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朴学思潮与清代学术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海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8-97,共10页
清中前期,朴学激成时尚。但相比两汉之经学、魏晋之玄学、隋唐之佛学、宋明之理学,惟独清代没有自己独立的哲学精神,即便如此,仍无从阻遏学术上的繁花似锦,形成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昂扬之势,这个“一马”就是经学、考证史学;“万马...
清中前期,朴学激成时尚。但相比两汉之经学、魏晋之玄学、隋唐之佛学、宋明之理学,惟独清代没有自己独立的哲学精神,即便如此,仍无从阻遏学术上的繁花似锦,形成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昂扬之势,这个“一马”就是经学、考证史学;“万马”就是包括小学、音韵学、金石学、校勘学、目录学、方志学、天文学、算学、舆地学在内的百艺群科。究其原因,朴学思潮的推动居功乃大,这主要获益于朴学思潮的学术目标、学术理路以及相应而达的学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学思潮
小学
自然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戴震对朴学思潮的独特贡献——兼论朴学正统形成过程中戴学对惠学的扬弃
2
作者
李海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70,共10页
惠栋与戴震是朴学峰峦上的两个巨人。前贤纵论伟业,"共推惠、戴",其实,戴震的贡献应在惠栋之上。戴震直面惠学之弊,能于纠偏颇、补漏失,具体体现在:变惠栋"唯求其古"的治学原则为"唯求其是";变惠栋尊汉...
惠栋与戴震是朴学峰峦上的两个巨人。前贤纵论伟业,"共推惠、戴",其实,戴震的贡献应在惠栋之上。戴震直面惠学之弊,能于纠偏颇、补漏失,具体体现在:变惠栋"唯求其古"的治学原则为"唯求其是";变惠栋尊汉信古的通经路线为"以小学为基,以典章为辅、治诸艺而会于经"的学术理路;同时把"明义理"纳入通经环节,使之与明古经、知故训连成严整的统合体,并由考据而推论义理疏失,补惠学之缺,创戴学之新,最终建立了朴学正统。而这恰恰是惠学所达不到的。难怪梁启超先生有言"苟无戴震,则清学能否卓然自树立,盖未可知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学思潮
惠学
戴学
扬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清代朴学思潮的基本得失
3
作者
李海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4-83,共10页
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审视,朴学思潮在学理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上均有建树。前者以“经学即理学”说为主轴,搭建了足以让清代学者施展身手的舞台,在形成朴学正统的同时,还推动了清代学术的大面积发展;后者以效行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为核心,创...
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审视,朴学思潮在学理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上均有建树。前者以“经学即理学”说为主轴,搭建了足以让清代学者施展身手的舞台,在形成朴学正统的同时,还推动了清代学术的大面积发展;后者以效行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为核心,创制了精良的研究方法,为近代科学精神炳烛。朴学思潮之失,在于学术理路上存在缺陷、以及适用性价值的缺失。前者是其发展途中无法解开的死结;后者一旦发作,歇息易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朴学思潮
学理价值
治学原则
学术理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疏证》与《冤词》对垒的思想学术意义
4
作者
李海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8-105,共8页
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是清初《书》经辨伪的扛鼎之作,而毛奇龄的《古文尚书冤词》则是持论相左的兴讼问状;《疏证》与《冤词》的对垒,其实也是当时《书》经辨伪与辨真两大阵营最高水平的交锋,其结果不仅从学术上有利于经学研究的深...
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是清初《书》经辨伪的扛鼎之作,而毛奇龄的《古文尚书冤词》则是持论相左的兴讼问状;《疏证》与《冤词》的对垒,其实也是当时《书》经辨伪与辨真两大阵营最高水平的交锋,其结果不仅从学术上有利于经学研究的深入,同时还从思想根柢上动摇了理学的学问基础,为朴学思潮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证》
《冤词》
《书》经辨伪
反理学运动
朴学思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中叶扬州曲家的花部戏曲观
被引量:
1
5
作者
相晓燕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6-42,35,共8页
清中叶,花、雅两部戏曲演出活动繁盛,扬州曲家焦循、李斗、黄文旸、凌廷堪等深受市民文化熏陶,从题材、语言、音律等方面,发现花部戏与元曲主旨精神相通,因此热情赞美花部戏。李斗在《扬州画舫录》卷五中对花部戏曲演出的实录性记载,焦...
