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2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郝筱坤 林倩 于腾波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015-1021,共7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早期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5月~2022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0...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早期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5月~2022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00例行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100例行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术中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记录并比较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髋臼假体水平距离、髋臼假体垂直距离、股骨假体偏心距、股骨假体柄–干夹角、双下肢长度差,术后15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牛津大学髋关节评分、Berg平衡量表、遗忘关节评分(F-Js)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0.7个月,两组Harris评分、牛津髋关节评分评分、Berg平衡量表、双下肢长度差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THA相比,机器人辅助THA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具有一定学习曲线,但定位更加准确,髋臼假体的定位与植入更加精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平衡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恢复,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 后外侧入路 功能恢复
下载PDF
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DVT的护理策略构建及实施效果探讨
2
作者 徐冉冉 刘紫依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4期697-703,共7页
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策略构建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行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 目的: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策略构建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行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60,构建预防DVT的护理干预策略),并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及肢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周、2周的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第1 d、2 d、3 d、5 d、7 d的患肢周径差值及患肢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第1 d、3 d的D-二聚体(D-D)水平、纤维蛋白原(Fbg)水平、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出院时、出院1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在出院时、出院3个月的步长、步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MAKO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可减少术后DVT的发生,减轻患肢肿胀程度,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策略
下载PDF
机器人与遥感导航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海 张洪美 +7 位作者 单鹏程 胡佩岩 荆琳 闫奇 李园源 汪欣月 刘思冶 何名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62-869,共8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遥感导航(remote sensing navigation alignment,RSNA)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60例因重度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遥感导航(remote sensing navigation alignment,RSNA)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60例因重度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行初次单侧TKA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RSNA组和RA组,每组30例。RSNA组男5例,女25例;年龄56~81(66.33±7.16)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9.87~38.54(28.40±6.18)kg·m^(-2);病程5~36(18.20±8.98)个月;采用RSNA系统辅助进行定位截骨。RA组男7例,女23例;年龄55~82(67.83±8.61)岁;BMI为19.67~37.25(28.01±4.89)kg·m^(-2);病程3~33(17.93±9.20)个月;采用RA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周隐性失血量、下肢血栓发生率。测量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周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A)、HKAA偏差、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并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iarthritis Index,WOMAC)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进行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伤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6个月。RSNA组手术时间、术后2周隐性失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94.35±5.75)min、(130.54±17.53)ml、(14.73±2.14)cm,RA组分别为(102.57±6.88)min、(146.33±19.47)ml、(16.78±2.32)cm,RSNA组优于RA组(P<0.05)。两组术后2周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RSNA组5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RA组8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NA组术前HKAA、LDFA、MPTA分别为(173.00±5.54)°、(86.96±3.45)°、(82.79±3.35)°,术后1周分别为(178.34±1.85)°、(89.92±0.42)°、(89.84±0.73)°;RA组术前HKAA、LDFA、MPTA分别为(173.31±6.48)°、(87.15±3.40)°、(82.99±3.05)°,术后1周分别为(178.52±1.79)°、(90.03±0.39)°、(90.15±0.47)°;两组术后1周HKAA、LDFA、MPTA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间HKAA、LDFA、MPTA、P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HKAA偏差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11,P=0.456)。两组术前与术后3、6个月WOMAC、K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WOMAC、KSS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RA与RSNA系统辅助TKA均可获得精准的截骨,RA手术精准性更高,RSNA系统辅助手术创伤较小,操作较简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遥感导航系统 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皇甫家铭 黄玉杰 +1 位作者 柳雨 田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究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训练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及肌力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TH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常规... 目的探究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训练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及肌力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TH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常规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训练依从率,干预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观察两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干预4周后HSS各维度评分及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干预4周后伸膝肌群、屈膝肌群峰力矩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可有效提高老年THA后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增强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改善髋关节功能,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 坐卧式康复训练 训练依从性 髋关节功能 肌力 并发症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功能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5
