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视力下降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宗胜 何培武 高山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15-115,共1页
视力下降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5%~4%,回顾本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视力下降1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因及防治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视力下降 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 并发症 发生率
下载PDF
LASIK术后视觉质量下降的调查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2
2
作者 智淑平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LASIK术后患者视觉质量下降的临床表现、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50例(1276只眼)LASIK受术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有视觉质量下降主诉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并做相应治疗,随访半年~2年。结果有视觉质量下降的共45例(48只眼)... 目的探讨LASIK术后患者视觉质量下降的临床表现、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50例(1276只眼)LASIK受术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有视觉质量下降主诉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并做相应治疗,随访半年~2年。结果有视觉质量下降的共45例(48只眼),占6.92%。分析与以下因素有关:(1)术后过矫及年龄偏大,占43.75%;(2)大度数散光,占10.42%;(3)手术前后主导眼变换,占20.83%;(4)切削偏心,占4.17%;(5)切削直径过小,占8.33%;(6)高阶像差增加和对比敏感度下降,占12.50%。部分患者症状可自行缓解,部分经过治疗可得以改善。结论LASIK术后视觉质量改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预后与发生原因和治疗有关,规范的手术程序可减少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术后 视觉质量 分析及处理 下降 对比敏感度 临床表现 术后患者 处理方法 问卷调查 相关检查 前后 高阶像差 自行缓解 患者症状 程序 治疗 大度数 主导眼 发生率 切削
下载PDF
围手术期体位护理对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术后出血与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喆雯 卫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20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体位护理对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术后出血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61例单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体位护理对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术后出血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61例单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色素下降值以及卧床期间的舒适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血色素下降值低于对照组(P<0.05),卧床期间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实施系统规范的体位护理能减少PCNL患者术后血色素下降值,且增加了患者舒适度,显示了行之有效的体位护理对减轻患者并发症、增进舒适度和促进康复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 体位护理 血色素下降 舒适度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代阴道术治疗Mayer-Rokitansky-Kuster-Hauser综合征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 被引量:12
4
作者 席晓薇 万小平 +1 位作者 谢培珍 严沁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代阴道术治疗Mayer-Rokitansky-Kuster-Hauser(MRKH)综合征的可行性以及手术的解剖学和功能学效果.方法分析2002年4月~2003年6月行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代阴道的16例MRKH综合征患者手术技术参数、围手术期并... 目的评估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代阴道术治疗Mayer-Rokitansky-Kuster-Hauser(MRKH)综合征的可行性以及手术的解剖学和功能学效果.方法分析2002年4月~2003年6月行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代阴道的16例MRKH综合征患者手术技术参数、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阴道功能学和解剖学效果.结果随访5~13个月,中位数9个月;手术时间215~380 min,中位数256 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3~45 g/L,中位数25 g/L,其中1例需输血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尿路感染1例,腹壁辅助切口感染2例,其中1例需切开引流.住院时间8~18 d,中位数10.3 d.成形阴道长度10~14 cm,中位数11.8 cm.阴道外口狭窄2例,其中1例经阴道口扩张,1例需行阴道口切开旋转皮瓣成形术.12例有性伴侣者术后平均4.2个月开始规律性生活.结论虽有一定的手术并发症,但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代阴道术仍是治疗MRKH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代阴道 腹腔镜辅助 近期效果 MRKH综合征 2003年6月 围手期并发症 Ma 并发症发生率 血红蛋白下降 2002年 中位数 并发症 参数 方法分析 时间 输血治疗 尿路感染 切口感染 切开引流 住院时间 阴道长度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可拆缝线治疗青光眼23例30眼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蔡世佳 胡乃民 +2 位作者 巫宇舟 周欣 王丽波 《苏州医学》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拆缝线治疗青光眼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45例6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眼。一组采用巩膜可拆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另一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5月。结果①术后随访12个月,治疗...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拆缝线治疗青光眼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45例6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眼。一组采用巩膜可拆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另一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5月。