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PK术后调节治疗对提高疗效的重要性研究
1
作者 高诚斌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 (PRK)术后屈光状态变化 ,采用综合调节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美国compack - 2 0 0型扫描式准分子激光仪治疗。对术后 1至 3个月“可塑期”内有过、欠矫者 ,采取综合调节措施 ,包括皮质激素用量...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 (PRK)术后屈光状态变化 ,采用综合调节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美国compack - 2 0 0型扫描式准分子激光仪治疗。对术后 1至 3个月“可塑期”内有过、欠矫者 ,采取综合调节措施 ,包括皮质激素用量及时间、近距离持续用眼调节、 1米、 5米视标跳跃注视训练等。结果 :对1 0 0 3眼中的 498眼记录完整者 ,以及组外 82眼术后观察所见 :≤ - 6 0 0D者 ,术后 4个月相对稳定 ,91眼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欠矫者及部分术后 6个月仍不稳定者均在≥ - 8 2 5D以上。结论 :PRK术后 3个月内的屈光度是可塑的。对一定度数范围内的过、欠矫加以调节治疗 ,以期达到最佳矫正视力。≤ - 6 0 0D者PRK治疗是理想的 ;- 6 2 5~ 8 0 0D者术后大部分出现低度残留 ;≥ - 8 2 5D者不但切削深 ,高眼压及上皮下混浊发生率高 ,且术后 1年残留度高且呈进展性。我们认为 ,对等值球镜 >- 7 2 5D者应当考虑lasik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调节治疗 疗效 近视 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