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绞合式光纤的微弯损耗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茶国智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2年第4期35-38,共4页
深入研究绞合式光纤的微弯损耗机制,提出两种微弯损耗模型且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表达式,经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两种模型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还对绞合式光纤的传感检测应用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绞合式光纤 损耗机制 损耗应用
下载PDF
热应力对焊缝的破坏及防止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金福 肖琼智 陈夏红 《锅炉制造》 2005年第1期45-46,共2页
结合实际,提出了热应力对焊缝的破坏及防止对策。
关键词 热应力 冲压 机制弯 焊缝 裂纹
下载PDF
关于^(185)Pt核多带结构的回弯机制
3
作者 张敬业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1039-1044,共6页
最近报道的^(185)Pt核多带结构的实验结果,又一次提出了其中五条带回弯现象究竟是由于h_(9/2)质子对转动排列所致,还是来自于i((13)/2)中子对转动排列结果的尖锐问题.基于阻塞效应的实验事实支持前者,而总罗斯量(转动坐标系中的总能量)... 最近报道的^(185)Pt核多带结构的实验结果,又一次提出了其中五条带回弯现象究竟是由于h_(9/2)质子对转动排列所致,还是来自于i((13)/2)中子对转动排列结果的尖锐问题.基于阻塞效应的实验事实支持前者,而总罗斯量(转动坐标系中的总能量)面的理论计算则支持后者,本文在分析上述两种解释的前提条件的基础上,给出考虑了带交叉过程动力学效应的理论计算结果.说明了h_(9/2)质子对转动排列应是这五条带出现回弯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5Pt 原子核 多带结构 机制
原文传递
新型电磁调控轧机弯辊辊型电磁补偿及初始辊缝 被引量:2
4
作者 郑义 杨庭松 +2 位作者 曲春涛 杜凤山 许志强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90,112,共12页
为解决薄带轧制过程中的各类板形问题,以新型电磁调控轧机为研究对象,利用Marc建立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弯辊和电磁调控轧辊综合作用下弯辊力和轧制力对轧辊辊型状态、板形分布、板坯边部应力、辊间接触应力、承载辊缝形状的... 为解决薄带轧制过程中的各类板形问题,以新型电磁调控轧机为研究对象,利用Marc建立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弯辊和电磁调控轧辊综合作用下弯辊力和轧制力对轧辊辊型状态、板形分布、板坯边部应力、辊间接触应力、承载辊缝形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弯辊机制的施加将直接促进电磁调控轧辊的稳定胀形,使电磁调控轧辊胀形凸度得到整体性补偿,并以板形良好为依据,给出新型调控轧机合理的弯辊力施加范围。对比分析了不同弯辊力和轧制力下辊缝函数的变化情况,形成不同的二次、四次凸度,为板形控制及初始辊缝设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 电磁调控 凸度补偿 承载辊缝 轧机
原文传递
考虑剪切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柱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蔡茂 顾祥林 +1 位作者 华晶晶 林峰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7-108,共12页
通过6根钢筋混凝土短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分离了柱剪切反应和受弯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剪切破坏柱的剪切刚度随剪切裂缝的开展逐渐减小,达到最大剪力时剪切反应骨架曲线进入下降段,剪切滞回曲线具有捏拢效应及刚度退化等特征。达... 通过6根钢筋混凝土短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分离了柱剪切反应和受弯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剪切破坏柱的剪切刚度随剪切裂缝的开展逐渐减小,达到最大剪力时剪切反应骨架曲线进入下降段,剪切滞回曲线具有捏拢效应及刚度退化等特征。达到最大剪力前,柱剪切反应、受弯反应同步发展;达到最大剪力后,对于剪切破坏柱,受弯反应不再发展,剪切反应不断增加,对于受弯破坏柱,两种反应发展趋势相反。对于初始受剪能力小于受弯能力的柱,在剪力达到初始受剪能力时进入剪切破坏阶段;对于初始受剪能力大于受弯能力的柱,塑性铰区的受剪能力会随着弯曲变形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当受剪能力降至受弯能力以下时进入剪切破坏阶段。在多弹簧模型中引入反映柱平面受剪作用的剪切弹簧,将柱受力机制视为受弯机制与受剪机制的串联,提出了考虑剪切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柱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比较表明:考虑剪切作用的多弹簧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剪切破坏柱的受力性能;未考虑剪切的多弹簧模型会高估剪切破坏柱的延性、耗能能力及抗侧能力,结果偏于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剪切作用 多弹簧模型 机制 受剪机制 地震反应
原文传递
梯度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钢 李荣华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56,共11页
为了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弯剪变形机制和摇摆墙的摇摆机制有效结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以提升结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梯度剪力墙,通过降低局部压碎区混凝土强度实现从弯剪机制到摇摆机制的转换,并以约束屈曲钢筋代替普通钢筋,提高摇摆... 为了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弯剪变形机制和摇摆墙的摇摆机制有效结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以提升结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梯度剪力墙,通过降低局部压碎区混凝土强度实现从弯剪机制到摇摆机制的转换,并以约束屈曲钢筋代替普通钢筋,提高摇摆阶段剪力墙耗能能力。该梯度剪力墙具有弯剪和摇摆双重变形机制,且可通过合理设计实现不同机制按梯度次序出现和震后的快速修复。分别对梯度剪力墙试件和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开展拟静力试验研究,并对比分析其破坏特征、滞回性能、承载力、刚度、自复位特性和延性。研究结果表明:低强度混凝土压碎是梯度剪力墙由弯剪机制过渡到摇摆机制的显著标志,受力机制转换前剪力墙以弯剪机制承载,保证其在正常使用和在多遇地震作用下为结构提供足够抗侧刚度;转换后具有摇摆墙功能。与普通剪力墙相比,梯度剪力墙损伤机制明确,延性显著提升,剩余承载力可控,残余变形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剪力墙 机制 摇摆机制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