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门酒肉臭”之“臭”字释义争议及辨正 被引量:1
1
作者 尹戴忠 赵孜 《语文知识》 2012年第1期39-41,共3页
历来人们对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有较为统一的理解:"臭"字读作chou,义为"腐臭"。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陆续有学者提出了新解,认为此句中的"臭"字应读作xiu,义为"气味"、"... 历来人们对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有较为统一的理解:"臭"字读作chou,义为"腐臭"。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陆续有学者提出了新解,认为此句中的"臭"字应读作xiu,义为"气味"、"香气"。新解一出,也不断有学者著文与之辩论。我们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就此问题试做进一步探讨,考之古籍异文、字书引用以及杜甫诗句语境,"臭"仍当为"腐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酒肉臭” 释义 辨正
下载PDF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解补证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怀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94-99,122,共7页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名句。传统认为,“臭”字是腐败难闻的意思,上下两句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当时贫富分化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代学人另辟新解,因“臭”字本是多音多义字,根据诗歌的写...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名句。传统认为,“臭”字是腐败难闻的意思,上下两句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当时贫富分化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代学人另辟新解,因“臭”字本是多音多义字,根据诗歌的写实性,认为此处读音是xiù,指气味,在此诗句中特指香味。学术界从语言学层面已有深入辨析,否定了新解,其说可从。杜甫经历了极度贫困的生活,建立了独特的社会观察视角,形成了自觉的民本情怀,关怀民生疾苦,关心贫富分化,其诗歌叙事很重要的特点是推己及人,融个体经历与社会观察、感受于一体。从文学表达的自身规律角度看,艺术真实并不等于生活真实,杜甫其实是通过艺术典型化,综合表现了自己既往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取得艺术真实的效果。因此,将“朱门酒肉臭”之“臭”字理解为腐败难闻的意思,更符合他的思想与思维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艺术真实
下载PDF
“朱门酒肉臭”之“臭”字解——兼谈“臭”字解法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川兵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24-26,共3页
"朱门酒肉臭"之"臭"的理解曾有分歧,今天从普方古及跨语言的角度观察能够对"臭"的理解提供新的证据。汉语史上"臭"并无专指"香气"义,"臭"的演变路线应是从统指一切气味到... "朱门酒肉臭"之"臭"的理解曾有分歧,今天从普方古及跨语言的角度观察能够对"臭"的理解提供新的证据。汉语史上"臭"并无专指"香气"义,"臭"的演变路线应是从统指一切气味到专指不好气味义。从气味义上位词到专指不好气味义的演变有语言的共性,不仅汉语中如此,英语中"stink、Smell、odor"的演变也如此。梳理"臭"及"stink、smell、odor"的演变对应关系对汉语古语词的教学亦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酒肉臭 stink smell ODOR
下载PDF
从林语堂小说《朱门》看“孔教乌托邦” 被引量:1
4
作者 肖魁伟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2-45,共4页
西方的"中国形象"从古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形象影响着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接受。林语堂以其丰富的西方学习、生活经历对西方文化当然也包括西方的"中国形象"非常熟悉。他知道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 西方的"中国形象"从古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形象影响着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接受。林语堂以其丰富的西方学习、生活经历对西方文化当然也包括西方的"中国形象"非常熟悉。他知道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样,也知道西方人接受中国文化的方式。因此,他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注重对西方的"中国形象"进行吸纳和利用。从小说《朱门》可以看出林语堂是如何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对西方的"孔教乌托邦"形象加以利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孔教乌托邦
下载PDF
“朱门酒肉臭”释义辨正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春霖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3-96,共4页
