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把X”放置类格式的演化过程以及机制与动因
- 1
-
-
作者
王静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
出处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73-77,共5页
-
文摘
"把X置于Y"和"把X放在Y"在格式来源和演化过程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与共性,在隐喻、背景知识前景化、重新分析、类推机制下,它们经历了一个由"行动义"到"性状义"到"指称义"再到"限定义"转化的过程。
-
关键词
“把X置于Y”“把X放在Y”演化过程
机制与动因
-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流行语“大写的×”格式初探
- 2
-
-
作者
刘芹
曹春静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出处
《求知导刊》
2017年第18期45-48,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语言动态观下语法和修辞界面的同形结构研究”(15YJA740044)
上海外国语大学重大项目(KX161076).
-
文摘
现代汉语“大写的×”是近年来新兴的网络语言,是一个极具能产性的格式,此格式在新闻标题和微博中出现频率极高。文章通过对此格式特殊用法的产生与发展、演变机制及其动因考察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描述和解释,从而探究此格式如何从最初的描述义发展出主观评价义和程度义。
-
关键词
“大写的×”
描述义
主观评价义
程度义
机制与动因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哭了”的语法化与词汇化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安琼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
出处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33-135,共3页
-
文摘
“哭了”可以充当谓语、结果补语,近年来在网络用语中出现了新兴用法,即用作程度补语,甚至发展出话语标记功能。基于此,在共时层面上对“哭了”的句法特征进行分析,同时从历时的角度分析“哭了”的语法化与词汇化过程,并进一步探究语法化与词汇化的机制与动因。基于语料库的检索发现,“哭”与“了”在历时演变中都发生了语法化,同时在隐喻与重新分析的机制作用下,在高频使用、双音化趋势、创新与经济性原则的影响下,“哭了”发生了语法化与词汇化。
-
关键词
“哭了”
语法化
词汇化
机制与动因
-
分类号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唐代僧尼墓志塔铭“死亡”义词语研究
- 4
-
-
作者
刘荣
何山
-
机构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
出处
《河池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6-63,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汉魏六朝碑刻文字通例研究暨字形全谱编撰”(22VJXG059)
教育部社会科学项目“六朝至宋碑刻研究”(22JHQ084)
重庆市语言文字重点科研项目“五代碑刻字形全谱及俗字源流演变研究”(yyk22102)。
-
文摘
墓志类文献特有的性质、内容和功用决定其用词呈现出范畴化、类型化倾向。唐代僧尼墓志塔铭表“死亡”义的词汇众多,从词语构成所决定的表义机制看,直接表义方式占主体,间接表义方式次之。这些规律和特点既受到词汇本身发展的影响,又受到碑刻文体、文化心理和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专题研究唐代僧尼墓志塔铭“死亡”义词语,既有益于汉语专类词汇及词义研究,又可为汉语词汇学及词汇史研究提供理论和材料参考。
-
关键词
唐代僧尼墓志塔铭
“死亡”义词语
表义方式
机制与动因
汉语词汇史
-
分类号
H12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网络热词“嘴替”的词汇化分析
- 5
-
-
作者
何思瑶
-
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
-
出处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6期2451-2456,共6页
-
文摘
网络热词“嘴替”是名词“嘴”与动词“替”的组合,来源于状中短语“用嘴……替”,后发展为定中短语“嘴巴的替代”,再到主谓短语“我的嘴巴被替代了”。“嘴替”使用频率高,但其演变过程及动因鲜有研究。“嘴替”具有名词性,常在句中充当宾语。先从历时的角度分析“嘴替”的词汇化过程,同时又在共时层面上对“嘴替”的句法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其词汇化的机制与动因。基于语料库的检索发现,“嘴替”从独立使用阶段转向合并使用阶段,从状中结构词汇化为定中结构、主谓结构,最终完成词汇化。在转喻与重新分析的机制作用下,在高频使用、双音化趋势、创新与经济性原则的影响下,“嘴替”发生了词汇化。
-
关键词
词汇化
“嘴替”
网络语言
机制与动因
-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试论“X_(双评副)+是”附缀结构式
- 6
-
-
作者
王林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55-60,共6页
-
文摘
“X_(双评副)+是”结构式中“是”有四种性质,但只有“是_(3)”具备附缀属性。附缀“是_(3)”句法上不具备带宾功能,语义上语义指向功能消失,语用上具有篇章系连以及情态评价功能。其中,语义漂白、句法错配、形式后附是附缀“是3”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整个附缀结构式而言,韵律成词与认知组块造成其用法常态化,因而不能随意扩展与句法测试。其生成受到类推效应、重新分析、修辞表达与高频惯用的影响。
-
关键词
“X_(双评副)+是”
“是”
附缀
特征
机制与动因
-
Keywords
X disyllabic evaluative adverb+shi
shi
clitic
features
mechanism and motivation
-
分类号
H109.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几多”“少多”与“多/大”类量度标记
被引量:3
- 7
-
-
作者
冯赫
-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院/语言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1-71,128,共12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B098)。
-
文摘
“几多”“少多”是魏晋南北朝以后出现的问数词和表量词,与汉语的其他“X多”表量式结构平行,是由包括“几”“少”在内的主要语素或短语后出现量度标记“多”形成的。受量度标记“多”的范域性质制约,“几多”未能像独立使用的“几”一样成为泛义的“数字化”问数词,“少多”则基本局限于表示偏少的物量。“多/大”类量度标记来源于正向形容词,是相对词概念显著性支配的结果。
-
关键词
问数词“几多”
表量词“少多”
“多/大”类量度标记
机制与动因
-
Keywords
the quantitive interrogative jiduo
the quantitive expressive shaoduo
the duo/da type of measure markers
mechanism and motivation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