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神经病理痛模型大鼠机械性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守栋 《吉林中医药》 2009年第12期1093-1094,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病理痛模型大鼠机械性痛阈的影响及与传统毫针的差别。初步探讨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为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的神...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病理痛模型大鼠机械性痛阈的影响及与传统毫针的差别。初步探讨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为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在术前1 d、术后1、3、5、7 d以及第6次电针后测定各组的机械刺激缩足潜伏期及其变化。观察电针干预后大鼠机械性痛阈的变化。结果:本次实验观察证实,经治疗后,治疗组神经病理痛模型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均有较好的改善,自身前后对照均有显著性意义;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以提高大鼠术侧机械性痛阈,而以电针的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病理 大鼠 机械性痛阈
下载PDF
依那西普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机械性痛阈的影响
2
作者 牛纪元 郭富祥 +3 位作者 刘兵 宋强 孟庆来 牛克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对大鼠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机械性痛阈影响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变化,探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方法。方法通过结扎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损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随机分为依那西普实验组和生理盐...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对大鼠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机械性痛阈影响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变化,探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方法。方法通过结扎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损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随机分为依那西普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给予1 mg依那西普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观察术前和术后1、3、7、14 d大鼠机械性痛阈变化即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量CCI大鼠损伤坐骨神经TNF-α表达变化。结果依那西普组CCI大鼠在第1、3和7天的损伤坐骨神经TNF-α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第7、14天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依那西普抑制CCI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结扎TNF-α表达,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CCI大鼠的机械性痛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西普 慢性坐骨神经损伤 机械性痛阈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下载PDF
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基因表达与机械痛阈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苗苗 马福娟 +3 位作者 肖一帆 魏熠 杨姗铭 陈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SNI)模型构建后1、4、7及14 d背根神经节(DRG)中核心差异分子的表达改变并分析与机械性痛阈的相关性。方法:下载GEO数据库中已构建的SNI模型大鼠的DRG基因数据集(GSE30165),应用生物信息...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SNI)模型构建后1、4、7及14 d背根神经节(DRG)中核心差异分子的表达改变并分析与机械性痛阈的相关性。方法:下载GEO数据库中已构建的SNI模型大鼠的DRG基因数据集(GSE30165),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DRG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将SNI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基因进行共交集处理后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质互作(PPI)网络的中心节点蛋白。使用Cytoscape软件对中心节点分子进行最大集团中心度(MCC)、边缘渗出组件(EPC)、度数(degree)、发散性(radiality)及紧密度(closeness)等拓扑分析法评分,并共交集出关键节点分子,分析每个关键节点分子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量与机械性痛阈的相关性。结果:数据质控和标准化后,PCA结果显示组间区分较好,火山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NI后1、4、7及14 d分别有2166、2590、3557及6369个差异基因被筛选,其中上调基因分别为1493、1524、1962及3277个,下调基因分别为673、1066、1595及3092个。SNI后1、4、7及14 d的上调和下调基因进行共交集处理,获取SNI后不同时间点的共同上调基因188个,共同下调基因98个。GO富集结果显示上调基因主要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细胞分化过程,富集于胞浆及细胞间隙,介导蛋白质同源二聚体的活化、细胞因子以及激素活力。KEGG富集结果显示上调基因主要涉及MAPK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MCC、EPC、Degree、Radiality及Closeness算法评分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6(IL-6)、转录激活因子3(ATF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Janus激酶2(JAK2)及胱天蛋白酶3(CASP3)共6个基因为所获得的核心差异基因。行为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NI后1 d(P<0.01)、4 d(P<0.001)、7 d(P<0.001)及14 d(P<0.001)大鼠的机械性疼痛阈值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TF3(P=0.021)、FGF2(P=0.005)、MMP3(P=0.002)、JAK2(P=0.013)及CASP3(P=0.006)的mRNA水平与机械性疼痛阈值存在显著相关性,未见IL-6与机械性疼痛阈值存在显著相关性(P=0.133)。结论:ATF3、FGF2、MMP3、JAK2及CASP3在SNI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早期和慢性期阶段均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并且可能与影响细胞因子及经典MAP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深入的分子机制探索仍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背根神经节 生物信息学 机械性痛阈 相关性 大鼠
下载PDF
