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红四物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陆军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4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术毕给予抗炎、止痛...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术毕给予抗炎、止痛、消肿、抗凝、促进骨愈合、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治疗。观察组于术后当天服用桃红四物汤,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连续服用7天。比较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总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第8天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引流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2%(1/45),对照组为24.4%(11/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能有效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维持血液循环功能稳定,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桃红四物汤 术后隐性失血 老年人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肖启贤 李志丹 +1 位作者 李涛 王亚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9期82-83,127,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隐性失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按照术后隐性失血量分为高失血量组(隐性失血量超过480 ml)40例和低失血量组(隐性失血量≤480ml)60例。收... 目的: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隐性失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按照术后隐性失血量分为高失血量组(隐性失血量超过480 ml)40例和低失血量组(隐性失血量≤480ml)6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症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高失血量发生的高危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假体类型、骨质疏松、手术时间、髋关节间隙、年龄和性别与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高失血量有关;生物型假体、骨质疏松、手术时间超过90 min、髋关节间隙4级、男性及年龄超过60岁是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高失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生物型假体、骨质疏松、手术时间超过90 min、髋关节间隙4级、男性及年龄超过60岁是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高失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在治疗中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术后隐性失血 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围术期骨转换指标及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东红 《哈尔滨医药》 2019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围术期骨转换指标及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者80例,按照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为合并骨质疏松,对照组未合并骨质疏松者,比较术后...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围术期骨转换指标及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者80例,按照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为合并骨质疏松,对照组未合并骨质疏松者,比较术后两组骨密度及骨降钙素水平,两组骨转化相关指标,两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及两组术后引流时间及量的变化。结果术后,观察组骨密度水平及骨降钙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术前及术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引流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总引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髋关节手术者,有效的针对骨质疏松进行干预,提高骨密度水平,调节骨转化指标,对于减少术后隐性失血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骨转换指标 术后隐性失血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周建伟 李绍平 +2 位作者 潘奕欣 雷栓虎 汪玉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6期1165-1168,1159,共5页
目的: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后的效果,并分析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患者经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其治疗效... 目的: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后的效果,并分析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患者经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所有患者术后隐性失血情况,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结果:2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手术,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2.73%(182/220),隐性失血量为(787.07±58.92)mL,并发症发生率为4.09%(9/2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PFNA内固定治疗后,术后隐性失血的发生与年龄、骨折Evans分型、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前抗凝、受伤至手术时间有关(P<0.05),而与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后输血无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75岁、骨折Evans分型为Ⅲ~Ⅳ型、存在高血压病、存在糖尿病、术前抗凝、受伤至手术时间>5 d是引起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同时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性失血,隐性失血的量与糖尿病、年龄、高血压病、骨折Evans分型、术前抗凝、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术后隐性失血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局部应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5
作者 周卓浩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S02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局部应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在假体安装结束、缝合关节囊前关节腔及创... 目的探讨分析局部应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在假体安装结束、缝合关节囊前关节腔及创面洒入氨甲环酸1.0 g,B组在假体安装结束、缝合关节囊前关节腔及创面洒入氨甲环酸2.0 g,C组在扩髓后髓腔内洒入氨甲环酸1.0 g及假体安装结束、缝合关节囊前关节腔及创面洒入氨甲环酸1.0 g;术后4 h内夹闭引流管,观察3组术中出血量、置换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隐形失血量等,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组患者置换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隐形失血量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置换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隐形失血量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预防术后失血,局部应用位置对失血量无较大影响,但相比1.0 g剂量,局部应用2.0 g对术后出血各指标的控制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 氨甲环酸 应用剂量 术后隐性失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