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溶栓与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齐立 李慎茂 +2 位作者 俸军林 唐永刚 焦力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动脉溶栓方法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开通血管。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5月55例脑梗死急性期并行超早期介入治疗患者,其中2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机械碎栓联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30例...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动脉溶栓方法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开通血管。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5月55例脑梗死急性期并行超早期介入治疗患者,其中2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机械碎栓联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30例(尿激酶组)采用尿激酶进行单纯动脉内溶栓治疗。术后观察患者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种动脉溶栓方法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23例,成功再通率为92%(23/25),尿激酶组患者则为18例,再通成功率仅为60%(18/30)。术后平均NIHSS(脑卒中量表)及ADL(日常活动量表)评分联合治疗组(1 h分别为8.6±2.5和20.0±4.6;24 h分别为9.0±1.8和17.0±2.5)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尿激酶组(1 h分别为7.5±2.0和28.0±3.5;24 h分别为8.1±2.0和24.O±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用量及溶栓时间联合治疗组分别为(36.8±8.4)万u和(35.3±11.6)min,尿激酶组分别为(50.4±15.3)万u和(55.7±13.3)min,前者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应用动脉内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动脉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 机械碎栓 尿激酶
下载PDF
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立恒 江桂华 +2 位作者 肖承江 陈延 方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451,共7页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支架取栓两种方法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82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其中58例病人在发病后3~5 h行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24例病人行S...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支架取栓两种方法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82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其中58例病人在发病后3~5 h行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24例病人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两组病人均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其血流动力学评估采用前向血流评定TICI分级。当前向血流达TICIⅡ-Ⅲ级时表示血管再通成功,TICI 0-Ⅰ级表示血管再通失败。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我们分别统计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天NIHSS评分、术后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碎栓组血管再通成功47例,再通失败11例,血管再通率81.0%,继发性脑出血2例(3.45%),再通后血栓脱落导致继发性脑栓塞2例(3.45%),术后3天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取栓组血管再通成功20例,再通失败4例,血管再通率83.3%,继发性脑栓塞1例,无颅内出血并发症,术后3天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肯定,而碎栓组血管再通成功率不低于取栓组,相比之下,碎栓技术更容易推广应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碎栓 支架取 动脉内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脑动脉闭塞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宋军 史万超 +3 位作者 苏志国 马晨 刘振林 卢俏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研究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血管再通情况;于溶栓前以及溶栓后7 d和1、... 目的研究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血管再通情况;于溶栓前以及溶栓后7 d和1、3个月时,采用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于溶栓前和溶栓后即刻及1、3 d时,采用GCS评分对患者意识状况进行评估;于溶栓后1、3个月时,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溶栓后行头颅CT检查了解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经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26例患者血管再通,血管再通率达86.7%。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7 d和1、3个月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前比较,溶栓后即刻及1、3 d的GC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3个月的BI优良率分别为76.7%和80.0%。溶栓后影像学检查显示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7%。结论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机械碎栓 脑梗死
下载PDF
颅内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9
4
作者 史跃 高从敬 +5 位作者 孟宪俊 蔡廷江 朱丽丽 陈艳丽 栾智勇 王振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介入治疗(其中大脑前动脉A1段栓塞1例、大脑中动脉M1段栓塞6例、颈内动脉C1段狭窄1例、颈内动脉主干栓塞...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介入治疗(其中大脑前动脉A1段栓塞1例、大脑中动脉M1段栓塞6例、颈内动脉C1段狭窄1例、颈内动脉主干栓塞1例;起病距介入治疗时间3 h内2例,3~6 h 5例,>24 h 2例。结果7例6 h以内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栓塞血管得到100%开通,2例大于24 h患者症状得到改善(颈内动脉C1段狭窄1例、颈内动脉主干栓塞1例)。结论超选择局域性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6 h以内急性脑梗死,能使闭塞的血管尽快开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机械碎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抗凝与血管内机械碎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广文 曾现伟 +3 位作者 季泰令 李思颉 凌锋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625-628,672,共5页
