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学人李相显《朱子哲学》述论 被引量:4
1
作者 乐爱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8,共7页
作为民国时期最大部头的朱子学研究著作,李相显的《朱子哲学》以动态的方式阐述朱子哲学诸多概念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为朱子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通过建构宏大的朱子哲学体系,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并且还对朱子重要书信、... 作为民国时期最大部头的朱子学研究著作,李相显的《朱子哲学》以动态的方式阐述朱子哲学诸多概念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为朱子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通过建构宏大的朱子哲学体系,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并且还对朱子重要书信、著述的年代作了较为详细而深入的考证,从而把民国时期的朱子学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相显 民国 朱子哲学 朱子
下载PDF
以普遍诠释超越还是以超越架构普遍——朱子哲学理路的再反思 被引量:3
2
作者 丁为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39,共10页
作为两宋理学的集大成,朱子哲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可谓“致广大,尽精微”。自其形成以来,历代的批评不绝如缕、代有其人,从陆象山的“见道不明”到王阳明“伯者的学问”再到牟宗三的“别子为宗”、“只存有不活动”等等,清晰地表现了一条... 作为两宋理学的集大成,朱子哲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可谓“致广大,尽精微”。自其形成以来,历代的批评不绝如缕、代有其人,从陆象山的“见道不明”到王阳明“伯者的学问”再到牟宗三的“别子为宗”、“只存有不活动”等等,清晰地表现了一条从批评、纠偏到抗衡的轨迹。正是这些批评,昭示了理学的另一进路。朱子由于始终坚持以普遍诠释超越、落实超越的进路,因而不仅将道德理性存在化,而且也将人性“生理”化了,这既决定了他对佛禅的忌讳,对理学“向上一路”的回避,同时也制约着他的宇宙论体系及其走向。所以,以普遍意识置换超越精神,既是朱子哲学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其以后屡屡遭到批评与纠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理学 诠释 朱子哲学
下载PDF
张岱年的朱子哲学研究及其创新——以《中国哲学大纲》为中心
3
作者 乐爱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7,共8页
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大纲》是民国时期第一部以哲学问题为纲阐述中国哲学基本概念范畴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学术著作,其中所涉及的对于朱子哲学的叙述,包括对于朱子学派归属及理气论、朱子两一思想、朱子心性论的研究和朱子致知论的研究,... 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大纲》是民国时期第一部以哲学问题为纲阐述中国哲学基本概念范畴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学术著作,其中所涉及的对于朱子哲学的叙述,包括对于朱子学派归属及理气论、朱子两一思想、朱子心性论的研究和朱子致知论的研究,体现了张岱年对于朱子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尤其是,作为民国时期最重要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之一,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对于朱子哲学的研究不仅是民国时期朱子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朱子哲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中国哲学大纲》 朱子哲学
下载PDF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以冯友兰、唐君毅、牟宗三、钱穆为中心
4
作者 乐爱国 《桂海论丛》 2016年第4期30-39,共10页
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全面阐述从冯友兰到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朱子哲学,着重分析他们的研究对于前人的创新以及他们之间各种重要学术观点的差异、冲突以及逻辑演变过程,特别强调冯友兰对于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开创之功以及唐君毅、牟... 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全面阐述从冯友兰到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朱子哲学,着重分析他们的研究对于前人的创新以及他们之间各种重要学术观点的差异、冲突以及逻辑演变过程,特别强调冯友兰对于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开创之功以及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创新之处和相互冲突,动态地展示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学术思想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他们的各种学术观点作出深入分析,阐述新观点,力求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 述评 冯友兰 唐君毅 牟宗三 钱穆
