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文体学视角下十九大与十八大报告术语译法变化分析
1
作者 黄艺灵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442-442,共1页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十八大后,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崭新面貌传播中国文化,翻译也变得愈发重要。本文拟从认知文体学角度比较分析十九大与十八大...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十八大后,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崭新面貌传播中国文化,翻译也变得愈发重要。本文拟从认知文体学角度比较分析十九大与十八大报告同传英文版术语部分的译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体学视角 十九大与十八大报告 术语译法 变化
下载PDF
普通术语学视角下的术语翻译方法再梳理 被引量:7
2
作者 卢华国 张雅 《中国科技术语》 2022年第2期12-20,共9页
术语翻译方法是术语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学界对术语翻译有哪些方法,如何界定直译和意译以及术语译名是靠找还是靠译等基本问题都存在争议。文章以普通术语学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为基础,考察术语翻译的本质,据此演绎出术语翻译的基本... 术语翻译方法是术语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学界对术语翻译有哪些方法,如何界定直译和意译以及术语译名是靠找还是靠译等基本问题都存在争议。文章以普通术语学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为基础,考察术语翻译的本质,据此演绎出术语翻译的基本方法,然后对各类方法展开论述,以期理顺术语翻译的逻辑,解决术语翻译方法分类、表述及应用中存在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 概念命名 术语 术语
下载PDF
科普行业若干通用概念的译法辨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玉珊 《中国科技翻译》 2021年第4期21-23,46,共4页
本文选取科普行业经常使用的两组重要概念,即"科学普及、科学传播、科技传播"和"科学博物馆、科技馆、科学中心",对其英译法进行辨析,试图厘清使用专业概念的内涵与译法规范,以期提升科学传播专业水平,促进中外行... 本文选取科普行业经常使用的两组重要概念,即"科学普及、科学传播、科技传播"和"科学博物馆、科技馆、科学中心",对其英译法进行辨析,试图厘清使用专业概念的内涵与译法规范,以期提升科学传播专业水平,促进中外行业话语体系的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普及 科学传播 术语译法
原文传递
两种使用斜栱的重要且成熟的设计概念:“扇式斗栱”和“如意斗栱” 被引量:4
4
作者 荷雅丽 俞琳 《古建园林技术》 2012年第2期11-18,共8页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研究中错综复杂的词汇在转译成外文文献时,造成了大量的误解,尤其斜拱的构造及演变方面。本文试图提出必要的学术命名及适当的方法来理解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令人费解的斜向出棋的现象。与中国学者相比,本文以横棋斜置...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研究中错综复杂的词汇在转译成外文文献时,造成了大量的误解,尤其斜拱的构造及演变方面。本文试图提出必要的学术命名及适当的方法来理解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令人费解的斜向出棋的现象。与中国学者相比,本文以横棋斜置的斗棋类型为切入点,更注重斗棋设计概念的分析而非针对各历史时期斜棋的演变进行研究。文章分析了和墙面成锐角或钝角的单个棋构件特征以及其在单朵斗棋中或紧密排列的斗棋组织网格中所起的作用。笔者推荐使用"扇式斗拱"作为"fan-shapedbracket set"合适且必须的中文译法,"扇式斗拱"是明清时期和如意斗棋同时存在的使用斜棋的第二个设计概念。讨论基于笔者广泛研究现存山西斜拱的华丽特征以及从形成时期辽代、北宋、金代至明清繁荣时期的使用状况。虽然在官式做法中未明确提及,但以"扇式斗棋"、"如意斗棋"及其混合形式出现的斜棋已成为几世纪以来山西地域建筑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棋的类型分 英文术语的中文 “扇式斗棋” 如意斗棋
下载PDF
Terminology Translations of Austin’s Speech Act Tripartite Model in China
5
作者 YANG Ho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9年第6期260-267,共8页
Judging from the references, Chinese scholars have dozens of terminology translations on the British analytic philosopher Austin’s locutionary act, illocutionary act and perlocutionary act. There is no unified transl... Judging from the references, Chinese scholars have dozens of terminology translations on the British analytic philosopher Austin’s locutionary act, illocutionary act and perlocutionary act. There is no unified translation for it, and scholars did not cause enough attention to this. Thus teachers use the terms in the classroom inconsistently, resulting in doctoral students, graduates and undergraduates writing dissertations in confusion and chaos. This paper reviews and trims 25 frequently -used terminology translations of Speech Act Tripartite Model since 1955. Furthermore, some suggestions on Chinese terminology translations of it are put forwar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ech Act Tripartite Model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Differenc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