目的对比血管内机械碎栓与单纯抗凝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临床上诊断明确的CVST患者137例,其中采用单纯抗凝治疗的有75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 ml,2次/d,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华法林,12个月),机械碎栓... 目的对比血管内机械碎栓与单纯抗凝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临床上诊断明确的CVST患者137例,其中采用单纯抗凝治疗的有75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 ml,2次/d,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华法林,12个月),机械碎栓治疗的62例(其中40例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术后药物治疗同抗凝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治疗前机械碎栓组有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嗜睡或昏迷、伴出血或梗死的患者均多于单纯抗凝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高于单纯抗凝组[(3.1±1.0)分,(2.1±0.8)分]。均P<0.05。②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好转。出院前机械碎栓组mRS低于单纯抗凝组[(1.1±0.4)分,(1.6±0.3)分],P<0.05。出院时抗凝组中18例(24.0%)颅内压仍然增高,其中10例(13.3%)存在视盘水肿;机械碎栓组有12例(19.4%)存在颅内压增高,8例(12.9%)有视盘水肿,P>0.05。③两组各死亡1例。机械碎栓组有4例术前脑出血的患者,治疗后血肿增大,3例症状加重,其中1例因脑疝形成拒绝手术而死亡。④抗凝组62例、机械碎栓组56例获得1~5年的随访。单纯抗凝组有6例(因未规范口服抗凝药),机械碎栓组中有4例仍有颅内压增高症状。继续抗凝后好转。结论机械碎栓组患者临床症状比单纯抗凝组重,但临床预后优于单纯抗凝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形成 颅内 抗凝 机械碎栓
下载PDF
超早期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唐永刚 齐立 +3 位作者 俸军林 刘开祥 谌艳芳 廖小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872-873,共2页
目的:观察超早期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3例发病4.5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实施选择性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9例,全组患... 目的:观察超早期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3例发病4.5h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实施选择性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9例,全组患者经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及低密度病灶。结果:4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2例血管完全再通,1例部分再通,1例无变化,其中3例患者死亡,1例神经功能部分改善;9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7例血管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患者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超早期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能使闭塞血管尽快开通,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但疗效与血管闭塞部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内动脉 动脉溶 机械碎栓
下载PDF
颅内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7
7
作者 高明春 史跃 +3 位作者 朱芳 孟宪俊 王秀丽 丁红艳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0年第5期30-31,共2页
对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介入治疗。结果基本治愈5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例。提出超选择局域性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6h内急性脑梗死,能使闭塞的血管尽快开通;建立溶栓患者绿色通道,积极... 对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介入治疗。结果基本治愈5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例。提出超选择局域性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6h内急性脑梗死,能使闭塞的血管尽快开通;建立溶栓患者绿色通道,积极为溶栓争取时间,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发现及预防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是其护理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机械碎栓 介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支架取栓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的效果比较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力 郑一科 +2 位作者 戚进聪 余庆文 方水桥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4期3665-3668,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随机分组原则下,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经微导管机...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的效果对比及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随机分组原则下,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支架取栓。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30 d的NIHSS评分,前向血流灌注情况和血管再通率,记录脑内出血、病死率和mRS评分<2的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后各阶段观察组患者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前向血流灌注情况及血管再通率均好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 d前向血流灌注情况和血管再通率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脑内出血、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急性重型血栓性脑卒上应用支架取栓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取 经微导管机械碎栓 急性重型血性脑卒中 预后质量
下载PDF
机械碎栓联合液体冲击法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2
9
作者 史跃 孟宪俊 +5 位作者 王忠勋 崔益钿 蔡廷江 王振德 朱丽丽 栾智勇 《东南国防医药》 2008年第6期442-443,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机械碎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单纯导管接触性溶栓与联合药物机械碎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程章波 丁杭 +6 位作者 黄烽 任飞 蓝永荣 李春平 雷云宏 蔡红 韩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97-200,227,共5页
目的比较单纯置管溶栓(CDT)与联合药物机械碎栓(PM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2组,A组36例采用CDT治... 目的比较单纯置管溶栓(CDT)与联合药物机械碎栓(PM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2组,A组36例采用CDT治疗,B组24例采用PMT或PMT联合CDT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健侧和患侧下肢周径差、尿激酶用量及溶栓时间、出血并发症、股静脉瓣膜返流情况及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小腿周径差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B组的尿激酶用量及溶栓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906,P<0.01)。2组溶栓期间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1,P=0.511)。A组和B组中分别有38.9%和41.7%的患者术后存在患肢股静脉瓣膜返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0.098;P=0.922)。2组患者随访期间PT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900,P=0.343)。结论对于急性髂股静脉DVT的患者,CDT和PMT都是安全有效的。PMT能缩短溶栓时间,减少溶栓药物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 药物机械碎栓 导管接触性溶 后综合征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芝香 唐迎红 肖可喜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2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栓溶治疗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机械碎栓...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栓溶治疗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牛津残障量表评分、舒适度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OH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综合干预应用于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碎栓 动脉溶 老年 急性闭塞性脑梗死 护理对策
