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会照射源雷达系统中外辐射源的选择 被引量:19
1
作者 徐世友 陈曾平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19,共4页
机会照射源雷达与一般双/多基地雷达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照射源特点的差异。文中首先给出了目前可以利用的机会照射源种类,然后从辐射源的可用性、信号波形特征以及不同应用领域等方面分析了机会照射源雷达系统中外辐射源的选择原则,最后... 机会照射源雷达与一般双/多基地雷达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照射源特点的差异。文中首先给出了目前可以利用的机会照射源种类,然后从辐射源的可用性、信号波形特征以及不同应用领域等方面分析了机会照射源雷达系统中外辐射源的选择原则,最后介绍了针对不同辐射源和应用的目标定位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照射源雷达 模糊函数 辐射功率 定位体制
下载PDF
采用机会照射源的杂波抑制与弱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翟永惠 吴江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在利用机会照射源进行目标探测时,目标信号经常淹没在强直达波与多径杂波中;同时,由于强目标信号旁瓣的遮盖效应,经常存在弱目标的漏检。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梯度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的杂波抑制算法抑制直达波与多径杂波,同时... 在利用机会照射源进行目标探测时,目标信号经常淹没在强直达波与多径杂波中;同时,由于强目标信号旁瓣的遮盖效应,经常存在弱目标的漏检。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梯度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的杂波抑制算法抑制直达波与多径杂波,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插的改进CLEAN算法来实现强目标的抑制。该算法首先进行杂波抑制,然后与参考信号作二维时频互相关,估计出强目标信号的时延与多普勒频率;利用经过内插的时延点构造强目标干扰矩阵完成强目标的抑制,因此而达到检测弱目标信号的目的。经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对于目标回波的时延与多普勒估计误差不敏感,且在强目标时延为分数倍采样周期时仍然能达到很好的抑制性能,并有效检测到弱目标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照射 杂波抑制 弱目标检测 内插 CLEAN算法
下载PDF
基于CDMA照射的无源探测系统 被引量:1
3
作者 肖龙 华云 许博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09年第2期5-8,18,共5页
针对利用机会照射源的无源探测系统,论述了一种新的机会照射源——CDMA基站信号,利用CDMA基站的下行信号为照射源构成无源探测系统,分析了CDMA信号的构成形式及特点,分析了利用民用CDMA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对空中动目标探测的技术可行... 针对利用机会照射源的无源探测系统,论述了一种新的机会照射源——CDMA基站信号,利用CDMA基站的下行信号为照射源构成无源探测系统,分析了CDMA信号的构成形式及特点,分析了利用民用CDMA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对空中动目标探测的技术可行性,并对探测距离进行了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照射 无源探测系统 CDMA
下载PDF
适用于宽带和窄带照射源的无源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4
作者 汪玲 邓昊 王洁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4-704,共11页
无源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利用外部照射源和运动接收机对感兴趣场景进行成像,具有良好的电子对抗性,并可降低系统成本,利于系统小型化,缓解频带拥挤。本文给出基于逆散射理论和微局部分析的无源合成孔径成像统一理论,适用于沿任意轨迹运动... 无源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利用外部照射源和运动接收机对感兴趣场景进行成像,具有良好的电子对抗性,并可降低系统成本,利于系统小型化,缓解频带拥挤。本文给出基于逆散射理论和微局部分析的无源合成孔径成像统一理论,适用于沿任意轨迹运动的机载接收机和静止或运动的照射源。考虑发射两种发射波形:窄带连续波(Continuous-wave,CW)和宽带脉冲波形,相应给出两种新的无源合成孔径成像模式:针对宽带脉冲波形的合成孔径无源成像(Synthetic aperture hitchhiker,SAH)和针对单频或超窄带连续波的多普勒合成孔径无源成像(Doppler synthetic aperture hitchhiker,DSAH)。首先建立回波相关信号模型,该模型可消除与发射机相关的相位项,然后利用滤波反投影理论和微局部分析对相关回波数据进行反演,对应SAH和DSAH这两种无源模式,分别将相关回波数据反投影到无源距离和无源多普勒等值线上,给出详细的分辨率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成像方法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无源雷达 成像 机会照射 窄带
下载PDF
无源探测与跟踪雷达系统技术及其发展 被引量:62
5
作者 王俊 保铮 张守宏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4年第3期129-135,共7页
介绍了无源雷达系统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 ,对机会照射方式下无源雷达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作了评述 ,给出了一个利用商用调频广播电台作为机会照射源的目标探测与跟踪雷达实验系统及其部分实验结果 ,指出了无源雷达探测系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无源雷达 目标探测 目标跟踪 机会照射 无源探测
下载PDF