结果①术后随访12个月,治疗组术后第1、7、14、30天滤过泡评分与对照组相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第3、6、12月,治疗组滤过泡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②治疗组术后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86.7%和100%,而对照组为83.3%和97.0%,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比较术后眼压曲线发现:治疗组术后第1、7、14天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3、6、12月,两组眼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治疗组术后浅前房和平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⑤治疗组术后视力下降者占16.7%(5/30),对照组占23.3%(7/3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巩膜瓣可拆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控制滤过,促进滤过泡形成,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无需特殊设备,可广泛应用于青光眼手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 巩膜瓣可拆缝线 显著性差异 眼观 术后随访 治疗组 对照组 青光眼患者 术后浅前房 术后并发症 滤过泡 术后疗效 0.05 眼压曲线 视力下降 特殊设备 开角型 原发性 发生率 评分 功率
下载PDF
术后应用留置硬膜外镇痛泵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芮红霞 刘弋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3期278-278,共1页
目的观察术后病人应用硬膜外镇痛泵的副作用并介绍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泵患者55例(观察组)和同期未用硬膜外镇痛泵的病人52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的时间为(64±15.9)h,对照组为(53... 目的观察术后病人应用硬膜外镇痛泵的副作用并介绍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泵患者55例(观察组)和同期未用硬膜外镇痛泵的病人52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的时间为(64±15.9)h,对照组为(53.1±17.7)h,差别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均需应用保留导尿,恶心呕吐和血压下降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针对不同种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有效。结论腹部手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泵的副作用发生率较高,护理作用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泵 术后应用 观察与护理 留置 回顾性分析 对照组 观察组 护理方法 术后病人 临床资料 肛门排气 保留导尿 血压下降 恶心呕吐 护理措施 护理作用 副作用 发生率 显著性 腹部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高血压围术期循环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张强华 田宝文 张国艳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高血压病人围术期心血管系统的稳定作用。方法:高血压术前病例90例被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EA组)组,各45例。术中和术后5 d内监测两组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高血压病人围术期心血管系统的稳定作用。方法:高血压术前病例90例被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EA组)组,各45例。术中和术后5 d内监测两组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两组病人的扩血管降压药用量。结果:GEA组较GA组血压下降明显,以收缩压降低为主(P<0.01)。GEA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7.8%, 较GA组(51.1%)亦明显下降(P<0.01)。GEA组的扩血管药用量亦明显少于G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病人围术期循环功能有稳定作用,尤其适用于高血压病人的手术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循环功能 脉搏血氧饱和度 高血压病人 心率(HR) 扩血管降压药 稳定作用 心律失常 心血管系统 GEA 单纯全麻 血压下降 扩血管药 麻醉 发生率 收缩压 舒张压 GA 用量
下载PDF
颊癌联合根治术后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1例
8
作者 曾明昌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S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 联合根治 术后并发 胃粘膜 大便隐血试验 去甲肾上腺素 颊癌 甲氰咪胍口服 鳞状细胞癌 血色素下降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不开刀治疗子宫肌瘤
9
作者 冯骏 《医药与保健》 2006年第4期17-17,共1页
子宫肌瘤被称为“妇科第一瘤”,30岁以上妇女的发病率高达20%~30%,常见症状是月经过频、过多及经期延长,使患者贫血的发生率增加,体质下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 不开刀治疗 常见症状 经期延长 体质下降 身体健康 发病率 发生率
下载PDF
宫腔压迫球囊控制产后出血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程 李文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宫腔压迫球囊控制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44例产后出血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72例,应用宫腔压迫球囊治疗方法)和对照组(72例,应用宫腔填纱治疗方法)。分析两组产后出血患... 目的观察分析宫腔压迫球囊控制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44例产后出血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72例,应用宫腔压迫球囊治疗方法)和对照组(72例,应用宫腔填纱治疗方法)。分析两组产后出血患者平均产后出血量(术后2 h、术后24 h)、止血成功率、产后患者月经平均恢复时间、术后血色素下降水平、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试验组产后出血患者的平均产后出血量(术后2 h、术后24 h)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出血患者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出血患者的月经平均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出血患者的术后血色素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压迫球囊控制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显著缩短产后出血患者的月经平均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提高止血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压迫球囊 产后出血 宫腔填纱 止血成功率 产后患者月经平均恢复时间 术后血色素下降发生率
下载PDF
94例穿孔阑尾切口一期缝合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彪 徐子平 雷铭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2-442,共1页