作者 刘宁宁 王程 +1 位作者 耿霄 田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5-552,共8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早期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4月93例因膝骨关节炎接受初次单侧TKA资料,其中Mako机器人辅助TKA 46例(机器人组),传统手工TKA 47例...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早期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4月93例因膝骨关节炎接受初次单侧TKA资料,其中Mako机器人辅助TKA 46例(机器人组),传统手工TKA 47例(传统组),2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术后随访资料,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人工关节遗忘评分(Forgotten Joint Score,FJS)等差异。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长[(105.8±26.7)min vs.(77.0±14.9)min,P<0.001]。2组术后3天总失血量、髋-膝-踝(hip-knee-ankle,HKA)角偏差值及偏移率(HKA角>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较传统组术后3天、2周、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P<0.001、P<0.001、P=0.021),术后3天、2周、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好(P<0.001、P=0.011、P<0.001),术后6个月HSS功能评分和FJS评分高(P=0.001,P<0.001)。结论与常规TKA相比,机器人辅助TKA早期疼痛轻,活动度好,总体术后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关节 机器人辅助手术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效果研究
6
作者 鲁军伟 韩亮 +1 位作者 韩帅 陈安强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5期783-788,共6页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西安市4家医院收治的9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全膝关节... 目的:探究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西安市4家医院收治的9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研究组实施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Hb、Hct、疼痛程度、影像学评价指标、膝关节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Hb、Hct均降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8 h相比,术后16 h、24 h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且术后24 h VAS评分更低,术后8 h、16 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均升高,髋-膝-踝角(HKA)偏移、关节线收敛角(JLCA)均降低,且研究组HKA偏移、JLCA更低。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两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各项评分均降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各项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OM)均升高,且研究组术后6个月ROM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WOMAC评分、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效果,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 机器人辅助手术 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系统性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及效果分析
7
作者 杨曼 张微 郑佳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5期825-830,共6页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实施系统性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手术室行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 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实施系统性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手术室行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0,行系统性手术室护理配合)。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手术室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术中低体温等项目。结果:手术应激反应比较,手术60 min时,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明显升高,而体温下降,观察组应激反应变化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手术室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手术室护理配合应用于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维持术中体温平稳,降低手术室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 手术室护理 系统性护理配合
下载PDF
经皮辅助关节囊上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季建安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2期21-23,共3页
目的:探究经皮辅助关节囊上方入路(SuperPAT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丽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究经皮辅助关节囊上方入路(SuperPAT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丽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研究组采用SuperPAT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Harris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arris评分高于术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perPAT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可缓解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辅助关节囊上方入路 股骨头坏死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ERAS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9
作者 郎丽容 高调娟 《护理学》 2024年第8期1106-1112,共7页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23年8月至2024年4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5...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23年8月至2024年4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ERAS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尿管拔除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采取ERAS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3.06 ± 1.17)小时,尿管拔除时间为(6.82 ± 0.76)小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rapid recovery surgery (ERAS) on patients undergoing robot-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Methods: A total of 75 patients undergoing unilateral robot-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under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from August 2023 to April 2024 in 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enroll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6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39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uided by ERAS concept. The perioperative indexes (time to first get out of bed after surgery, time to urethral catheter removal), postoperativ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American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 score, American Knee Association (KSS) score, knee active range of motion (ROM),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hospital sta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ime of first postoperative activity and the time of urethral catheter remova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23.06 ± 1.17) hours, and the time of urethral catheter removal was (6.82 ± 0.76) hours, which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nd the V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46 ± 0.79) on the first day after operation, and (2.21 ± 0.66) on the seventh day after operation. The HSS score was (59.31 ± 2.36) on the seventh day and (81.38 ± 2.16) on the first month after operation. The KSS score in the first month after surgery was (78.38 ± 2.20). The ROM in the first month after surgery was (110.00±2.56);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at discharge was (95.79 ± 0.81).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11.15 ± 1.25) days, which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asur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RAS concept have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n accelerating the kne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obotic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S 膝骨关节 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辅助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股骨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10
