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曹志红 智孔亮 +2 位作者 卢丽敏 武一平 林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0期2435-2437,共3页
目的观察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组治疗和研究组。研究组32例采用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研... 目的观察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组治疗和研究组。研究组32例采用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病人血管再通情况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71.89%;研究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37.12分±7.09分,与对照组37.68分±7.6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66.10分±6.03分,与对照组40.12分±5.3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P<0.05)。结论将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可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机械溶栓 尿激酶动脉溶栓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邓秀东 肖洪 《血栓与止血学》 2015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7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尿激... 目的探讨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7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经治疗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和NIHSS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缺损状况,并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后28 d评分比较中,治疗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后评分比较中,治疗组NIHSS指数评分在2 h、24 h、14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P<0.05);治疗后24 h,治疗组血管再通率为93.5%,高于对照组再通率63.3%(P<0.05);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26.7%(P<0.05)。结论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ACI,能明显提高溶栓治疗后血管的再通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溶栓 尿激酶动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探讨急诊机械取栓治疗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汝 高连波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机械取栓治疗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并确诊的6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后对患... 目的探讨急诊机械取栓治疗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并确诊的60例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无效后对患者的处理差异方式分为常规组(溶栓无效后在影像学检查辅助下行常规调脂抗栓治疗,n=27)和研究组(溶栓治疗无效后运用机械取栓治疗方案,n=33),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远端血流恢复率、神经功能恢复及远期康复神评分。结果研究组血流再通率及远端血流恢复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远期康复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应及时做好溶栓,静脉溶栓无效改用机械取栓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疾病恢复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治疗 阿替普酶 尿激酶静脉溶栓 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
下载PDF
动脉溶栓与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齐立 李慎茂 +2 位作者 俸军林 唐永刚 焦力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动脉溶栓方法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开通血管。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5月55例脑梗死急性期并行超早期介入治疗患者,其中2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机械碎栓联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30例...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动脉溶栓方法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开通血管。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5月55例脑梗死急性期并行超早期介入治疗患者,其中2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机械碎栓联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30例(尿激酶组)采用尿激酶进行单纯动脉内溶栓治疗。术后观察患者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种动脉溶栓方法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23例,成功再通率为92%(23/25),尿激酶组患者则为18例,再通成功率仅为60%(18/30)。术后平均NIHSS(脑卒中量表)及ADL(日常活动量表)评分联合治疗组(1 h分别为8.6±2.5和20.0±4.6;24 h分别为9.0±1.8和17.0±2.5)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尿激酶组(1 h分别为7.5±2.0和28.0±3.5;24 h分别为8.1±2.0和24.O±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用量及溶栓时间联合治疗组分别为(36.8±8.4)万u和(35.3±11.6)min,尿激酶组分别为(50.4±15.3)万u和(55.7±13.3)min,前者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应用动脉内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动脉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机械碎栓 尿激酶
下载PDF
置管溶栓结合多种腔内介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8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时明涛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7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结合多种腔内介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下肢ASO病人的临床资料,直接行腔内介入的病人中选择48例为对照组,置管溶栓后行腔内介入治... 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结合多种腔内介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下肢ASO病人的临床资料,直接行腔内介入的病人中选择48例为对照组,置管溶栓后行腔内介入治疗的病人中选择48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足部皮温、足趾血氧饱和度(SO2)、踝肱指数(ABI)、视觉模拟评分(VAS)]、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径、血流量、血流峰速)、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支架置入率、截肢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性。