以往坏疽、穿孔阑尾切口常规放置烟卷引流,伤口乙级愈合,平均住院时间3~4周,既增加了医疗费用,也增加了病员痛苦.随着抗生素的发展,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技术的提高,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但仍有30%的切口感染率[1].我院对坏... 以往坏疽、穿孔阑尾切口常规放置烟卷引流,伤口乙级愈合,平均住院时间3~4周,既增加了医疗费用,也增加了病员痛苦.随着抗生素的发展,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技术的提高,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但仍有30%的切口感染率[1].我院对坏疽、穿孔阑尾切口使用术尔泰和可吸收缝线以来,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现就近1年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切口 一期缝合 穿孔 治疗体 切口感染率 抗生素的应用 临床资料报告 可吸收缝线 烟卷引流 住院时间 医疗费用 外科技 发生率 尔泰 坏疽 下降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可用于指导确定适宜的丙泊酚麻醉诱导剂量
12
作者 刘敏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4年第5期381-381,共1页
作为一种快速、短效的静脉全麻药,丙泊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之中。但常用诱导剂量的丙泊酚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明显的抑制,易引起血压下降,从而增加患者,尤其是循环功能低下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危急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 诱导剂量 丙泊酚 脑电双频指数 适宜 静脉全麻药 心血管系统 临床麻醉 血压下降 功能低下 发生率 患者
下载PDF
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症状困扰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华健 彭秋琴 +2 位作者 郭伟剑 陆箴琦 胡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35期4243-4246,共4页
目的 探讨和描述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症状发生率、频率、严重度以及困扰程度的纵向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08例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进行连续6个月的症状随访,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症状困扰主要... 目的 探讨和描述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症状发生率、频率、严重度以及困扰程度的纵向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08例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进行连续6个月的症状随访,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症状困扰主要为疲乏、恶心、食欲下降、味觉改变及四肢麻木,在化疗的初期、中期和后期表现为不同的特点.结论 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结肠癌辅助化疗患者在化疗不同时期的症状特点和困扰,帮助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和措施,减轻化疗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术后 化疗患者 症状困扰 症状发生率 纵向变化 食欲下降 四肢麻木 味觉改变
原文传递
475例壶腹周围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家峰 李昂 +3 位作者 刘强 周继盛 孙家邦 李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年代壶腹周围癌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 95 8年至2 0 0 3年外科治疗的壶腹周围癌患者4 75例。结果 1 95 8年至1 976年的1 2 8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癌的手术切除率... 目的 比较不同年代壶腹周围癌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 95 8年至2 0 0 3年外科治疗的壶腹周围癌患者4 75例。结果 1 95 8年至1 976年的1 2 8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和十二指肠癌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 6 .6 %(2 1 / 79)、86 .2 %(2 5 / 2 9)、38.5 %(5 / 1 3)和5 7.1 %(4/ 7) ;1 977年至1 987年的70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 6 .7%(1 6 / 6 0 )、6 6 .7%(4/ 6 )、1 0 0 %(1 / 1 )和6 6 .7%(2 / 3) ;1 988年至1 998年的1 4 7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 0 .2 %(2 2 / 1 0 9)、75 .0 %(1 2 / 1 6 )、5 0 .0 %(2 / 4 )和6 6 .7%(1 2 / 1 8) ;1 999年至2 0 0 3年的1 30例壶腹周围癌中,胰头癌、壶腹癌、胆管下端癌及十二指肠癌切除率分别为2 0 .4 %(2 0 / 98)、1 0 0 (4/ 4 )、75 .0 %(1 2 / 1 6 )和83.3%(1 0 /1 2 )。1 95 8年至2 0 0 3年期间,胆管下端癌的发生率在壶腹周围癌中显著增高,术前总胆红素平均值呈下降趋势,术中输血量较前明显减少;手术切除的肿瘤直径平均值较前缩小。1 999年至2 0 0 3年间所有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前均未行减黄处理,并发症仍然显著降低。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周围癌 外科治疗 胆管下端癌 2003年 十二指肠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 切除率 1999年 围手期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 回顾性分析 胰头癌 1987年 1998年 1988年 中输血量 死亡率 壶腹癌 不同年代 下降趋势 总胆红素
原文传递
功能性间置双腔空肠袋代胃在全胃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宗文 杨进华 何国永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5期576-577,共2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间置双腔空肠袋代胃在胃癌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7例胃癌全胃切除患者术中分为两组,研究组行功能性间置双腔空肠袋代胃术28例,对照组行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29例。两组患者在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体... 目的探讨功能性间置双腔空肠袋代胃在胃癌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7例胃癌全胃切除患者术中分为两组,研究组行功能性间置双腔空肠袋代胃术28例,对照组行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29例。两组患者在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体重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体重呈上升趋势,对照组患者术后呈下降趋势,两组对比P<0.05;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腹泻、低血糖等并发症对比P<0.05;餐后饱胀对比P<0.01。结论功能性间置双腔空肠袋代胃术应用于胃癌全胃切除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切除 功能性 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 双腔 空肠袋代胃 并发症发生率 返流性食管炎 0.05 倾倒综合征 术后并发症 中应用 方法选择 对比研究 上升趋势 下降趋势 对照组 患者 胃癌 低血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