依那西普对大鼠切口痛和脊髓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子超 姚尚龙 +1 位作者 章沿峰 游志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0-464,共5页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对切口疼痛模型大鼠疼痛程度、痛阈和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组)和依那西普组(E组),按术后-1(术前1h)、4、8、16和24h随机分配大鼠,每组每时间点6只。戊巴比...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对切口疼痛模型大鼠疼痛程度、痛阈和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组)和依那西普组(E组),按术后-1(术前1h)、4、8、16和24h随机分配大鼠,每组每时间点6只。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后,对大鼠左足底实施手术刺激;C组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E组大鼠鞘内注射可溶性TNF-α受体依那西普100μg(10μl)。用Dynamic Plantar Aesthesiometer和Plantar test 7375分别测定大鼠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用RT-PCR方法测定腰脊髓TNF-αmRNA的表达,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脊髓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术后两组大鼠累积疼痛评分(CPS)均升高(P<0.01),E组术后各时间点CPS低于C组(P<0.05或<0.01)。②术后两组大鼠机械性痛阈(HWMT)和热痛阈(HWTL)明显下降(P<0.01),术后各时间点E组大鼠HWMT、HWTL均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③术后两组大鼠脊髓TNF-αmRNA及蛋白表达均上调(P<0.01),术后各时间点E组大鼠脊髓TNF-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大鼠脊髓TNF-α参与了手术后疼痛的产生和维持,可溶性TNF-α受体依那西普可抑制大鼠切口痛和脊髓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机械性痛阈
下载PDF
氯胺酮和可乐定联合应用对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
5
作者 白洁 冷玉芳 高翊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38-841,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联合应用氯胺酮和可乐定对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可乐定组(CL组)和联合组(KC组),每组16只。S组大鼠仅分离坐骨神经但不... 目的:观察腹腔联合应用氯胺酮和可乐定对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可乐定组(CL组)和联合组(KC组),每组16只。S组大鼠仅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其余组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K、CL、KC组分别于术后3d开始至取材点每天腹腔注射氯胺酮10mg/kg、可乐定1mg/kg和氯胺酮5mg/kg+可乐定0.5mg/kg。S组和C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取4只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测定大鼠机械性缩足痛阈(MWT)和热缩爪潜伏期(TWL)。结果:与术前及S组比较,C组、K组、CL组、KC组术后3d开始TWL及MWT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K组、CL组、KC组第7天,第14天,第21天TWL及MWT显著升高(P<0.05);与K组和CL组比较,KC组的TWL及MWT显著升高(P<0.05)。结论:氯胺酮及可乐定均具有明显的镇痛效应,联合用药可对抗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痛觉过敏反应,对防治中枢神经敏感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作用,具有临床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可乐定 神经 机械性缩足 热缩爪潜伏期
下载PDF
长托宁对大鼠脊神经结扎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影响
6
作者 陈功 冯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4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长托宁对大鼠脊神经结扎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60只,6-8周龄,质量150-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和长托宁组(P组),每组各20只。假手术组分离暴... 目的:探讨长托宁对大鼠脊神经结扎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60只,6-8周龄,质量150-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和长托宁组(P组),每组各20只。假手术组分离暴露腰五神经但不结扎;对照组结扎腰五神经;长托宁组术前肌注长托宁0.07 mg/kg,结扎腰五神经,术后肌注长托宁0.07 mg/(kg·d),连续6 d。术后第7﹑32天进行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检测,取结扎处神经组织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术后第7天,C、P组术后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均明显低于S组(P〈0.05),TNF-α和IL-6的水平均明显高于S组(P〈0.05);P组术后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均明显高于C组(P〈0.05),TNF-α和IL-6的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第32天,C、P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在神经损伤早期给予,能延缓神经损伤引起的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机制可能与长托宁能改善受损组织局部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托宁 神经病理性疼 机械性痛阈
下载PDF
电针对阿片类药物耐受大鼠海马G蛋白偶联受体及cAMP、CREB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刘春 于波 王铁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0期1982-1988,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阿片类药物耐受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海马组织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及环磷酸腺苷(cyclic AMP,cAMP)、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AMP ... 目的观察电针对阿片类药物耐受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海马组织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及环磷酸腺苷(cyclic AMP,cAMP)、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AMP response binding protein,CREB)表达的影响,探索G蛋白-谷氨酸受体-cAMP通路是否为电针治疗阿片类药物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60只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药物耐受组、谷氨酸受体抑制剂+药物耐受组、电针+药物耐受组及电针+谷氨酸受体抑制剂+药物耐受组,每组各12只。