清中叶,花、雅两部戏曲演出活动繁盛,扬州曲家焦循、李斗、黄文旸、凌廷堪等深受市民文化熏陶,从题材、语言、音律等方面,发现花部戏与元曲主旨精神相通,因此热情赞美花部戏。李斗在《扬州画舫录》卷五中对花部戏曲演出的实录性记载,焦循在《花部农谭》中对花部戏理论的总结,皆可谓开时代风气之先。这是扬州曲家在传统曲学观念与乾嘉朴学思潮合力的作用下向前推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叶
花雅之争
扬州曲家
花部戏曲观
乾嘉
朴学思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初学术的两次转变及其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
4
6
作者
李海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7-82,共6页
清初,我国学界出现了一股屏弃宋明理学、竞尚古经的思潮,史称朴学思潮,延至乾嘉终成气象。_其间,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学术方向的扭转,即朴学压倒理学,演成趋势;另一次是学术理路的改变,使经学研究偏离经世致用的传统,走上了纯学术化...
清初,我国学界出现了一股屏弃宋明理学、竞尚古经的思潮,史称朴学思潮,延至乾嘉终成气象。_其间,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学术方向的扭转,即朴学压倒理学,演成趋势;另一次是学术理路的改变,使经学研究偏离经世致用的传统,走上了纯学术化道路。第一次转变发生在社会新旧交替时期,属于“推翻一偶像而别供一偶像”的思想革命;第二次转变发生在一个学术思潮内部,属于朴学运动自身的发展与深入。事实上,也正是第二次转变。彻底终结了理学时代,迎来了朴学的全面昌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学术思想
思想史
朴学思潮
理学
汉学
原文传递
大兴“二朱”与四库全书馆
被引量:
3
7
作者
林存阳
王豪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7-181,共15页
大兴朱筠、朱珪兄弟是乾嘉时期学术界的重要领袖,两人都曾直接参与《四库全书》的纂修,朱筠对四库全书馆的开馆有首倡之功,朱珪则主持了山西采进书籍的工作,此后两人又先后在四库馆任职,分别担任纂修官和总阅官。通过对“二朱”在四库...
大兴朱筠、朱珪兄弟是乾嘉时期学术界的重要领袖,两人都曾直接参与《四库全书》的纂修,朱筠对四库全书馆的开馆有首倡之功,朱珪则主持了山西采进书籍的工作,此后两人又先后在四库馆任职,分别担任纂修官和总阅官。通过对“二朱”在四库馆任职期间交游和活动状况的考察,可以看出,四库馆内存在一个复杂且联系紧密的关系网络。四库馆臣间或为师生,或为同年,或为姻亲,或为旧友,不仅同在四库馆内参与修书,在馆外也时常一同宴集、出游,交流思想、讨论学术,这些联系和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四库全书》在兼采汉宋的前提下,崇汉抑宋学术立场的形成。朴学思潮的兴起是四库全书馆得以开馆的关键因素,而《四库全书》的纂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朴学思潮的发展。以“二朱”为线索,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这种互动影响是如何一步步发生、扩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二朱”
四库全书馆
乾嘉学术
朴学思潮
学者交际
原文传递
论清中叶扬州曲家群的“崇元”倾向
被引量:
1
8
作者
相晓燕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91,共8页
因姻亲、学缘等关系,清中叶扬州曲家焦循、凌廷堪、李斗、黄文旸等戏曲观念趋同,表现出鲜明的"崇元"倾向。针对当时曲家以史传之笔写戏、湮没戏曲本体的创作现象,他们以元人本色理论相号召,主张传奇创作要重视戏曲的搬演特性...
因姻亲、学缘等关系,清中叶扬州曲家焦循、凌廷堪、李斗、黄文旸等戏曲观念趋同,表现出鲜明的"崇元"倾向。针对当时曲家以史传之笔写戏、湮没戏曲本体的创作现象,他们以元人本色理论相号召,主张传奇创作要重视戏曲的搬演特性,恢复元曲的审美特征;以为元曲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后人无法超越,并以之为圭臬来评判传奇史上的大家,因此矫枉过正,直接影响其戏曲成就的取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叶
扬州曲家
乾嘉
朴学思潮
花雅之争
“崇元”倾向
原文传递
清中叶扬州曲家的戏曲创作论
9
作者
相晓燕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7年第2期81-92,共12页
清中叶,目睹花盛雅衰的现实情势,扬州曲家对历史剧创作中的虚实问题、声律论、本色论等重新进行了探讨。深受乾嘉朴学思潮的影响,他们视野恢宏,崇尚汇通,在历史剧创作的虚实关系上,更倾向于剧作家的主观表现,追求主体情志的畅意抒发。...