下载PDF
朱子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刍议
5
作者 付云抒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8-50,共3页
朱熹承继儒家道统,融合了佛与道的思想,构建了融自然、社会、伦理于一体的哲学思想。朱子哲学思想主要包括"理为气主"的本体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理主动静"的发展观、"心"统性情的伦理观... 朱熹承继儒家道统,融合了佛与道的思想,构建了融自然、社会、伦理于一体的哲学思想。朱子哲学思想主要包括"理为气主"的本体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理主动静"的发展观、"心"统性情的伦理观、辟佛与政治哲学以及美学思想。其中所体现的求理精神、力行精神、伦理精神对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影响深远。朱子哲学虽不是现代哲学的话语中心,但其形而上思辨哲学的运思范畴、思想要素、逻辑构架却是现代哲学建设和发展的恒久资源。本文基于对冯友兰先生朱子学研究成果的理解尝试解读朱子哲学并简述朱子哲学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哲学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一而二,二而一:朱子哲学的思维结构与理论纲脉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煌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63,共8页
现有的朱子哲学研究往往重于概念分疏和思想流变,常令人迷于节目之繁而不得其纲领,或难于贯通。朱子明确指出"巨细相涵""先立乎其大"———这是朱子方法论的自觉,强调学问的整体性与圆融性。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的... 现有的朱子哲学研究往往重于概念分疏和思想流变,常令人迷于节目之繁而不得其纲领,或难于贯通。朱子明确指出"巨细相涵""先立乎其大"———这是朱子方法论的自觉,强调学问的整体性与圆融性。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出发,认为"一而二,二而一"是朱子哲学核心的思维结构,是其总纲与枢要,是对待与流行的圆融。贯而通之,其人道论是"心统性情";天道论是"道兼理气";工夫论是"敬贯体用"。由此,天人心道贯通,本体工夫契合,从而展现出朱子哲学之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哲学 思维结构意 象诠释
原文传递
从生存基础到力动之源——朱子哲学中的“气”论思想 被引量:2
7
作者 丁为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9,共9页
理气观是朱子哲学的核心,但其理气关系不仅在于凸显天理的超越性,同时也反显着气的实在性。因此,对于朱子的理气观,不仅需要从理的角度进行理解,同时也需要从气的角度进行解读。从理气关系的角度看,气始终充当着一切存在之前提基础的作... 理气观是朱子哲学的核心,但其理气关系不仅在于凸显天理的超越性,同时也反显着气的实在性。因此,对于朱子的理气观,不仅需要从理的角度进行理解,同时也需要从气的角度进行解读。从理气关系的角度看,气始终充当着一切存在之前提基础的作用;而从生物之具到人的生存基础,就是朱子哲学中的气在宇宙天道与人生世界中的两种不同的表现。但无论是生物之具还是生存基础抑或是宇宙发展的力动之源,气既是作为所有存在之前提基础出现的,同时也代表着人所必须超越、驾驭与主宰的对象;而从生存基础到力动之源,则充分展现了从自然到天性这一人既生存其中,同时又不得不时时面对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基础 力动之源 朱子哲学 气论
原文传递
朱子理气论研究的比较哲学视野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来 《船山学刊》 2022年第2期1-12,共12页
以希腊哲学为主,围绕柏拉图理型论及分有、分离、动静问题和亚里士多德论形式、质料、动力因、不动的动者的思想,对照朱子哲学中的类似讨论,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可以扩大比较的视野,加深诠释的深度。当然,这种比较的观照并非认定被比较... 以希腊哲学为主,围绕柏拉图理型论及分有、分离、动静问题和亚里士多德论形式、质料、动力因、不动的动者的思想,对照朱子哲学中的类似讨论,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可以扩大比较的视野,加深诠释的深度。当然,这种比较的观照并非认定被比较的双方完全相同或一致。其实,朱子哲学理气论的思想,很早就被置于比较哲学的视野来加以观照,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下册运用希腊哲学对朱子哲学进行比较论析,已为学者普遍接受。20世纪以来,通过比较哲学的对照,加深对中国哲学意义的理解,扩展这些讨论的哲学意义,求得哲学史认识上的启发,已经是中国哲学界普遍接受的必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哲学 理气论 希腊哲学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敬义夹持视域下的朱子哲学工夫论
9
作者 李敬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118,共1页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李敬峰在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8JA720002)撰写的来稿中指出:
关键词 朱子哲学 工夫论 视域 人文社会科学 博士研究生 规划项目 哲学专业 大学哲学
原文传递
蒙培元先生朱子哲学研究的贡献
10
