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思想的三重向度
1
作者 王子涵 步蓬勃 《哲学进展》 2023年第9期1725-1730,共6页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对自然、社会以及工人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反应: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成功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是以牺牲生产资料量的增加为代价的,所以极大破坏了自然资源,同时又以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多为代价,...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对自然、社会以及工人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反应: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成功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是以牺牲生产资料量的增加为代价的,所以极大破坏了自然资源,同时又以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多为代价,所以社会陷入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状态,随着失业人口的增加,人的生存出现严重的危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危机。在马克思看来问题的原因不在于机器本身,而在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这一生产关系的异化。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高度,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自然、社会、工人三者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化现象,又深刻洞察到隐匿在“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背后的内在本质,同时昭示扬弃异化的必由之路和实现自由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征服自然 操控社会 统治工人
下载PDF
马克思“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翠芳 王翠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9-23,共5页
马克思以技术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当时科技的最高成果机器,其“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论包含着机器受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支配、机器是资本的形式并服务于资本、机器最终服从于资本家的利益等多层意义,他以此揭示和批判... 马克思以技术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当时科技的最高成果机器,其“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论包含着机器受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支配、机器是资本的形式并服务于资本、机器最终服从于资本家的利益等多层意义,他以此揭示和批判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的应用所导致的种种矛盾和灾难。马克思的思想为我们正确理解科技、有效解决科技异化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科技异化
下载PDF
《资本论》关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郝垚丽 杨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15-121,共7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机器和大工业”中较集中地阐述了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思想,揭示了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这一本质,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进而激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矛盾。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机器和大工业”中较集中地阐述了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思想,揭示了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这一本质,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进而激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矛盾。这一思想区分了机器与机器的应用,将机器的应用置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加以考察,批判了资产阶级虚假的道德原则。因此,科学认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进步,必须要区分科技进步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应用的不同,认清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应用受到资本操控的本质,它既不能给人类带来普遍的福祉,也不是资本主义的“护身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生产力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科学技术进步
下载PDF
马克思“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思想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伟杰 关春玲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69-74,共6页
马克思的"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思想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机器技术生产力的方向、性质和效果的异化构造作用。工业自动化系统无情宰制自然万物的现象,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反生态的本质。不断革新的机械自动化体... 马克思的"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思想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机器技术生产力的方向、性质和效果的异化构造作用。工业自动化系统无情宰制自然万物的现象,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反生态的本质。不断革新的机械自动化体系,成为实现资本增殖目标的最合适的工具和强化资本统治权力的生态破坏力量,丧失了其应有的生态保护的建设功能。所以,只有从资本权力的强制中解放科学技术,才能消除机器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尖锐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体系 资本增殖 征服自然 生态破坏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原文传递
马克思机器观视域下人工智能发展及伦理治理反思 被引量:1
5
作者 傅成智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3期243-246,共4页
人工智能应用逐渐超越传统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不可避免地冲击现有的伦理和社会秩序,引发了隐私安全、数字鸿沟、人机责任界定等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关系将被重新定义,技术本身无善恶之分,但当技术越来越先进时,我们对其... 人工智能应用逐渐超越传统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不可避免地冲击现有的伦理和社会秩序,引发了隐私安全、数字鸿沟、人机责任界定等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关系将被重新定义,技术本身无善恶之分,但当技术越来越先进时,我们对其发展方向的引领就尤为重要。本文以马克思机器观为理论视角,探讨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思考如何在人工智能伦理困境中寻求发展与治理的平衡,促进人工智能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马克思机器 科技伦理治理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下载PDF
解读马克思机器观的逻辑进程——从《哲学的贫困》到《资本论》的文本分析
6
