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血管闭塞残端形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式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录海斌 郭耀强 +1 位作者 焦勇钢 王晓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残端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式选择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9-03—2022-01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首次给予机械开通术式分为吸栓...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残端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式选择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9-03—2022-01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首次给予机械开通术式分为吸栓组(31例)和支架取栓组(25例);每组依据急性闭塞大血管残端形态分为无残端亚组及有残端亚组;共纳入18项指标。结果56例患者中共41例开通成功,总开通率为73.21%。吸栓组23例成功开通,支架取栓组18例成功开通。吸栓组平均DRT时间明显短于支架取栓组(P<0.05);吸栓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支架取栓组(P<0.05)。吸栓组内无残端亚组开通率明显高于有残端亚组(P<0.05);支架取栓组内无残端亚组开通率高于有残端亚组(P<0.05)。结论对于无残端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血管开通率相当,但直接抽吸技术DRT时间明显缩短,手术相关并发症少;对于有残端的血管闭塞,无论是吸栓或支架取栓效果均欠佳;术前对急性闭塞大血管残端形态评估,对术中机械取栓方式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影响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残端形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机械开通 静脉溶栓 血管内介入
下载PDF
电磁扰动系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开通术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栗艳茹 韩冰莎 +5 位作者 赵敬河 李娇 冯光 岳新灿 张万宏 朱金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0,25,共6页
目的探讨电磁扰动系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开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85例)及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43例)、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38例)、河南省... 目的探讨电磁扰动系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开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85例)及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43例)、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38例)、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30例)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行机械开通术患者196例,经全脑血管DSA证实为颅底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根据机械开通术后是否出现出血转化,将196例患者分为出血转化组(40例)和无出血转化组(15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发病至治疗时间、电磁扰动系数,并进行组间比较。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机械开通术后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机械开通术后行电磁扰动系数动态监测,采用24 h持续动态监测1~3 d,此后3次/d,15 min/次,共监测7 d。该研究以术后首次监测值为目标值。电磁扰动系数正常范围为125~145。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血转化组心房颤动比例大于无出血转化组[27.5%(11/40)比12.8%(20/156)],入院时NIHSS评分[(15.2±2.6)分比(12.4±2.4)分]、电磁扰动系数水平高于无出血转化组[(153±23)比(128±19)],术前ASPECTS水平低于无出血转化组[(6.4±2.3)分比(7.4±1.5)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以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开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为因变量,将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由低到高)、术前ASPECTS(由低到高)、电磁扰动系数(由小到大)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OR=5.070,95%CI:1.800~14.277,P=0.002)、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OR=1.198,95%CI:1.034~1.388,P=0.016)、电磁扰动系数增大(OR=1.061,95%CI:1.038~1.085,P<0.01)是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术前ASPECTS升高出血转化的保护因素(OR=0.671,95%CI:0.509~0.883,P=0.016)。(3)ROC曲线下面积以0.5作为参考界值,电磁扰动系数曲线下面积为0.797(P<0.01),电磁扰动系数的最佳预测值为143,其敏感度为67.5%,特异度为78.8%。结论电磁扰动系数升高可尝试用于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开通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风险,应结合头部CT检查结果进行明确,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开通 出血转化 电磁扰动系数
下载PDF
球囊机械扩张开通颅内动脉治疗急性脑梗塞 被引量:7
3
作者 谷震 戴成国 +3 位作者 雷永德 王磊 陈昱云 李亚捷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塞的动脉接触溶栓和球囊机械开通栓塞血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1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其中栓塞血管为大脑中动脉5例、大脑前动脉2例、颈内动脉主干3例),在发病9 h内进行了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对较难开通的颅内栓...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塞的动脉接触溶栓和球囊机械开通栓塞血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1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其中栓塞血管为大脑中动脉5例、大脑前动脉2例、颈内动脉主干3例),在发病9 h内进行了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对较难开通的颅内栓塞动脉实施了球囊机械扩张开通。结果治疗的10例脑梗塞患者主要栓塞血管得到100%的开通,全部得到了相对较好的恢复。