一九八七年十月的《中国食品》杂志第四二页发表程耀恺《被误解的名诗》一文,认为人们对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酒肉臭”大都理解错了,说“臭”字的本义是“‘气通于鼻皆曰臭,无香秽之别... 一九八七年十月的《中国食品》杂志第四二页发表程耀恺《被误解的名诗》一文,认为人们对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酒肉臭”大都理解错了,说“臭”字的本义是“‘气通于鼻皆曰臭,无香秽之别’(《辞海》1948年版)”。“明代诗人叶敬平于某年正月去拜访友人,他写道‘未进君家门,先闻酒肉臭’,可知所谓‘酒肉臭’,实际上是指酒与肉发出的香味飘溢于空气之中。所以,杜甫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实为‘豪富府中飘出的是酒肉的香气,而路途上却是冻饿而死的穷人’。”“此外,尚有两个简单的事实被忽略。其一,要说肉臭尚可勉强,但酒是愈陈愈香,不会产生臭味的;其二,诗人写的是寒冬季节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义 杜甫 死骨 《杜诗详注》 咏怀五百字 复词偏义 孟子 胥吏 形容词
下载PDF
杜诗“朱门酒肉臭”句释义辨说 被引量:2
6
作者 樊维纲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5期28-33,共6页
杜诗“朱门酒肉臭”句释义辨说樊维纲杜甫《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二句,由于运用对比、互文的手法锤铸成句,以极其精炼而又形象的语言真实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由于阶级压迫、剥削造成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 杜诗“朱门酒肉臭”句释义辨说樊维纲杜甫《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二句,由于运用对比、互文的手法锤铸成句,以极其精炼而又形象的语言真实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由于阶级压迫、剥削造成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现实,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释义 对比手法 杜甫诗 《广韵》 古代文学教学 《新书》 《玉篇》 臭败
下载PDF
也谈“朱门酒肉臭” 被引量:3
7
作者 夏永儒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38-38,共1页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杜甫的五言诗代表作之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其中的“酒·肉·臭·”,今人的诠释差不多是一致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为:“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杜甫的五言诗代表作之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其中的“酒·肉·臭·”,今人的诠释差不多是一致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为:“酒·肉·凡品,自任其臭腐”;作家出版社《历代诗词名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意境 咏怀五百字 写作背景 《说文解字》 现实主义 统治集团 杜甫 唐王朝 穷年忧黎元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西安城市空间分布与都市生活初探——以林语堂的《朱门》为中心
8
作者 刘宁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15,共9页
林语堂的《朱门》是以20世纪30年代的西安为人物活动主要场所,来展现西安城里青年男女跨门第婚恋的长篇小说。其故事情节之所以能够展开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作者很好地利用了西安的一些重要街区所代表的含义,并让人物活动其间,从而复... 林语堂的《朱门》是以20世纪30年代的西安为人物活动主要场所,来展现西安城里青年男女跨门第婚恋的长篇小说。其故事情节之所以能够展开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作者很好地利用了西安的一些重要街区所代表的含义,并让人物活动其间,从而复原出20世纪30年代西安的城区分化和阶层流动现实。由于作家复原了一些,如火车站、西京招待所这样的新都市公共空间,从而构建出西安人的都市生活和文化活动,尤其在家居生活、服饰、婚恋等方面凸现出西安城市由传统向现代转化过程中的变迁。显然,文学文本所提供的资料在构建历史城市生活方面有其他史料所不及的功能,但也存在着嫁接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 西安 城市生活 现代化
下载PDF
“朱门”红薯优质栽培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裴婷婷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第1期138-139,共2页
文章介绍了高平市“朱门牌”红薯特点、功效、营养价值,并对“朱门牌”红薯的栽培技术要点、贮藏管理要求及市场开发前景进行了详尽研究。
关键词 门”红薯 优质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也说“朱门酒肉臭”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敬芳 《青海教育》 1997年第5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文学创作 修辞手法 生活的真实 《说文解字》 古汉语语法 孔雀东南飞 艺术手法 文学评论 文学作品
下载PDF
“一团矛盾”中的爱心——评长篇小说《朱门》
11
作者 王义武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83-87,共5页
《朱门》是林语堂小说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对此书主要人物复杂心态的分忻。揭示了林语堂意识深处西洋文化与坂仔山地文化交汇的基本形态——“一团矛盾”,这对他的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 门》 长篇小说 矛盾 林语堂小说 爱心 复杂心态 主要人物 山地文化
下载PDF
《朱门》中的男性形象
12
作者 邓婷 《新丝路(下旬)》 2019年第14期153-153,共1页
