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误读与漠视——《延平二王遗集》中“元之”考辨
1
作者 翟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29-35,共7页
《延平二王遗集》自发现以来即受到士林的珍视,关于作者之一的郑经从未被怀疑过。直到1994年朱鸿林在证明《东壁楼集》为郑经所作时,才认为"元之"名下十二首诗非郑经所作。自此之后,二十余年来除了黄腾德简单论述了一下该问题... 《延平二王遗集》自发现以来即受到士林的珍视,关于作者之一的郑经从未被怀疑过。直到1994年朱鸿林在证明《东壁楼集》为郑经所作时,才认为"元之"名下十二首诗非郑经所作。自此之后,二十余年来除了黄腾德简单论述了一下该问题,学界对此多持漠视态度,"元之"究竟为谁至今没有定论。实际上,郑经字或号"元之"的说法经不起严谨的考证,"贤之"才是其真实字号。结合《延平二王遗集》诗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考察,可知诗中所云"寡人"应该是明郑政权的精神象征宁靖王朱术桂。并且宁靖王朱术桂的生平经历与《延平二王遗集》诗中叙述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也正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 郑经 明郑政权 宁靖王朱术桂 《延平二王遗集》 元之 寡人
下载PDF
明清时期厦门书画艺术的发展及厦、台书画交流述略
2
作者 何丙仲 《闽台文化研究》 2008年第1期101-108,共8页
明、清以来,闽南各地以及闽、台两岸的书画艺术就存在着交流互动、相辅相成的关系。清代中期厦门成为"台运"的口岸之时,它还是大陆艺术精英东渡台湾的起点。近代厦门港口城市兴起以后,港市经济的发展使闽南社会中心发生转移,... 明、清以来,闽南各地以及闽、台两岸的书画艺术就存在着交流互动、相辅相成的关系。清代中期厦门成为"台运"的口岸之时,它还是大陆艺术精英东渡台湾的起点。近代厦门港口城市兴起以后,港市经济的发展使闽南社会中心发生转移,厦门自然更是闽、台之间交流的西岸桥头堡,同时也是两岸书画艺术交流的一个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艺术 郭尚先 扬州八怪 台运 台湾回归 清代中期 波臣 书画名家 中国绘画史 朱术桂
下载PDF
沈葆桢巡台时留下的五副楹联
3
作者 沈丹昆 《炎黄纵横》 2013年第5期34-36,共3页
沈葆桢巡台时留下了五副楹联,其中两副,是通过追思在台湾影响极大的郑成功、宁死不屈的明宁靖王朱术桂和他的五妃等人,以顺台湾舆情,以服台湾民心,重新喚起台湾民众的英雄气概和英雄情结,这发生在日本侵台事件结束不久是非常自然的,具... 沈葆桢巡台时留下了五副楹联,其中两副,是通过追思在台湾影响极大的郑成功、宁死不屈的明宁靖王朱术桂和他的五妃等人,以顺台湾舆情,以服台湾民心,重新喚起台湾民众的英雄气概和英雄情结,这发生在日本侵台事件结束不久是非常自然的,具有喚起台湾民众保卫台湾与开发台湾的重大意义。明末,郑成功高举反清复明旗号,据东南半壁河山,曾一度打到南京城,成为清廷的心腹之患。清人把他列为海寇、土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葆桢 台湾民众 巡台 日本侵台事件 朱术桂 东南半壁 清代文 反清复明 南京城 英雄情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