黄湘俊 +2 位作者 李澜 袁正泰 王永恒 《医院管理论坛》 2023年第7期54-58,共5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临床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三大中文数据库及PubMed、Embase英文数据库自2000年1月—202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临床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三大中文数据库及PubMed、Embase英文数据库自2000年1月—2022年11月有关针灸治疗术后肠梗阻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并利用IBM SPSS Modeler 15.0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利用IBM SPSS Stats 25.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16篇文献涉及共55个穴位,总频次572次,平均每个处方使用4.931个穴位。使用频次≥10次的穴位共14个,使用次数最多的穴位为足三里,共使用104次,频率为89.66%。文献共涉及13条经穴,其中足阳明胃经使用频次最高,为287次,占比50.17%,所有处方共选用足阳明胃经的10个穴位,占该经总腧穴的22.2%。结论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针灸处方的选择有一定的选穴规律,本研究为临床选穴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术后肠梗阻 选穴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针灸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房军帆 杜俊英 +3 位作者 汪雯 李进进 邵晓梅 方剑乔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3期257-261,共5页
术后肠梗阻(postoperative ileus,POI)是外科、妇产科常见的腹部手术并发症,由于其复杂的病理机制和术后患者紊乱的生理状态,现代医学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针灸对胃肠道功能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有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治... 术后肠梗阻(postoperative ileus,POI)是外科、妇产科常见的腹部手术并发症,由于其复杂的病理机制和术后患者紊乱的生理状态,现代医学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针灸对胃肠道功能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有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治疗POI,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但对于针灸治疗POI的规律和机制研究尚相对缺乏。部分研究发现,针灸对胃肠道的调控效应与其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有关。同时,针灸也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在术中和术后合理的使用针灸治疗,调整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免疫状态,可能是一种有效、无副反应、性价比较高的一种POI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术后肠梗阻 自主神经 免疫调节 综述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针灸干预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进进 邵晓梅 +4 位作者 赵文胜 商越 梁宜 陈勤 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干预术后肠梗阻是否有效。[方法]由2人按制定的检索策略独立对7个电子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临床研究为单位,辅以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按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临床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指导两人独立使用...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干预术后肠梗阻是否有效。[方法]由2人按制定的检索策略独立对7个电子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临床研究为单位,辅以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按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临床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指导两人独立使用Rev Man对每个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进行偏倚风险和文献质量评估,并提取纳入研究的对象、方法和结果等资料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作为主要指标,住院时间为次要指标,条件符合时采取Meta分析。[结果]纳入4项高质量研究,包括308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以均数差值和95%置信区间表示:针灸与非针灸相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71[-14.36,6.94]h,术后首次排便时间-12.35[-36.90,12.21]h,住院时间-2.00[-3.40,-0.60]d;针灸与假针灸相比,术后首次肠鸣音-6.00[-13.26,1.26]h,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8.00[-14.72,-1.28]h,术后首次排便时间-18.05[-31.89,-4.20]h,住院时间-0.30[-1.03,0.43]d。[结论]纳入的研究提供证据支持在术后常规处置基础上,针灸较非针灸缩短住院时间,对术后肠梗阻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无明显差异;针灸较假针灸能缩短术后肠梗阻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而在首次肠鸣音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术后肠梗阻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肥大细胞激活在术后肠梗阻神经免疫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少辉 周春宇 +3 位作者 杨成城 门斯烨 安佳琳 吴伟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期208-210,共3页
术后肠梗阻(POI)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一直是外科临床关注的焦点。除已知的神经反射抑制作用外,随着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深入,炎性反应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由于肠操作激活肥大细胞成为炎性反应启动... 术后肠梗阻(POI)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一直是外科临床关注的焦点。除已知的神经反射抑制作用外,随着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深入,炎性反应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由于肠操作激活肥大细胞成为炎性反应启动的关键,进一步导致巨噬细胞激活及白细胞聚集,加重肠肌层炎症并且与神经机制相互协同作用,从而不利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该文就肥大细胞在POI神经免疫机制中的效应与促炎过程的研究状况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术后肠梗阻 TOLL样受体 巨噬细胞
下载PDF
