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下机器人动力学系统的小波辨识算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邓志刚 朱大奇 方建安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46-2551,共6页
动力学模型辨识是机器人控制设计的基础,是水下机器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Falcon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在模型适当简化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小波级数模型的水下机器人动力学在线辨识方法,选取DOG(Derivative of Gaussian)... 动力学模型辨识是机器人控制设计的基础,是水下机器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Falcon水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在模型适当简化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小波级数模型的水下机器人动力学在线辨识方法,选取DOG(Derivative of Gaussian)小波作为小波函数,对Falcon水下机器人纵向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进行自适应辨识。针对水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时变特性,研究负载特性变化情况下的系统辨识,得出了基于DOG小波级数模型的水下机器人动力学在线算法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器人 系统辨识 动力学模型 非参数辨识 正交小级数
下载PDF
基于行波函数的仿蠕虫移动机器人驱动信号统一表征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毛倩倩 张舒 +1 位作者 徐鉴 方虹斌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4-245,共12页
提出了基于行波函数的仿蠕虫移动机器人驱动信号统一表征方法.首先,针对连续型仿蠕虫移动机器人,推导了基于行波函数的驱动信号表达式,并提出了驱动信号波形生成函数的构造方法.然后,针对多单元仿蠕虫移动机器人,修正了基于行波函数的... 提出了基于行波函数的仿蠕虫移动机器人驱动信号统一表征方法.首先,针对连续型仿蠕虫移动机器人,推导了基于行波函数的驱动信号表达式,并提出了驱动信号波形生成函数的构造方法.然后,针对多单元仿蠕虫移动机器人,修正了基于行波函数的驱动信号表达式,并证明了多单元机器人的驱动信号表达式可以转化为连续型机器人的驱动信号表达式.最后,简单介绍了当存在以不同波速传播的驱动信号时和当不同部分上的驱动信号波形生成函数不相同时的驱动信号表达式.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一个连续型仿蠕虫移动机器人和两个多单元仿蠕虫移动机器人,新驱动信号表征方法和原驱动信号表征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蠕虫移动机器人 蠕动 驱动信号 动力学仿真
原文传递
仿蚯蚓移动机器人离散步态控制与相位差控制特性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何子瀚 方虹斌 徐鉴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708,共12页
从机器人的运动特征、稳态平均速度和波动特性3个方面,对仿蚯蚓移动机器人的离散步态控制策略和相位差控制策略进行比较研究.首先,通过学习蚯蚓的形态学特征,基于舵机-弹簧钢片复合结构,设计并制作了可以执行拮抗变形的仿蚯蚓机器人单元... 从机器人的运动特征、稳态平均速度和波动特性3个方面,对仿蚯蚓移动机器人的离散步态控制策略和相位差控制策略进行比较研究.首先,通过学习蚯蚓的形态学特征,基于舵机-弹簧钢片复合结构,设计并制作了可以执行拮抗变形的仿蚯蚓机器人单元,并将其串联得到一个8单元仿蚯蚓移动机器人.以该机器人为平台,从理论和实验角度研究了机器人在离散步态控制和等相位差控制下的平均速度和运动特征.研究发现,对于2种控制策略,实验得到的平均速度都与理论预测定性吻合,但机器人单元在运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显著的向后滑动,使得实验得到的平均速度低于理论预测的平均速度.随后,从波传播的角度对2种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2种控制策略都使得机器人单元的变形以波动的形式沿机器人进行传播,传播方向与机器人运动方向相反,与蚯蚓的后退蠕动波机理保持一致.对于离散步态控制,波传播的波形、波速、波长和周期都与步态参数密切相关;对于相位差控制,波形和周期都由作动规律决定,不能通过相位差进行调节,但波速和波长与相位差成反比.从控制效果来看,机器人在最优的等相位差控制模式下可以实现更高的平均速度,且与蚯蚓的连续特征保持一致,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机器人:稳态平均速度:移动步态 步态优化 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蠕动
原文传递
Hybrid undulatory kinematics of a robotic Mackerel(Scomber scombrus):Theoretical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被引量:4
4
作者 WEN Li WANG TianMiao +1 位作者 WU GuanHao LIANG JianH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941-2952,共12页
Fishes that use undulatory locomotion occasionally change their inherent kinematics in terms of some natural behavior.This special locomotion pattern was vividly dubbed "hybrid kinematics" by biologists rece... Fishes that use undulatory locomotion occasionally change their inherent kinematics in terms of some natural behavior.This special locomotion pattern was vividly dubbed "hybrid kinematics" by biologists recently.In this paper,we employed a physical model with body shape of a Mackerel(Scomber scombrus),to use the three most typical undulatory kinematics:anguillform,carangiform and thunniform,to investigate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so-called "hybrid kinematics" biological issue.Theoretical models of both kinematics and hydrodynamics of the physical model swimming were developed.Base on this model,the instantaneous force produced by fish undulatory body and flapping tail were calculated separately.We also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the hydrodynamic variables of the robotic model swimming with the three undulatory kinematics on an experimental apparatus.The results of both theoretical model and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robot with thunniform kinematics not only reaches a higher speed but also is more efficient during steady swimming mode.However,anguilliform kinematics won the speed race during the initial acceleration.Additionally,the digita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DPIV) results showed some difference of the wake flow generated by the robotic swimmer among the three undulatory kinematics.Our findings may possibly shed light on the motion control of a biomimetic robotic fish and provide certain evidence of why the "hybrid kinematics" exists within the typical undulatory locomotion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模型 状运动 物理模型 实验装置 鲭鱼 混合型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 流体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