作者 刘丰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蒙培元先生的理学研究以朱子哲学为核心。他在晚年对朱子哲学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看法,而且也突破了早期的一些观点。就朱子哲学中的理气观来说,他从早期的观念论转变到晚年的存在论,从两个世界转变到了一个世界。蒙先生认为朱子... 蒙培元先生的理学研究以朱子哲学为核心。他在晚年对朱子哲学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看法,而且也突破了早期的一些观点。就朱子哲学中的理气观来说,他从早期的观念论转变到晚年的存在论,从两个世界转变到了一个世界。蒙先生认为朱子哲学中的“心”具有本体的意义,并且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他的情感哲学与境界理论。蒙先生还从境界说转出了生态说,将朱子哲学以及中国哲学的诠释推向了一个新的维度。中国哲学其实就是深层次的生态哲学。这是蒙先生“接着讲”宋明理学,“接着中国哲学生态观讲”的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培元 朱子哲学 存在论 情感哲学 生态哲学
原文传递
“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1
作者 王治伟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112,F0003,共2页
“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3月14—15日在台北市台湾大学召开。会议由台湾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台湾朱子研究协会、台湾中文学会、中华朱子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3月14—15日在台北市台湾大学召开。会议由台湾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台湾朱子研究协会、台湾中文学会、中华朱子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台湾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朱子哲学 研讨会综述 反思 当代 台湾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原文传递
朱子自然哲学的审视与纠偏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名泽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0-135,共6页
朱子的自然哲学既包含"理为本,理为主,理一分殊"、"理气不离不散"的理本论和理气关系说这样一个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也包含"敬"与"静"的结合,不断的格物,力求"铢分毫析",不断积累... 朱子的自然哲学既包含"理为本,理为主,理一分殊"、"理气不离不散"的理本论和理气关系说这样一个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也包含"敬"与"静"的结合,不断的格物,力求"铢分毫析",不断积累以致中和的认识论。这种本体论和认识论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精神对朱子本人的思维活动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其进行合理的审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中国当今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仍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自然哲学 自然科学 中国古代哲学
下载PDF
牟宗三先生哲学之贡献与朱子思想新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祖汉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52,共11页
牟宗三先生对中国儒道佛三教哲学的诠释,及通过对康德哲学的消化给出了中西哲学会通的途径,贡献是非常大的。除了遵从牟先生的研究,对以上有关的哲学见解作进一步深化诠释之外,我也试图对牟先生在宋明理学中的诠释做出反省,在对朱子学... 牟宗三先生对中国儒道佛三教哲学的诠释,及通过对康德哲学的消化给出了中西哲学会通的途径,贡献是非常大的。除了遵从牟先生的研究,对以上有关的哲学见解作进一步深化诠释之外,我也试图对牟先生在宋明理学中的诠释做出反省,在对朱子学义理型态的衡定上,我参考了韩国朝鲜朝主理与主气两系对朱子学的理解,又借用康德在其道德哲学中提出的人性中自然的辩证的问题,来为伊川与朱子的格物穷理的理论给出一些新的诠释,试图证成朱子学也可以是成德之教中一套可行的工夫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朱子哲学 朝鲜儒学 康德 自然的辩证
下载PDF
《朱子哲学的结构与义理》
14
作者 江求流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共1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25.8万字本书以朱子哲学为研究对象,以"结构性诠释"为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朱子自身的哲学问题意识的解读,重建朱子哲学的内在体系结构。全书分为六章。
关键词 朱子哲学 体系结构 结构性
原文传递
太极三分:朱子太极哲学的意象诠释
15
作者 廖春阳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13,共7页
朱子太极观的形成,受濂溪《太极图》影响很大,并以对《太极图》的解读作为重要表达渠道,可以说,太极—《太极图》—《通书》及朱子的解读三者之间相互贯通,构成了朱子太极观的纵向"意象言"结构。而朱子眼中的太极,则由"... 朱子太极观的形成,受濂溪《太极图》影响很大,并以对《太极图》的解读作为重要表达渠道,可以说,太极—《太极图》—《通书》及朱子的解读三者之间相互贯通,构成了朱子太极观的纵向"意象言"结构。而朱子眼中的太极,则由"太极""无极"和"生生"三部分组成。"太极"言其"实",代表至善根本义;"无极"言其"虚",代表形上超越义;"生生"言其灵,代表灵妙生生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太极 阴阳 理气 朱子哲学 意象哲学