通腑化瘀汤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小杰 陈苏宁 梁硕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通腑化瘀汤治疗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确诊为术后肠梗阻的患者平均分为2组,每组34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通腑化瘀汤"口服或灌肠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目的探讨通腑化瘀汤治疗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确诊为术后肠梗阻的患者平均分为2组,每组34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通腑化瘀汤"口服或灌肠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首次排气时间(13.81±2.14)h,首次排便时间(30.13±4.43)h,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时间(14.41±2.42)h,住院时间(17.56±4.97)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首次排气时间(38.62±7.13)h,首次排便时间(59.79±6.62)h,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时间(40.10±7.98)h,住院时间(28.00±10.04)h。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及腹痛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疗效优于常规单纯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治疗 通腑化瘀汤
下载PDF
术后肠梗阻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李 高羽 +3 位作者 陈金萍 李凡 童卫东 刘宝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5期535-536,共2页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大鼠的术后肠梗阻模型的方法。方法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5只,模型组35只。对照组正常进食水,模型组大鼠剖腹后,取出全小肠,用盐水棉球自下而上反复多次擦拭肠管,持续时间约10 min之后将全部...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大鼠的术后肠梗阻模型的方法。方法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5只,模型组35只。对照组正常进食水,模型组大鼠剖腹后,取出全小肠,用盐水棉球自下而上反复多次擦拭肠管,持续时间约10 min之后将全部肠管还纳入腹,关腹。手术24 h后伊文氏蓝染色剂推进法检测肠道传输功能。结果模型组大鼠死亡6只,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肠道传输速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此种方法能够成功建立术后肠梗阻大鼠模型,方法简单可靠,建模时间较短,可应用于较多临床及基础实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肠梗阻 模型 大鼠
下载PDF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76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延明 岳海岭 +2 位作者 茆成祥 刘宙 陈伟丽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41-443,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1988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梗阻的时间、性质与发病原因的关系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痊...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1988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梗阻的时间、性质与发病原因的关系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非肿瘤性原因引起的肠梗阻占58.06%(18/31),肿瘤性原因占41.94%(13/31)。手术至肠梗阻发生的时间,非肿瘤性肠梗阻较短,肿瘤性肠梗阻较长,梗阻时间可作为肿瘤性或非肿瘤性肠梗阻的判断指标。结论肿瘤性肠梗阻发病较晚,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非肿瘤性肠梗阻发病较早,症状重,非手术治疗多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术后肠梗阻 原因 对策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肠梗阻的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亚 王世宣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56-657,共2页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腹部手术后出现典型肠道梗阻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不能耐受固体食物等,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妇科恶性肿瘤手术范围较大,常涉及盆腹腔多部位多脏器组织,且肿瘤...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腹部手术后出现典型肠道梗阻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不能耐受固体食物等,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妇科恶性肿瘤手术范围较大,常涉及盆腹腔多部位多脏器组织,且肿瘤常常侵犯肠道组织,盆腹腔手术创面广泛,且盆腔小肠段相对游离,积极防治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更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肠梗阻 妇科恶性肿瘤 盆腹腔 肠道梗阻 固体食物 腹部手 脏器组织 术后并发症 肠道手 肠道组织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肠梗阻1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燕 李美玲 +1 位作者 王淑霞 赵丙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6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术后肠梗阻 剖宫产 护理 保守治疗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肠梗阻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虹 吴连方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 术后肠梗阻 临床分析 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对头盆不称 时间 胎儿体重 经产妇 平均 初产妇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肠梗阻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祥 黄修海 李介秋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2年第2期162-163,共2页
术后肠梗阻主要可考虑炎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率为0.7%~12.6%[1]。粘连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由于多年的反复发作,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紊乱。手术分离粘连只能暂时缓... 术后肠梗阻主要可考虑炎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率为0.7%~12.6%[1]。粘连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由于多年的反复发作,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紊乱。手术分离粘连只能暂时缓解梗阻,日后往往形成广泛的粘连,还可能进一步加重肠道功能紊乱。一般倾向于采用非手术治疗,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术后肠梗阻84例,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 肠道功能紊乱 临床 麻痹性肠梗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