清中叶,目睹花盛雅衰的现实情势,扬州曲家对历史剧创作中的虚实问题、声律论、本色论等重新进行了探讨。深受乾嘉朴学思潮的影响,他们视野恢宏,崇尚汇通,在历史剧创作的虚实关系上,更倾向于剧作家的主观表现,追求主体情志的畅意抒发。他们对当时曲坛音韵混乱的现象极为不满,主张奉元曲为圭臬,力矫流俗之弊,同时对戏曲创作中的文辞化现象痛加指斥,重倡本色理论。其戏曲创作理论是乾嘉朴学与曲学渗透与交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叶
扬州曲家
虚实论
声律论
本色论
乾嘉
朴学思潮
原文传递
题名
朴学思潮与清代学术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海生
机构
上海行政学院
出处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8-97,共10页
文摘
清中前期,朴学激成时尚。但相比两汉之经学、魏晋之玄学、隋唐之佛学、宋明之理学,惟独清代没有自己独立的哲学精神,即便如此,仍无从阻遏学术上的繁花似锦,形成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昂扬之势,这个“一马”就是经学、考证史学;“万马”就是包括小学、音韵学、金石学、校勘学、目录学、方志学、天文学、算学、舆地学在内的百艺群科。究其原因,朴学思潮的推动居功乃大,这主要获益于朴学思潮的学术目标、学术理路以及相应而达的学术方法。
关键词
朴学思潮
小学
自然科学
Keywords
Ideological trend of Pu School, Philosophical studies, Natural sciences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戴震对朴学思潮的独特贡献——兼论朴学正统形成过程中戴学对惠学的扬弃
2
作者
李海生
机构
上海行政学院
出处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70,共10页
文摘
惠栋与戴震是朴学峰峦上的两个巨人。前贤纵论伟业,"共推惠、戴",其实,戴震的贡献应在惠栋之上。戴震直面惠学之弊,能于纠偏颇、补漏失,具体体现在:变惠栋"唯求其古"的治学原则为"唯求其是";变惠栋尊汉信古的通经路线为"以小学为基,以典章为辅、治诸艺而会于经"的学术理路;同时把"明义理"纳入通经环节,使之与明古经、知故训连成严整的统合体,并由考据而推论义理疏失,补惠学之缺,创戴学之新,最终建立了朴学正统。而这恰恰是惠学所达不到的。难怪梁启超先生有言"苟无戴震,则清学能否卓然自树立,盖未可知也"。
关键词
朴学思潮
惠学
戴学
扬弃
Keywords
Puxue Thoughts
Hui Thoughts
Dai Thoughts
Development & Discard
分类号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清代朴学思潮的基本得失
3
作者
李海生
机构
上海行政学院
出处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4-83,共10页
文摘
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审视,朴学思潮在学理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上均有建树。前者以“经学即理学”说为主轴,搭建了足以让清代学者施展身手的舞台,在形成朴学正统的同时,还推动了清代学术的大面积发展;后者以效行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为核心,创制了精良的研究方法,为近代科学精神炳烛。朴学思潮之失,在于学术理路上存在缺陷、以及适用性价值的缺失。前者是其发展途中无法解开的死结;后者一旦发作,歇息易也。
关键词
清代
朴学思潮
学理价值
治学原则
学术理念
Keywords
Thought-trend of Pu Learning, V, in an all-round way, alue of academic theory, Value of practical utility
分类号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疏证》与《冤词》对垒的思想学术意义
4
作者
李海生
机构
上海行政学院
出处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8-105,共8页
文摘
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是清初《书》经辨伪的扛鼎之作,而毛奇龄的《古文尚书冤词》则是持论相左的兴讼问状;《疏证》与《冤词》的对垒,其实也是当时《书》经辨伪与辨真两大阵营最高水平的交锋,其结果不仅从学术上有利于经学研究的深入,同时还从思想根柢上动摇了理学的学问基础,为朴学思潮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关键词
《疏证》
《冤词》
《书》经辨伪
反理学运动
朴学思潮
Keywords
"Shuzheng", "Yuanci", Holly Books, Anti-logic Movement
分类号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中叶扬州曲家的花部戏曲观
被引量:
1
5
作者
相晓燕
机构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出处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6-42,35,共8页
基金
浙江省2012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乾嘉学派与清代戏曲>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JCWH23YB)
文摘
清中叶,花、雅两部戏曲演出活动繁盛,扬州曲家焦循、李斗、黄文旸、凌廷堪等深受市民文化熏陶,从题材、语言、音律等方面,发现花部戏与元曲主旨精神相通,因此热情赞美花部戏。李斗在《扬州画舫录》卷五中对花部戏曲演出的实录性记载,焦循在《花部农谭》中对花部戏理论的总结,皆可谓开时代风气之先。这是扬州曲家在传统曲学观念与乾嘉朴学思潮合力的作用下向前推进的结果。
关键词
清中叶
花雅之争
扬州曲家
花部戏曲观
乾嘉
朴学思潮
Keywords
mid-Qing dynasty
competition between hua and ya
Yangzhou dramatists
views on drama
qianjiaacademic trends
分类号
J802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初学术的两次转变及其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