结论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加球囊机械扩张开通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明显提高了栓塞动脉的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溶栓 机械开通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机械开通术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呼格吉乐 刘国荣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5年第01Z期130-130,共1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内机械开通数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2月,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45例颅内血管闭塞或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对其行机械开通术治疗,术前和术后患者使用美国国立...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内机械开通数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2月,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45例颅内血管闭塞或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对其行机械开通术治疗,术前和术后患者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术后90d后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对其治疗效果做出评价。结果①术后血管开通率为80.34%,②出院时NIHSS评分(5士58)分较入院时(14.2士6.3)分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③90d时预后良好率(mRS≤2分)为64.4%(29例),全组病死率为111%(5例)。结论急性脑卒中行机械开通术治疗是安全、有效地使血管再通、血流恢复的治疗方法,并能提高颅内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行脑卒中 血管内机械开通
原文传递
血管内机械性开通治疗颅外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5
作者 王嗣欣 周武 +1 位作者 贺雄军 黎凯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性开通治疗颅外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3例颅外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2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至岩骨段闭塞,1例为左椎动脉起始部至近椎间孔段末端闭塞)给予血管内机...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性开通治疗颅外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3例颅外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2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至岩骨段闭塞,1例为左椎动脉起始部至近椎间孔段末端闭塞)给予血管内机械性开通术治疗;术前、术后3 d时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支架植入后复查DSA观察闭塞血管开通状况。结果 3例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即刻DSA检查示闭塞血管均完全开通;术后患者的症状均明显改善,2例术后NHISS评分(4分,1分)比术前(7分,3分)明显下降。结论血管内机械性开通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颅外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椎动脉 闭塞 机械开通 支架
下载PDF
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代成波 王硕 +5 位作者 刘新通 马桂贤 杨哲贤 马腾云 张雄 王丽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并接受支架辅助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患者资料。对8例患者使用Apollo或Wingspan支架,4例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按照脑梗死溶栓... 目的探讨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并接受支架辅助血管内再通治疗的患者资料。对8例患者使用Apollo或Wingspan支架,4例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按照脑梗死溶栓等级系统(TICI)分级评定血管再通情况。评估3个月后的临床结局。结果①基底动脉远段闭塞3例,近段闭塞4例,椎动脉颅内段延伸至基底动脉近段闭塞3例,基底动脉全程闭塞2例。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中位数为20(15~24)分。②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10例达到充分再通标准。2例患者术中发生血管痉挛,无临床症状。1例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③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中位数为10(4~22)分,同最初NIHSS评分相比,7例患者NIHSS评分改善≥5分。④4例术后3个月的功能转归良好,死亡3例。结论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再通率,可改善3个月时的临床结局。针对基底动脉闭塞不同病因需要个性化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急性病 机械开通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球囊碎栓辅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振生 王苇 +2 位作者 张新江 符长标 周龙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评价利用抽瘪的球囊碎栓辅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5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接受球囊碎栓辅助动脉溶栓治疗。于颈内动脉远端充盈微球囊,抽瘪球囊沿微导丝通过血栓再退至血栓近端注入尿激酶... 目的评价利用抽瘪的球囊碎栓辅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5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接受球囊碎栓辅助动脉溶栓治疗。于颈内动脉远端充盈微球囊,抽瘪球囊沿微导丝通过血栓再退至血栓近端注入尿激酶,尿激酶最大剂量为50万u。结果5例患者中3例获得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均获得良好疗效。未见颅内出血并发症。结论采用抽瘪的球囊碎栓辅助动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溶栓 机械开通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迪 高众 +4 位作者 杨秋吉 钱永 张猛 谭贵芳 张立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65-766,共2页
缺血性脑血符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溶栓治疗址循汪医学惟一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经静脉、动脉、动静脉联合溶栓、机械开通等。理论上,动脉内溶栓可住虹栓局部形成更高药物浓度。更有效的溶解血栓,减少溶栓... 缺血性脑血符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溶栓治疗址循汪医学惟一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经静脉、动脉、动静脉联合溶栓、机械开通等。理论上,动脉内溶栓可住虹栓局部形成更高药物浓度。更有效的溶解血栓,减少溶栓药物的用世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反应,但由于技术和没备的要求,限制了动脉内溶栓的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研究 动静脉联合溶栓 动脉内溶栓 治疗方法 机械开通 药物浓度