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足部皮温[(16.25±2.17)℃比(27.67±3.27)℃,(15.81±2.41)℃比(26.84±3.56)℃]、足趾SO2[(25.31±5.64)%比(87.16±8.3)%,(24.71±5.97)%比(85.64±6.84)%]、ABI[(0.23±0.10)比(0.83±0.12),(0.25±0.09)比(0.85±0.11)]均较术前升高(P<0.05),VAS评分[(7.15±1.62)分比(0.98±0.16)分,(7.02±1.59)分比(1.02±0.15)分]、血流峰速[(51.67±9.23)cm/s比(40.75±7.19)cm/s,(52.64±8.71)cm/s比(41.62±7.62)cm/s]则较术前降低(P<0.05),血管内径、血流量和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观察组病人支架置入率、截肢率分别为16.67%(8/48)、2.08%(1/48)低于对照组的43.75%(21/48)、16.67%(8/48)(P<0.05);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2.05±0.56)h比(4.12±1.03)h]、术后住院时间[(10.32±2.45)d比(15.18±3.17)d]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置管溶栓结合多种腔内介入术与单独腔内介入治疗下肢ASO均可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增加足背动脉血流量和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且并发症少,但介入治疗前行置管溶栓可减少支架置入和截肢发生,且时间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机械溶栓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支架 置管溶栓 腔内介入术 下肢 踝肱指数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新臣 马荣耀 +3 位作者 石军峰 王天才 凌云 王相阁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其中52例局部动脉内应用尿激酶(UK)药物溶栓和机械性破栓治疗,治疗后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其中52例局部动脉内应用尿激酶(UK)药物溶栓和机械性破栓治疗,治疗后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记录严重的不良反应。结果溶栓患者中NIHSS评分≥10分者51例,NIHSS评分<10分者仅1例,动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37例,占71.2%,治疗90 d时转归良好者占51.9%(27/52)。NIHSS评分<10分而未进行动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转归良好者占80.0%(20/25)。溶栓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非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症状性颅内出血6例,其中死亡9例。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应用尿激酶和机械性破栓治疗中度脑梗死(NIHSS评分≥10分)是有效的,但有可能会增加脑出血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 机械性破栓 脑梗死 急性 尿激酶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的动脉内超选择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7
作者 王相阁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12期24-24,共1页
目的:评价动脉内超选择应用尿激酶(UK)和机械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45例纳入动脉溶栓组,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找到闭塞的责任血管,经临床评估后局部动脉内应用UK药物溶栓和机械性破栓治疗... 目的:评价动脉内超选择应用尿激酶(UK)和机械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45例纳入动脉溶栓组,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找到闭塞的责任血管,经临床评估后局部动脉内应用UK药物溶栓和机械性破栓治疗;39例纳入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1天、7天对患者进行评分;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90天时的生活质量和严重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90天时两组转归良好者分别为26例(74.29%)和15例(41.67%),差异有显著性(P<0.05);35例行动脉内溶栓的患者中颈内动脉闭塞5例,再通2例(40%);大脑中动脉主干或分支闭塞23例,再通17例(73.91%);椎-基底动脉闭塞6例,再通4例(66.67%);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再通0例(0%);两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5.71%(2/35)和19.44%(7/3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部分患者死于大面积脑梗死;两组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分别为2.86%和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应用UK药物加机械溶栓患者明显有效,且相对安全;如果选择剂量合适,UK是相对安全的溶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 机械性破栓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占强 徐莉 +5 位作者 周利 鲁慧 崔宁宁 邵汝升 李猛 董巧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67-68,共2页
目的观察尿激酶动脉溶栓、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给予尿激酶动脉溶栓、超选择性动脉... 目的观察尿激酶动脉溶栓、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给予尿激酶动脉溶栓、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观察分析3组临床疗效。结果 B组、C组NIHSS评分下降程度及用药安全性均明显优于A组(P<0.05),B、C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动脉溶栓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 机械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贾继明 林贵军 +3 位作者 刘宗明 高峰 胡世文 刘爱贤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4-134,共1页
一、资料与方法 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60.7岁。脑血管造影发现与症状相关的动脉闭塞后插入微导管,其尖端贴近血栓,注入尿激酶25万U(稀释到1万U/ml,1ml/min)。造影未通则用微导丝向远端推进,机械性粉碎血栓,沿微导丝跟进微... 一、资料与方法 男29例,女19例。平均年龄60.7岁。脑血管造影发现与症状相关的动脉闭塞后插入微导管,其尖端贴近血栓,注入尿激酶25万U(稀释到1万U/ml,1ml/min)。造影未通则用微导丝向远端推进,机械性粉碎血栓,沿微导丝跟进微导管,经微导管手推造影证实穿过血栓后,注入尿激酶10万U,再将微导管退回血栓内,注入尿激酶5万U,后将微导管撤回到血栓近端,行血管造影。上述过程可重复,直到闭塞动脉再通或尿激酶用量达150万U,停止溶栓。溶栓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MRS 0~3级为好结果,4-6级为差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脑血管造影 尿激酶 经微导管 动脉闭塞 机械性粉碎 平均年龄 动脉再通 微导丝
原文传递
左心人工瓣血栓形成──附二例报告
10
作者 曾冲 梁汝琼 +1 位作者 李广镰 邢植斐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6年第3期52-,42,共2页
左心人工瓣血栓形成──附二例报告曾冲,梁汝琼,李广镰,邢植斐人工心瓣膜血栓形成(ProstheticHeartValveThrombosis,PHVT)是心瓣膜替换术尤其是机械瓣替换术后主要合并症之一。发病率虽低─—... 左心人工瓣血栓形成──附二例报告曾冲,梁汝琼,李广镰,邢植斐人工心瓣膜血栓形成(ProstheticHeartValveThrombosis,PHVT)是心瓣膜替换术尤其是机械瓣替换术后主要合并症之一。发病率虽低─—国外报导为0.0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血栓 机械 动脉瓣区 风湿性心脏病 替换术 超声心动图 关闭不全 血流频谱 溶栓疗法 尿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