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理”为核心的“多维正名”——20世纪下半叶朱子学英译研究
1
作者 田莎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83,共11页
“理”是朱子学的最高范畴。在经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神学阐释、西哲阐释等“格义”后,朱子学英译终于20世纪下半叶在美国新儒学运动的历史语境中达至最高潮。研究发现,该时期英译总体呈现以“理”为核心对朱子学的“多维正名”倾向,以... “理”是朱子学的最高范畴。在经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神学阐释、西哲阐释等“格义”后,朱子学英译终于20世纪下半叶在美国新儒学运动的历史语境中达至最高潮。研究发现,该时期英译总体呈现以“理”为核心对朱子学的“多维正名”倾向,以此为切入点的审视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有鉴于此,基于对“正名”跨文化内涵的阐释,本文结合具体历史语境一一考察了陈荣捷、惠腾邦、贾德纳、伊沛霞英译中以“理”为核心的“多维正名”取向与具体做法,试图借此揭示20世纪下半叶朱子学英译的总体面貌,为当下朱子学国际传播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 朱子学英译 “多维正名” 20世纪下半叶
原文传递
重塑朱熹——“译名之争”语境下裨治文对《御纂朱子全书》的节译 被引量:7
2
作者 帅司阳 《翻译界》 2018年第1期25-40,142,共17页
19世纪中叶,在华新教传教士为解决圣经翻译中的'译名问题'而开始翻译、研究朱熹著作。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于1849年发表《御纂朱子全书》节译本,依托《中国丛报》的发行产生较大影响,是朱子学英译史上的重要节点。因此,本文以裨译... 19世纪中叶,在华新教传教士为解决圣经翻译中的'译名问题'而开始翻译、研究朱熹著作。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于1849年发表《御纂朱子全书》节译本,依托《中国丛报》的发行产生较大影响,是朱子学英译史上的重要节点。因此,本文以裨译本为中心,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考察,分析其翻译动因、改写方式和结果。本文认为,裨译本因'译名之争'而作;在翻译中,裨治文从自身立场出发,通过预选文本、撰写评注以及文内改写等方式对朱熹学说进行了改写,将朱熹塑造成一个思想落后的唯物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裨治文 《御纂朱子全书》 朱子学英译 名之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