下载PDF
朱子哲学的当代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
16
作者 洪源 《中国哲学年鉴》 2015年第1期544-545,共2页
3月14—15日在中国台北召开,由台湾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台湾朱子研究协会、台湾中文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 3月14—15日在中国台北召开,由台湾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台湾朱子研究协会、台湾中文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东海大学、台湾华梵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日本关西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针对当代朱子哲学研究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哲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当代 北京师范大学 台湾大学 反思 华东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原文传递
朱子艺术哲学的审美体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建锋 邓维明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4期24-27,共4页
长期以来,在艺术领域对朱子艺术哲学审美体系有某种误解,艺术学界从常理的角度推理,认为理学大师不会寄情于文艺,实际上朱子艺术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审美思维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其审美体系自成一体,从朱子艺术哲学的组成结构、审美特... 长期以来,在艺术领域对朱子艺术哲学审美体系有某种误解,艺术学界从常理的角度推理,认为理学大师不会寄情于文艺,实际上朱子艺术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审美思维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其审美体系自成一体,从朱子艺术哲学的组成结构、审美特征以及美学价值3个方面剖析其审美体系,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艺术哲学 审美体系 美学价值
下载PDF
朱子艺术哲学视域下的闽西传统吉祥图形在茶包装设计中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建锋 《福建茶叶》 2018年第7期163-163,共1页
朱子艺术哲学在美学上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闽西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因而在许多地方,例如闽西地区,在茶包装设计上采用了当地的传统吉祥图形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本文将针对朱子艺术哲... 朱子艺术哲学在美学上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闽西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因而在许多地方,例如闽西地区,在茶包装设计上采用了当地的传统吉祥图形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本文将针对朱子艺术哲学视域下的闽西传统吉祥图形在茶包装设计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艺术哲学 闽西传统吉祥图形 茶包装设计
下载PDF
朱子艺术哲学视域下的闽西吉祥图形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建锋 《湖南包装》 2018年第3期53-56,共4页
通过对尤溪、宁化、泰宁等闽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吉祥图形遗迹的研究,阐明了朱子艺术哲学的审美主张,归纳出闽西地区吉祥图形的独特性:内涵神韵、浪漫主义的理想化、委婉含蓄的3个精神特征,全面探索闽西地区这一特殊群体的审美和文... 通过对尤溪、宁化、泰宁等闽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吉祥图形遗迹的研究,阐明了朱子艺术哲学的审美主张,归纳出闽西地区吉祥图形的独特性:内涵神韵、浪漫主义的理想化、委婉含蓄的3个精神特征,全面探索闽西地区这一特殊群体的审美和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 吉祥图形 朱子艺术哲学
下载PDF
从朱子艺术哲学审美体系透视闽西吉祥图形精神特征
20
作者 于建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87-90,共4页
闽西吉祥图形深受朱子艺术哲学审美体系的影响,其造型多样、内容丰富,体现出很强的地域吉祥意识。在阐释朱子艺术哲学审美体系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了闽西吉祥图形建构中所体现出的"感物道情"的造型设计、"文从道出"... 闽西吉祥图形深受朱子艺术哲学审美体系的影响,其造型多样、内容丰富,体现出很强的地域吉祥意识。在阐释朱子艺术哲学审美体系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了闽西吉祥图形建构中所体现出的"感物道情"的造型设计、"文从道出"的装饰主张和"托物兴辞"的表达手法,分析了在朱子艺术哲学审美体系的影响下,闽西吉祥图形所呈现出的精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艺术哲学 审美体系 闽西吉祥图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