作者 段玉强 徐影飞 +2 位作者 王晓彬 刘青松 赵辉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04-0107,共4页
分析股骨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设置纳排标准以筛选研究对象,此次研究共纳入本院收治的64例髋关节疾病患者,且64例患者就诊时间均在2022.01~2023.07期间,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随机性”为原则... 分析股骨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设置纳排标准以筛选研究对象,此次研究共纳入本院收治的64例髋关节疾病患者,且64例患者就诊时间均在2022.01~2023.07期间,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随机性”为原则,采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包括重新股骨偏心距的观察组,未做重建处理的对照组,共两组,各由32例患者组成。设置观察指标以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开展关于治疗效果的评估与比较工作,最终得出客观结论。结果 统计学分析治疗后的组间数据:观察组患侧股骨偏心距及治疗前后的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髋外展肌力臂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建股骨偏心距不仅能有效增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髋关节稳定性与活动度,还有利于患者患肢长度的恢复,在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方面的效果理想,临床推广与学术研究的价值均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偏心距重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比研究
11
作者 郑春山 王景林 张玉明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盲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施以双极人工股骨头...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盲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施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研究组(45例)施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研究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与对照组(8.89%)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5,P=0.694)。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均有较高安全性,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测量髋臼角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田润 雷雨田 +1 位作者 王坤正 杨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46-1250,共5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中测量与术后基于X线片及CT影像学资料测量的髋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5月—12月接受机器人辅助THA的54例(54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26...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中测量与术后基于X线片及CT影像学资料测量的髋臼杯外展角及前倾角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5月—12月接受机器人辅助THA的54例(54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26髋),女28例(28髋);年龄39~71岁,平均58.4岁。身体质量指数19.2~29.3 kg/m2,平均25.2 kg/m2。患者均为初次THA,包括股骨头坏死31例、髋关节骨关节炎12例、股骨颈骨折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记录机器人主机系统中术中髋臼杯外展角与前倾角;术后2~7 d行髋关节X线片及CT平扫检查,测量髋臼杯外展角与前倾角。按照Lewinnek等的"髋臼安全区"概念,比较术中及术后髋臼杯位于安全区的比例。结果手术时间为57.8~89.2 min,平均68.3 min;术中出血量125.0~450.0 mL,平均204.8 mL。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髋关节脱位、感染等不良事件。术中测量髋臼杯外展角为(40.8±0.6)°,术后为(41.2±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6,P=0.307);术中测量髋臼杯前倾角为(17.6±1.4)°,显著小于术后(2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0,P=0.000)。按照Lewinnek等的"髋臼安全区"概念,术中54髋(100%)均在安全区范围内,术后16髋在安全区范围外,38髋在安全区范围以内,安全区内比例为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83,P=0.000)。结论机器人辅助THA可精确获得术中髋臼杯角度,术中侧卧位下的髋臼杯安置前倾角与术后仰卧位时测量的髋臼杯前倾角偏差较大,需要进一步研究术中髋臼杯安置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外展角 前倾角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下DAA入路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短期疗效随访结果研究
13
作者 王勇 陈建文 +2 位作者 陈海铭 郑文源 卢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44-46,共3页
在机器人辅助DAA入路下,讨论与分析对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THA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借助随机抽样法分组研究,30例研究组为患者提供天玑机器人辅助DAA入路下... 在机器人辅助DAA入路下,讨论与分析对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THA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借助随机抽样法分组研究,30例研究组为患者提供天玑机器人辅助DAA入路下治疗,而对照组中30例以DAA入路下手术治疗,将研究组和对照组间术后情况、并发症进行对比,并进行随访一年。结果 住院时间外展角及偏心距差异P>0.05,手术时间、前倾角、LLD经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6周Harris评分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无任何差异(P>0.05),术后6个月、1年以研究组评分更高,具有明显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下DAA入路下THA效果明显,能取得满意的中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A入路 机器人 髋关节置换术 随访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改善胫骨假体旋转对线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邵振帅 方源 +1 位作者 朱昊翔 吕成昱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039-1045,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Robotic Arm-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ATKA)患者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术后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及临床疗效,得出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可以改...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Robotic Arm-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ATKA)患者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术后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及临床疗效,得出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可以改善假体旋转对线及早期疗效。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共113人,比较2组患者年龄、BMI、性别、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KS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等,并测量胫骨假体轴线分别相对于胫骨假体平台几何中心点至胫骨结节内侧缘点的连线、胫骨假体平台几何中心点至胫骨结节中内1/3点的连线、股骨假体轴线的夹角。结果:相对于股骨假体轴线,RATKA组患者的胫骨假体轴线平均内旋1.77˚ ± 0.69˚,TKA组的胫骨假体轴线平均内旋2.40˚ ± 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对于胫骨结节中内侧线,RATKA组患者的胫骨假体轴线平均内旋4.64˚ ± 2.18˚,TKA组的胫骨假体轴线平均内旋5.91˚ ± 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ATKA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较TKA组VAS评分更低,KSS评分较TKA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传统TKA相比,RATKA有助于精确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机器人辅助TKA也明显提升了患者术后舒适度,机器人辅助TKA不仅仅为精准关节外科手术保驾护航,更是手术创伤的挽救者,对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术后疗效等方面存在极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辅助 假体旋转对线 疗效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永飞 刘立林 叶桂秀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7月于赣州市中医院行THA的1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髋关节脱位分为脱位组(n=26)和未脱位组(n=158)...