一种新的采用分布式孔径的无源雷达成像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汪玲 伍少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6-621,共6页
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利用机会照射源的无源分布式雷达目标成像方法。首先基于波方程建立接收回波信号模型。然后建立新的无源回波模型,该模型将所有接收单元(或接收机)处的回波信号用某一基准接收单元处的接收信号来描述,无需发射源信息。... 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利用机会照射源的无源分布式雷达目标成像方法。首先基于波方程建立接收回波信号模型。然后建立新的无源回波模型,该模型将所有接收单元(或接收机)处的回波信号用某一基准接收单元处的接收信号来描述,无需发射源信息。基于分布式孔径获得的数据有限,成像被描述为目标位置未知的二元假设检验。采用无源回波模型,依据最大信噪比准则构造空间可分辨的检测统计量,对观测区域每个位置进行检测,最终形成关于成像区域的检测统计量图像,获知目标位置信息。在给出该成像方法分辨率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和成像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雷达 分布式孔径 机会照射 成像 波方程
下载PDF
基于数字电视的无源雷达信号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鞠晓燕 陶然 单涛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3年第3期36-37,61,共3页
简单介绍了研究基于数字电视广播信号无源双(多)基地雷达系统的现实意义。在综合数字电视广播信号结构及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信号的数学分析模型,详细讨论了数字电视信号作为机会照射源的特点,并与模拟电视信号作了比较,给出仿真与计算结果... 简单介绍了研究基于数字电视广播信号无源双(多)基地雷达系统的现实意义。在综合数字电视广播信号结构及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信号的数学分析模型,详细讨论了数字电视信号作为机会照射源的特点,并与模拟电视信号作了比较,给出仿真与计算结果,说明以数字电视广播信号为外辐射源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电视 双(多)基地雷达 机会照射 外辐射源 无源雷达系统
下载PDF
利用GSM为信号源的无源定位系统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红海 朱联祥 +1 位作者 陈仁 况卢娟 《信息技术》 2009年第3期1-3,共3页
就无源双(多)基地雷达问题,论述了一种新的机会照射源———GSM信号。利用GSM基站的下行信号为发射源构成被动式雷达系统,详细地分析了GSM信号的特点,分析了以其作为照射源的雷达系统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定位方法,以及降低直达波及周围基... 就无源双(多)基地雷达问题,论述了一种新的机会照射源———GSM信号。利用GSM基站的下行信号为发射源构成被动式雷达系统,详细地分析了GSM信号的特点,分析了以其作为照射源的雷达系统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定位方法,以及降低直达波及周围基站干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照射 GSM 无源定位
下载PDF
用于无源双(多)基地雷达系统的GSM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惠茹 陶然 周思永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1,共3页
就无源双 (多 )基地雷达问题 ,论述了一种新的机会照射源———移动通信中的基站应用于雷达系统的可行性。文中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证 :移动通信信号本身特点、移动通信信道的选择、基站作为机会照射源雷达系统的覆盖范围。
关键词 无源双(多)基地雷达 机会照射 移动通信 GSM
下载PDF
利用GSM为信号源的探测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乙惠 王俊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64-470,共7页
目前利用机会照射源的被动式双(多)基地雷达得到广泛关注,可用的外辐射源有电视广播信号、卫星信号等,论述了一种新的机会照射源——GSM信号。利用GSM基站的下行信号为发射源构成被动式雷达系统,详细地分析了GSM信号的构成形式及特点,... 目前利用机会照射源的被动式双(多)基地雷达得到广泛关注,可用的外辐射源有电视广播信号、卫星信号等,论述了一种新的机会照射源——GSM信号。利用GSM基站的下行信号为发射源构成被动式雷达系统,详细地分析了GSM信号的构成形式及特点,分析了以其作为信号源的雷达系统的可行性。同时仿真了该雷达系统的探测覆盖范围,并给出了目标检测及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照射 双(多)基地雷达 GSM
下载PDF
无源探测与定位系统发展综述
11
作者 朱润 龚巧 《探测与定位》 2010年第4期22-25,共4页
利用机会照射源的无源探测与定位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该系统,本文阐述了其发展历史以及该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显著研究成果,分析了无源探测定位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以蜂窝移动通信信号作为外辐射源是发展我国无源探测定位系统... 利用机会照射源的无源探测与定位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该系统,本文阐述了其发展历史以及该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显著研究成果,分析了无源探测定位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以蜂窝移动通信信号作为外辐射源是发展我国无源探测定位系统的一个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探测与定位系统 机会照射 蜂窝移动通信
下载PDF
无源探测与定位系统发展综述
12
作者 朱润 龚巧 《现代导航》 2010年第2期56-59,共4页