4
6
作者
李海生
机构
上海行政学院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7-82,共6页
文摘
清初,我国学界出现了一股屏弃宋明理学、竞尚古经的思潮,史称朴学思潮,延至乾嘉终成气象。_其间,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学术方向的扭转,即朴学压倒理学,演成趋势;另一次是学术理路的改变,使经学研究偏离经世致用的传统,走上了纯学术化道路。第一次转变发生在社会新旧交替时期,属于“推翻一偶像而别供一偶像”的思想革命;第二次转变发生在一个学术思潮内部,属于朴学运动自身的发展与深入。事实上,也正是第二次转变。彻底终结了理学时代,迎来了朴学的全面昌盛。
关键词
清初
学术思想
思想史
朴学思潮
理学
汉学
分类号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大兴“二朱”与四库全书馆
被引量:
3
7
作者
林存阳
王豪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7-181,共15页
文摘
大兴朱筠、朱珪兄弟是乾嘉时期学术界的重要领袖,两人都曾直接参与《四库全书》的纂修,朱筠对四库全书馆的开馆有首倡之功,朱珪则主持了山西采进书籍的工作,此后两人又先后在四库馆任职,分别担任纂修官和总阅官。通过对“二朱”在四库馆任职期间交游和活动状况的考察,可以看出,四库馆内存在一个复杂且联系紧密的关系网络。四库馆臣间或为师生,或为同年,或为姻亲,或为旧友,不仅同在四库馆内参与修书,在馆外也时常一同宴集、出游,交流思想、讨论学术,这些联系和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四库全书》在兼采汉宋的前提下,崇汉抑宋学术立场的形成。朴学思潮的兴起是四库全书馆得以开馆的关键因素,而《四库全书》的纂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朴学思潮的发展。以“二朱”为线索,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这种互动影响是如何一步步发生、扩大的。
关键词
大兴“二朱”
四库全书馆
乾嘉学术
朴学思潮
学者交际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清中叶扬州曲家群的“崇元”倾向
被引量:
1
8
作者
相晓燕
机构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出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91,共8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乾嘉学派与清代戏曲"(项目编号:12JCWH23YB)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因姻亲、学缘等关系,清中叶扬州曲家焦循、凌廷堪、李斗、黄文旸等戏曲观念趋同,表现出鲜明的"崇元"倾向。针对当时曲家以史传之笔写戏、湮没戏曲本体的创作现象,他们以元人本色理论相号召,主张传奇创作要重视戏曲的搬演特性,恢复元曲的审美特征;以为元曲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后人无法超越,并以之为圭臬来评判传奇史上的大家,因此矫枉过正,直接影响其戏曲成就的取得。
关键词
清中叶
扬州曲家
乾嘉
朴学思潮
花雅之争
“崇元”倾向
Keywords
Mid-Qing Dynasty, playwrights in Yangzhou, ideological trend of down-to-earth learning in the times of Emperors Qianlong and Jiaqing, disputes between Peking Opera,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Local Operas and Kunqu, inclination of "Worshiping Yuanqu"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清中叶扬州曲家的戏曲创作论
9
作者
相晓燕
机构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出处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7年第2期81-92,共12页
基金
笔者主持的文化部课题“花雅之争中的乾嘉文人曲家研究”(项目编号:16DB0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清中叶,目睹花盛雅衰的现实情势,扬州曲家对历史剧创作中的虚实问题、声律论、本色论等重新进行了探讨。深受乾嘉朴学思潮的影响,他们视野恢宏,崇尚汇通,在历史剧创作的虚实关系上,更倾向于剧作家的主观表现,追求主体情志的畅意抒发。他们对当时曲坛音韵混乱的现象极为不满,主张奉元曲为圭臬,力矫流俗之弊,同时对戏曲创作中的文辞化现象痛加指斥,重倡本色理论。其戏曲创作理论是乾嘉朴学与曲学渗透与交融的结果。
关键词
清中叶
扬州曲家
虚实论
声律论
本色论
乾嘉
朴学思潮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朴学思潮与清代学术
李海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戴震对朴学思潮的独特贡献——兼论朴学正统形成过程中戴学对惠学的扬弃
李海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清代朴学思潮的基本得失
李海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疏证》与《冤词》对垒的思想学术意义
李海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清中叶扬州曲家的花部戏曲观
相晓燕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清初学术的两次转变及其思想史意义
李海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4
原文传递
7
大兴“二朱”与四库全书馆
林存阳
王豪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
原文传递
8
论清中叶扬州曲家群的“崇元”倾向
相晓燕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原文传递
9
清中叶扬州曲家的戏曲创作论
相晓燕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