下载PDF
Fogarty导管取栓与经皮药物机械碎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章波 任飞 +3 位作者 蓝永荣 李春平 雷云宏 韩涛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6期78-79,116,共3页
目的比较Fogarty导管取栓与经皮药物机械碎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科室收治的43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23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B组20例... 目的比较Fogarty导管取栓与经皮药物机械碎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科室收治的43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23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B组20例采用经皮药物机械碎栓(Pharmaco Mechanical Thrombolysis,PM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动脉损伤的发生率、远端动脉的栓塞率及围术期死亡率、下肢动脉血管I期通畅率及保肢率。结果两组技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动脉损伤发生率(30.43%)明显高于B组(5.00%)(χ~2=4.57,P=0.03)。Fogarty导管取栓与PMT治疗对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患者,在动脉血管的I期通畅率(χ~2=0.10,P=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与PMT,两种治疗方案对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FOGARTY导管取 经皮药物机械碎栓 导管接触性溶
下载PDF
补救性机械碎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2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殷聪国 蒋琳 +2 位作者 唐波 张灏 牛国忠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43-45,共3页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是后循环梗死的常见病因。因后循环的侧支循环较前循环相对稀少,代偿血供严重不足,故常出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及闭锁综合征等,其临床预后极差。据文献报道,静脉溶栓再通率仅为34%,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率平均为70%。...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是后循环梗死的常见病因。因后循环的侧支循环较前循环相对稀少,代偿血供严重不足,故常出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及闭锁综合征等,其临床预后极差。据文献报道,静脉溶栓再通率仅为34%,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率平均为70%。近期,我科对2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行碎栓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文献复习 机械碎栓 急性 治疗 补救性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后循环梗死
下载PDF
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进行机械碎栓、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盖杰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7期278-279,共2页
目的 :对比分析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进行机械碎栓、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93例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7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机械碎栓... 目的 :对比分析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进行机械碎栓、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93例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7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机械碎栓治疗,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支架取栓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NIHSS的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NIHSS的评分均低于术前NIHSS的评分,研究组患者术后NIHSS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NIHSS的评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应用机械碎栓术相比,应用支架取栓术治疗脑血管闭塞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闭塞 机械碎栓 支架取 动脉注射rt-PA
下载PDF
机械碎栓术联合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15
作者 边远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S02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机械碎栓术联合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26例)和观察组(采用机械碎栓术... 目的探讨机械碎栓术联合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26例)和观察组(采用机械碎栓术联合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治疗,3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6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4 h、7 d、14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机械碎栓术联合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 机械碎栓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再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机械碎栓联合导管溶栓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中的应用
16