利用机会照射源的无源探测与定位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该系统,本文阐述了其发展历史以及该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显著研究成果,分析了无源探测定位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以蜂窝移动通信信号作为外辐射源是发展我国无源探测定位系统... 利用机会照射源的无源探测与定位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该系统,本文阐述了其发展历史以及该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显著研究成果,分析了无源探测定位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以蜂窝移动通信信号作为外辐射源是发展我国无源探测定位系统的一个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探测与定位系统 机会照射 蜂窝移动通信
下载PDF
“外辐射源雷达技术”专刊征文通知
13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3年第4期438-438,共1页
外辐射源雷达是利用非合作辐射信号作为照射源的双/多基地特种体制雷达。近年来,利用广播电视、通信基站、导航和通信卫星、无线局域网络、雷达等机会照射源的外辐射源雷达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并成为新型探测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为及时总... 外辐射源雷达是利用非合作辐射信号作为照射源的双/多基地特种体制雷达。近年来,利用广播电视、通信基站、导航和通信卫星、无线局域网络、雷达等机会照射源的外辐射源雷达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并成为新型探测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为及时总结我国在外辐射源雷达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雷达学报》拟在2014年底出版"外辐射源雷达技术"专刊,专刊主编为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万显荣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技术 外辐射源 征文通知 机会照射 无线局域网络 多基地 辐射信号 广播电视
下载PDF
“外辐射源雷达技术”专刊征文通知
14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3年第3期356-356,共1页
外辐射源雷达是利用非合作辐射信号作为照射源的双/多基地特种体制雷达。近年来,利用广播电视、通信基站、导航和通信卫星、无线局域网络、雷达等机会照射源的外辐射源雷达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并成为新型探测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雷达技术 外辐射源 征文通知 机会照射 无线局域网络 多基地 辐射信号 广播电视
下载PDF
利用GSM为信号源的无源定位系统
15
作者 王红海 朱联祥 +1 位作者 陈仁 况卢娟 《广西通信技术》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就无源双(多)基地雷达问题,论述了一种新的机会照射源——GSM信号。利用GSM基站的下行信号为发射源构成被动式雷达系统,详细地分析了GSM信号的特点,分析了以其作为照射源的雷达系统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定位方法,以及降低直达波及周围基站... 就无源双(多)基地雷达问题,论述了一种新的机会照射源——GSM信号。利用GSM基站的下行信号为发射源构成被动式雷达系统,详细地分析了GSM信号的特点,分析了以其作为照射源的雷达系统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定位方法,以及降低直达波及周围基站干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照射 GSM 无源定位
原文传递
Recent progress in Bistatic SAR with illuminators of opportunity
16
作者 ZENG Tao ZHANG Tian +1 位作者 TIAN Wei Ming HU Che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965-1967,共3页
Bistatic SAR(Bi SAR)with illuminators of opportunity is a kind of flexible SAR system that consists of non-cooperative transmitters and a stationary or moving receiver,as Figure 1shows.In recent years,notable effort... Bistatic SAR(Bi SAR)with illuminators of opportunity is a kind of flexible SAR system that consists of non-cooperative transmitters and a stationary or moving receiver,as Figure 1shows.In recent years,notabl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kind of system.Progress regarding Bi SAR with navigation satellites as transmitters before 2015,including the related theory and practice,has been well reviewed by Antoniou et al.and can be referred from[1].This paper reviews some of the progress in 2015and 2016,including novel signal processing approaches,advanced Bi SAR system configurations and potenti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portunity stationary receiver navigation potentially cooperative iterative Figure subsidence utilize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