通过对药物耐受组、谷氨酸受体抑制剂+药物耐受组、电针+药物耐受组及电针+谷氨酸受体抑制剂+药物耐受组正常大鼠连续腹腔注射吗啡9 d,2次/d,制备吗啡耐受(Mor⁃phine tolerance,MT)模型,建模成功后,4组继续给予连续7 d腹腔注射吗啡,谷氨酸受体抑制剂+药物耐受组在予腹腔吗啡注射前0.5 h,予腹腔注射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电针+药物耐受组在予腹腔吗啡注射后0.5 h,予双侧“合谷”“内关”“三阴交”及“足三里”穴位电针干预,断续波,频率2 Hz,2次/d,每次干预时间为10 min,连续7 d;电针+谷氨酸受体抑制剂+药物耐受组给予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和吗啡后,再进行同电针+药物耐受组相同的电针干预。各组分别于造模前、造模第1天、3天、6天、9天和建模成功后第1天、3天、5天、7天检测左足PWMT;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GPCRss、cAMP、CREB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药物耐受组、谷氨酸受体抑制剂+药物耐受组、电针+药物耐受组及电针+谷氨酸受体抑制剂+药物耐受组大鼠注射吗啡后第1天、3天、6天PWM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注射吗啡9 d后降低至基础水平,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T模型造模成功;与药物耐受组比较,谷氨酸受体抑制剂+药物耐受组、电针+药物耐受组、电针+谷氨酸受体抑制剂+药物耐受组大鼠在第3天、5天、7天的PWM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电针+谷氨酸受体抑制剂+药物耐受组比较,电针+药物耐受组大鼠在第3天、5天、7天的PWM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药物耐受组、谷氨酸受体抑制剂+药物耐受组、电针+谷氨酸受体抑制剂+药物耐受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REB、cAMP的相对表达均升高,GPCRss的表达相对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药物耐受组比较,谷氨酸受体抑制剂+药物耐受组、电针+药物耐受组和电针+谷氨酸受体抑制剂+药物耐受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REB、cAMP的相对表达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药物耐受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PCRss的表达相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电针+谷氨酸受体抑制剂+药物耐受组比较,电针+药物耐受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REB、cAMP的相对表达均降低,GPCRs的表达相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MT模型大鼠阿片类药物耐受效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大鼠海马组织中cAMP、CREB蛋白表达,促进β-EP表达,进而减弱G蛋白-谷氨酸受体-cAMP通路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耐受 电针 机械性痛阈 G蛋白 环-磷酸腺苷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下载PDF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比例变化
8
作者 陈朝辉 刘虹 刘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7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比例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SNI组(S组)和假手术组(D组),各18只。S组暴露左侧坐骨神经主干及三个分支,结扎切断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保留...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比例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SNI组(S组)和假手术组(D组),各18只。S组暴露左侧坐骨神经主干及三个分支,结扎切断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保留腓肠神经。D组仅暴露左侧坐骨神经主干及其分支,不行结扎。术前1天和术后7、14、28天分别进行大鼠左后爪内外侧机械痛阈测试。造模后7、14、28天两组大鼠分批取材(n=6)行4%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取腰脊髓段(L5)制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定位GABA能神经元,并运用体视学形态定量分析两组大鼠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比例。结果 S组大鼠术后7、14、28天左侧脊髓背角GABA能阳性神经元比例分别为60.41%±8.49%、55.27%±6.80%、61.87%±8.12%,右侧脊髓背角GABA能阳性神经元比例分别为61.94%±11.04%、64.68%±9.77%、62.58%±4.25%,D组大鼠术后7、14、28天左侧脊髓背角GABA能阳性神经元比例分别为61.27%±8.73%、63.59%±5.97%、62.81%±10.26%,右侧脊髓背角GABA能阳性神经元比例分别为58.02%±4.58%、60.84%±8.28%、63.74%±10.88%,S组术后14天左侧GABA能神经元比例较同组右侧、D组左侧低,P均<0.05。结论 SNI模型大鼠神经损伤侧脊髓背角GABA能神经元比例降低,但这种改变并不持久,GABA能神经元的转化可能与SNI大鼠机械性痛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 机械性痛阈 GABA能神经元 脊髓背角 体视学
下载PDF
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对幼年大鼠成年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彩媚 邓文瑶 +4 位作者 应彦璐 阮祥才 郑彬 罗瑞敏 姚漫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535-3538,共4页
目的观察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对幼年大鼠机械痛阈和成年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3周龄幼年大鼠27只,体重60~80 g,随机分成3组(n=9):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ham组)、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模型组(skin/muscle incision and retra... 目的观察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对幼年大鼠机械痛阈和成年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3周龄幼年大鼠27只,体重60~80 g,随机分成3组(n=9):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ham组)、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模型组(skin/muscle incision and retraction,SMIR组)。SMIR组行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手术,Sham组行肌肉切开未作牵开处理,C组大鼠不进行手术操作。3组大鼠分别在术前、术后1、3、7、12、22、32 d时,测定机械痛阈(MWT)。各时间点测试完毕后,3组大鼠于术后33 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SMIR组大鼠术后1天痛阈降低(P<0.05),3组大鼠在术前及术后3、7、12、22、32 d痛域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Sham组和C组相比,SMIR组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平均潜伏期延长(P<0.01);SMIR组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游泳时间和路径与总游泳时间和路径的比例显著减小(P<0.01);Sham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年大鼠SMIR术不引起慢性疼痛,而损害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 幼年大鼠 机械性痛阈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