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效果探讨
1
作者 孙晓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48-0051,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位病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常规治疗组,每组各50人。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主观症状、腹部压痛、肝脾肿大等方面效果显著,胃肠道功能指标明显提...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位病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常规治疗组,每组各50人。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主观症状、腹部压痛、肝脾肿大等方面效果显著,胃肠道功能指标明显提升,且影像学检查结果明显改善。此外,在生活质量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身体功能、情绪状态、社交功能及整体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中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此外,在不良反应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常见症状(如头痛、恶心、胃部不适)的发生率远低于西医常规治疗组。结论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患者更具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与低副作用,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 生活质量 临床应用 副作用。
下载PDF
大承气汤联合麦粒灸治疗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勇 徐琳媛 +1 位作者 杨振轶 董雪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046-3049,共4页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联合麦粒灸治疗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9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大承气汤联合麦粒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麦粒灸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联合麦粒灸治疗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9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大承气汤联合麦粒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麦粒灸治疗。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各方面均不及观察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77.5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联合麦粒灸治疗术后胃肠动力障碍,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胃肠动力,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患者认可度高,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麦粒灸 术后胃肠动力障碍 肠鸣音恢复 肛门排气 排便时间
下载PDF
针刺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miRNA相关机制探讨 被引量:16
3
作者 邓晶晶 袁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74-79,共6页
【目的】探讨针刺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miRNA相关机制。【方法】将30例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动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1~5 d每日给予... 【目的】探讨针刺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miRNA相关机制。【方法】将30例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动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1~5 d每日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评定疗效,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血清miR-19a和癌组织miR-222表达量。【结果】(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46.7%,针刺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针刺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组血清miR-19a在术后第5天较第1天明显下降(P<0.05),且其对血清miR-19a表达量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2组的癌组织miR-222表达量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无效患者的癌组织miR-222表达量高于其他有效患者(P<0.05)。【结论】针刺能调节术后血清miR-19a水平,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及其针刺疗效受到癌组织miR-222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结直肠癌 术后胃肠动力 MIRNA 足三针
下载PDF
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对比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金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8期130-131,共2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方法选取90例胃穿孔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对... 目的对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方法选取90例胃穿孔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开腹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对比。结果在术后血清胃泌素水平、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优于开腹修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 开腹修补 术后胃肠动力 恢复情况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展宇 王洪峰 《吉林中医药》 2006年第4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术后胃肠动力障碍 针刺法 生理盐水灌肠 胃肠减压
下载PDF
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患者对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彬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2期128-129,共2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患者对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运用开腹修补术治疗,试验组运用腹腔镜修补... 目的比较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患者对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运用开腹修补术治疗,试验组运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穿孔患者运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理想,术后胃肠动力变化情况优于开腹修补术治疗,是临床治疗胃穿孔患者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 开腹修补 术后胃肠动力
下载PDF
腹腔镜修补术用于胃穿孔治疗对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
7
作者 刘学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338-339,共2页
探究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收治的55例胃穿孔患者分成2组,对参照组实施开腹手术,对治疗组开展腹腔镜修补术,对比有效性。结果:治疗组干预后的术后疼痛评分及... 探究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收治的55例胃穿孔患者分成2组,对参照组实施开腹手术,对治疗组开展腹腔镜修补术,对比有效性。结果:治疗组干预后的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修补术用于治疗胃穿孔的有效性较为明显,还能改善患者术后的胃肠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修补 胃穿孔 术后胃肠动力 治疗疗效
下载PDF
厚朴排气合剂治疗外科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满才 侯晓翔 +6 位作者 马天龙 倪睿 柳鹏程 郭小虎 张亚武 徐小东 张有成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7-752,共6页
