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学革命语境中的科学的劳动异化理论(下)——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一兵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63,共17页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开始在他的经济学研究中确立一种全新的劳动异化理论,我们可以将其称为科学的劳动异化批判构式Ⅲ。本文上篇介绍了这一劳动异化批判构式的前四个构境层面,即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条件的异化、...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开始在他的经济学研究中确立一种全新的劳动异化理论,我们可以将其称为科学的劳动异化批判构式Ⅲ。本文上篇介绍了这一劳动异化批判构式的前四个构境层面,即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条件的异化、劳动能力的自我异化、劳动协作中联合关系的异化以及劳动分工的结合关系的异化。本文下篇主要呈现这一劳动异化批判构式的后三个构境层面。劳动异化批判构式Ⅲ的第五个构境层面是可见机器生产中发生的隐蔽劳动异化,它直接塑形了一种新型的机器拜物教意识;第六个构境层面是科学技术作为资本力量在场的隐密的异化,它在生产过程中表现为与工人对立的、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强权;第七个构境层面是指工人通过无偿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异化为分配领域中资本的利润以及利息、地租等一系列物性的被瓜分的财富。全面介绍马克思科学的劳动异化批判构式Ⅲ,无论是对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批判话语,还是深入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认识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机器生产的异化 科学力量的异化 剩余价值形式的异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