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7月于赣州市中医院行THA的1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髋关节脱位分为脱位组(n=26)和未脱位组(n=158)。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计量资料的最佳截断值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获取;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THA后关节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THA后关节脱位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校正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决策曲线进行评估。结果:与未脱位组相比,脱位组患者年龄更大,体重指数(BMI)更高,假体直径<30 mm、后外侧入路、有髋关节手术史、术后体位控制不严格、假体放置在安全区外的比例均更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的AUC值分别为0.819、0.729,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8岁、25.1 kg/m^(2)。年龄>68岁、有髋关节手术史、假体直径≤30 mm、后外侧入路、术后体位控制不严格、假体放置在安全区外是THA后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P<0.05)。对于THA后关节脱位的预测,列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732[95%CI(0.663,0.846)],观测值与预测值间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列线图模型的阈值>0.19,且该模型所供给的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各项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基于年龄、髋关节手术史、假体直径、手术入路、术后体位控制、假体放置位置构建了预测THA后关节脱位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对于THA后关节脱位的预测价值较好,可识辨THA后关节脱位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脱位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髋关节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英风 查磊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将其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为一般性护...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将其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为一般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两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疼痛程度和护理前睡眠质量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各项睡眠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有效促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王晓洋 叶楠 +1 位作者 张志峰 黄健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9期814-818,共5页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目前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最普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传统THA常因不可避免的人工因素而使置入假体位置偏离预期,造成假体翻修率的增加及患者满意度低等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目前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最普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传统THA常因不可避免的人工因素而使置入假体位置偏离预期,造成假体翻修率的增加及患者满意度低等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社会经济负担 髋关节疾病 THA 机器人辅助技术 假体位置 患者满意度 假体翻修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18
作者 沈晓晓 阮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91-0194,共4页
探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的护理期间采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的实际效果。方法 93例THA患者分成研究组(47例;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以及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结果 在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对比上,研究组更为良好,在术后满意度... 探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的护理期间采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的实际效果。方法 93例THA患者分成研究组(47例;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以及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结果 在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对比上,研究组更为良好,在术后满意度的对比结果中,更高的组别是研究组,而术后并发症更少,P<0.05;在术后血压、呼吸以及心率指标的对比上,改善更为明显的是研究组,而在生理应激、情绪改变方面,研究组也表现为显著性下降(P<0.05)。术前指标对比得出P>0.05。结论 总体而言,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在THA中展现出理想的效果,且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方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19
作者 曾海燕 吴小满 巫水连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4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方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2例接受THR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将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2...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方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2例接受THR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将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2例接受THR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恢复时间、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抑郁程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床行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7 d、1个月,观察组VAS、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6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THR后患者,可有效减轻其疼痛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行为转变理论 康复护理方案 疼痛管理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行Mako机器人系统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树琪 崔海月 高雅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71-473,477,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Mako机器人系统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护理配合方法,剖析循证护理在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及手术安全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北京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22例(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手术均... 目的分析探讨Mako机器人系统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护理配合方法,剖析循证护理在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及手术安全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北京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22例(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手术均在Mako机器人系统辅助下进行,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研究组(循证护理),每组61例,比较2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8.69±2.17)d]及住院时间[(9.73±1.52)d]明显短于对照组[(14.38±3.56)d,(15.98±2.83)d](P<0.05),术后VAS评分比较,研究组[(2.69±1.23)分]与对照组[(5.74±2.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共4例(6.56%),对照组共12例(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前组间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Harris评分[(92.89±2.92)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循证护理管理可显著改善Mako机器人系统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指标,安全性及患者髋关节康复效果更佳,对提升医院的社会效应有积极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ko机器人系统 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配合 护理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