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日机器人文化探析及中国“第三种机器人文化”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程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109,共12页
随着AI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机器人已不再局限于工业和社交领域,其文化内涵愈发值得重视。文章着力探讨人类文化范畴内的机器人文化,它重视机器人固有的人文文化传统,有助于理解人机关系,也与当今机器人应用实践息息相关。东西方机器人... 随着AI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机器人已不再局限于工业和社交领域,其文化内涵愈发值得重视。文章着力探讨人类文化范畴内的机器人文化,它重视机器人固有的人文文化传统,有助于理解人机关系,也与当今机器人应用实践息息相关。东西方机器人文化差异明显,德国(欧美)和日本分别形成了焦虑型与愿景式机器人文化,这与其宗教人伦和科幻文化紧密相关。关于机器人文化差异性的讨论,有助于反观人性和人类文化,机器人伦理讨论需有跨文化视角,也可为中国机器人文化的构建带来启发。不同于欧美或日本机器人文化的“第三种机器人文化”,即折中、务实、积极且强调人机协存的“中国机器人文化”正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机器人 机器人文化 文化机器人 霍夫曼 佛教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文化
下载PDF
乌班图机器人:迈向跨文化机器人学的关系型概念框架
2
作者 周丽昀(译) 伍佳琪(译)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5,199,共16页
近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交机器人的文化维度。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哲学框架将“机器人在什么意义上与文化相关以及如何与文化相关”这一议题概念化。此外,一种更具文化多样性和关系性的社交机器人学路径,能够强调技术在应对现代性挑战和... 近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交机器人的文化维度。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哲学框架将“机器人在什么意义上与文化相关以及如何与文化相关”这一议题概念化。此外,一种更具文化多样性和关系性的社交机器人学路径,能够强调技术在应对现代性挑战和协助文化变革方面发挥作用。因此,机器人可以帮助我们参与文化对话,反思我们自己的文化,并改变我们做事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可持续型机器人 文化机器人 社交机器人 维特根斯坦 乌班图 文化变革
下载PDF
仿人机器人的仿人性及其多维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朱体正 《智能机器人》 2019年第1期31-35,共5页
仿人机器人在外形和智能化水平上越来越像人类,其"仿人性"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在技术方面,仿人性源于和服务于机器人的设计和应用目的;在社交意义上,仿人性有利于人机互动,便于提供社会服务;在文化意义上,仿人性反映了设... 仿人机器人在外形和智能化水平上越来越像人类,其"仿人性"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在技术方面,仿人性源于和服务于机器人的设计和应用目的;在社交意义上,仿人性有利于人机互动,便于提供社会服务;在文化意义上,仿人性反映了设计师及其社会环境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在法律意义上,仿人性引发了赋予机器人法律主体地位的法学构想和法律行动。仿人性使得机器人在各种应用场景中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应注意其潜在的法律与伦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仿人机器人 人机互动 机器人文化 恐怖谷 法律风险
下载PDF
人机互动关系的跨文化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单波 白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7,F0003,共11页
机器人走进人类社交生活圈,成为“今天来明天被替代”的新型陌生人。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新型关系,不仅延伸了经典的陌生人关系形式,表现为亲密与距离、包容与排斥等多种紧张关系的互动性,同时还增添了类人与异己(他者化)、自我与第二自我... 机器人走进人类社交生活圈,成为“今天来明天被替代”的新型陌生人。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新型关系,不仅延伸了经典的陌生人关系形式,表现为亲密与距离、包容与排斥等多种紧张关系的互动性,同时还增添了类人与异己(他者化)、自我与第二自我之间的互动性,从而形成了跨文化机器人学的核心问题。机器人作为不可思议的“他者”,是人类精神的创造与压抑的结果,也是人的内在欲望与焦虑的表现。“似人的机器”与“似机器的人”都成了“陌生人”,构成人工智能时代“陌生性”的双重建构。因此更加需要寻求人类文化范畴的“机器人文化”与超人类文化范畴的“机器人文化”之间的互惠性关系。机器人的跨文化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不仅仅是机器人如何被理解、接受和使用,更在于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在类人性的设计中的异己力量,警惕被“第二自我”操纵,维护自由、完整的人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器人交互 文化机器人 智能存在者 他者 自我 第二自我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的“文化+艺术+科技”产教研融合创新模式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艾茁 姜康 《美术教育研究》 2020年第23期54-56,59,共4页
产教研一体化的道路是新时代高校一种有远见的选择。该文立足于智能时代高校发展"新工科"的背景,以"文化+艺术+科技"为创新理念,将文化、艺术和计算机人工智能科技充分结合,走文化IP培育和"文化机器人"... 产教研一体化的道路是新时代高校一种有远见的选择。该文立足于智能时代高校发展"新工科"的背景,以"文化+艺术+科技"为创新理念,将文化、艺术和计算机人工智能科技充分结合,走文化IP培育和"文化机器人"研发并举的实践路线,探寻产教研融合创新的新时代高校发展模式,以期形成产教研无缝对接、无限发展的生态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文化IP 文化机器人 产教研 一体化
下载PDF
动手开启智慧之门,创新迈进智能时代——记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竞赛活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万森 张玥 《计算机教育》 2012年第7期1-6,共6页
在回顾中国机器人足球的基础上提出社会机器人与机器人文化概念,论述支撑机器人文化的社会机器人发展策略及机器人文化的研发平台,即仿人型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系统,重点说明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的定义、意义以及比赛项目的分类方法;... 在回顾中国机器人足球的基础上提出社会机器人与机器人文化概念,论述支撑机器人文化的社会机器人发展策略及机器人文化的研发平台,即仿人型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系统,重点说明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的定义、意义以及比赛项目的分类方法;同时介绍哈工大机器人创新基地研究开发的机器人奥林匹克示范演示系统的总体构思,该系统将成为我国发展机器人文化的理想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型机器人 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 机器人文化 示范演示系统
下载PDF
谈机器人伦理学 被引量:3
7
作者 尚新建 杜丽燕 《外国哲学》 2020年第1期184-222,共39页
首先,机器人伦理学是机器人学的新领域,涉及机器人对人和社会的积极和消极意涵。其次,机器人伦理学也是一种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旨在唤起机器人,尤其是智能/自主机器人的道德设计、发展和运用。本文拟探讨机器人的类别,以及... 首先,机器人伦理学是机器人学的新领域,涉及机器人对人和社会的积极和消极意涵。其次,机器人伦理学也是一种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旨在唤起机器人,尤其是智能/自主机器人的道德设计、发展和运用。本文拟探讨机器人的类别,以及机器人被运用于不同领域时面临的伦理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伦理学 机器人伦理学 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大定律 机器人伦理学的跨文化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