作者 雷云宏 王沆 +2 位作者 林隆辉 严骏 黄烽 《医疗装备》 2021年第16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机械碎栓(PMT)联合导管溶栓(CDT)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E)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59例A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接受PMT治疗,试验... 目的探讨机械碎栓(PMT)联合导管溶栓(CDT)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E)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59例A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接受PMT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CD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IB及D-D水平、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FIB及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PT、APTT均长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6.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试验组复发率为3.33%(1/30),对照组复发率为27.59%(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5,P=0.026)。结论PMT联合CDT治疗AE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复发率,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 机械碎栓 导管溶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凝血、纤维蛋白溶解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蓓洁 张静波 +4 位作者 蔡会欣 戴冬雪 刘丙木 胡晓娇 张丽楠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76-80,99,共6页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联合机械碎栓方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对凝血、纤维蛋白溶解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组(n...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联合机械碎栓方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对凝血、纤维蛋白溶解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组(n=68)和对照组(n=52)。联合组患者采取CDT联合机械碎栓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取CDT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栓弹力图参数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溶栓再通效果。结果治疗3 d后,联合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联合组的血管再通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因溶栓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41%(3/6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23%(10/52)(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R、K值均高于本组治疗3 d时,MA值、α角均低于本组治疗3 d时(P<0.05)。结论与单用CDT相比,CDT联合机械碎栓方案治疗下肢DVT的效果更优,且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接触性溶 机械碎栓 深静脉血形成 凝血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机械碎栓联合动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血栓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玉 魏玉清 +2 位作者 孔咏梅 李晓强 李国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93-94,共2页
目的观察机械碎栓联合动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血栓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7例急性血栓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其中接受机械碎栓联合动静脉溶栓术治疗20例(联合溶栓组)、接受动静脉溶栓术治疗17例(动静脉溶栓组)。观... 目的观察机械碎栓联合动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血栓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7例急性血栓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其中接受机械碎栓联合动静脉溶栓术治疗20例(联合溶栓组)、接受动静脉溶栓术治疗17例(动静脉溶栓组)。观察两组术后即刻及术后第3天血管再通、颅内出血情况;术前、术后第24 h及术后第7、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内科评分(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术后3个月,采用修正Rai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联合溶栓组术后第7、14天NIHSS评分分别为(8.78±3.17)、(6.94±2.80)分,动静脉溶栓组分别为(11.00±3.63)、(9.31±3.66)分,两组比较,P均﹤0.05。联合溶栓组血管再通18例、颅内出血2例、死亡2例,动静脉溶栓组分别为12、3、3例,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P﹤0.01。联合溶栓组mRS评分0、1、2、3、4、5分分别为3、10、3、2、0、0例,动静脉溶栓组分别为2、2、5、3、1、1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机械碎栓联合动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血栓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椎-基底动脉闭塞 机械碎栓 静脉溶 动脉溶
下载PDF
局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柴建中 张树雄 李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6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通过对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局部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闭塞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9例,大脑前动脉闭塞4例。从发现症状到溶栓...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通过对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局部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闭塞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9例,大脑前动脉闭塞4例。从发现症状到溶栓治疗时间均为6 h以内,全组均经CT证实无脑出血。结果:18例颈内动脉系闭塞患者中16例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2例未通。结论:超选择性局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6 h以内急性脑梗死,能使闭塞血管尽快开通,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机械碎栓
下载PDF
机械碎栓联合颅内动脉注射尿激酶、罂粟碱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青峰 王国芳 +1 位作者 王千 边世春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2期9-11,共3页
目的:评价动脉途径给予尿激酶和罂粟碱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对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总结近5个月来治疗的急性脑血管闭塞,并给予尿激酶和罂粟碱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的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 目的:评价动脉途径给予尿激酶和罂粟碱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对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总结近5个月来治疗的急性脑血管闭塞,并给予尿激酶和罂粟碱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的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治疗后8例中,闭塞血管即刻全部开通,术后1d、1周、2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IHSS、ADL评分改善(P<0.01),1例术后第5天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结论:对时间窗内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微导管、微导丝机械性碎栓结合动脉内注射尿激酶、罂粟碱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碎栓 脑血管闭塞 动脉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