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的融合——以朱践耳音诗《纳西一奇》为例 |
高亢
程诺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2
|
视其细,知其大——朱践耳《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分析笔记 |
彭志敏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3
|
朱践耳钢琴组曲《南国印象》作曲技法与演奏探究 |
陈宝禄
彭彦茗
|
《戏剧之家》
|
2023 |
1
|
|
4
|
音色与个别乐器个性的保持和加强——朱践耳《第六交响曲》音色分析 |
钦丽丽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5
|
朱践耳交响曲的序列技法特征 |
蔡乔中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6
|
朱践耳钢琴组曲《南国印象》中织体的结构力与风格特征 |
任辽苏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14 |
5
|
|
7
|
朱践耳钢琴叙事诗《思凡》的艺术特征 |
姜晨
宋尧尧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8
|
大气磅礴的三重赋格—朱践耳第九交响曲大赋格段分析 |
赵德义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9
|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朱践耳音乐创作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意义 |
伍维曦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0
|
朱践耳交响曲的和声技法分析 |
蔡乔中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05 |
2
|
|
11
|
朱践耳交响曲创作的旋律特色 |
蔡乔中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04 |
2
|
|
12
|
朱践耳《童嬉》的艺术特色探析 |
任红军
|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
2015 |
3
|
|
13
|
朱践耳交响曲的“数控节奏”分析 |
蔡乔中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5 |
3
|
|
14
|
谈朱践耳钢琴作品中的复调运用特色 |
李丹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5
|
浅析中国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素材在朱践耳《第六交响曲》中的主要运用 |
毛云岗
|
《音乐探索》
CSSCI
|
2008 |
1
|
|
16
|
朱践耳交响组曲《月夜情歌》民族性和声技法分析 |
关丽娜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7
|
朱践耳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演奏诠释 |
陈默默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16 |
2
|
|
18
|
严谨中的灵活 深邃中的神韵——朱践耳几部相近作品序列结构和衍展方式的比较 |
钦丽丽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00 |
1
|
|
19
|
朱践耳《序曲第二号——流水》的音乐及演奏 |
武增文
|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 |
7
|
|
20
|
试论朱践耳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 |
姜涛
|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