目的评价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手术所致胃肠动力障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3月。纳入应... 目的评价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手术所致胃肠动力障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3月。纳入应用厚朴排气合剂治疗各类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及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软件和Rev Man 5.3软件对主要结局指标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次要结局指标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6篇,总样本量为2247例。仅有4篇文献报道了具体的随机分配方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厚朴排气合剂对腹部非胃肠吻合术、妇科手术、剖宫产术等各类术后胃肠动力障碍均具有明确的疗效,能显著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WMD=-11.82,95%CI:-14.80^-8.84,P<0.01;WMD=-18.19,95%CI:-27.58^-8.79,P<0.01;WMD=-10.95,95%CI:-16.22^-5.69,P<0.01)、排便时间(WMD=-8.58,95%CI:-15.95^-1.21,P=0.02;WMD=-28.4,95%CI:-35.4^-20.68,P<0.01;WMD=-15.74,95%CI:-30.29^-1.20,P=0.03)及肠鸣音恢复时间(WMD=-3.52,95%CI:-5.08^-1.96,P<0.01;WMD=-8.68,95%CI:-10.37^-6.99,P<0.01;WMD=-9.58,95%CI:-14.16^-5.01,P<0.01),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厚朴排气合剂用于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明确,短期使用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排气合剂 术后胃肠动力障碍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足三针对术后结肠胱硫醚γ裂解酶和髓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赖名殷 邓晶晶 +5 位作者 汪满霞 薛尔平 杨益宗 肖艳华 陈津岩 袁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结肠组织胱硫醚γ裂解酶(CSE)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探讨针刺促进结肠吻合术后胃肠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ICCs)修复的机制。【方法】选用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结肠吻合术)和针刺组。针刺组术后给... 【目的】观察针刺对结肠组织胱硫醚γ裂解酶(CSE)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探讨针刺促进结肠吻合术后胃肠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ICCs)修复的机制。【方法】选用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结肠吻合术)和针刺组。针刺组术后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观察各组小肠推进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大鼠结肠组织中酪氨酸激酶(c-kit)阳性ICCs的变化,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CSE的活性,生化法检测MPO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肠推进率显著下降,结肠组织c-kit阳性ICCs显著减少,结肠组织CSE和MPO活性显著升高(均P<0.05)。针刺组较模型组小肠推进率显著加快,结肠组织c-kit阳性ICCs显著增加,CSE和MPO活性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针刺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整术后结肠组织CSE和MPO活性以促进受损部位c-kit阳性ICCs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胃肠动力障碍/针灸疗法 结肠/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Effect of water-soluble contrast in colorectal surger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被引量:1
10
作者 Jia-HuiChen Chung-BaoHsieh +4 位作者 Pei-ChiehChao Hsiao-DungLiu Chung-JuengChen Yao-ChiLiu Jyh-CherngY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8期2802-2805,共4页
AIM: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tract motility is normally delayed. Early feeding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 has been reported recently, but late feeding is common. Gastrografin not only enhances bowel peristalsis, ... AIM: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tract motility is normally delayed. Early feeding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 has been reported recently, but late feeding is common. Gastrografin not only enhances bowel peristalsis, but also decreases bowel-wall edema. Whether contrast medium allows early oral feeding and reduces the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requires clarification. METHODS: Fifty patients underwent elective colorectal surgery In a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Patients were prosp-ectively randomized into a Gastrografin group or control group (n=25 each). Patients in the Gastrografin group began their feeding schedule with 100 mL of 5% dextrose water with 100 mL of Gastrografin on postoperative d 3 and were advanced to a full liquid diet when the contrast reached the colon in 4 h.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began their feeding schedule with 200 mL of 5% dextrose water on postoperative d 3 and were advanced to a full liquid diet after the passage of flatus and stool. Nasogastric tubes were inserted for persistent postoperative vomiting. Fullness, nausea, vomiting, complications, time of anesthesia, time of operation, time of mobilization, time of oral feeding, and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with Student's t-test. RESULTS: In the Gastrografin group, one patient had aspiration pneumonia and one patient had anastomotic leakage resulting in sepsis and eventual death. This mortality was excluded from the subsequent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the control group, two patients had wound infection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time of anesthesia, time of operation, or time of mobiliza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time of oral feeding (3.3±0.3 d in the Gastrografin group VS 4.8±0.4 d in the control group; P=odds ratio--, 95%CI [-0.5 to +0.7 d]) and i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7.6±1.1 d in the Gastrografin group VS 10.2±1.3 d in the control group; P=odds ratio--, 95% CI [-1.2 to +1.4 d]). CONCLUSION: Gastrografin not only allowed early oral feeding but also reduced the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after elective colorectal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surgery CONTRAST GASTROGRAF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