林语堂的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描述极其成功。无论是《京华烟云》中的理想女性姚木兰,还是《朱门》善良勇敢的杜柔安,林语堂小说中女性形象多姿多彩,由此,对其呈现出的女性形象、女性观等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对于其小说中男性形... 林语堂的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描述极其成功。无论是《京华烟云》中的理想女性姚木兰,还是《朱门》善良勇敢的杜柔安,林语堂小说中女性形象多姿多彩,由此,对其呈现出的女性形象、女性观等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对于其小说中男性形象的分析还是为数不多,本文将从《朱门》着手,浅谈林语堂男性形象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形象 门》 林语堂小说 女性形象 《京华烟云》 理想女性 姚木兰 女性观
下载PDF
“朱门酒肉臭”辨
13
作者 赵福坛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55-56,共2页
本文认为“朱门酒肉臭”中的“臭”字,不应释为腐臭,而应释为香的气味。
关键词 "门酒肉臭" 杜甫 诗歌 释义
全文增补中
唐宋辞中的“兰芽”、“黄花”、“朱门”的英文误译溯源
14
作者 王卉燕 《平顶山学院学报》 1998年第6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写作背景 原作者 唐宋 英文译文 寒山寺 英汉对照 黄花 中国古典诗文 翻译原则
下载PDF
精微之教——陳淳學術與《四書大全》徴引内容考察
15
作者 陳逢源 《岭南学报》 2023年第1期197-218,共22页
陳淳,字安卿,號北溪,朱熹紹熙元年(1190)任漳州知府,陳淳入於門下,朱熹先指點“根原”,後又提醒“下學”,傳授達於性天的日用之學,道德既是日常中驗之有得的結果,也是於義理當中詳審分判得來,以道與學爲核心,道以顯學,學以入道,從而體... 陳淳,字安卿,號北溪,朱熹紹熙元年(1190)任漳州知府,陳淳入於門下,朱熹先指點“根原”,後又提醒“下學”,傳授達於性天的日用之學,道德既是日常中驗之有得的結果,也是於義理當中詳審分判得來,以道與學爲核心,道以顯學,學以入道,從而體現學術完整架構。朱熹與陸象山鵝湖之辯,朱熹採取含容兼取立場,陳淳則勇於與辯,同樣言“心”,陳淳依從朱學思考,“心”之所在,由根原而達於下學,理氣一貫。四書作爲朱學要籍乃是朱門共識,然而陳淳以《近思録》作爲四書楷梯,乃是重申朱熹學術承濂洛之淵源而達於洙泗之正學,四書意義於兹而顯,盡其精微之思,成爲《四書大全》援以印證朱學地位材料,轉爲彰顯朱注價值、深化工夫内涵,擴大性命之教的詮釋内容,對於朱學地位確立,饒有推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陳淳 朱門 四書 近思録 四書大全
下载PDF
论林语堂的“小说三部曲”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海燕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38-542,共5页
《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朱门》是林语堂最为钟爱的“三部曲” ,这三部小说既各自独立 ,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关键词 文学评论 理想人生 林语堂 小说 文化取向 道家哲学 《京华烟云》 《风声鹤唳》 门》
下载PDF
中国人尚红习俗探源 被引量:9
17
作者 何海燕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3期92-94,共3页
中华民族是一个对红色情有独钟,将红色运用最广的民族。红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蕴涵着哪些独特的审美特质和象征意义?为什么中国人会对红色情有独钟呢?在今天,如何让古老儒雅的中国红走向世界,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思考和值得做的事。
关键词 中国人 中华民族 中国民族 尚红 中国红 红盖头 太阳神 审美特质 象征意义 红头绳 春联 祝融 探源
下载PDF
“门中”、“门公”究源探微
18
作者 马振亚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53,共2页
关键词 门公 《辞源》 犹言 相门 家公 门风 门祚
下载PDF
毛氏汲古阁本《说文解字》刊印源流新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宪荣 周晓文 《励耘语言学刊》 2019年第1期106-127,共22页
目前学界对毛氏汲古阁本《说文》的刊印源流虽有大致梳理,但对该本的具体分期及各时期版本特征等尚缺详尽考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认为此本在清代共经四次刊印:康熙年间,毛康在朱彝尊的影响下依其父遗留旧版首次重校印行。从存世的毛康... 目前学界对毛氏汲古阁本《说文》的刊印源流虽有大致梳理,但对该本的具体分期及各时期版本特征等尚缺详尽考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认为此本在清代共经四次刊印:康熙年间,毛康在朱彝尊的影响下依其父遗留旧版首次重校印行。从存世的毛康手校本看,此次刊印版式已定,文内已有校改,但无增阴文篆字、旁增小字及添加附录等情况。之后毛康继续订补书版,增添了附录,但卒前未能再印。乾隆前期,书版归祁门马氏并获得重印,从《四库》本看,此本已旁增小字、且增加了阴文篆字,并添加了附录。乾隆中期,朱筠访得马氏印本进行重校翻刻,《说文》始大行于世。乾隆后期,版归苏州钱听默,钱氏参考朱氏印本等重校修版印行。此本初印里封有萃古斋印,增篆、旁增小字及附录一应俱全,文字颇有修改,后世所谓'剜改本'即指此。嘉庆以后,毛氏书版渐渐湮灭,钱氏与朱氏二印本则相继受到青睐。了解汲古阁本的刊印源流,可以把握其在不同时期的刊印动因和版本特征,进而重估其在清代说文学上的地位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汲古阁本 祁门马氏 大兴 苏州钱氏 刊印源流
下载PDF
谈训诂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广飞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8-12,89,共6页
本文运用训诂知识,着重对中学文言文中注释失误、注释不一和当注而未注的词语作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门酒肉臭 古诗文 学语文 语文教学质量 间关 上海教育出版社 郭在贻 诗经通义 《琵琶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