下载PDF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克君 景英朝 +3 位作者 姚晓腾 郑定柯 谢乙团 荆国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3-01—2016-12间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共13例,其中尿激酶动脉溶栓+碎栓3例,溶栓+碎栓+Solitaire支架拉栓10例,必要时...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3-01—2016-12间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共13例,其中尿激酶动脉溶栓+碎栓3例,溶栓+碎栓+Solitaire支架拉栓10例,必要时进行球囊扩张血管狭窄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即时取栓效果、疗效,总结并发症的预防经验。结果术后即刻造影及复查头颅CT显示,血管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2例,未再通1例,再通率为92%。术后复查CT显示无脑出血病例,较大面积脑干梗死5例。良好功能恢复(MRS评分0~2分)6例,中度残疾(MRS评分3分)2例,严重功能障碍(MRS评分4~5分)3例,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血管再通率高,安全、有效,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溶栓 机械开通 支架
下载PDF
solitaire支架血管内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解岗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760-1762,共3页
目的:探索大脑中动脉急性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梗死或者经DSA或CTA证实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病人(共80例),按照住院期间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solitaire支架血管内治疗组(观察组12例)和传统保守治疗组(对照组69例... 目的:探索大脑中动脉急性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梗死或者经DSA或CTA证实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病人(共80例),按照住院期间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solitaire支架血管内治疗组(观察组12例)和传统保守治疗组(对照组69例)并对其进行出院后为期3~6个月的随访。结果:观察组12例中7例不留任何语言及肢体障碍痊愈出院,4例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无效开通(病死)。对照组50例中度残疾,15例重度残疾,4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使用支架技术血管内治疗大脑中动脉梗死比较传统保守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梗死 solitaire支架 血管内治疗 机械开通
下载PDF
脑卒中治疗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粮宝 肖璐 张一兵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20-122,133,共4页
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愈发危害人类生命。成套的救治脑卒中系统显得愈发的重要,需要探索脑卒中的救治,完善救治,为患者的得到最快速治疗最有效治疗。脑卒中的治疗,血管成形术、溶栓、以及中药治疗已经取得很好疗效。针对脑卒中中的治... 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愈发危害人类生命。成套的救治脑卒中系统显得愈发的重要,需要探索脑卒中的救治,完善救治,为患者的得到最快速治疗最有效治疗。脑卒中的治疗,血管成形术、溶栓、以及中药治疗已经取得很好疗效。针对脑卒中中的治疗(stroke therapies),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拙见,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疗脑卒中体系。让医者用最短的时间治疗脑卒中,让患者取得最好的疗效是我们医者的最大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治疗 溶栓 抗血小板 第一代血管成形术 机械开通 肝素
下载PDF
单中心血管内介入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文宝 程纪龙 +4 位作者 许风雷 罗瑞 张炜 殷振江 曹力西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433-439,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取栓术开通治疗颅内外动脉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whole brain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证实的颅内外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40例给予血管内介入取栓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取栓术开通治疗颅内外动脉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whole brain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证实的颅内外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40例给予血管内介入取栓治疗,年龄49~63岁,平均61岁。术前、术后24h、术后90d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术中对于开通血管的前向血流给予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评级,术后90d随访并给予(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闭塞病变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者占27.5%(11/40),大脑中动脉M2段者占20.0%(8/40),颈内动脉者占30.0%(12/40),基底动脉者占7.5%(3/40),大脑后动脉者占5.0%(2/40),椎动脉者占5.0%(2/40)。术后24h、术后90d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血管造影TIMI 2b^3级者占52.5%(21/40),术后90d随访率为75.0%(30/40),MRS评分均<2分者占50.0%(20/40)。结论:血管内介入取栓术可以有效地开通闭塞的颅内外大动脉,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机械开通 Solitaire支架
下载PDF
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结合球囊机械扩张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1
13