作者 林美萍 蔡华杰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2-25,共4页
《哲学的贫困》中蒲鲁东以"唯心主义的系列辩证法"为指导阐述了他的机器思想:一是机器是如何产生的,二是机器的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蒲鲁东,科学地论述了机器的产生及其与分工的关系,但对蒲... 《哲学的贫困》中蒲鲁东以"唯心主义的系列辩证法"为指导阐述了他的机器思想:一是机器是如何产生的,二是机器的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蒲鲁东,科学地论述了机器的产生及其与分工的关系,但对蒲鲁东揭示的机器的坏的方面则是默认的。到创作《资本论》时期,马克思提出了应将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相区分的思想,从而解开为何在《贫困的哲学》中对蒲鲁东揭示的机器的坏的方面保持默认态度这一疑团。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对当今国际学术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贫困 资本 机器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下载PDF
固定资本视域下的技术性失业:历史回顾与当代审视 被引量:2
7
作者 于蒙蒙 《天府新论》 2023年第6期94-105,共12页
固定资本是资本主义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存在方式经历了生产资料、自动化的机器体系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逻辑进阶。伴随固定资本形态的革新及其规模的扩大,技术性失业以不同于以往的当代图式卷土重来,久有争持的“人机论战”... 固定资本是资本主义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存在方式经历了生产资料、自动化的机器体系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逻辑进阶。伴随固定资本形态的革新及其规模的扩大,技术性失业以不同于以往的当代图式卷土重来,久有争持的“人机论战”重新占据理论高地。尽管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就业替代效应与就业吸纳效应在短期内难以一概而论,但由技术性失业本身引致的“富裕中的贫困”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息息相关。消解技术性失业的弊病既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放任主义成见,亦不能依循“丰饶经济学”的乌托邦主义神话,理应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与规制下,稳步实现就业扩容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资本 技术性失业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宏观引导与政策规制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从属于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8
作者 胡磊 《观察与思考》 2020年第4期13-23,共11页
马克思劳动从属于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从属于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本特征、形式从属是劳动从属于资本的早期形式和一般形式、技术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下劳动者失去劳动过程控制权导致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从属、劳动从属于... 马克思劳动从属于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从属于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基本特征、形式从属是劳动从属于资本的早期形式和一般形式、技术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下劳动者失去劳动过程控制权导致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从属、劳动从属于资本的形式随着劳动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本质特征,为透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和内在矛盾提供了理论支点;揭示了劳动从属于资本有不同形式,为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供了思想资源;揭示了资本应用技术和机器具有促进劳动解放和加深劳动从属性的双重效应,为健全现代技术和机器应用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引;揭示了劳动从属性与劳动者对劳动过程的自我控制权反向变化,为完善平台经济中劳动关系认定和调整制度提供了方法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从属于资本 劳动过程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劳动从属性 劳动关系
下载PDF
《资本论》的机器观对理解人工智能应用的多重启示 被引量:54
9
作者 肖峰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7,159,共11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作为生产资料的机器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形成了独特而深刻的机器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的批判。它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具有多重启示,使我们可以把人工智能视为继人工体能在机...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作为生产资料的机器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形成了独特而深刻的机器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的批判。它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具有多重启示,使我们可以把人工智能视为继人工体能在机器上实现之后的进一步功能扩展,从而看到人工智能和机器在工作机理上的逻辑关联性,也看到今天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与曾经出现过的对机器恐惧的相似性。更重要的是从《资本论》所揭示的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所造成的工人失业和劳动异化来思考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应用潜在的负面效应,即看到从制度层面上解决人工智能应用所带来的问题的重要性,从而为人工智能造福人类,探寻社会制度建构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人工智能 人工体能 资本论》
原文传递
《资本论》中的生产工具理论及启示 被引量:4
10
作者 欧阳英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44,共10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机器(生产工具)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已成为"劳动条件"并发挥着"使用工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阐明了作为"自动机"(生产工具)的"死劳动"与工人的"活劳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机器(生产工具)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已成为"劳动条件"并发挥着"使用工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阐明了作为"自动机"(生产工具)的"死劳动"与工人的"活劳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机器与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大机器生产工具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水平,同时它在生产过程中强大的复制功能,能够促使生产出的产品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如此一来相对剩余价值得以大量产生。马克思的"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论断的提出,显示了将机器的功能属性与应用场景相区分的重要性。"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批判,预示了"机器的社会主义应用"取代"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的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生产工具 剩余价值 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