作者 谷震 戴成国 +3 位作者 雷永德 王磊 陈昱云 李亚捷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83-88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接触溶栓结合球囊机械开通动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栓塞血管为大脑中动脉2例、大脑前动脉1例、颈内动脉主干2例),在发病9h内进行了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对较难开通的颅内动脉实...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接触溶栓结合球囊机械开通动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栓塞血管为大脑中动脉2例、大脑前动脉1例、颈内动脉主干2例),在发病9h内进行了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对较难开通的颅内动脉实施了球囊机械扩张开通。结果治疗的5例脑梗死患者主要栓塞动脉得到100%的开通,全部得到了相对较好的恢复。结论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加球囊机械扩张开通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明显提高了栓塞动脉的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溶栓 机械开通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血管内开通术中血管穿孔致蛛网膜下腔出血二例报道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腾飞 李天晓 +1 位作者 朱良付 冯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56-858,共3页
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血管内开通治疗颅内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机械开通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穿孔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子博 管生 +3 位作者 郭新宾 徐浩文 刘朝 李冬冬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2期4-9,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行介入开通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收集31例经DSA提示为脑动脉主干血管闭塞、行急诊介入开通术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评估该手术方式的技术成功率、疗效及风险。... 目的探讨急诊行介入开通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收集31例经DSA提示为脑动脉主干血管闭塞、行急诊介入开通术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评估该手术方式的技术成功率、疗效及风险。结果 31例患者中获得血管再通的24例,技术成功率达77.42%(24/31),其中19例达到术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TICI 3级),5例部分再通(TICI 2级)。获得血管再通的24例中,8例采用接触溶栓法,16例采用机械开通如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置入或Solitaire取栓中的一种或几种获得。术后死亡7例(7/31,22.58%),其中因颅内出血死亡2例(2/31,6.45%),1例溶栓后,1例机械取栓后,出血均发生在术后12 h内;因大面积梗死致亡5例(5/31,16.13%),2例因血管部分开通后再次急性血栓形成,3例因血管未开通而闭塞症状逐渐加重死亡。90天随访中达到预后良好(MRS≤2分)的患者占51.61%(16/31),其中血管获得完全再通的患者预后良好率达78.95%(15/19),术前DSA证实有侧支代偿的患者预后良好率达57.89%(11/19)。结论急诊行介入开通术治疗AIS是可行、有效、较安全的,并有可能成为急性脑动脉主干血管闭塞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溶栓 球囊 支架 机械开通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电磁扰动系数与颅内压的相关性及二者对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瑞康 韩冰莎 +5 位作者 李娇 栗艳茹 王帝 张磊 赵敬河 冯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0-597,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后电磁扰动系数与颅内压(ICP)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对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DC)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自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行血...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后电磁扰动系数与颅内压(ICP)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对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DC)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自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治疗的43例AIS患者,术后均行24 h持续动态监测有创ICP和电磁扰动系数1~5 d,并根据第1天的ICP平均值将患者分为ICP正常(<15 mmHg)组、ICP轻度增高(15~22 mmHg)组、ICP中重度增高(>22 mmHg)组,根据是否实施DC将患者分为实施DC组和未实施DC组。比较不同ICP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患者电磁扰动系数与ICP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患者电磁扰动系数对ICP中重度增高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后实施DC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采用ROC曲线分析ICP和电磁扰动系数对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后实施DC的预测价值。结果43例患者中ICP正常组8例,ICP轻度增高组13例,ICP中重度增高组22例。3组患者间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实施DC者所占比例和电磁扰动系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电磁扰动系数与IC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699,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患者的电磁扰动系数诊断ICP中重度增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95%CI:0.690~1.000,P=0.000),最佳截断值为1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基线ASPECT评分、电磁扰动系数、ICP为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后实施D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CP预测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后实施DC的AUC为0.851(95%CI:0.728~0.973,P=0.000),最佳截断值为18.5 mmHg;电磁扰动系数预测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后实施DC的AUC为0.764(95%CI:0.609~0.919,P=0.004),最佳截断值为137.5。结论电磁扰动系数与IC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均可作为预测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后实施DC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机械开通 电磁扰动系数 颅内压 去骨瓣减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